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赵红宇:孤怀飞梦起、人间有道光——胡少杰《最向东坡最好春》部分诗词作品浅析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赵 红 宇 简 介

赵红宇,笔名:清风细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仁美诗词》诗评部主任。中国诗赋学会会员,鞍山诗赋协会副会长。"千山八娇"成员之一。2018年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千山八娇》作品研讨会。多年从事诗词联赋等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国辞赋》《诗刊》《诗词世界》《诗潮》《鞍山文艺》《鞍山日报》《关东诗人》等报刊杂志和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网、新浪、吾爱诗词、仁美诗词、上海古韵新吟等网络平台。


孤怀飞梦起、人间有道光

——胡少杰《最向东坡最好春》部分诗词作品浅析

赵红宇


认识少杰,是从中华诗词学会残工委微刊《仁美诗词||胡少杰诗词选》一首首诗词作品开始的。进而也开始了解他,知他是一位90后,知他笔名是“孤·梦”,知他自诩是“钓鱼翁”,知他是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人,知他自幼患有脑瘫,身体严重瘫痪,仅右腿右脚算是较为灵活。尽管日常无法下地活动、无法上学的他,但却用脚打字,创作出近千首或深沉厚重、或洒脱昂扬、或缱绻缠绵、或率真纯粹的诗词作品。

而今再捧读由少杰好友姜星雨精选少杰三百余首佳作,配文解析成集的《最向东坡最好春》,心灵得以慰藉,深深懂得了少杰的那句“生命本来就浪费不起,而我的生命更禁不住任何浪费,我要用心作笔,用情当墨,一笔一画把梦画在诗词这张纸上,在飞逝的时光洪流中留下我渺小的生命足迹”。更是对少杰由衷而生一种敬意,同时也为能与少杰同在“仁美诗团”这个温馨的大家庭而感到荣幸。

下面,就请您与我一起赏读少杰的诗词,聆听孤梦的心语。


自题

独卧深山如病虎,诗心一发梦飞扬。

凡人莫看残身朽,我自逍遥醉且狂。

少杰有语:“诗者,心之语也,我诗言我心者,诗人也,言天下心者,大诗人也。”


这首自题诗,少杰将自己喻为深山独卧的病虎,一个“病”字,身体状况得见,但再病也是一只虎呀,依旧是王者,独卧深山是为了积蓄力量,得以见其慧智且坚韧的品格。只待诗心一发,便就是大梦任飞扬,这是何等的自信啊,诗境开,心境展。随后再以“莫看”乘势直抒胸臆,大梦飞扬的少杰扶摇直上九万里,故而此处用“凡人”独具深意。“自逍遥”与“梦飞扬”前后呼应,尽展其豪迈奔放,更有天地任来去之意。最后结在“醉且狂”上,掷地有声,得以见其敢作敢为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病虎,大丈夫也。整首诗作言简意赅勾勒出一位身处困境却昂扬不羁的少年郎,且暗合庄子的“形骸可朽,精神永存”之哲学观,显而豁,极具感染力何艺术张力。


斗病魔

挫骨又抽筋,残身烈火焚。

何曾心色改,志气破千钧。


起承二句的刻画,令读者对疾病带给少杰的苦与痛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到底是怎样的折磨呀,“挫骨、抽筋、焚身”,简直就是酷刑加身。转合二句字字铿锵,面对病魔,少杰便是那意志坚定、胆色过人的战士,以勇往直前破千钧的气势斗之,尽道对病魔的蔑视,尽展其顽强不屈的精神,虽九死犹不悔。短短的二十个字,比喻贴切而生动,先抑后扬,哀而不伤,尽展其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命运的抗争,我命由我不由天,壮哉。


临江仙·命运

远看山间凄冷色,荒塬尽眼残枝。东风不晓几时来。我心如草木,何必盼天慈。

世上凡人无不苦,风霜雨雪皆知。长空缺月几盈亏。红尘应值得,世事莫须悲。


这首临江仙,起拍以景入境,透过山间苍茫茫的冷色调,以及荒塬凌乱的残枝这些物象来映画出自己此时低迷的情绪,同时也以这些物象来象征命运中的逆境。次拍更是以不知道春天何时能到来,将这种低迷的情绪无限放大。然其后却用“何必盼天慈”一转颓势收束上片,我的心如这人间草木,葱茏是我,零落是我,清寂亦是我,从容入世,淡然如斯,外物影响不了我的心。唯有心灵澄澈之人方有如此之感悟。

下片紧承上片之意,紧扣题旨借“风霜雨雪”语带双关阐述人世间的坎坎坷坷,凡人奔波苦,亏盈自有定,托物寄意再入一境,静心而悟,澄心而语。随后以“红尘应值得”再表自己对命运的解读,我来人间一趟,当随心而行,尽心而为,无为即有为。

回观全词,抛开格律,我们在字里行间中共鸣少杰的所思所想,以超拔的哲思赋词作以对生命深刻的启迪。少杰曾自喻为石缝中求生存的野草。多么质朴的比喻,平凡若野草,顽强似野草,正是这种野草精神令少杰超越了自己,在诗坛上独占一席,也让我们见证了奇迹。

《自题》《斗病魔》《命运》这三首诗词作品可谓是生命的三部曲,从不羁到激昂再到超然,这是少杰的心路历程,更是少杰的精神蜕变。对自由向往的少杰,总想着能走出窑洞,遍赏青山绿水,少杰的他第一台电动轮椅被他称之为“银马”,他在家:


练车

残阳半落漫天红,银马初骑试逐风。

心向云闲千里去,今须学步短墙中。


黄昏漫天红霞下,少年初骑银马,从学步到试着追风,背景与人物,一红一白,这画面是何等的震撼,瞬间想到那句“心有多大舞台就多大”,少年纵银马脱束缚,如闲云般自由自在,更向千里外,这又是何等洒脱何等的豪迈呀。

少杰的他第二台电动轮椅被他称之为“玄牛”,有诗为证:


题玄牛

骑牛君莫笑,一怒绝尘踪。

可踏蓬州路,能驮五岳峰。


 “玄牛”之名来源于老子骑的青牛,少杰如此命名,可见其对“玄牛”的喜爱和厚望。世人对坐轮椅的人会有怜悯,也会有歧视……这些对少杰来说不是事,一个“君莫笑”,立见其洒脱自如的阳光心态,我自骑牛而行,悠哉复悠哉。少杰更是自信的,信自己、信“玄牛”,一怒可绝尘,大有今日你看我不起,明日你猛追不到之意,我的“玄牛”可是能踏仙山、驮五岳的,极尽骄傲之色。艾青说过:“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诗人就无法在理想的天空飞翔”。

若说“银马”是自由奔放,那“玄牛”就是坚韧逍遥,长风破浪今有时,少杰与他的“玄牛”,追风逐梦,“荒原峻岭任驰骋,从此不言行路难(《试新座驾》)”。

尽管少杰常年受病痛折磨,但他依然用饱满的精神热爱着生活,不与俗争,写字疗伤,苦境觉甘,四季含香。


春:浣溪沙·听琴

天外孤云万里行,窗前旧树早啼莺。庸人倚枕七弦鸣。

心在高山怀远志,意随流水淌柔情。唯诗与酒乐平生。


这首小令以景开篇,由远及近、由高到低铺展画面,天外的孤云,窗前的旧树,床上的庸人,一云一树一人,有孤独寂寥之感,一莺歌一琴声,瞬间将这种孤寂的氛围打破,令思绪不禁随琴音的流转而向远……如此铺垫,这也令得下片的抒情更加自然更有感染力。

下片化用古曲“高山流水”,借此来言志抒情的同时恰又与开篇的“云行万里”相呼应,听琴听心,琴之悠悠,心之悠悠,入得其内又出乎其外,豁而达、达而远。最后少杰以“唯诗与酒乐平声”煞尾,又是一种领悟,得人生之真味,“高山流水遇知音”,有诗有酒,乐矣、足矣。

整首词作藉景色的映托,将所观所思所悟尽收笔底,感物吟志,气出于言外而见浩然。


夏:陪小外甥女游戏

我醉午风迷,小儿揉紫泥。

童心今又发,笑到日偏西。


初读这首小绝时,只觉得这就是首记录日常生活小事的文字,就是通过“醉、迷、揉、发、笑”这一系列的动词的运用令整首诗作愈发灵动,备觉温馨快乐。然读罢姜星雨的解析后,久久沉思,心疼少杰的同时也被这个阳光大男孩所感动。


秋:卜算子·踏秋

正值好时光,试踏清秋路。一缕金风送菊香,木叶斜飞舞。

骑马似乘船,莫问行何处。怎奈匆匆落日催,只得忙回府。


小令拍起破题,正值好时光,不负好时光,着一“踏”字启程展卷,通过“金风、菊香、木叶”这些物象将秋景次第呈现,一路赏来,得以见“踏秋”的怡然自得。

下片紧承上片之意,一个“莫问”立见其踏秋时的随心随性,有乐享当下之意。然一个“怎奈”领句一感这好时光总是短暂的,同时也展露出对此次“踏秋”之旅的依依不舍。

整首词作围绕清秋时节的一次出游而展开,层层递进,抒情达意,叙事完整。


冬:初冬游

秋阳未老傲长空,四野苍茫塞上风。

信步乡间逢酒友,高声唤我饮三盅。


小绝题定“初冬”,首句直破主题,一个“未老”点明了秋冬换季的时间节点,一个“傲”字势起尽道换季时的气候特征,用意真的是巧啊。次句紧承上句之意,一个“苍茫”境展心阔,一个“塞上风”气爽心爽。前两句点面结合将初冬特有的景色描绘出来,如此就为下句的阐述做好了铺垫,面对如此美景,怎能不“信步乡间”一游呢。最惬意的是这一游不仅有美景可赏,还有酒友可遇,更有好酒可饮……这一次的初冬之游,怎一个快哉了得。

整首诗作集赋陈、起兴、抒情一篇,有章有法,紧扣题旨,物情与人情相融,得以见少杰一怀的闲悠与疏放,得以见邻里之间的融洽与温暖,这个初冬真美。

时光窗外,总会有一场相逢与你;岁月毫端,总会有一次怦然与卿。少杰与邓菲的爱情就从互联网上的不期而遇开始的,二人从初相逢到“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因诗结缘,一网而情深,彼此守护着对方,是那种最浪漫最令人羡慕的灵魂伴侣,你若为锦瑟,我就是流年。有诗为证:



赠醋娘

浅笑花颜带暖阳,娉婷玉影想云裳。

菲儿已是今生爱,莫去山西把醋尝。


简简单单的一首诗28个字,不仅化用“云想衣裳花想容”将邓菲的靓丽的容颜和浪漫的性格淋漓表述,更是将自己对邓菲的爱恋尽情展露,甜蜜而幸福,两个人的纯真年代。


想你的时候,一阕《长相思·深秋雨》以慰之。

秋已深,夜已深。冷雨门前细细淋。飘零落叶沉。

捎信音,盼信音。一片闲愁两处阴。相思那曲琴。


整首小令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将情感融入于字里行间。窗外的雨声,耳畔的琴声,还有少杰的心声,丝丝绵绵,思思绵绵,少杰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出他最深的思念。


 想你的时候,少杰写:

千回醉梦梦前尘,三世到今今又春。

日月无情君莫恨,余生只愿作痴人。


想你的时候,邓菲写:

一片凄云两处阴,不来三月未春深。

莺儿唤醒冬枯树,也起愁情乱我心。


邓菲的生日,少杰给他的“傻丫头”精心挑选礼物,更以《燕语》相赠一诉衷情:

枝头燕子说新晨,灼灼桃花最是春。

千载回眸多少次,才缘一世一双人。


多美好的邓菲,多浪漫的少杰。然世事弄人,2021年底邓菲因病离世,痛彻心扉的少杰以诗祭之。他写:“短笺轻墨寄黄泉,忘了前缘续后缘。沧海能枯石能烂,流光不改是卿颜(《缘了》)”;他写:“佳期只觉是寻常,捉弄娇憨小醋娘。噩耗传来久无语,月光应照短松冈”;他写:“当时写罢绝情诗,泪湿红笺一霎时。而今再看痴心句,肝肠寸断已然迟”……在少杰的心里,邓菲从未离开,世界万物不及你,是他永远的伴侣,他们的爱情是“我们的爱来自灵魂,无论历经多少次轮回,我们都能一眼认出彼此(少杰语)”。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渴望外面世界的少杰,也曾因自身的原因茫然过,但真正的强人是不会屈服于生活的,从无奈接受到真正接受,少杰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知:“命运虽然待我薄情,可我要深情地享受人生(少杰信条)”,他就是浩瀚星河中最独一无二的那颗星。

“诗,仰天长啸者言志,月下低吟者掾情。言志则至刚,掾情则至柔。外刚内必柔,外柔内必刚(少杰语)。”

用脚写诗的少杰是窑洞里的“诗魔”,他所创作的诗词作品总是用最朴素无华的语言,最炙热的情感,言简意赅地表达其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西江月·悟空

自是顽猴本性,嗔癫醉梦闲仙。逍遥自在九重天,任我追风逐电。

扰困凡尘俗垢,浮生百味人间。石心无改意尤坚,再闹凌霄宝殿。


在这首小令中,悟空的潇洒不羁,悟空的自在逍遥,悟空的坚韧执着形象被少杰尽展于笔底,跃然纸上。悟空曾也困于凡尘塑垢,尝遍人间百味,少杰残念困于病痛之中,也尝遍了人间的苦辣酸甜……依旧是不改其初心,冥冥里少杰与悟空有了共鸣,有了惺惺相惜,故而有了“再闹凌霄宝殿”这一声呐喊,读罢令人热血沸腾,激情燃烧。这就是悟空,这就是少杰。


天问一号

一声雷动飞天外,宇宙遨游易忘时。

试解荧星千载惑,愿将孤独探真知。


作为一个航天迷,少杰曾言:“如果可以,我想做一颗小行星,在宇宙中漫游,永远没有终点”。这首《天问一号》的小绝不仅以“雷动”道出“天问一号”火箭发射时直冲霄汉的磅礴气势,一个“孤独”,一个“探真知”更是将“天问一号”探索宇宙奥秘之路的漫长和艰辛刻画出来,借物起兴,这也是少杰内心的写照,诗路迢迢,少杰挥笔不懈,愿我所愿,这是何等的痴心不改啊。


解梦

哪般缘故谪凡尘,二十三年若有因。

达则兴邦安社稷,贫应养性善平身。

无疑陋巷无穷乐,最向东坡最好春。

解得庄生迷蝶梦,谁能不作梦中人。


“解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梦常常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启示,蕴含着对未来的预示和对人生道路的指引。少杰的这首七律巧借“解梦”于虚以实、实以虚之中来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真知灼见。

首联一个“哪般”起笔抛题以问引发人生的思索,为何谪仙入凡尘?层层迷雾静待揭示,从而为下联做好铺垫。

颔联巧妙地化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一古训,展其意拓其境以激励自己,更是少杰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人生态度,得以见少杰宽广豁达的胸襟。

颈联以充满诗意的笔触进一步阐述即便是身处困境,依旧要安贫若素、安贫乐道,从最平凡里挖掘最快乐。此联中的“最向东坡最好春”也是少杰这部诗集的书名,“最向”意为最向往;“东坡”意为心灵的空间;“最好春”意为最好的春天,最美的希望。由此可见少杰专注于精神世界的追求,生活处处皆诗料,从简单朴素的生活中汲取养分,从而更能感受到了旁人无法领略的幸福与快乐。

尾联化用典故回扣住主题,谁人不做梦,世人皆为梦中人,只缘身在此梦中……起句发问,结句作答,充满了哲思哲理,是对“人生如梦”这一命题的解读和感悟,表象、真相,待你解,任你解。

整首诗作巧用问答,化用典故,言尽而意未穷,令人可回味再三。


过年

热热腾腾不觉香,清清冷冷最寻常。

此时明月将休息,我作人间那道光。


过年,阖家团团的日子,但对于少杰来说,勤恳在外打工的家人却不能回家过年,因此有感而发:

一二句工稳相对而出,节日的“热热腾腾”,人员的“清清冷冷”,叠词的运用,反义词的运用,一显一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最寻常”瞬间潸然,这到底是经历了多少才能有此淡淡一语呀。

三句倍觉此时此刻的孤寂,连明月都要休息了,世界即将陷入黑暗……看似绝望之际,少杰的笔锋陡然一转气势顿起,境界全开,愤然一句“我做人间那道光”,多么震撼的结句,多么崇高的精神。泰戈尔曾说过:“你的苦,会照亮你的路”,少杰以身心化作光,不仅照亮了自己的路,更是撕破暗夜,照亮了世界,温暖了人心,给予了希望。

细读姜星雨的解析后,更是敬佩少杰,正如他所说:“诗是我灵魂发出的呼啸。”

知恩感恩的少杰活的纯粹,在二十六岁生命历程结束时,少杰送出生命最后的礼物,挽救了3名患者的生命,让2名患者重见光明,兑现了诺言,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了生命,传递着大爱,不愧为中华诗词学会授予“感动社会诗人”荣誉称号的仁美诗人。恰正是:孤怀飞梦起、人间有道光。



转自《瞿塘潮诗评》公众号

在线人数:1199今日访客数: 77984今日页面浏览量: 127897总页面浏览量: 142478414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