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吟韵》前言
发布时间:
阅读:次
诗词吟韵
前 言
姚文亮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留下了诗经、楚辞、汉乐府诗集、唐诗、宋词、元曲等若干优秀作品。诵读中华经典,可以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传承中华经典,可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民族文化的智慧启迪并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乏碧血丹心的爱国诗篇,也不缺乏诸如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忧郁,苏轼的豪放,柳永的婉约。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诗词爱好者和创作者行列,诗词创作更加呈现出蓬勃之势,逐步从“小众文学”走向了“大众文学”。在“知古倡今,双轨并行”原则下,为切实推动诗词创作的用韵规范,探索古今韵文互通方式,助力诗词文化发展,呈贡区文联组织姚文亮编写组编印了《诗词吟韵》一书,繁荣一方文学的同时,期望也能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诗词吟韵,一个“吟”字,是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歌唱,是呈贡区重视文化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真实写照。
一个“吟”字,是中华传统诗词进校园、进社区、进人心的美好心愿。一个“吟”字,也是作者自我认知与古今韵律联系之间的反复推敲、探索和总结。本书将诗韵和词韵汇编为一册,共十章。为突出“全面、大众、通用”这个目标,同时兼顾不同作者的创作喜好及多元化用韵需求,每章均采用了同音韵集中,主邻韵分开,多音字标注;先诗韵,后词韵;先古韵,后今韵;先平声,后仄声的编排方法,并保留了入声字,以供用韵选择。同时,通过比对研究,又在单一对韵的基础上,延伸归纳出平水韵、中华新韵、中华通韵三韵互通韵字;论证了词林正韵、中华新韵、中华通韵两韵同格,三韵互通方式,为诗词爱好者创此书仅作抛砖之作,惟愿能有更多引玉之人,接续研究,共同推动和传承中华诗词文化。
最后,我们谨以诗词爱好者的身份,真诚感谢呈贡区文联、相关领导和有关人士对编写本书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感谢他们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不懈努力与辛勤付出,并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诗词吟韵》编 委 会
主 任:字秉翔
副主任:李树贤 王羽萍
编 委:唐凤莲 杨红仙 谢达云 李琼美 陈旭英 穆朝红
主 编:姚文亮
副主编:陈兴宇 郭素芳
编 委:张成金 夏 冰 王学芬 顾云云
![](http://www.shiciyun.com/uploads/kindeditor/image/20220921/20220921220623_30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