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更多
一湖诗情天下稀
一湖诗情天下稀 童中贤 天下一水,天下一楼。湘资沅澧,云梦交头。烟波浩渺,日月运筹。青螺浮黛,斑竹香丘。灵均殉国,竞渡岳州。赭山寒水,酒香醉谋。秋月朗朗,雁声勾勾。群贤毕至,情动乐忧。风物清致,呼绝中洲。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诗因湖而生,湖因诗而兴。洞庭湖曾经为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是一个澎湃汹涌诗情的诗湖,也是世间最古老、最经典、最繁荣的诗词社区。洞庭之著名自屈原《楚辞》始:“邅吾道兮洞庭”“洞庭波兮木叶下”“上洞庭而下江”,这是洞庭湖意象进入文学描绘的最早诗句。除《湘君》《湘夫人》外,屈原的《涉江》《怀沙》《渔父》《天问》《河伯》等,得洞庭之助,运用湖区景物风俗入诗,开创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之先河。从这个意义上说,洞庭湖就是中国诗歌的发源地。 汉晋以降,代有名公巨卿周流游览题咏于洞庭湖,他们“以景,则风晨、月夕、云霞、雨雪、阴晴、晦明、春秋、冬夏之见于吟咏者靡不悉;以情,则忧君、爱国、伤时、悯乱、宴饮、酬酢、离别、悲歌、怃慨、喜怒、哀乐之发于篇章者靡不精。而且君山、天岳、青草、赤沙、潇湘、云梦、石门、巴丘、鹿角、龙堆、鼓楼、磊石一带濒湖之地,皆名胜也,而靡不有作;黄陵、轩鼎、尧女、舜妃、秦树、汉泉、飞升、朗吟、鲁墓、岳城之处,皆名迹也,而靡不有作”“益足见洞庭之大极,天下之胜区,万不能远过也。”故而,洞庭湖亦是中国诗歌的发祥地。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洞庭诗词作为表现洞庭湖自然山水美的文学样式,其价值在于:它是一定历史阶段人的本质的外化,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它跟随中国诗歌繁荣发展两千多年,通过种种曲折的途径弹奏着社会历史变迁的交响,各时代各阶层从朝隐到闺情的思想意绪,洞庭诗词都有或淋漓或婉转的回响。它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区自然人文历史的发展变化与脉络,而且生动地再现了时代、社会变迁投射在人的性格和心理上的印记,更是理性地观照了人的价值和精神文化的变化,人的自由本质和民族的审美特质。 洞庭诗词以描写洞庭的山、水、楼为主体,突出洞庭湖意象,体现了洞庭湖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直以来传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特别是根植于湖区的一方水土和人文,所形成的鲜明主题:爱国主义和忧患意识,不仅成为洞庭诗词创作的源泉,而且成为浸透中国文学和华夏文明的不朽之魂。屈原的创作,开风气之先,为后来进入洞庭湖区的文人士大夫所继承。“杜诗”与“范记”中关心国家与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则把屈原作品中的精神气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峰,让历代文人士大夫和近世知识分子所折服,对后世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核心价值所倡导的主旋律。这是其他如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无法比拟的,可谓一湖诗情天下稀。 洞庭以怀,有容乃大,它吸引着无数文人志士驻足停留。“屈子、贾傅之后,若南北朝之颜、庾、沈、谢,唐之李、杜、韩、白,宋之苏、黄、米、陆,元之虞、揭、欧,元明之前后七子,及本朝来诸大家,皆名人也,而靡不有作。”道光《洞庭湖志》艺文篇,收录了以“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五言绝”“七言绝”“五言排律”为主的诗词九百余首。到了近现代,志士、名家、文人,也纷纷吟咏洞庭湖,写下了大量诗篇。从民国时期到当代,内容和篇幅不知多少倍于前贤。将中国古典诗词推向新高峰的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写作吟咏洞庭湖的诗篇,却留下了“洞庭湘水涨连天”“洞庭波涌连天雪”这样的经典诗句。足见“洞庭之大,诗薮也,人薮也,才薮也”。 爰赋三绝以志感: 洞庭波涌楚天云,江上青螺翠一心。 兰芷芳馨吟韵远,涛融帝子玉壶魂。 湘灵鼓瑟风前曲,神女舒云雨后残。 谁与江天分主客,一波一浪送征帆。 诗尚灵均流韵阔,群贤渊薮叠标高。 扢雅赓吟乘浪起,情怀入化洞庭潮。 湖南省诗词协会网站推送
学会简介
更多
湖南省诗词协会成立于1987年,挂靠湖南省政协,归口湖南省文联。湖南省诗词协会现有团体会员165个,个人会员6000余人。离休老干部万迁、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黄道奇、省纪委原常务副书记赵焱森、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编办原党组书记、省人社厅原厅长彭崇谷先后担任过协会会长。现任会长为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蔡建和。 协会成立以来,一直受到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高度重视,先后有刘正、程星龄、杨第甫、文选德、郑培民、吴向东、蒋建国、孙国治、王克英、熊清泉、郭开朗、谭仲池、沈瑞庭、唐之享等领导,或到会讲话、或出席会议、或担任名誉会长等,为湖南诗词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湖南诗词组织遍布城乡,湖湘诗词人才辈出,诗教工作、"诗词之乡"建设稳步发展,诗刊整体水平逐步提高,很多工作走到了全国最前列。汉寿、浏阳、宁乡、涟源等地"诗词之乡"及常德、岳阳、衡阳、湘潭、株洲等"诗词之市"的建立,更是确定了湖南诗词大省的地位,诗词界也流传着"全国诗人半在湘"的美誉。 协会办有会刊《湖南诗词》、官网“湖南省诗词协会”、微信公众号“湖南省诗词协会”、微信公众号《湘江听潮》等。
诗词速递
更多
赛事纵横
更多
  • “湖南金枣酒杯”全国诗词楹联大赛征稿启事
    2024年04月12日
  • 【征稿启事】“为植物写诗”全国诗词创作精品征集活动
    2024年03月15日
  • 面向全国全球征集诗词楹联 第六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长沙启动
    2023年12月25日
协会会员
更多
  • 蔡建和
  • 彭崇谷
  • 华山子
  • 刘杰
  • 周成村
  • 文雯
诗教在线
更多
    基础常识
  •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检索工具
  • 中华通韵
  • 中华新韵
  • 平水韵
  • 词林正韵
     格律检测工具
  •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 离别
  • 送别
  • 田园
  • 山水
  • 伤怀
  • 赞美
  • 重阳
  • 中秋
  • 七夕
  • 端午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西湖
  • 饮酒
  • 友情
  • 老师
  • 悼亡
  • 哲理
  • 励志
  • 爱情
    朝代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魏晋
  • 南北朝
  • 先秦
  • 金朝
  • 汉朝
  • 两汉
  • 五代
  • 近代
  • 现代
  • 当代
    推荐诗人
  • 屈原
  • 杜牧
  • 王安石
  • 李商隐
  • 杜甫
  • 李白
  • 荀子
  • 杨炯
  • 释善珍
  • 孔绍安
  • 志南
  • 南宋无名
  • 敦煌曲子
  •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砖刀点平仄 诗韵润灵芽——记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两三事
    郝 红 有人说,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而在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的人生中,忙,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闲,就是“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 光环存留过去,风雅正置当下。贵州省绥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李发杰董事长在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从政府到行业的“创业之星”、“纳税先进单位”,“十佳致富能手”、“优秀企业家”等等;从地方到社会团体的“十佳光彩之星”、“十大孝星”,“捐资助学情暖桑榆企业家”、“尊师重教典范”等等,数百个殊荣与称号应有尽有,牌匾满堂,闻名遐迩。而最光彩夺目而又包含人文气息的是那块挂在庭院大门最显眼处、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华诗词之家”牌匾,这块牌匾,不仅展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且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文气息与人格魅力。 熟悉李发杰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世界里,不仅只有生活层面上的满足,还有着精神层面上的梦想。诸多的桂冠与光环,不足以充实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看来,尘世是人生唯一的天堂。而诗词,是各种艺术中最属于心灵深处的情愫。它能把人类灵魂高举到精神层面,能让人变得纯粹而丰盈。因此,对诗词的探究,早已成为他精神层面最大的追求。 对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创作古典诗词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阐明了热爱对于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也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活跃而富足。所谓“砖刀点平仄”,就是诗友对他最贴切的评价。不难想象,在一个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建筑工人,是如何把最沉重的“砖刀”与最风雅的“平仄”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眼里,一块砖、一片瓦、一粒沙,都有着独有的韵味。当他把一块块青砖变成了方块字,把一片片锦瓦变成了湛蓝的天空,把黄砂变成了天边的云霞,他的“砖刀”便点出了蕴含着平平仄仄且能抒情达意、震撼灵魂、鼓舞人心的绚丽诗篇。 从最初的古风到如今的格律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仅写出了心境,也写出了人生。在他的《劝夫》中有这样的句子:“岩上下雨岩下稀,劝夫赌场少去些。输了钱财是小事,输了阿妹你无妻。”这首带有方言的早期作品,虽然不入律,但却让人读之悟理,品之悟道。一首好的作品,不在于词藻有多华丽,也不在于意象有多深远,而在于通俗易懂,有烟火气。这种接地气的作品,宛若一座喷泉,总是能喷出智慧和寓教于乐的火花。如今,在且歌且行中,他的作品已不再青涩,在接地气中透着满满的韵味。无论是命题还是构思,均可称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个中行云流水、文采斐然的上乘之作不胜枚举。不再是“夜里拍额苦作诗,词笺遣韵韵来迟。”而是“雏鹰展翅借唐风,且效先贤一脉承。”那种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精神富足与体现心灵感应的创作方式,可圈可点,相辅相成。 享有“中华诗词之家”之称,必有书香之底蕴。早在明清时期,一代祖李松溪携妻孟氏从江西迁入贵州省绥阳县儒溪乡大溪村,破土建立四衙寨,领召为业。李氏寨前立有围柱,乃土司四重衙门,凡文武官员途经四衙寨,文官须下轿,武官必下马,视为尊重。入黔至今三百余年,已传十七代。李氏宗族一向信而好古,子孙承志,耀门图强。以耕读商匠为本,人才辈出,进士、举人、博士、文化名人,比肩皆是。 李家代有贤良,禀一世崇德,功业昭彰。其兄长李发模,系当代著名诗人。高情睿智,诗承一生。一首《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其妻喻明芬,贤良纯朴,相夫教子,相随一生。在她的笔下,丈夫是“年老气虚衰,回家觅路还。一心飞步走,腿脚难迈开。”从简单明了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一个老年人步履蹒跚的真实场景;在儿子李其浩的笔下,父亲既有“知是秋风盛,不堪岁月长”的奋发,也有“经春复夏餐风雨,一待霜寒便始开”的憧憬;在女儿李其琴的笔下,是对父亲“双肩挑二业,坎坷见精诚”的钦佩;在女婿文志坚的笔下,是对岳父“归来仍是少年郎,冬有春华,莫负风流”的祈福;在孙儿李凯的笔下,是对爷爷“长以诗心莳佳茗,满山淑气暖灵芽”满满的祝愿。在李发杰的影响下,即使是他身边的员工陈彪,也创作出“盈眼难收这边景,诗出唤就韵千行”的佳句……一门四代,乃至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受之感染,无不为之苦学耕读,一脉相承。 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诗心不改。从“砖刀点平仄”转型到了“诗韵润灵芽”。以农业旅游发展为主,破土千顷,创建了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家乡产业,解决农民务工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的号召,带动家乡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为家乡建设、产业帮扶、助农扶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常言道,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把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这七件事做到了极致,提升了层次。那就是:诗词歌赋书画茶。云蒸灵芽,承茶魂觅之真源;雾煮嘉木,禀茶道衍之灏气。在一片翠色中,摩崖石壁上的诗词歌赋,犹显大雅,让观者顿足难移。让人不禁感叹,在这高情茗香中,尤其彰显了中国的至尊文化——唐风宋韵!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笔者也不禁以拙联“茗香伴左,千壶妙语千壶韵;经古随缘,一树灵芽一树诗”以寄之。 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无论是他的过去,还是他的现在,笃学好古,一直是他毕生的追求。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以优秀企业家为代名词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优秀诗人——这个称谓或许更加让他欣喜而热爱。 很喜欢这句话:当你活成一束光,光够亮,就福泽四方;光微弱,就惠及身旁。功成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赤子心。他心系地方基础教育,积极参与并投身绥阳文化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成立奖学基金、出资改善村级学校教学环境、支持村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资助,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推动企业及农村开展诗词组织建设,壮大创作队伍,他竭力发展各级诗词学会会员已达200余人。为了不断提高农民诗友的创作水平,多次出资帮助乡村、学校全力推进诗词“七进”工作,特聘请专家学者不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不仅坚持每月一次开展诗词交流研讨活动,还出资创办了《博雅集》诗刊并定期发刊,一年出一册诗友作品集,大大提高了诗友的创作热情与诗词质量。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向各级诗词刊物投稿。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诗友作品不仅在县级诗刊登载,还散见于《中华诗词》,《贵州诗联》也在“诗人风采”、“诗社集锦”、“校园新声”专栏加以推荐。 步入他的家乡,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他的付出与对他的褒奖。乡亲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重与感激。那些由他捐资修建的学校、道路、桥梁与亭台长廊随处可见。而最醒目、也是最深得人心的还是乡亲们自发为他所立的“丰德碑”。常言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性的口碑。这“丰德碑”足以见证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可谓名至实归。 如今,他的企业是“中华诗词示范单位”,他创建的博雅诗社,也获得了“中华诗词示范单位”称号,他的家庭是“中华诗词之家”,而他个人,不仅是优秀企业家,还是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终身名誉副会长,优秀企业家——优秀诗人当之无愧! 一个优秀企业家,如果兼备风雅,格局会高步阔视,情致会超逸绝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兼诗人,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品格高洁的大雅风气,一定会让企业的精神领域更加充实与丰盈,在企业中寻找到人生的大意趣、企业的大气象、员工的大智慧。 如此这般集优秀企业家与优秀诗人于一身的耄耋老人,笔者只想说:老骥伏枥,且将楼层更上;龙翔凤翥,惟斯精彩未央。 2023年7月27日于筑城
    查看详情》
  •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2023年07月20日
  •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2023年02月25日
  •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诗书画苑
更多

协会地址:湖南长沙市开福区营盘东路69号

邮编:100007邮箱:hnscbjb@sina.com联系电话:0731-84437215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