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诗坛讯息列表
云南省诗词学会会长赵嘉鸿在省林科院树木园采风活动中的发言

发布时间:        阅读:次      
分享到:


尊敬的苏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中午好!今天是我第三次荣幸地拜访贵院,来此诚心地向专家们学习,来到林科院,走入绿荫如盖的“树木园”,心情便异乎寻常地舒畅起来,故友重逢,春风再沐。树木无处不在,既在我们周遭,又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内心,由树木营造的家园、园林以及原生态的荒野和丛林,是我们的精神栖息之地。我生长在大理古城近郊的白族村落,城里、村中大多种有枝叶繁茂的大榕树,下关的将军庙、大理古城、喜洲的榕树树龄均在300年以上,我们村里的榕树则已度过八百多个春秋,儿时我们在树下听老人们讲各种神奇古怪的故事,我们诗性的想象力由此被激发。如今,返乡时我们看见倚在硕大树根上、抽着烟斗相继老去的祖辈、父辈,便觉得树木融入我们的血脉,见证着我们的生命变迁。我家祖院里曾种有一棵老梅树,我至今都将我初次获得的美学激动部分地归功于它,彼时的我只有六七岁,清晨起来,睡眼惺忪地推开堂屋门,赫然见到雪光耀眼,梅花夺目,纷纷扬扬,这一幕便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令我魂牵梦萦。言及梅树、梅花,它们在咏物诗史中占据着极大的份量,比如林逋《山园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杨慎与王廷表“梅花唱和百首”,新诗方面张枣名诗《镜中》亦令人印象深刻: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文学史上,树木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恭敬桑梓”,还是“甘棠遗爱”,无论是“灞桥折柳”,还是“凤栖梧桐”。早在先秦时期,《诗经》和《楚辞》就已描写了许多树木。《诗经》305首诗中,有135篇出现植物,占44.3%,《诗经》各篇章中出现植物种类最多者为《豳风 ·七月》,诗中所涉植物近20种,在所有的《诗经》植物中,出现篇章数最多者为“桑”。《楚辞》各篇章出现的植物共99种(类),如《离骚》言:“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楚辞》中的香木另有花椒、薜荔、柚、桂花、竹、柏等12种,恶木则如枣、苦桃、黄荆、葛藟、枳壳等五种。

56000余首的《全唐诗》共涉及植物398种,柳树是《全唐诗》引述最多的植物,一共出现3463首(可参考潘富俊《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

树木于诗文、于人皆有着独特的况味。比如《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些记述皆非深情者不能道。鲁迅则在《秋夜》写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其文法和情思令人印象深刻。上周,我们在剑川采风,在满贤林偶遇一棵千年古柏,根部在十年浩劫中被伐去三分之二,历经风雷,竟奇迹般的存活下来,竞高峻崖,直冲霄汉,坚韧不拔,令人极为动容。我的母校大理一中则留有清代岭南才子宋湘的《种松碑》,记载了他在苍山种松的经历,一位官员的美政在种松的行止和诗情中透露出消息:

古雪神云看几回,十围柳大白头催。

才知万里滇南走,天遣苍山种树来。


一粒丹砂一鼎封,一枚松子一株松。

何时再买三千石,遍种云中十九峰。


各位领导、同仁:

林木不仅供养着我们的生活,也滋养着我们的生命和精神,松、竹、梅、柏千百年来作为民族的文化意象,一直象征着人的高洁的品质和格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树木”我们何曾须臾离开过它们。而历代诗歌中如果缺少了“树木叙述”我们可以想见诗史将因失去生机和意趣而大为失色。今天,林科院的采风活动意味着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推动着诗教工作与科普工作的结合,也将激发我们进一步去重视并努力传承古典诗歌史中的“树木传统”。

谢谢林科院及各位领导给予我们的热情接待!


赵嘉鸿

2025年5月21日



编辑:李如珍    图片:现场拍摄

学会地址:昆明市翠湖南路94号431室

邮编:100007邮箱:ynshici@163.com联系电话:0871-65155112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