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征稿 火热进行中,欢迎投稿! 查看全部
更多赛事、杂志在线征稿,点击这里查看 !
诗坛讯息
中华诗词学会
全国首次!诗书画名家泰州采风活动亮点纷呈
2025年4月1日至6日,由中华诗词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组成的30多名诗书画名家走进江苏泰州,进行了“枝叶关情”采风活动。 泰州古称“凤凰城”,拥有2100多年建制史,2013年获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诞生了全国唯一以地域命名的哲学学派——泰州学派,形成了“明体达用”“百姓日用”“枝叶关情”等人文思想,江、淮、海“自然山水”与水浒、水墨、水袖“人文三水”在此汇聚融通、交织激荡,泰州更是连续五年获评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纵观本次采风活动,全国尚属首次。为何说是首次呢?因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掌门人同时参加同一地采风活动,尚属首次。 本次采风活动呈现五大亮点: 亮点一:名家众多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参加外,其他都是诗书画界的名家,以中华诗词学会为例:有常务副会长林峰、副会长刘庆霖、秘书长杭中华、诗教部副主任李建春,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杨逸明,“鲁奖”获得者、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江苏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江苏省诗词研究院院长子川,中华诗词研究院诗词研究部副主任莫真宝,北农大集团联合创始人、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科创委副主任闫志军等参加。还有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陆彩荣等众多名家。 亮点二:主题鲜明 诗书画名家泰州采风主题“枝叶关情”很有意义: 一是传承郑板桥民本思想,彰显文化厚度。“枝叶关情”源自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郑板桥是泰州兴化市人。此次采风,将郑板桥的民本情怀融入艺术创作,既传承了泰州学派“百姓日用”的人文精神,也呼应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励艺术家创作更多关注民生、传递温度的作品。 二是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赋能城市品牌。泰州以“枝叶关情”为主题,聚合诗书画名家资源,通过艺术创作将人文“三水”(水浒、水墨、水袖)与现代城市精神结合,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激活了历史文化的现代价值,也为泰州文旅融合注入文化IP,助力打造“泰州泰美”城市品牌。 三是扩大文化影响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活动邀请国内顶尖诗书画名家参与,通过“名人效应”提升泰州知名度。名家们创作的80余件诗词、书法、绘画作品,集中展览,并借助新媒体传播,吸引游客“跟着名人游泰州”。同时,推动“诗旅中国”实践,将景点诗词化,如千垛花田、溱潼会船等场景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枝叶关情”主题既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也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引擎,通过艺术赋能推动泰州在新时代焕发文化活力。 亮点三:现场创作并展览 诗书画名家们挥毫泼墨,丹青妙笔,纵情书写大美泰州的人文山水,80多件艺术作品于4月6日至5月6日在泰州市博物馆展出。作品涵盖诗词、书法、绘画三大类别,笔墨精妙、气韵生动。 亮点四: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缨观看了作品展。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在开幕式上致辞,并与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陆彩荣,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常胜梅,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余松,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何健忠共同为本次作品展启幕。 姜冬冬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嘉宾和艺术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说,各位艺术家来到泰州,循着郑板桥先生的艺术足迹,用诗心、书韵、画意,近距离品读泰州泰美。泰州泰美,美在以“江河湖海”作诗,美在以“人文三水”题书,美在以“尘世幸福”入画。郑板桥先生的诗书画“三绝”,是泰州人民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泰州将以本次展览为契机,聚力“明体达用”,致力“百姓日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泰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芳华,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添墨增彩。 亮点五:三大学会和协会掌门人分别致辞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在致辞中说,泰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便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从古代的文学巨匠到近现代的艺术大师,泰州孕育了无数杰出的人才。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无论是古老的建筑、传统的工艺,还是独特的民俗风情,都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周文彰说,近年来,泰州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文化领域舍得投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座座文化场馆拔地而起,一场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泰州不仅在物质层面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更在精神层面滋养了市民的心灵。这种对文化的执着追求和大力支持,为诗书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周文彰说,江苏是经济文化大省,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以来,在江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得到了江苏省宣传文化部门、江苏省诗词学会和各有关城市的大力支持。诗教工作会议的召开,推动了诗词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百岁诗翁的表彰,传承了诗词文化的精髓;青春诗会的举办,激发了年轻一代对诗词的热爱。江苏为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周文彰最后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泰州将继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泰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走进泰州、走进江苏。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致辞中指出,泰州历史悠久、文脉深厚,有着2100多年的建城史,一代代泰州人用心用情书写出崇文重艺、刚柔并济的城市气质。几天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踏上泰州这片热土,观千垛花田,访板桥故里,临溱潼古镇,赏溱潼会船,亲身地感受泰州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泰州这座千年古城呈现出的文化建设新气象,为新时代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艺术语言的探索提出了新课题。我们还会再来泰州,创作更多精品力作,用饱含深情的丹青画卷,为新时代“泰州泰美”作出绝佳注脚。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在致辞中指出,泰州这片沃土更孕育了诸多书画巨擘,他们以艺术为舟,承载着泰州的人文精神行驶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沿着先贤的足迹而来,不仅是追寻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更是以笔墨丹青续写新时代的“枝叶关情”。这次创作成不仅是艺术精品,更是为泰州量身定制的文化名片,将助力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书写更璀璨的篇章。我们期待通过这场艺术与民生的深情对话,让更多人了解泰州这座充满人文精神的文化高地,为泰州文化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下图为部分展览作品
各地诗词组织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在福建省诗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诗词事业要“整体发展系统推进”——在福建省诗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周文彰 (2025年4月2日) 一、对福建省诗词学会总体印象 今天,我想谈谈对福建省诗词学会的深刻印象。概括来说,可用“四个一”来总结:一股激情、一套思路、一批成果、一派新貌。 一股激情。福建省诗词学会的领导班子及市县学会会长,都满怀工作激情。毛主席说过人要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也倡导昂扬的精神状态,诗词工作也需要激情 ,福建省诗词学会很好地平衡了激情与理性,让工作既有热情又有方向。 一套思路。自2022年2月福建省诗词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在李韧会长的带领下,形成了一系列清晰有效的工作思路,推动学会工作逐年进步,也因此荣获中华诗词学会先进单位会员称号。如今,中华诗词学会将省市区学会设为单位会员,构建起完整的诗词学会系统,福建省诗词学会凭借出色的思路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一批成果。近三年,福建省诗词学会成果丰硕,《诗词大闽江》《诗词九龙江》《诗词大将乐》《诗词大周宁》《诗词大汀江》等系列作品相继推出,如今又在筹划《诗词大武夷》,这些成果成系列、有规模,令人瞩目。 一派新貌。从全省的诗词工作精神状态,到诗词组织、会员风貌等都焕然一新。福建诗词学会不断发展壮大,成绩斐然,下设19个艺术委员会,相互融合,引领省诗词学会的发展方向,推动诗词事业迈向新高度。此次全省诗词工作会议,汇聚省市县三级会长(社长),共商诗词发展大计,规模空前,意义重大。 二、主题报告 围绕“诗词事业要整体发展系统推进”这一主题,周会长指出,“整体发展系统推进”是中华诗词的新发展格局。其概念的提出,契合国家新发展格局理念,旨在改变诗词工作局部热的状况,实现全面繁荣。讲话涵盖六大板块:四梁八柱、目标任务、组织生态、会长作为、工作联动、守正创新。 (一)整体发展系统推进的四梁八柱地市与县的诗词学会应实现全覆盖,搭建起稳固的省市县三级实施结构。诗词组织内设机构需依据工作需求逐步健全。诗词工作涵盖朗诵、创作、评论等多个分支,面向不同群体,中华诗词学会已成立26个诗词工作委员会,福建省一级现有19个艺委会。各地市县也应从实际出发,按需建立相应机构。工作委员会不一定个个都要对口。 (二)整体发展系统推进的目标任务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一些诗词学会不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在社会上也面临诸多误解与疑问。有鉴于此,周文彰会长总结了诗词功能的七大任务与意义: 其一、传承传统诗词文化。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诗词学会的首要任务便是传承普及诗词文化,不能只埋头创作,更要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并投身诗词创作,让诗词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 其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是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随着时代发展,其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占比越来越高。诗词学会的工作便是为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助力。诗人们在创作中找到新的精神寄托,好的诗词为大众的精神世界增添色彩。 其三、提升人文素质。人的素质涵盖多方面,文化素质是其中之一。普及诗词虽难以造就众多李白、杜甫,但能让更多人学会写绝句、读唐诗宋词、了解当代诗人词家,乃至背诵好诗词。如果人们能够随口吟诵唐诗宋词,都是文化素质提升的体现,这正是诗词学会努力的方向。 其四、记录时代生活风貌。众多文体都有记录时代的功能,诗词也不例外。古代诗词记录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如研究苏东坡,其诗词为后人了解他所处时代的政治、社会、人际交往等提供了丰富资料。如今,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时代、记录时代,诗词学会同样肩负这一使命,绝不能在记录时代进程中缺位 。 其五、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诗词具有与生俱来的服务功能,从诞生之初便应用于祭祀、宫廷宴会等场合,后来广泛服务于小说、道德教化与旅游等领域。像李白的诗作让桃花潭、敬亭山、庐山瀑布等景点闻名遐迩。如今,中华诗词学会科创诗词工作委员会推出“诗旅江西”,致力于实现“让诗词带你去旅游,让旅游帮你学诗词”。福建省诗词学会推出的“诗词+”五本系列书,也是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诗词从不同角度具备多种功能,从读者角度有感发功能,从作者角度有表达功能,从内容角度有反映功能,从作用角度有服务功能。当下,我们应自觉让诗词服务于时代、人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其六、创作优秀诗词作品。这是诗词学会的关键任务。中华诗词学会自成立起便重视精品力作创作,但此前多为一般性号召。“十四五”时期,诗词发展规划将精品创作列为“一号工程“。历经新文化运动对传统诗词的冲击,改革开放后诗词逐步复苏,如今写诗人数众多,每天产生的作品数量远超全唐诗,此时重点应转向精品创作。为此,我们把去年和今年定为“中华诗词精品年”,以此强化诗人及各级诗词组织的精品意识。 其七、参与新文化繁荣大合唱方面。诗词学会应积极作为。诗词学会要与其他文化领域相互交流、借鉴与合作,共同推动新文化的繁荣。比如,与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以新的表现形式展现诗词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诗词、热爱诗词,从而在新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为构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贡献力量 ,让诗词在新文化繁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整体发展系统推进的组织生态就是要风清气正。 其一、要方向端正。这包括政治方向、创作导向和用人倾向。政治方向是根本,我们要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保持一致,传播正能量。创作导向关乎诗词的质量与价值,要鼓励创新、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用人倾向则需任人唯贤,把有能力、有热情、有担当的诗词人才放在合适位置,让他们发挥最大作用。 其二、人际和谐。我们诗词人应团结友爱,相互学习,不要刚愎自用。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少看别人的短处。 其三、服务热情。这是风清气正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热情服务会员、诗词爱好者和基层,包括县一级及乡镇街道的诗词群体,服务人民大众。 其四、办事公正。在评诗、大赛用稿、评价人员等方面,我们必须一碗水端平。对于有特点、作出特殊贡献的成员,要给予表扬肯定,让大家看到干与不干、干多与干少、干好与干坏就是不一样。同时,我们也要有惩罚机制,比如学会公众号的转发,这是宣传诗词、凝聚会员的重要渠道,必须重视起来。此外,在评优秀、评先进时更要公正,一旦失去公正,就会寒了大家的心,砸了我们的大赛品牌。当下诗词普及与精品创作并行,为解决一般性诗词掩盖精品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公众号、纸质媒体和网络平台上,区分作品与作业,精准扶持新作者,抓好诗词的普及与提高。 其五、严以律己。这是每位诗词工作者应有的态度。诗词学会虽非政府部门,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同样要廉洁自律。不能贪图蝇头小利,影响学会声誉。 (四)整体发展系统推进的会长作为 在诗词组织里,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等组成了核心领导层,其作用举足轻重。会长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关键方面: 其一、会长是火车头(领头羊)。会长作为组织的“火车头”和“领头羊”,肩负着引领方向与提供动力的重任。一方面,要确保组织发展方向正确,契合时代与诗词文化发展潮流;另一方面,要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源,积极推动学会各项工作。这就要求会长善于倾听大家提出的有益建议,集思广益,为组织发展注入活力。 其二、会长是指挥长。优秀的指挥长,不仅要胸有全局,更要具备战略眼光和系统观念,还得拥有强大的人格魅力。既需统筹规划所有活动,又要充分信任并授权给相关人员,激发整个班子的积极性。切忌独断专行,否则就会导致团队成员陷入两难境地,最终选择“躺平”。 其三、会长是主心骨。会长是组织成员坚实的依靠,在复杂情况和艰难抉择面前,必须有坚定的定力与强烈的担当精神。在活动面临正反评估、众人犹豫不决时,要果断拍板,出现问题时,也要勇于承担责任。 其四、会长是班长。所以我们要做好班长,带好一帮人,既要有班长的能力,又要有班长的胸怀等等。 其五、 会长是表率。会长应在各方面以身作则,要求成员做到的,自己率先践行。要求成员不做的,自己坚决不碰。从日常行为到工作态度,从对待诗词创作的严谨到组织活动的负责,都要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会长在诗词组织中身兼数职,每一个角色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唯有全方位履行好这些职责,才能带领诗词组织稳健前行。 (五)整体发展系统推进的工作联动 一是条条联动。中华诗词学会、省市区诗词学会、地市县诗词学会构成一个系统。比如,中华诗词学会制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精品年、诗词“进家庭”等举措,部分省份积极响应,迅速出台本省诗词发展意见和精品年方案,推进诗教工作。这种自上而下的联动,能让各地诗词学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诗词事业发展。省诗词学会发展态势良好,地市、县市学会也要紧跟步伐,形成上下协同的良好局面。 二是块块联通。在一个省内,各地市的诗词活动共同开展,形成区域内的联动。从更大范围看,福建、江苏等地各自形成一个活动板块,省内的“条条”在更大视角下成为“块块”,条条与块块相互转化,共同推动区域诗词文化繁荣。 三是横向联动。以粤港澳大湾区、中华诗词百城牵手活动为例,不同地区跨越行政区域进行合作。中华诗词学会城镇工作委员会就是从莆田开始,然后到西安、宣城、晋江等地,还计划联动七大古都。虽跨地区组织较为复杂,但只要将其视为一种工作机制,活动正当、正面,就不存在问题。 无论哪种联动形式,都要注重实际效果,坚决避免形式主义和轮流坐庄,确保每一次联动都能切实推动诗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让诗词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挥文化滋养作用。 (六)整体发展系统推进的守正创新 历经数千年传承,诗词形成了格律、句数、字数、押韵、对仗等独特规范,这些规则是诗词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关键所在。一旦摒弃这些要求,作品便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词。 但我们也要清楚,创新同样不可或缺。有人提出词牌能不能创新,当然可以。历史上部分流传下来的词谱,最初可能也只是一人之作,经长期认可才得以流传。所以,词牌和诗体都具备创新空间,关键在于能否赢得大家的接受。守正是创新的根基与前提,而创新则是守正的活力源泉。缺乏创新的守正,会让诗词走向僵化、失去生命力。离开守正的创新会偏离方向,甚至走入迷途。党的二十大报告鼓励我们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精神追求真理,热情拥抱新生事物,勇于突破常规,这些同样适用于诗词领域。 诗词创新可从四个关键方向发力: 其一、题材创新。当下,许多人热衷于创作二十四节气、窗前月、庭中花等传统题材,这类创作当然可行,但务必写出新意。以惊蛰为例,与其重复古人对小虫子蠕动、草发芽等自然现象的描写,还不如记录这一天自身的真实见闻、所思所想,这样更能展现时代特色。 同时,要认识仿古诗创作的局限。步古人韵写同样的题目,用于练笔无可厚非,就像书法学习初期的临摹,是入门的必经之路。但临摹只是手段,并非真正的创作。若创作内容一味因袭古人,缺乏突破,那只能算是仿古诗。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敬亭山、桃花潭、庐山瀑布已与古人所处时代大不相同,创作时应着眼当下,挖掘新元素,融入新感悟,这样才能让诗词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展现出时代的独特魅力,在新时代续写辉煌篇章。 其二、诗词用词需要创新。曾有人认为“公报”这类词不是诗的语言,这引发我思考。长期以来,诗的语言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古人诗词例如唐诗宋词当中用过的词儿,这叫诗的语言。于是认为凡是用的词在唐诗宋词没有用过的,就被判定为不是诗的语言。如果我们的诗词全是炊烟、斜阳、碧空,依拦,那诗词还有什么新意?如今,互联网、微信等新词不断涌现,若不用这些时代新词,难以体现诗词时代性,后人也无法借此研究我们的时代。所以,大胆用新词,关键是巧妙运用,为诗词注入时代气息。 其三、诗词创新之用词与用韵的思考。在学诗时,我曾遇一位老师,他的诗满是古代词汇堆砌,很难看懂。用冷僻字,这只会疏远读者。白居易写诗念给不识字老太太听,听不懂就修改,这成了很多诗友创作的原则,让诗通俗易懂。 诗词用词应紧跟时代。古代用“火车”(装满干柴倒油点火冲向敌阵的车)、云梯,如今我们也能用坦克、塔吊入诗。古代有多宝塔,现今空间站同样可写进诗词。在用韵方面,有人认定写古体诗只能用平水韵、词林正韵等,尤其写诗必须用平水韵,否则就觉得档次低,甚至批评推广中华通韵的人。平水韵是宋时期刘渊整理的,从那时到现在,汉语语音已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推广普通话后,语音改变明显。像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文,以前读“斜(xiá)”押韵,现在只能读“斜(xié)”就不押韵了。所以,用韵应随时代发展。中华通韵虽有不足,但它反映了当今语音实践。这是国家语委颁布的韵书,我们理应接受、认同和使用。用中华通韵不是诗词水平低的标志,而是与时代同步的体现。当然,平水韵一定要学,以便读懂古诗,写诗也可以用,但对使用中华通韵的,不必另眼看待。 其四、诗词标准。关于什么样的诗是好诗,诗论家、当代专家学者有诸多论述。读诗时,我们常常凭直觉就能判断诗的好坏,就像评判人的美丑,标准已化作无意识,一看便知。有种观点即把诗放在唐诗宋词里难辨作者,就认定是好诗。这顶多是好的古诗,因为缺乏时代气息、信息与特色。今天评好诗,标准和古人有相同之处,不过要增加一条时代特色,没有时代特色就不能算当代好诗,可以视同好的古诗。群众既喜爱古诗,也希望看到反映身边人和事、时代风貌的作品。诗词价值包含文本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会长的使命》一书中,我也探讨过诗词文本价值标准。 今天围绕诗词整体发展系统推进,周会长说“我讲了这六个题目。要做到这些,关键是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像“人民至上”对应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守正创新”是诗词必须坚持的原则;“问题导向”能帮我们解决诗词普及、创作、组织建设、会员发展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问题;“系统观念”让我们从整体出发推动诗词工作;“胸怀天下”要求我们有大格局,发展海外诗词工作,用中华诗词讲好中国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作诗之人也要有理论素养和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也就是“六个必须坚持”。希望各位会长与社长积极作为,也祝愿福建诗词工作蒸蒸日上,越办越好!” 【来源:文化珠峰】
诗词速递
赛事纵横
赛事纵横
更多
  • 征稿
    “千载大运 一河风雅”——无锡唐诗文化活动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第二届“放翁杯”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第二届“放翁杯”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首届“恭达诗书画助学行动”征稿启事‍
  • 征稿
    劲牌杯“草本科技 健康生活”诗歌征集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首届杏花村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第七届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诗词楹联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海外诗友同贺新春诗词征稿启事
诗乡诗教
诗乡诗教
网站互联
更多
在线人数:1158今日访客数: 747今日页面浏览量: 1094总页面浏览量: 129682026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