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更多
临澧县诗词月课暨县诗词学会理事年会圆满举行
临澧县诗词月课暨县诗词学会理事年会圆满举行 3月14日上午8点半,一场春雨带来了丝丝凉意,却丝毫没有减退诗友们学习诗词的热忱。诗词班月课在临澧老年(老干部)大学教学楼303室准时开启,四十多位学员满怀期待地冒雨从四面八方前来听课,共同沉浸于诗词的雅韵之中。 此次月课由县诗词学会副会长杨先荣担任主讲,他带来了一堂主题为《诗词创作的篇章结构》的精彩讲座。杨副会长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从篇章结构在诗词创作中的关键作用切入,逐步揭开诗词布局谋篇的神秘面纱。详细阐述了常见的诗词篇章结构,分享了诸多实用的手法与技巧。形象地把线索比喻成编织诗词的灵动脉络,将承前启后的过渡形容为诗词灵动的榫卯,把首尾照应诠释为诗词的圆满闭环。在整个讲座过程中,学员们全神贯注,沉浸在诗词知识的海洋里。 月课结束后,县诗词学会紧接着召开了理事会议。由县诗词学会、县老年(老干部)诗词书画协会副会长郑瓦卡主持。副会长夏应运全面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回顾过去一年,学会在诗词创作方面成绩斐然,书画创作也异彩纷呈。学会充分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诗词书画交流活动,积极引导会员参与各级诗词刊物的投稿与竞赛。通过开展多项活动,极大地增强了会员间的向心力。同时,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为诗词书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后,副会长张显全宣读了《关于邹英同志任职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副会长杨先荣就2025年诗词教学培训工作安排发表讲话,提出学员在诗词创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明确了教学目标与计划。副会长邹英宣读了“屈原杯‘同饮一湖水’诗词曲赋联创作大赛”文件,鼓励会员踊跃参与,传承和弘扬诗词文化。 常务副会长王作太就今年诗词书画工作重点与换届工作发表了讲话。并对今年的诗词书画工作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意见:一是一个坚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两个推进,推进精品战略,推进诗词书画“八进”工作;三是三个巩固,巩固诗词网站联动共享工程建设的优秀成果、巩固诗词之乡的创建成果,巩固诗词书画的教学优势;四是四个打造,打造好临澧诗词纸刊、微刊、网站平台和微信公众号;五是五个增强,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意识、队伍建设意识、沟通意识和交流意识。六是六项具体工作。这些意见为学会今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持续推进。最后,王作太常务副会长就换届工作谈了自己的设想,对下届理事会,班子成员和学会组织结构提出了构想和推荐,全体到会人员一致鼓掌通过。 撰稿: 邹英 审核: 王作太
学会简介
更多
学会简介 临澧地处湘鄂走廊,常德近郊,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著名作家丁玲的故乡。辖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总人口45.6万人。县诗词学会辖新安、合口、古渡、望城、四新岗、太浮、四季红、文化街、财税、教育、法院等11个分会,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55人,省级诗词协会会员51人,市级诗词学会会员110人,县级会员1580人,全民学诗、写诗蔚然成风。办有会刊《临澧诗词》和临澧诗词网站、微信公众号。每年有不少会员作品在《中华诗词》、《湖南诗词》、《常德诗词》等诗刊杂志发表和在中华诗词公众号联展。我县于2008年9月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并经过2010年、2013年、2016年三次复查顺利通过。创建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远在路上。我们始终坚持以弘扬中华诗词为主线,以提高人文素质为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把诗词之乡创建工作不断推向新阶段。
诗词速递
更多
  • [刘宗林] 步韵黄东才社长《贺桃园清韵诗社成立二周年暨出刊百期(新韵》
    2025年04月03日
  • [刘宗林] 贺常德市诗词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2025年04月03日
  • [黄道全] 楚地春异
    2025年04月03日
  • [胡达武] 太浮山烈士纪念园祭先烈
    2025年04月03日
  • [黄岚] 青玉案·元宵
    2025年04月03日
  • [黄岚] 七律·花痴
    2025年04月03日
  • [黄岚] 五绝·春晓
    2025年04月03日
  • [黄岚] 五绝·惊蛰
    2025年04月03日
赛事纵横
更多
学会会员
更多
  • 乔光泉
  • 刘开新
  • 王作太
  • 夏应运
  • 郑瓦卡
  • 张显全
诗教在线
更多
    基础常识
  •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格律检测工具
  •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 离别
  • 送别
  • 田园
  • 山水
  • 伤怀
  • 赞美
  • 重阳
  • 中秋
  • 七夕
  • 端午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西湖
  • 饮酒
  • 友情
  • 老师
  • 悼亡
  • 哲理
  • 励志
  • 爱情
    朝代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魏晋
  • 南北朝
  • 先秦
  • 金朝
  • 汉朝
  • 两汉
  • 五代
  • 近代
  • 现代
  • 当代
    推荐诗人
  • 屈原
  • 杜牧
  • 王安石
  • 李商隐
  • 杜甫
  • 李白
  • 荀子
  • 杨炯
  • 释善珍
  • 孔绍安
  • 志南
  • 南宋无名
  • 敦煌曲子
  •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砖刀点平仄 诗韵润灵芽——记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两三事
    郝 红 有人说,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而在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的人生中,忙,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闲,就是“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 光环存留过去,风雅正置当下。贵州省绥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李发杰董事长在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从政府到行业的“创业之星”、“纳税先进单位”,“十佳致富能手”、“优秀企业家”等等;从地方到社会团体的“十佳光彩之星”、“十大孝星”,“捐资助学情暖桑榆企业家”、“尊师重教典范”等等,数百个殊荣与称号应有尽有,牌匾满堂,闻名遐迩。而最光彩夺目而又包含人文气息的是那块挂在庭院大门最显眼处、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华诗词之家”牌匾,这块牌匾,不仅展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且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文气息与人格魅力。 熟悉李发杰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世界里,不仅只有生活层面上的满足,还有着精神层面上的梦想。诸多的桂冠与光环,不足以充实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看来,尘世是人生唯一的天堂。而诗词,是各种艺术中最属于心灵深处的情愫。它能把人类灵魂高举到精神层面,能让人变得纯粹而丰盈。因此,对诗词的探究,早已成为他精神层面最大的追求。 对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创作古典诗词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阐明了热爱对于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也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活跃而富足。所谓“砖刀点平仄”,就是诗友对他最贴切的评价。不难想象,在一个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建筑工人,是如何把最沉重的“砖刀”与最风雅的“平仄”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眼里,一块砖、一片瓦、一粒沙,都有着独有的韵味。当他把一块块青砖变成了方块字,把一片片锦瓦变成了湛蓝的天空,把黄砂变成了天边的云霞,他的“砖刀”便点出了蕴含着平平仄仄且能抒情达意、震撼灵魂、鼓舞人心的绚丽诗篇。 从最初的古风到如今的格律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仅写出了心境,也写出了人生。在他的《劝夫》中有这样的句子:“岩上下雨岩下稀,劝夫赌场少去些。输了钱财是小事,输了阿妹你无妻。”这首带有方言的早期作品,虽然不入律,但却让人读之悟理,品之悟道。一首好的作品,不在于词藻有多华丽,也不在于意象有多深远,而在于通俗易懂,有烟火气。这种接地气的作品,宛若一座喷泉,总是能喷出智慧和寓教于乐的火花。如今,在且歌且行中,他的作品已不再青涩,在接地气中透着满满的韵味。无论是命题还是构思,均可称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个中行云流水、文采斐然的上乘之作不胜枚举。不再是“夜里拍额苦作诗,词笺遣韵韵来迟。”而是“雏鹰展翅借唐风,且效先贤一脉承。”那种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精神富足与体现心灵感应的创作方式,可圈可点,相辅相成。 享有“中华诗词之家”之称,必有书香之底蕴。早在明清时期,一代祖李松溪携妻孟氏从江西迁入贵州省绥阳县儒溪乡大溪村,破土建立四衙寨,领召为业。李氏寨前立有围柱,乃土司四重衙门,凡文武官员途经四衙寨,文官须下轿,武官必下马,视为尊重。入黔至今三百余年,已传十七代。李氏宗族一向信而好古,子孙承志,耀门图强。以耕读商匠为本,人才辈出,进士、举人、博士、文化名人,比肩皆是。 李家代有贤良,禀一世崇德,功业昭彰。其兄长李发模,系当代著名诗人。高情睿智,诗承一生。一首《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其妻喻明芬,贤良纯朴,相夫教子,相随一生。在她的笔下,丈夫是“年老气虚衰,回家觅路还。一心飞步走,腿脚难迈开。”从简单明了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一个老年人步履蹒跚的真实场景;在儿子李其浩的笔下,父亲既有“知是秋风盛,不堪岁月长”的奋发,也有“经春复夏餐风雨,一待霜寒便始开”的憧憬;在女儿李其琴的笔下,是对父亲“双肩挑二业,坎坷见精诚”的钦佩;在女婿文志坚的笔下,是对岳父“归来仍是少年郎,冬有春华,莫负风流”的祈福;在孙儿李凯的笔下,是对爷爷“长以诗心莳佳茗,满山淑气暖灵芽”满满的祝愿。在李发杰的影响下,即使是他身边的员工陈彪,也创作出“盈眼难收这边景,诗出唤就韵千行”的佳句……一门四代,乃至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受之感染,无不为之苦学耕读,一脉相承。 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诗心不改。从“砖刀点平仄”转型到了“诗韵润灵芽”。以农业旅游发展为主,破土千顷,创建了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家乡产业,解决农民务工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的号召,带动家乡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为家乡建设、产业帮扶、助农扶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常言道,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把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这七件事做到了极致,提升了层次。那就是:诗词歌赋书画茶。云蒸灵芽,承茶魂觅之真源;雾煮嘉木,禀茶道衍之灏气。在一片翠色中,摩崖石壁上的诗词歌赋,犹显大雅,让观者顿足难移。让人不禁感叹,在这高情茗香中,尤其彰显了中国的至尊文化——唐风宋韵!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笔者也不禁以拙联“茗香伴左,千壶妙语千壶韵;经古随缘,一树灵芽一树诗”以寄之。 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无论是他的过去,还是他的现在,笃学好古,一直是他毕生的追求。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以优秀企业家为代名词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优秀诗人——这个称谓或许更加让他欣喜而热爱。 很喜欢这句话:当你活成一束光,光够亮,就福泽四方;光微弱,就惠及身旁。功成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赤子心。他心系地方基础教育,积极参与并投身绥阳文化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成立奖学基金、出资改善村级学校教学环境、支持村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资助,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推动企业及农村开展诗词组织建设,壮大创作队伍,他竭力发展各级诗词学会会员已达200余人。为了不断提高农民诗友的创作水平,多次出资帮助乡村、学校全力推进诗词“七进”工作,特聘请专家学者不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不仅坚持每月一次开展诗词交流研讨活动,还出资创办了《博雅集》诗刊并定期发刊,一年出一册诗友作品集,大大提高了诗友的创作热情与诗词质量。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向各级诗词刊物投稿。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诗友作品不仅在县级诗刊登载,还散见于《中华诗词》,《贵州诗联》也在“诗人风采”、“诗社集锦”、“校园新声”专栏加以推荐。 步入他的家乡,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他的付出与对他的褒奖。乡亲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重与感激。那些由他捐资修建的学校、道路、桥梁与亭台长廊随处可见。而最醒目、也是最深得人心的还是乡亲们自发为他所立的“丰德碑”。常言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性的口碑。这“丰德碑”足以见证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可谓名至实归。 如今,他的企业是“中华诗词示范单位”,他创建的博雅诗社,也获得了“中华诗词示范单位”称号,他的家庭是“中华诗词之家”,而他个人,不仅是优秀企业家,还是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终身名誉副会长,优秀企业家——优秀诗人当之无愧! 一个优秀企业家,如果兼备风雅,格局会高步阔视,情致会超逸绝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兼诗人,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品格高洁的大雅风气,一定会让企业的精神领域更加充实与丰盈,在企业中寻找到人生的大意趣、企业的大气象、员工的大智慧。 如此这般集优秀企业家与优秀诗人于一身的耄耋老人,笔者只想说:老骥伏枥,且将楼层更上;龙翔凤翥,惟斯精彩未央。 2023年7月27日于筑城
    查看详情》
  •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2023年07月20日
  •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2023年02月25日
  •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学会地址:湖南省临澧县安福街道安福东路老干活动中心

邮编:100007邮箱:3099089386@qq.com联系电话: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