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晚上好!很荣幸第四次参加本群的诗评活动,向大家学习,向马老师学习!
马昆华老师是我会的副会长,是诗坛的多面能手,诗词联俱擅。她为人和善谦虚,温柔敦厚,深得风人之旨,有君子之风。处事则干练严谨、务实通达,富于责任感和当担精神;为诗既得性情之正,又灵芬独标。她诗思敏捷,才学兼备,是云南诗坛新生代一面光彩夺目的旗帜,是女性诗词创作界的优秀代表,我们引以为荣的学习榜样!
本次所选诵的作品,佳作甚多,如《九莲寺》《程湖》《霜天晓角·禄劝普渡河铁索桥》《丙申云南诗歌节分得青韵怀马伯安先生二律》《过朱德旧居》《可渡怀古》《大金字塔前怀古》等,这些作品大多感情真挚、刻画鲜明、律法工致、浑厚沉着。由于时间关系,我重点谈谈我对《彩云曲》的学习感悟。我认为《彩云曲》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幻写真,形神兼备。
清人叶燮《原诗》曾言:“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与不可言之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王夫之则讲:“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彩云形态虽有,而瞬息变化,百态千姿,实难描绘,若过分拘泥实描则难显其灵动飞扬之神姿,若过分虚写其形其貌则难免模糊不彰。作者慧心独具,以“色斑斓兮仙葩,忽明灭兮流霞。仿佛姮娥舒广袖,依稀织女散轻纱”“彩云归处人莫诣,一片氤氲渺天际。日出深山夜幽栖,昙花一现飘然逝。”等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笔法将彩云写得摇曳多姿,美幻缥缈。又用“曾见之”“说如此”“暗沉思”等留白之笔,使行文含蓄简练,递进自然。虚处摹神,用事不滞,见出诗家之笔正不同于史家之笔。
二、旁敲侧击,烘云托月
作者写彩云不完全是正面直赋,多采用曲笔传神,旁敲侧击地从不同视角写出其不同的神态。作者不仅从“天使”“武皇”“群臣”“百姓”“吾辈”“多情客”“观众”等不同角度写出“彩云”的多重形象,也写出不同主体的心理感受。如此用笔就不呆板,各种视角交织呈现的便是一幅斑斓多姿的彩云图。
三、律法工致, 宛若天成
七古重在苍劲高古,歌行则婉转流动,如行云流水,写云之篇正须如此,情辞摇曳,音韵谐美。诗人熟谙歌行之法,能汲取前人营养,句法中有屈子、太白和张若虚的影响,如“君不见,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下,色斑斓兮仙葩,忽明灭兮流霞”“别梦依依难再期,千古谁人初见伊”等可见一斑。诗作格韵工致,而又自然天成,气脉流贯。
四、层次分明,开合照应
本诗以不同视角抒写亦可视为文本的不同层次,既富于变化,又次序井然,后二段偏于抒情主体的视角正面写彩云,妙在摹形绘神,虚实相生,融入时空变化,呈现历史与现实对话意味,诗末以“飘然偶入天子梦”“征之典籍心神会”照应开头。
五、托物言志,独标灵采
咏物之作,若只就物写物则未免浅近,格调不高,此作文面上绘形传神地写“彩云”,写得妙曼多姿,写得声色交映,写出历史人事的沧桑变化(如从古代的“占卜呈祥朝宴酣”到当今“载归电台飨观众”等等),但唯有“彩云”的神秘和幻美是永恒不变的,而作者眷爱故乡的深挚之情亦内蕴诗中而见于言外。清人樊增祥写过《彩云曲》《后彩云曲》,不过不写“彩云”而是写名妓赛金花,写得有些俗艳。历代写“云”之作不少,而此作不蹈袭前人,独抒机杼,独标灵采,洵为佳作。
《彩云曲》是马老师的代表作,也是云南诗坛值得褒奖的创获。
以上是我的一点阅读感悟,不当之处请方家正之。祝马老师的创作更上层楼,祝各位诗艺精进,身体健康!
赠马昆华老师
赵嘉鸿
大海求骊同意气;
高秋倚马逊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