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诗坛讯息列表
一湖诗情天下稀

发布时间:        阅读:次      
分享到:




一湖诗情天下稀

童中贤

 

天下一水,天下一楼。湘资沅澧,云梦交头。烟波浩渺,日月运筹。青螺浮黛,斑竹香丘。灵均殉国,竞渡岳州。赭山寒水,酒香醉谋。秋月朗朗,雁声勾勾。群贤毕至,情动乐忧。风物清致,呼绝中洲。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诗因湖而生,湖因诗而兴。洞庭湖曾经为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是一个澎湃汹涌诗情的诗湖,也是世间最古老、最经典、最繁荣的诗词社区。洞庭之著名自屈原《楚辞》始:“邅吾道兮洞庭”“洞庭波兮木叶下”“上洞庭而下江”,这是洞庭湖意象进入文学描绘的最早诗句。除《湘君》《湘夫人》外,屈原的《涉江》《怀沙》《渔父》《天问》《河伯》等,得洞庭之助,运用湖区景物风俗入诗,开创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之先河。从这个意义上说,洞庭湖就是中国诗歌的发源地。

 

汉晋以降,代有名公巨卿周流游览题咏于洞庭湖,他们“以景,则风晨、月夕、云霞、雨雪、阴晴、晦明、春秋、冬夏之见于吟咏者靡不悉;以情,则忧君、爱国、伤时、悯乱、宴饮、酬酢、离别、悲歌、怃慨、喜怒、哀乐之发于篇章者靡不精。而且君山、天岳、青草、赤沙、潇湘、云梦、石门、巴丘、鹿角、龙堆、鼓楼、磊石一带濒湖之地,皆名胜也,而靡不有作;黄陵、轩鼎、尧女、舜妃、秦树、汉泉、飞升、朗吟、鲁墓、岳城之处,皆名迹也,而靡不有作”“益足见洞庭之大极,天下之胜区,万不能远过也。”故而,洞庭湖亦是中国诗歌的发祥地。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洞庭诗词作为表现洞庭湖自然山水美的文学样式,其价值在于:它是一定历史阶段人的本质的外化,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它跟随中国诗歌繁荣发展两千多年,通过种种曲折的途径弹奏着社会历史变迁的交响,各时代各阶层从朝隐到闺情的思想意绪,洞庭诗词都有或淋漓或婉转的回响。它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区自然人文历史的发展变化与脉络,而且生动地再现了时代、社会变迁投射在人的性格和心理上的印记,更是理性地观照了人的价值和精神文化的变化,人的自由本质和民族的审美特质。

 

洞庭诗词以描写洞庭的山、水、楼为主体,突出洞庭湖意象,体现了洞庭湖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直以来传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特别是根植于湖区的一方水土和人文,所形成的鲜明主题:爱国主义和忧患意识,不仅成为洞庭诗词创作的源泉,而且成为浸透中国文学和华夏文明的不朽之魂。屈原的创作,开风气之先,为后来进入洞庭湖区的文人士大夫所继承。“杜诗”与“范记”中关心国家与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则把屈原作品中的精神气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峰,让历代文人士大夫和近世知识分子所折服,对后世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核心价值所倡导的主旋律。这是其他如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无法比拟的,可谓一湖诗情天下稀。

洞庭以怀,有容乃大,它吸引着无数文人志士驻足停留。“屈子、贾傅之后,若南北朝之颜、庾、沈、谢,唐之李、杜、韩、白,宋之苏、黄、米、陆,元之虞、揭、欧,元明之前后七子,及本朝来诸大家,皆名人也,而靡不有作。”道光《洞庭湖志》艺文篇,收录了以“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五言绝”“七言绝”“五言排律”为主的诗词九百余首。到了近现代,志士、名家、文人,也纷纷吟咏洞庭湖,写下了大量诗篇。从民国时期到当代,内容和篇幅不知多少倍于前贤。将中国古典诗词推向新高峰的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写作吟咏洞庭湖的诗篇,却留下了“洞庭湘水涨连天”“洞庭波涌连天雪”这样的经典诗句。足见“洞庭之大,诗薮也,人薮也,才薮也”。

爰赋三绝以志感:

洞庭波涌楚天云,江上青螺翠一心。

兰芷芳馨吟韵远,涛融帝子玉壶魂。

 

湘灵鼓瑟风前曲,神女舒云雨后残。

谁与江天分主客,一波一浪送征帆。

 

诗尚灵均流韵阔,群贤渊薮叠标高。

扢雅赓吟乘浪起,情怀入化洞庭潮。



湖南省诗词协会网站推送

协会地址:湖南长沙市开福区营盘东路69号

邮编:100007邮箱:hnscbjb@sina.com联系电话:0731-84437215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