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更多
太湖县叶集小学持续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
雏鹰蓄展凌云志,师长常怀敬业情。作对吟诗扬国粹,明德养性益身心。在百里诗词之乡、文化强镇这块沃土的滋润下,叶河小学石屋泉诗社应运而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单位”、太湖县首批特色学校”荣誉称号。 2009年,为配合百里镇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学校开展了经典文化进校园活动。从《三字经》到《千字文》、《弟子规》、《唐诗宋词》,只要有益于师生身心发展的经典文化读本,学校都会纳入校本教材,要求师生认真诵读,书写心得。经年累月的诵读,大大开阔了师生的视野,陶冶了师生的情操,让学生感知到了经典文化的思想美、语言美。“玉不琢,不成器”,让学生懂得了学习需努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学生看到了忧国忧民的赤胆忠心。 叶河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小。近年来,学校克服师资、经费等困难,结合自身条件,脚踏实地,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性发展的经典文化进校园之路。2012年,叶小在新课标未出台前就开设了硬笔书法课,并定期举行评比,激励学生向上;2013年,叶小开太湖县农村小学之先河,率先成立《石屋泉》诗社,积极引导师生从事诗歌写作,并于当年成功出版第一期校本教材《石屋泉》,刊载师生作品。该教材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曾得到县内大家的高度评价。第二期《石屋泉》作为百里镇申报“中华诗词之乡”的学校诗刊代表,得到了安徽省诗词学会领导的认可,刊内童谣《红鸡公》、《猴摘树》分获太湖县童谣征集大赛一三等奖;第三、四期《石屋泉》、《石屋泉》特刊等的出版,更是历年来师生弘扬社会主旋律、提高自身修养的见证。 为使经典文化进校园活动发扬光大,叶小开辟多种途径,动员家长、社会人员一起参与诵读,建立家校阅读微信群,向社会征集健康作品,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公益诵读、义演。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又把经典文化的弘扬推广落实到了实处。2013-2014年度,叶小学生连续两次赴外地参加安庆市爱心联盟义演,所表演的舞蹈《弟子规》、《感恩的心》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2014年,由叶小承办的“百里镇学习《弟子规》活动汇报会”在叶小圆满举行,当时由叶小根据《弟子规》相关内容自编自演的《连湘舞》、《大鼓书》、《山东快板》等节目得到与会人员的盛赞;2015至2016年,叶小的传统节目《连湘舞》为大别山首届、第二届毛香文化节添光加彩,被众媒体誉为最接地气节目。期间,叶小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诗词朗诵大赛,诗歌朗诵《清风廉韵》、《百里赞歌》均取得镇内第二名的好成绩;2017年,叶小《连湘舞》(毛香之歌)走进中央七台涉农频道,全景播放;同年12月,由叶小创作的大型诗歌朗诵《森林防火责任大》、《精准扶贫谱赞歌》在百里镇戏曲进校园活动中成功演出,社会反响明显;2018年5月份,在“百里镇黄梅戏进校园活动”表演中,由叶小改编的《笠翁对韵》点亮全场,把活动推向高潮,在随后的“六、一”活动中,由叶小创作的三句半《珍爱生命防溺水》得到安庆市安监局的高度认可,该节目内容作为交流材料在全市交流,教育意义深远。近几年来,周边县乡镇兄弟单位经常来叶小交流,有教师作品载入中华诗词杂志。疫情防控期间,叶小朱生济教师撰写的材料在太湖县内各校交流,2022年朱生济教师代表安庆市教育系统参加经典国学诵读国培项目获得一等奖,作品三句半《百年红船》获得安徽省教育系统建党百年征文二等奖等等。 今后叶小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1、要协调加强诗词创作基地建设,确保“基地”有效运转。要着重基地特色,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底蕴,早日开展丰富多彩的采风交流活动,为诗词文化创作提供鲜活的素材,努力构建创作乐土。 2、积极推出精品佳作。古人曾叹:“绿琴三叹朱弦绝,与谁唱,阳春白雪”。今天,作为高雅艺术、阳春白雪的诗词,与谁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我们要立足基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用好的作品为师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3、要依托“基地”,丰富活动内容,切身感受叶河自然人文的美妙风情、品叶河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吟咏跨越发展的壮丽诗篇。 我们相信,叶河小学在诸位专家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鼓励下,一定会长出更加优美的翅膀,在百里的广阔天地间高高地飞翔! 七律·安徽省诗词学会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艺苑方家临百里,黉门有幸取真经。 雏鹰蓄展凌云翅,师长常怀敬业情。 作对吟诗扬国粹,明德养性益身心。 今朝又适新高点,勇跃台阶大步行。 来源:太湖县叶集小学 编审:高大国 终审:邹志高、周正环
学会简介
更多
皖人之诗,其源也远,其流也长。涂山女一歌而开其源,悠悠千载,涓涓一流,遂成大川。唐宋以降,诗才代出,灿若星辰。清秀若江淮之水,峻美若黄山之峰。有建安之风骨,得桐城之古雅。洎自新朝,我皖诗人原省政协主席张恺帆先生,感诗心之未聚,撷众芳于一苑,结社于庐阳,乃于乙丑中秋之次日(1985年9月30日)注册成立,遂有学会之名。 学会之成立,其批准并主管,为安徽省社科联;其审核与登记,乃安徽省民政厅;其性质,为全省性社会学术团体;其业务,受中华诗词学会之指导。 煌煌乎中华诗词,陶冶我民族之魂。传其薪火,继其神志,扬其美韵,学会之宗旨也。欣欣然安徽诗坛,手捧芳草,心交诸贤,重振其势,学会之责任也。创精品而自啜其芳,兴诗教而不辞劬劳,研诗理而不问晨昏,学会之要务也。故而《安徽吟坛》之纸刊、《江淮吟苑》等微刊,当为学会诗人之精神家园。 今之学会有会员三千三百余人,何其盛也哉!然其盛也,得其历任会长之功。无论逝者存者,其高德泽于学会也大矣。其名曰:刘夜烽、邹人煜、周本立、陆世全、王金泉、周正环。今之会长邹志高,秘书长于娜,党支部书记王杰顺,当承前贤之懿范,黾勉前行。 安徽省诗词学会 电话:0551-62629063 邮编:230001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安庆路77号天徽大厦B座907
诗词速递
更多
赛事纵横
更多
  • 欧梅咏芳|2024醉翁亭诗歌会原创诗词有奖征集活动开始啦!
    2024年02月06日
  • “诗颂大美天长”暨庆贺天长撤县设市30周年诗词联曲赋 征稿启事
    2023年12月12日
  • 七步成诗,才高八斗 | 第六届中国·曹植诗歌奖征稿
    2023年11月15日
  • “理工杯”全国诗词大赛组委会 大赛评选结果公示
    2023年11月11日
  • “理工杯”全国诗词大赛 征稿启事
    2023年09月01日
学会会员
更多
  • 周正环
  • 邹志高
  • 于娜
  • 王杰顺
  • 张良平
  • 姚东红
诗教在线
更多
    基础常识
  •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检索工具
  • 中华通韵
  • 中华新韵
  • 平水韵
  • 词林正韵
     格律检测工具
  •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 离别
  • 送别
  • 田园
  • 山水
  • 伤怀
  • 赞美
  • 重阳
  • 中秋
  • 七夕
  • 端午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西湖
  • 饮酒
  • 友情
  • 老师
  • 悼亡
  • 哲理
  • 励志
  • 爱情
    朝代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魏晋
  • 南北朝
  • 先秦
  • 金朝
  • 汉朝
  • 两汉
  • 五代
  • 近代
  • 现代
  • 当代
    推荐诗人
  • 屈原
  • 杜牧
  • 王安石
  • 李商隐
  • 杜甫
  • 李白
  • 荀子
  • 杨炯
  • 释善珍
  • 孔绍安
  • 志南
  • 南宋无名
  • 敦煌曲子
  •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砖刀点平仄 诗韵润灵芽——记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两三事
    郝 红 有人说,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而在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的人生中,忙,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闲,就是“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 光环存留过去,风雅正置当下。贵州省绥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李发杰董事长在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从政府到行业的“创业之星”、“纳税先进单位”,“十佳致富能手”、“优秀企业家”等等;从地方到社会团体的“十佳光彩之星”、“十大孝星”,“捐资助学情暖桑榆企业家”、“尊师重教典范”等等,数百个殊荣与称号应有尽有,牌匾满堂,闻名遐迩。而最光彩夺目而又包含人文气息的是那块挂在庭院大门最显眼处、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华诗词之家”牌匾,这块牌匾,不仅展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且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文气息与人格魅力。 熟悉李发杰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世界里,不仅只有生活层面上的满足,还有着精神层面上的梦想。诸多的桂冠与光环,不足以充实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看来,尘世是人生唯一的天堂。而诗词,是各种艺术中最属于心灵深处的情愫。它能把人类灵魂高举到精神层面,能让人变得纯粹而丰盈。因此,对诗词的探究,早已成为他精神层面最大的追求。 对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创作古典诗词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阐明了热爱对于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也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活跃而富足。所谓“砖刀点平仄”,就是诗友对他最贴切的评价。不难想象,在一个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建筑工人,是如何把最沉重的“砖刀”与最风雅的“平仄”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眼里,一块砖、一片瓦、一粒沙,都有着独有的韵味。当他把一块块青砖变成了方块字,把一片片锦瓦变成了湛蓝的天空,把黄砂变成了天边的云霞,他的“砖刀”便点出了蕴含着平平仄仄且能抒情达意、震撼灵魂、鼓舞人心的绚丽诗篇。 从最初的古风到如今的格律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仅写出了心境,也写出了人生。在他的《劝夫》中有这样的句子:“岩上下雨岩下稀,劝夫赌场少去些。输了钱财是小事,输了阿妹你无妻。”这首带有方言的早期作品,虽然不入律,但却让人读之悟理,品之悟道。一首好的作品,不在于词藻有多华丽,也不在于意象有多深远,而在于通俗易懂,有烟火气。这种接地气的作品,宛若一座喷泉,总是能喷出智慧和寓教于乐的火花。如今,在且歌且行中,他的作品已不再青涩,在接地气中透着满满的韵味。无论是命题还是构思,均可称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个中行云流水、文采斐然的上乘之作不胜枚举。不再是“夜里拍额苦作诗,词笺遣韵韵来迟。”而是“雏鹰展翅借唐风,且效先贤一脉承。”那种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精神富足与体现心灵感应的创作方式,可圈可点,相辅相成。 享有“中华诗词之家”之称,必有书香之底蕴。早在明清时期,一代祖李松溪携妻孟氏从江西迁入贵州省绥阳县儒溪乡大溪村,破土建立四衙寨,领召为业。李氏寨前立有围柱,乃土司四重衙门,凡文武官员途经四衙寨,文官须下轿,武官必下马,视为尊重。入黔至今三百余年,已传十七代。李氏宗族一向信而好古,子孙承志,耀门图强。以耕读商匠为本,人才辈出,进士、举人、博士、文化名人,比肩皆是。 李家代有贤良,禀一世崇德,功业昭彰。其兄长李发模,系当代著名诗人。高情睿智,诗承一生。一首《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其妻喻明芬,贤良纯朴,相夫教子,相随一生。在她的笔下,丈夫是“年老气虚衰,回家觅路还。一心飞步走,腿脚难迈开。”从简单明了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一个老年人步履蹒跚的真实场景;在儿子李其浩的笔下,父亲既有“知是秋风盛,不堪岁月长”的奋发,也有“经春复夏餐风雨,一待霜寒便始开”的憧憬;在女儿李其琴的笔下,是对父亲“双肩挑二业,坎坷见精诚”的钦佩;在女婿文志坚的笔下,是对岳父“归来仍是少年郎,冬有春华,莫负风流”的祈福;在孙儿李凯的笔下,是对爷爷“长以诗心莳佳茗,满山淑气暖灵芽”满满的祝愿。在李发杰的影响下,即使是他身边的员工陈彪,也创作出“盈眼难收这边景,诗出唤就韵千行”的佳句……一门四代,乃至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受之感染,无不为之苦学耕读,一脉相承。 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诗心不改。从“砖刀点平仄”转型到了“诗韵润灵芽”。以农业旅游发展为主,破土千顷,创建了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家乡产业,解决农民务工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的号召,带动家乡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为家乡建设、产业帮扶、助农扶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常言道,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把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这七件事做到了极致,提升了层次。那就是:诗词歌赋书画茶。云蒸灵芽,承茶魂觅之真源;雾煮嘉木,禀茶道衍之灏气。在一片翠色中,摩崖石壁上的诗词歌赋,犹显大雅,让观者顿足难移。让人不禁感叹,在这高情茗香中,尤其彰显了中国的至尊文化——唐风宋韵!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笔者也不禁以拙联“茗香伴左,千壶妙语千壶韵;经古随缘,一树灵芽一树诗”以寄之。 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无论是他的过去,还是他的现在,笃学好古,一直是他毕生的追求。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以优秀企业家为代名词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优秀诗人——这个称谓或许更加让他欣喜而热爱。 很喜欢这句话:当你活成一束光,光够亮,就福泽四方;光微弱,就惠及身旁。功成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赤子心。他心系地方基础教育,积极参与并投身绥阳文化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成立奖学基金、出资改善村级学校教学环境、支持村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资助,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推动企业及农村开展诗词组织建设,壮大创作队伍,他竭力发展各级诗词学会会员已达200余人。为了不断提高农民诗友的创作水平,多次出资帮助乡村、学校全力推进诗词“七进”工作,特聘请专家学者不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不仅坚持每月一次开展诗词交流研讨活动,还出资创办了《博雅集》诗刊并定期发刊,一年出一册诗友作品集,大大提高了诗友的创作热情与诗词质量。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向各级诗词刊物投稿。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诗友作品不仅在县级诗刊登载,还散见于《中华诗词》,《贵州诗联》也在“诗人风采”、“诗社集锦”、“校园新声”专栏加以推荐。 步入他的家乡,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他的付出与对他的褒奖。乡亲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重与感激。那些由他捐资修建的学校、道路、桥梁与亭台长廊随处可见。而最醒目、也是最深得人心的还是乡亲们自发为他所立的“丰德碑”。常言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性的口碑。这“丰德碑”足以见证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可谓名至实归。 如今,他的企业是“中华诗词示范单位”,他创建的博雅诗社,也获得了“中华诗词示范单位”称号,他的家庭是“中华诗词之家”,而他个人,不仅是优秀企业家,还是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终身名誉副会长,优秀企业家——优秀诗人当之无愧! 一个优秀企业家,如果兼备风雅,格局会高步阔视,情致会超逸绝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兼诗人,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品格高洁的大雅风气,一定会让企业的精神领域更加充实与丰盈,在企业中寻找到人生的大意趣、企业的大气象、员工的大智慧。 如此这般集优秀企业家与优秀诗人于一身的耄耋老人,笔者只想说:老骥伏枥,且将楼层更上;龙翔凤翥,惟斯精彩未央。 2023年7月27日于筑城
    查看详情》
  •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2023年07月20日
  •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2023年02月25日
  •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学会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安庆路77号天徽大厦809

邮编:100007邮箱:zhouzhenghuan1951@163.com联系电话: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