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诗坛讯息列表
弘扬传统文化 把握时代脉搏 奋力谱写新时代学会发展新篇章 ——银川市诗词学会

发布时间:        阅读:次      
分享到:


弘扬传统文化 把握时代脉搏

谱写新时代学会发展新篇章

银川市诗词学会,原名银川黄河诗词学会,成立于2015年9月,于2018年10月正式注册。经过七年多的苦心经营,学会已由成立之初的十几人,发展成为现有会员247人,在区内外享有较大声誉的地方性专业诗词创作团队。根据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20223月8日到宁夏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和中华诗词学会、宁夏诗词学会关于“建立健全银川市诗词组织,银川黄河诗词学会可更名为银川市诗词学会,其他没有诗词学会的地市也要尽快成立诗词学会”的要求,学会已2022年11月9日完成了法定代表人及名称的变更事项,名称由原来的“银川黄河诗词学会”正式更名为“银川市诗词学会”,填补了全国最后一个省会城市没有与其体量相匹配的诗词创作组织的空白,全面提升了社会组织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意识,为“文化强区”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过去的七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们见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忠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党的十九大、二十大、自治区成立60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的高光时刻,亲身经历了诗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及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机遇挑战。七年来,我们团结、联络区内外广大诗友,广泛开展了诗词创作、征集出版、全媒推介、学术研讨、采风交流等活动,坚持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繁荣地方文艺创作,推动传统文艺创新,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中,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振奋人心的沉甸甸“答卷”。

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完成了诗会组织架构重建,搭建起以办公室、编辑部、诗教部、朗诵部为支持的“四梁八柱”,修订完善了诗会章程。我们不断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在原有诗会机关刊物《黄河诗词》保质保量编纂推介的基础上,征集出版了《献礼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纸质特刊,收录了131位诗友的2000余首作品及87副书画作品,在区内外引发强烈反响,主流引领作用更加彰显。我们深化运用“互联网+”模式,及时搭建起网(银川市诗词学会网站)、端(实现与中华诗词学会、宁夏诗词学会网端接入)、微(微信、微刊)三级学习交流平台,坚持每日创作、诗词集锦、精品荐榜、微刊(专刊)制作终年不辍,全年共收录黄河诗词集锦800集,作品1万余首,制作微刊(专刊)51期,收录作品3226 首,对句3240条,并以“都市头条”形式向全国网络媒体平台推送,浏览量突破5万+,媒介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显著提升。我们不遗余力抓好诗教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型诗会,不定期邀请区内外诗词学会名家举办线上诗词讲座,并在每周组织开展的同题诗、对句练习中潜心研习诗词创作,全面提升会员诗词创作水平。我们创新探索诗词推介形式,发力音频微刊制作,全年推送诗词朗诵微刊25期,朗诵诗友作品375首,诵读经典诗文20首(篇),用声音传递古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我们不断提升会员服务工作水平,坚持做好会员证邮寄工作,对会员成长给予大力支持(一年来,有近40人次的诗词作品荣登《宁夏日报》六盘山文艺副刊,《宁夏法治报》《华兴时报》《宁夏广播电视报》《银川晚报》《石嘴山日报》《中卫日报》《固原日报》等,有近30人次作品荣登《黄河文学》《六盘山》《宁夏文史》《大武口文艺》等,有6人次作品荣登《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国家级刊物;共向宁夏诗词学会成功推荐了15位会员,并介绍部分会员加入中华诗词学会城镇诗词群、新田园诗词群、女诗人诗词群以及兄弟省市主流诗词大群等),组织广大诗友参与区内外各项重大赛事(先后组织参与了区内“大地杯”全国诗词大赛、“绿色宁夏 美丽山川”全国诗词大赛、“沙漠驼绫”杯全国诗歌、散文、古诗词大赛等,其中张美玲、赵云超、张青、薛峰、邹鹏、吴茂江、王天德、聂朋群、赵学义、刘成、何雨、赵春光、高迎春、马生文等分别荣获全国或区内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对特殊困难会员给予特别帮助(组织155人次为两名特殊困难会员捐款15630元)。

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把关定向的结果,是宁夏诗词学会,银川市文联、作协亲切关怀、悉心指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鼎力支持、倾情相助的结果,是诗会全体会员筚路蓝缕、砥砺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诗会向全体会员、向所有关心支持诗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方企业家、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往、展望未来,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今后的诗会工作,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对标对表。要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诗会工作各领域、各环节,确保学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刊发作品内容积极、健康、向上,不出杂音。要深刻把握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唱响昂扬奋进的时代主旋律。

第二,必须坚守人民文艺立场,把牢创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严把政治关、导向关、创作关,不断发扬向上向善的文艺传统,摒弃脱离群众、无病呻吟的畸形审美倾向,在深入生活、扎根基层中,去关照人民群众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群众的心愿、心情、心声,用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作品展现人民情怀
    第三,必须注重传承与创新,打造精品力作。要系统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要秉持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激发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以自我革命、自我突破的勇气,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第四,必须坚持“开门办会办刊办网”,深化践行“四力”。要深化下基层主题采风创作活动,不断提升诗词创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创作出更多沾泥水、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要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加强与区内外数同行的学术交流。要加大发展新会员工作力度,积极向宁夏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推送优秀人才。要持续开展诗教“六进”等活动,推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广泛参与到诗词学习、创作、吟咏活动中来,推出更多线上线下互动模式,让“旧时王谢堂前燕”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银川诗词学会愿做助推诗教,弘扬国粹这一历史重任和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者,切实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讴歌新时代、弘扬主旋律,不断推出更多反映时代新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谱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2023.3.25.


        




学会地址:西夏区西花园南巷78号楼

邮编:100007邮箱:heshihui2021@163.com联系电话: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