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更多
世间多伟业,劳动铸辉光 ——平凉市诗词学会“劳动赞歌”主题创作会员作品选
世间多伟业,劳动铸辉光 ——平凉市诗词学会“劳动赞歌”主题创作会员作品选 ★罗建民 农民四季 春季耕耘夏起禾,金秋喜唱稔收歌。 只缘心底多清静,冬雪筑成安乐窝。 ★刘睿 劳动节有赋 南山北岭换新颜,日日应班不得闲。 耳塞机声头冒汗,喜看工件手中间。 ★苏平录 田园斗芳 书生乐在邓家庄,爱种青椒爱种粮。 莫道腰酸耘汗苦,田园日日斗芳香。 ★王晖 春耕有寄 鞭打黄牛惊黑牛,忍疼愧疚隐心头。 犁铧翻动劬劳影,颗粒丰仓秋望收。 ★王永全 山乡写意 半亩菜园连麦畦,挥锹老叟引清溪。 浣衣村妇收工早,未进家门唤小鸡。 ★车文杰 施肥玉麦苗(新韵) 烈日炎炎叟上肥,银锄闪闪汗湿眉。 遗苗有漏唏嘘叹,视至如亲复补回。 ★郭锐 写稿篆印自嘲 怡情暇日篆无忧,笃信宗秦法汉谋。 一味雕虫痴老朽,案前朱白布荒丘。 ★涂生杰 环卫工 樱花耀眼艳香红,陪伴忙忙保洁工。 汗水辛勤浇路净,市容靓丽受尊崇。 ★马一平 咏放蜂人 追赶芳菲四季葩,牵香醉翠步天涯。 挪翻箱隔收糖露,移放蜂群采锦霞。 野地曲宏花草慰,帐蓬矮小月星夸。 时时揽得甜甜梦,苦己饴人乐万家。 ★封占邦 “五·一”赞石油工人 云岭机声震昊空,红衫影伴彩霞红。 百寻铁塔破天阙,千丈钻机入地宫。 夜望寒娥听松籁,昼肩烈日缚乌龙。 山花笑靥为缘绽,邻里黄莺歌伟功。 ★翟思荣 儿时春课 竹篮铁铲两三人,散学田间共拾春。 苜蓿芽藏枯草隙,清明菜作翠禾邻。 弯腰哪顾夕阳坠,凝目唯惊嫩叶新。 日暮归来香满碗,和衣酣卧笑犹真。 ★黄河浪 又忆柳笛 老树千枝岁岁青,长风抚面唤吾醒。 儿时卧石崇香梦,乐日朝天数远星。 怕得昏山遮念去,便吹绿笛悦鸿听。 忆来醉美春光好,闭眼桃花柳拂馨。 ★吴克中 环卫工礼赞 橙装一袭异民众,不惧劬劳任苦辛。 春护芳华怡笑靥,秋除落叶展凝颦。 持箕常伴晓风冽,挥帚每逢明月轮。 莫讶身微无所寄,廓清天下万千尘。 ★陈振宇 赠环卫工 黎明持帚扫尘烟,橙色常随街巷前。 长夏炎蒸迟永昼,一身霜雪送流年。 黄昏路口避雷急,星夜城头望月圆。 借问楼中酒君子,谁将尔等美名宣。 ★冯兴科 劳动者之歌——致敬我的农民兄弟 春光处处话兴隆,花讯年年五月红。 北岭覆膜秧白芍,南洼整地种梧桐。 银锄起落邀丹凤,犁耙横斜引彩虹。 劳动华章诗万卷,辛勤汗水酒千盅。 ★张晓东 春日劳动之歌(新韵) 呈笺展纸墨飘香,笔舞诗成更绕梁。 点捺钩提凝智慧,仄平韵律蕴情商。 每于静处寻真意,常向毫端觅妙章。 劳动勤编多彩梦,人生因此绽华光。 ★马建祥 劳动节放歌 五月槐花香遍野,工劳场面火朝天。 车床厂内产零件,机械垄边耕大田。 救死扶伤仁德显,育人执教善言传。 百行千业勇争进,复兴征途齐向前。 ★贾贵善 劳动赞歌——献给城市清洁工 鬓丝斑白淡黄裳,扫帚频挥尘屑扬。 涤去整街污与浊,赢来全域净和芳。 披星戴月情无悔,沐雨栉风心有香。 静夜灯辉萦背影,美妆城市献余光。 ★段怀柱 春耕吟(新韵) 开春树笼烟,小蒜绿高原。 稼穑耕耘早,铁牛随日还。 ★高军积 果园疏花者 风摇苹果雪,香沁绿枝柔。 劳者园中影,春心酿实秋。 ★郭林禄 乙巳年庆五一 世间多伟业,劳动铸辉光。 技进千帆竞,才高九域强。 创新凝铁志,发展惠黎康。 鹏举风云外,尧年岁月长。 ★魏建国 五一劳动节颂工蜂 飞鸣翅翼张,赶返路程长。 逐日晨沾露,衔花粉带香。 劳形频采作,守职更循常。 世上缘蜂众,人间有蜜糖。 ★朱克雄 静宁苹果花海 三月漫春韵,千林雪色融。 根盘成纪土,花接玉门风。 疏蕊凝珠露,修枝孕玉珑。 待时秋叶赤,甜俏遍苍穹。 ★尤云霞 赞农民 茧手裁春色,银锄破晓空。 培云千亩沃,刈月万仓丰。 垄上栽禾绿,枝头醉果红。 四时闲月少,祈雨唤东风。 ★李双霞 【中吕·朝天子】卖菜 大葱,小葱,都是农家种,清晨来到大桥东,香味鼻尖送,巧手烹调,厨娘侍弄,再来喝一盅,庆相逢,举冰峰,特曲长安梦。 ★马双双 虞美人·劳动者之歌 尘间烟火凭谁造?劳动基多少。田间挥汗种桑麻,收获金黄时节、映流霞。 高楼大厦平林起,皆赖辛勤砌。设营神器响轰隆,巧制万千精品、立勋功。 ★赵昕 西江月·赞煤矿工人 掘进终年觅梦,钻探累月寻光。乌金开采日平常,岁月萦怀抒畅。 煤屑虽粘衣帽,灰尘不染心房。大山压顶挺胸膛,奋斗激情更旺。 ★昋世民 满江红·劳动赞歌 汗雨飞空,看沃野、春潮涌涨。抬望眼、擎天铁臂,银锄挥荡。万顷良田生翡翠,千寻广厦连霄壤。更几多、灯火夜阑时,人无怅。 劳动节,欢声漾;旌旗奋,笙歌亢。喜家园锦绣,慨当同享。卅载风云兴伟业,百年梦想开新象。展宏图、阔步踏征程,心潮壮! ★戴险峰 清平乐·咏护园工 樱花含笑,青杏枝头小。晨兴修枝除乱草,每日躬身洒扫。 汗珠莹亮新阳,眸儿细细端详。捧送一园洁净,心中溢满清香。
学会简介
更多
平凉市诗词学会简介 平凉市诗词学会是由平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批准成立,并由平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在平凉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它是诗词组织、诗词爱好者、创作者、研究者和教育者自愿结合的学术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学会成立于1985年12月22日,是筹备中华诗词学会发起单位之一。学会成立以来,始终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党的文艺方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平凉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服务,为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会最早成立时的名称为“崆峒诗社”,几经更名。2023年7月13日,经市民政局批准,更名为现在的名称,即“平凉市诗词学会”。
诗词速递
更多
赛事纵横
更多
学会会员
更多
  • 岩松
  • 魏建国
  • 马一平
  • 罗建民
  • 翟思荣
  • 李双霞
诗教在线
更多
    基础常识
  •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格律检测工具
  •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 离别
  • 送别
  • 田园
  • 山水
  • 伤怀
  • 赞美
  • 重阳
  • 中秋
  • 七夕
  • 端午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西湖
  • 饮酒
  • 友情
  • 老师
  • 悼亡
  • 哲理
  • 励志
  • 爱情
    朝代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魏晋
  • 南北朝
  • 先秦
  • 金朝
  • 汉朝
  • 两汉
  • 五代
  • 近代
  • 现代
  • 当代
    推荐诗人
  • 屈原
  • 杜牧
  • 王安石
  • 李商隐
  • 杜甫
  • 李白
  • 荀子
  • 杨炯
  • 释善珍
  • 孔绍安
  • 志南
  • 南宋无名
  • 敦煌曲子
  •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砖刀点平仄 诗韵润灵芽——记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两三事
    郝 红 有人说,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而在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的人生中,忙,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闲,就是“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 光环存留过去,风雅正置当下。贵州省绥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李发杰董事长在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从政府到行业的“创业之星”、“纳税先进单位”,“十佳致富能手”、“优秀企业家”等等;从地方到社会团体的“十佳光彩之星”、“十大孝星”,“捐资助学情暖桑榆企业家”、“尊师重教典范”等等,数百个殊荣与称号应有尽有,牌匾满堂,闻名遐迩。而最光彩夺目而又包含人文气息的是那块挂在庭院大门最显眼处、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华诗词之家”牌匾,这块牌匾,不仅展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且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文气息与人格魅力。 熟悉李发杰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世界里,不仅只有生活层面上的满足,还有着精神层面上的梦想。诸多的桂冠与光环,不足以充实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看来,尘世是人生唯一的天堂。而诗词,是各种艺术中最属于心灵深处的情愫。它能把人类灵魂高举到精神层面,能让人变得纯粹而丰盈。因此,对诗词的探究,早已成为他精神层面最大的追求。 对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创作古典诗词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阐明了热爱对于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也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活跃而富足。所谓“砖刀点平仄”,就是诗友对他最贴切的评价。不难想象,在一个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建筑工人,是如何把最沉重的“砖刀”与最风雅的“平仄”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眼里,一块砖、一片瓦、一粒沙,都有着独有的韵味。当他把一块块青砖变成了方块字,把一片片锦瓦变成了湛蓝的天空,把黄砂变成了天边的云霞,他的“砖刀”便点出了蕴含着平平仄仄且能抒情达意、震撼灵魂、鼓舞人心的绚丽诗篇。 从最初的古风到如今的格律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仅写出了心境,也写出了人生。在他的《劝夫》中有这样的句子:“岩上下雨岩下稀,劝夫赌场少去些。输了钱财是小事,输了阿妹你无妻。”这首带有方言的早期作品,虽然不入律,但却让人读之悟理,品之悟道。一首好的作品,不在于词藻有多华丽,也不在于意象有多深远,而在于通俗易懂,有烟火气。这种接地气的作品,宛若一座喷泉,总是能喷出智慧和寓教于乐的火花。如今,在且歌且行中,他的作品已不再青涩,在接地气中透着满满的韵味。无论是命题还是构思,均可称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个中行云流水、文采斐然的上乘之作不胜枚举。不再是“夜里拍额苦作诗,词笺遣韵韵来迟。”而是“雏鹰展翅借唐风,且效先贤一脉承。”那种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精神富足与体现心灵感应的创作方式,可圈可点,相辅相成。 享有“中华诗词之家”之称,必有书香之底蕴。早在明清时期,一代祖李松溪携妻孟氏从江西迁入贵州省绥阳县儒溪乡大溪村,破土建立四衙寨,领召为业。李氏寨前立有围柱,乃土司四重衙门,凡文武官员途经四衙寨,文官须下轿,武官必下马,视为尊重。入黔至今三百余年,已传十七代。李氏宗族一向信而好古,子孙承志,耀门图强。以耕读商匠为本,人才辈出,进士、举人、博士、文化名人,比肩皆是。 李家代有贤良,禀一世崇德,功业昭彰。其兄长李发模,系当代著名诗人。高情睿智,诗承一生。一首《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其妻喻明芬,贤良纯朴,相夫教子,相随一生。在她的笔下,丈夫是“年老气虚衰,回家觅路还。一心飞步走,腿脚难迈开。”从简单明了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一个老年人步履蹒跚的真实场景;在儿子李其浩的笔下,父亲既有“知是秋风盛,不堪岁月长”的奋发,也有“经春复夏餐风雨,一待霜寒便始开”的憧憬;在女儿李其琴的笔下,是对父亲“双肩挑二业,坎坷见精诚”的钦佩;在女婿文志坚的笔下,是对岳父“归来仍是少年郎,冬有春华,莫负风流”的祈福;在孙儿李凯的笔下,是对爷爷“长以诗心莳佳茗,满山淑气暖灵芽”满满的祝愿。在李发杰的影响下,即使是他身边的员工陈彪,也创作出“盈眼难收这边景,诗出唤就韵千行”的佳句……一门四代,乃至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受之感染,无不为之苦学耕读,一脉相承。 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诗心不改。从“砖刀点平仄”转型到了“诗韵润灵芽”。以农业旅游发展为主,破土千顷,创建了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家乡产业,解决农民务工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的号召,带动家乡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为家乡建设、产业帮扶、助农扶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常言道,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把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这七件事做到了极致,提升了层次。那就是:诗词歌赋书画茶。云蒸灵芽,承茶魂觅之真源;雾煮嘉木,禀茶道衍之灏气。在一片翠色中,摩崖石壁上的诗词歌赋,犹显大雅,让观者顿足难移。让人不禁感叹,在这高情茗香中,尤其彰显了中国的至尊文化——唐风宋韵!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笔者也不禁以拙联“茗香伴左,千壶妙语千壶韵;经古随缘,一树灵芽一树诗”以寄之。 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无论是他的过去,还是他的现在,笃学好古,一直是他毕生的追求。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以优秀企业家为代名词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优秀诗人——这个称谓或许更加让他欣喜而热爱。 很喜欢这句话:当你活成一束光,光够亮,就福泽四方;光微弱,就惠及身旁。功成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赤子心。他心系地方基础教育,积极参与并投身绥阳文化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成立奖学基金、出资改善村级学校教学环境、支持村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资助,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推动企业及农村开展诗词组织建设,壮大创作队伍,他竭力发展各级诗词学会会员已达200余人。为了不断提高农民诗友的创作水平,多次出资帮助乡村、学校全力推进诗词“七进”工作,特聘请专家学者不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不仅坚持每月一次开展诗词交流研讨活动,还出资创办了《博雅集》诗刊并定期发刊,一年出一册诗友作品集,大大提高了诗友的创作热情与诗词质量。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向各级诗词刊物投稿。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诗友作品不仅在县级诗刊登载,还散见于《中华诗词》,《贵州诗联》也在“诗人风采”、“诗社集锦”、“校园新声”专栏加以推荐。 步入他的家乡,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他的付出与对他的褒奖。乡亲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重与感激。那些由他捐资修建的学校、道路、桥梁与亭台长廊随处可见。而最醒目、也是最深得人心的还是乡亲们自发为他所立的“丰德碑”。常言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性的口碑。这“丰德碑”足以见证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可谓名至实归。 如今,他的企业是“中华诗词示范单位”,他创建的博雅诗社,也获得了“中华诗词示范单位”称号,他的家庭是“中华诗词之家”,而他个人,不仅是优秀企业家,还是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终身名誉副会长,优秀企业家——优秀诗人当之无愧! 一个优秀企业家,如果兼备风雅,格局会高步阔视,情致会超逸绝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兼诗人,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品格高洁的大雅风气,一定会让企业的精神领域更加充实与丰盈,在企业中寻找到人生的大意趣、企业的大气象、员工的大智慧。 如此这般集优秀企业家与优秀诗人于一身的耄耋老人,笔者只想说:老骥伏枥,且将楼层更上;龙翔凤翥,惟斯精彩未央。 2023年7月27日于筑城
    查看详情》
  •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2023年07月20日
  •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2023年02月25日
  •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诗书画苑
更多

学会地址:甘肃省 平凉市 崆峒区

邮编:100007邮箱:751522431@qq.com联系电话: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