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更多
温岭市文联诗词家协会参观金璇烈士纪念馆诗联作品
清明谒金璇烈士故居有怀/冰逸 一 惯于长夜过春时,奋向刀丛觅小诗。 永忆忠魂传浩气,旗峰万丈铸丰碑。 二 又见阊门乱雪飞,君来何事不思归? 千锤百炼寒霜骨,万里孤舟泣血衣。 乙巳清明金璇烈士故居瞻仰英雄遗像/许青才 欲挽忠诚不锈刀,东风泣抚旧征袍。 殷殷碧血铮铮骨,化作旗峰万仞高。 清明赴烈士故居/诗韵 共赴旗峰寂寞尘,缅怀烈士祭亡魂。 谁家极目断愁绪,我辈叩头含泪痕。 横渡三生千里志,坐看四海万年恩。 光荣胜地丰碑立,为国牺牲励后昆。 乙巳清明,访金璇烈士故居/张岳 一 楼旗山下出英雄,鲜血凝成心愈红。 烙铁烤身浑不怕,几经生死尽精忠! 二 忠魂自古世珍重,记取当年磊落胸。 烈士千秋存浩气,山高尤仰一旗峰! 清明祭金璇烈士/赵贵铭 旗峰肃立柏森森,铁骨铮铮铸赤忱。 热血一腔酬故国,忠魂千古照丹心。 狱中遗训传薪火,陌上春风拂旧襟。 今日山河如所愿,鲜花酹酒寄深钦。 谒烈士故居/江肖晓 忠烈展旗峰,庭前忆旧容。 我来深一拜,正气荡心胸。 拜谒金璇烈士故居/金华君 一 巍巍不老楼旗顶,昂首云头擎宇新。 幸矣同宗天路闯,悲哉异史叛徒沦。 金钢烈火能坚志,铁骨宏猷必壮神。 反手狂挥椽笔证1,冤魂昭雪倍思亲。 注1.毛字趣解反手,1956年毛主席亲笔题字为其家属颁“纪念证”。 二 电筒仍旧照阴云,浅砚波涛澎湃闻。 手挈皮箱文稿重,心藏怀表步儿勤。 通红烙铁嘶皮肉,太黑刑房罹秒分。 赤色呈前被单片,疑为鲜血出于君。 题金璇烈士/蓉蓉 铁骨铮铮不畏强,楼旗山下斗豺狼。 英魂若问今何在,化作长风护故彊。 乙巳年清明怀念金璇烈士/颜云根 一 清明时节寄情深,祭拜英灵泪满襟。 逢令回乡传火种,前行使命挑重任。 入身囹圄无畏惧,面对行刑不变心。 镌刻丰碑铭史册,遗留世代最强音。 二 旗峰山脚祭英魂,烈士故居花正繁。 注目鞠躬行敬意,弯腰叩拜谢遗恩。 翠柏青青映碑影,鲜花簇簇表心痕。 大义凛然何所惧,高风亮节永长存。 清明谒金璇烈士纪念馆/许小中 一 旗峰似戟破愁云,劲节高风共一樽。 铁血曾浇烽火路,春雷犹震旧苔痕。 二 梅枝凝血立寒春,暗夜曾燃星火真。 百十年来肝胆在,苔痕犹印未归人。 渔歌子·瞻仰金璇烈士纪念馆/陈高义 烈士温峤实物留,旗峰山下击中流。 捐热血,铸春秋,英名入典誉神州。 读众诗友清明赴金璇烈士故居 缅怀先烈祭忠魂诗篇感赋/李云清 一 前驱革命一条心,为拯中华慷慨吟? 壮丽河山先烈血,来人无不泪沾襟。 二 遗物遗容已复真,眼前仿佛见其人。 告之革命先行者,今日神州满目春。 和李云清先生读诗感赋/江南诗路 一 有恙沾身未出门,今宵梦入小山村。 可怜桃李都飞尽,烈士碑前欲断魂。 二 一片丹心为革命,金璇救国献青春。 楼旗山上红旗卷,今日中华处处新。 瞻仰金璇烈士纪念馆感怀/张心培 丰碑矗立入云天,肃穆凝神忆昔年。 血雨腥风昭胆赤,枪林弹雨沥心丹。 铮铮铁骨牢笼锁,凛凛豪情战火镌。 遗志秉承同筑梦,开来继往慰先贤。 访金璇烈士纪念馆/丁海明 一 楼旗风抚馆门开,翠绕青山浩气徊。 旧舍英魂凝壮志,新篇伟绩颂忠侪 。 图文证物昭昭史,勋业华章凛凛怀。 赤焰冲霄映铁骨,红基烨烨耀温台。 二 绣帷曾记影成双,国难如山别意长。 教子笃行承旧志,浩风嘉路裔孙骧。 缅怀金璇先烈/黄米达 热血洒乾坤,初心见率真。 英灵欣慰藉,华夏尽芳春。 谒金璇纪念馆有感/苏于军 经年血雨又腥风,犹自投身革命中。 忍听哀鸿啼夜月,敢擎赤帜立苍穹。 初心笃定向灯塔,赤胆从容踏铁笼。 指看旗峰霞起处,一轮旭日破长空。 楹联: 题金璇故居联/冰逸 金玉其人,丹心耿耿,暗夜长歌擎星火; 风云此地,铁骨铮铮,高天永日照忠魂。 金璇烈士故居/许青才 青山埋铁骨,旗峰不老: 烈火铸忠魂,浩气长存。 金璇烈士故居/江肖晓 木屋忠魂留画里; 旗峰正气在人间。 题金璇烈士故居联/陈高义 故居留史册; 热血绘丹青。
学会简介
更多
温岭市文联诗词家协会成立于1988年10月。2024年8月,经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七届理事会,共有主席1人、副主席3人,秘书长1人,理事6人。现有会员93人,其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30人,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30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9人,汉诗学会会员1人。几年来,协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新生力量得到有效补充,创作水平显著提高。协会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各项工作,在各类活动、征文、大赛中都有较好成绩。每年都有不少作者在《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诗作。协会曾被中共温岭市委宣传部、市人民政府评为“温岭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温岭市十佳优秀文化协会”。协会会刊《温岭诗讯》已出71期,编印出版《当代温岭诗词选》(四集)及《曙光集》、《温岭楹联集成》《温岭历代诗词精华》等大量书籍。
诗词速递
更多
赛事纵横
更多
协会会员
更多
  • 程玉彩
  • 张洛飒
  • 许小中
  • 陈素丽
  • 陈恩慧
  • 顾李萍
诗教在线
更多
    基础常识
  •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格律检测工具
  •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 离别
  • 送别
  • 田园
  • 山水
  • 伤怀
  • 赞美
  • 重阳
  • 中秋
  • 七夕
  • 端午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西湖
  • 饮酒
  • 友情
  • 老师
  • 悼亡
  • 哲理
  • 励志
  • 爱情
    朝代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魏晋
  • 南北朝
  • 先秦
  • 金朝
  • 汉朝
  • 两汉
  • 五代
  • 近代
  • 现代
  • 当代
    推荐诗人
  • 屈原
  • 杜牧
  • 王安石
  • 李商隐
  • 杜甫
  • 李白
  • 荀子
  • 杨炯
  • 释善珍
  • 孔绍安
  • 志南
  • 南宋无名
  • 敦煌曲子
  •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砖刀点平仄 诗韵润灵芽——记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两三事
    郝 红 有人说,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而在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的人生中,忙,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闲,就是“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 光环存留过去,风雅正置当下。贵州省绥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李发杰董事长在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从政府到行业的“创业之星”、“纳税先进单位”,“十佳致富能手”、“优秀企业家”等等;从地方到社会团体的“十佳光彩之星”、“十大孝星”,“捐资助学情暖桑榆企业家”、“尊师重教典范”等等,数百个殊荣与称号应有尽有,牌匾满堂,闻名遐迩。而最光彩夺目而又包含人文气息的是那块挂在庭院大门最显眼处、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华诗词之家”牌匾,这块牌匾,不仅展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且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文气息与人格魅力。 熟悉李发杰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世界里,不仅只有生活层面上的满足,还有着精神层面上的梦想。诸多的桂冠与光环,不足以充实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看来,尘世是人生唯一的天堂。而诗词,是各种艺术中最属于心灵深处的情愫。它能把人类灵魂高举到精神层面,能让人变得纯粹而丰盈。因此,对诗词的探究,早已成为他精神层面最大的追求。 对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创作古典诗词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阐明了热爱对于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也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活跃而富足。所谓“砖刀点平仄”,就是诗友对他最贴切的评价。不难想象,在一个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建筑工人,是如何把最沉重的“砖刀”与最风雅的“平仄”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眼里,一块砖、一片瓦、一粒沙,都有着独有的韵味。当他把一块块青砖变成了方块字,把一片片锦瓦变成了湛蓝的天空,把黄砂变成了天边的云霞,他的“砖刀”便点出了蕴含着平平仄仄且能抒情达意、震撼灵魂、鼓舞人心的绚丽诗篇。 从最初的古风到如今的格律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仅写出了心境,也写出了人生。在他的《劝夫》中有这样的句子:“岩上下雨岩下稀,劝夫赌场少去些。输了钱财是小事,输了阿妹你无妻。”这首带有方言的早期作品,虽然不入律,但却让人读之悟理,品之悟道。一首好的作品,不在于词藻有多华丽,也不在于意象有多深远,而在于通俗易懂,有烟火气。这种接地气的作品,宛若一座喷泉,总是能喷出智慧和寓教于乐的火花。如今,在且歌且行中,他的作品已不再青涩,在接地气中透着满满的韵味。无论是命题还是构思,均可称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个中行云流水、文采斐然的上乘之作不胜枚举。不再是“夜里拍额苦作诗,词笺遣韵韵来迟。”而是“雏鹰展翅借唐风,且效先贤一脉承。”那种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精神富足与体现心灵感应的创作方式,可圈可点,相辅相成。 享有“中华诗词之家”之称,必有书香之底蕴。早在明清时期,一代祖李松溪携妻孟氏从江西迁入贵州省绥阳县儒溪乡大溪村,破土建立四衙寨,领召为业。李氏寨前立有围柱,乃土司四重衙门,凡文武官员途经四衙寨,文官须下轿,武官必下马,视为尊重。入黔至今三百余年,已传十七代。李氏宗族一向信而好古,子孙承志,耀门图强。以耕读商匠为本,人才辈出,进士、举人、博士、文化名人,比肩皆是。 李家代有贤良,禀一世崇德,功业昭彰。其兄长李发模,系当代著名诗人。高情睿智,诗承一生。一首《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其妻喻明芬,贤良纯朴,相夫教子,相随一生。在她的笔下,丈夫是“年老气虚衰,回家觅路还。一心飞步走,腿脚难迈开。”从简单明了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一个老年人步履蹒跚的真实场景;在儿子李其浩的笔下,父亲既有“知是秋风盛,不堪岁月长”的奋发,也有“经春复夏餐风雨,一待霜寒便始开”的憧憬;在女儿李其琴的笔下,是对父亲“双肩挑二业,坎坷见精诚”的钦佩;在女婿文志坚的笔下,是对岳父“归来仍是少年郎,冬有春华,莫负风流”的祈福;在孙儿李凯的笔下,是对爷爷“长以诗心莳佳茗,满山淑气暖灵芽”满满的祝愿。在李发杰的影响下,即使是他身边的员工陈彪,也创作出“盈眼难收这边景,诗出唤就韵千行”的佳句……一门四代,乃至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受之感染,无不为之苦学耕读,一脉相承。 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诗心不改。从“砖刀点平仄”转型到了“诗韵润灵芽”。以农业旅游发展为主,破土千顷,创建了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家乡产业,解决农民务工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的号召,带动家乡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为家乡建设、产业帮扶、助农扶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常言道,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把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这七件事做到了极致,提升了层次。那就是:诗词歌赋书画茶。云蒸灵芽,承茶魂觅之真源;雾煮嘉木,禀茶道衍之灏气。在一片翠色中,摩崖石壁上的诗词歌赋,犹显大雅,让观者顿足难移。让人不禁感叹,在这高情茗香中,尤其彰显了中国的至尊文化——唐风宋韵!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笔者也不禁以拙联“茗香伴左,千壶妙语千壶韵;经古随缘,一树灵芽一树诗”以寄之。 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无论是他的过去,还是他的现在,笃学好古,一直是他毕生的追求。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以优秀企业家为代名词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优秀诗人——这个称谓或许更加让他欣喜而热爱。 很喜欢这句话:当你活成一束光,光够亮,就福泽四方;光微弱,就惠及身旁。功成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赤子心。他心系地方基础教育,积极参与并投身绥阳文化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成立奖学基金、出资改善村级学校教学环境、支持村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资助,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推动企业及农村开展诗词组织建设,壮大创作队伍,他竭力发展各级诗词学会会员已达200余人。为了不断提高农民诗友的创作水平,多次出资帮助乡村、学校全力推进诗词“七进”工作,特聘请专家学者不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不仅坚持每月一次开展诗词交流研讨活动,还出资创办了《博雅集》诗刊并定期发刊,一年出一册诗友作品集,大大提高了诗友的创作热情与诗词质量。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向各级诗词刊物投稿。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诗友作品不仅在县级诗刊登载,还散见于《中华诗词》,《贵州诗联》也在“诗人风采”、“诗社集锦”、“校园新声”专栏加以推荐。 步入他的家乡,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他的付出与对他的褒奖。乡亲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重与感激。那些由他捐资修建的学校、道路、桥梁与亭台长廊随处可见。而最醒目、也是最深得人心的还是乡亲们自发为他所立的“丰德碑”。常言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性的口碑。这“丰德碑”足以见证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可谓名至实归。 如今,他的企业是“中华诗词示范单位”,他创建的博雅诗社,也获得了“中华诗词示范单位”称号,他的家庭是“中华诗词之家”,而他个人,不仅是优秀企业家,还是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终身名誉副会长,优秀企业家——优秀诗人当之无愧! 一个优秀企业家,如果兼备风雅,格局会高步阔视,情致会超逸绝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兼诗人,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品格高洁的大雅风气,一定会让企业的精神领域更加充实与丰盈,在企业中寻找到人生的大意趣、企业的大气象、员工的大智慧。 如此这般集优秀企业家与优秀诗人于一身的耄耋老人,笔者只想说:老骥伏枥,且将楼层更上;龙翔凤翥,惟斯精彩未央。 2023年7月27日于筑城
    查看详情》
  •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2023年07月20日
  •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2023年02月25日
  •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协会地址:浙江省温岭市太平街道南屏小区

邮编:100007邮箱:xlbshixie@163.com联系电话:0576—86127056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