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诗坛讯息列表
廖智慧:“大气”为底色,“清气”为亮色 ——读马昆华老师诗联有感

发布时间:        阅读:次      
分享到:


 木兰书院云南分院的各位师友:
      大家晚上好!
      马昆华老师的诗词作品今晚以专题形式在线上朗诵、品鉴、传播,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云南当代优秀诗词作品,就需要大力传播,木兰书院云南分院长期致力于此事,值得尊敬!
      在云南诗联界,昆华老师是女性诗家当中公认的一面旗帜,更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卓尔不凡的审美情趣,高超的表达技巧。她的诗词作品既有传统诗词的底色,又有时代的风貌,个性的特色,是值得好好品鉴的。云南诗词要讲好自己的故事,需要有更多的昆华老师,也需要有更多的像木兰书院一样的传播平台。
      秋意渐浓,诗意正浓,祝今晚的朗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



“大气”为底色,“清气”为亮色

——读马昆华老师诗联有感


  马昆华老师是云南女性诗联家中的一面旗帜,这几乎是公认的。当然,这背后首先是对昆华老师诗联创作水平的高度认可与推许。省楹联学会王劲松会长曾私下与我谈及昆华老师的诗联,说昆华老师的作品特别老辣,如果不看姓名,会误认为是一位男性长者的作品。换句话说,昆华老师的诗联作品大气,不忸怩作态,全无半点胭脂气。对于劲松老师的这个评价,我深以为然。


  “气”是古诗词作品一个重要的评价维度,作品的风格面貌与作者的气质、追求是息息相关的。撑起昆华老师作品大气的,一是其博大的胸襟与丰厚的见闻阅历,二是其高超的创作技艺。我们先来看昆华老师自题的一副嵌名联吧:向昆吾索剑,上华岳题诗。“索剑”“题诗”,文武兼修,乃大丈夫之所为,我想昆华老师的心里一定住着这样一位大丈夫。读这副联,我的第一反应是联想到周恩来总理年轻的时候所撰写的一副短联: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再来看她的七言古体《彩云曲》:“色斑斓兮仙葩,忽明灭兮流霞。仿佛姮娥舒广袖,依稀织女散轻纱。轻纱缥缈春山暖,长袖娉婷秋水寒;秋水盈盈若可掬,春愁黯黯意难安。霓裳一曲歌寂寂,绿淡红消蝶梦阑。”这些句子想象丰富,潇洒飘逸,内里自有一种不凡的大气,细细品鉴,隐约间似乎可以看到李太白和白乐天的一些身影。我不大确定自己的这些感觉是否正确,如果是正确的,或许可以找到昆华老师诗作大气的部分原因了——学诗的底子正且厚,是古代先贤名家的真气涵养了她的大气。昆华老师写诗是有所“本”的,是从传统路子走出来的,我相信有一定眼力的读者可以读出。

 大气之外呢,我以为昆华老师的诗联中还有一种别样的清气,是新秋雨后的清爽之气,用昆华老师自己的诗来说,就是“荷气清芬桂气馣”(《辛丑秋过积水潭》)。如果说“大气”是昆华老师曾经研摩过的先贤大家给她带来的诗歌底色,那么“清气”则更偏重于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是一抹亮色。诗如其人,生活中的昆华老师就是一个特别清雅的人。我们不妨信手摘个句子:“编成一卷与君赏,笔色书光清更妍。”(《题<滇联三百副>》)你看,自有一种水木清华之感。再来看一副联:

 白雪色无差,李花的皪百花盛;玉兰香不断,燕影翩跹众影随。(《题赠昆明小百花李燕团长》)

 你看,清芬扑面而来。

 好的诗联作品是可口的,更是馨香的,昆华老师有很多作品能给我们带来这样的阅读感受。现在,木兰书院对昆华老师的优秀诗联作品作一个朗诵推介,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在昆华老师这里,我是后学,还是学业不精的后学,实无法多置喙,权且絮叨这么几句聊以志贺,如有不当,望昆华老师和诸位方家海涵。




学会地址:昆明市翠湖南路94号431室

邮编:100007邮箱:ynshici@163.com联系电话:0871-65155112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