在线征稿 火热进行中,欢迎投稿! 查看全部
更多赛事、杂志在线征稿,点击这里查看 !
特别呈现
更多
诗坛讯息
中华诗词学会
歌声传信念 赤心映香江——香港诗词学会歌咏团献唱抗战胜利80周年合唱音乐会
2025年9月6日晚,香港荃湾大会堂灯火辉煌,由“荃湾各界庆祝国庆筹委会”、“荃湾民政事务处”、“荃湾区议会”联合主办,“新界社团联会荃湾地区委员会”协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合唱音乐会”隆重举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是华夏儿女共同铭记的历史丰碑,是追求和平的伟大见证。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香港同胞从未缺席——香江曾是支援物资的重要通道,无数青年北上投身救国事业,市民慷慨捐款助战,青年毅然从军,以热血守护家园,为抗战胜利贡献了力量,体现了香港与祖国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坚定信念。 会长唐大进代表香港诗词学会接受感谢状 本场音乐会汇聚十多个民间合唱团体,倾情演绎了《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松花江上》《南泥湾》《团结就是力量》等二十余首经典抗战歌曲。一曲曲铿锵的旋律,迅即将观众带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声声深情吟唱,承载着多少民族的共同记忆。 音乐会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序幕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演出单位依次登台,节目精彩纷呈;观众全神贯注,掌声如潮,情绪高昂震撼全场。 香港诗词学会歌咏团,是由一批年龄平均年逾古稀,以福建籍为主的学会会员组成。歌咏团成立不足五个月,但他们为纪念活动精心筹备,以诗词与歌曲相融的艺术形式,重现历史画卷,抒发爱国情怀,受到了观众一致好评。 歌咏团首先演绎了悲怆雄浑的《松花江上》,由林杰指挥,郑晓娥与蔡瑞义领唱。表演者声情并茂,将观众带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再现了东北同胞对故土的眷恋与收复山河的坚定信念。当唱至“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时,全场观众无不动容,有的潸然泪下,同仇敌忾之情溢于全场。 第二首演出曲目为欢快深情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由林杰指挥,郑苏薇领唱。演出前,歌咏团团长蔡瑞义先吟诵其撰写的《五律·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陕北山花灿,红军抗日来。 全村擎酒敬,万户把门开。 赤帜扬千里,丹心照九垓。 乌云终散去,华夏起风雷。 随后由著名歌唱家、慈善家、歌咏团总监郑苏薇领唱。这首极富陕北风情的歌曲,象征着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革命事业如花绽放,寓示着胜利与希望。歌词中“毛主席来了晴了天”,则真切表达了人民对领袖的崇敬与信任;“千家万户把门开”,则生动地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明快的节奏与欢腾的旋律将晚会推向高潮,满堂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与感动。 《松花江上》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两曲刚柔相济,悲喜交融,既缅怀历史,又歌颂和平,赢得全场阵阵掌声。 本次音乐会由香港多个文化团体共同发起,旨在以歌声凝聚共识,以艺术传递信念,唤起市民对和平与繁荣的珍视。演出不仅深具历史教育意义,更充满艺术感染力,充分展现了香港同胞的爱国情怀与文化使命。 演出在观众深深的共鸣与赞誉声中落幕,众人共同铭记:勿忘历史、珍爱和平、共创未来,齐心建设美好香港,助力祖国繁荣昌盛。 香港诗词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徐兰芳供稿
各地诗词组织
以诗为笔绘乡村振兴新篇——桦甸市诗词学会走进红石砬子镇红星村采风
2025年9月7日,桦甸市诗词学会组织开展“诗词进乡村之走进红石砬子镇红星社老岭村”采风活动。活动由学会精心策划,旨在深入基层挖掘乡村文化与发展实践,以诗词创作记录乡村振兴成果,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文学活力。 桦甸市诗词学会顾问王甫林,会长刘显双,副会长吕永萍、李树成、尤仁杰、叶金梅、杨丽霞、孙家荣及一众诗友共同参与,在孙家荣的陪同下深入红星社老岭村及周边区域采风。诗友们沿途走访,村庄里整洁的街巷、充满活力的产业场景,无不展现着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让众人直观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崭新变化。 采风过程中,孙家荣诗友详细介绍了红石砬子镇乡村振兴的特色实践,重点提及当地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为应对野猪糟蹋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问题,村民们调整种植结构,改种苏子等经济作物,既规避了养殖风险,又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实现了经济增收,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产业振兴之路。这一接地气的发展举措,让诗友们对乡村振兴的“基层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活动中,刘显双会长对此次采风创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希望诗友们扎根乡村沃土,不仅要捕捉乡村风貌的外在变化,更要深入挖掘产业调整、村民生活改善等鲜活细节,用诗意语言描绘乡村从“面貌新”到“产业兴”的转型,歌颂新时代乡村发展的蓬勃气象,为乡村振兴贡献诗词力量。 广大诗友纷纷表示,将以此次采风为契机,从桦甸的山水风光、红星社老岭村的产业实践(如苏子种植等特色举措)及淳朴乡风民情中汲取灵感,努力创作出一批兼具桦甸特色、时代气息与生活温度的诗词精品,用笔墨记录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让诗词成为传播乡村发展故事、连接城乡文化的桥梁,助力乡村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此次采风活动,不仅为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更实现了诗词文化与乡村发展的深度互动。相信未来,桦甸市诗词学会将推出更多反映乡村振兴的优秀作品,为红石砬子镇红星村的发展增添文化底蕴,让乡村的创新实践与美丽风貌通过诗词被更多人知晓。
诗词速递
赛事纵横
赛事纵横
更多
  • 征稿
    首届“古韵新声·诗酒年华”汾酒杯诗词楹联全球征集启事‍
  • 征稿
    第三届“放翁杯”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三美合璧 讴歌新时代——第四届“沈鹏诗书画奖”征稿启事‍
  • 征稿
    “诗词里的定西”——“渭河源”文化旅游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千载大运 一河风雅”——无锡唐诗文化活动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第二届“放翁杯”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第二届“放翁杯”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首届“恭达诗书画助学行动”征稿启事‍
诗乡诗教
诗乡诗教
网站互联
更多
在线人数:1536今日访客数: 21417今日页面浏览量: 31304总页面浏览量: 152197319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