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更多
2022年度燕赵十佳诗人谷中维诗集
作者简介:谷中维,河北省武邑县退休干部,曾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等职。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衡水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武邑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2022年被评为河北省首届“燕赵十佳诗人”。著有诗词《苍雨集》《拾漏集》《四里集》和文集《散花俯拾》等,《苍雨集》被评为“河北诗词30年优秀著作”。有500多首诗词作品刊于《中华诗词》《燕赵诗词》等市级以上报刊,另有作品入选《新韵三百首》《当代中华诗词库》《河北诗人作品精选》《千家诗词》等。创作理念:写生活中的诗,写自己的诗,写读者明白的诗。 谷中维作品选 山区高速公路乘车感记 高山踏破自由行,何必烟峰论仄平。 隧洞霓光赏千米,岭头云彩缀三程。 路如飘带盘南北,车似青骢走纵横。 古往黎民愁蜀道,今朝穿越满身轻。 咏衡水安济桥石狮 览尽樯帆阅九穹,几分憨气几分雄。 千重云下一肩雨,二百年间两眼风。 堪识滏阳波冷暖,犹谙龙港谷茏葱。 峥嵘岁月沧桑事,听任游人谈笑中。 步和包德珍吟长《写在阴历腊月初五》 举眸望断紫云层,雨去风来自有凭。 当为探源循迹象,无须拜庙问山僧。 书中释惑几行字,夜里随心一盏灯。 踏破苔阶登破履,襟如阔野绿澄澄。 步韵杨海钱先生《淡泊秋心》 不知昔日影何寻,思绪三千斟又斟。 河水波流虽渐浅,痴情潮涌却还深。 阶前望尽云中雁,诗里拨通弦外音。 多少春秋风并雨,融于烟墨泼于今。 赏贾史庄千亩油菜园 风拂溪柳气氤氲,日映平畴一地金。 蕾粉沾衣香郁郁,紫莺迎客语频频。 举眸难辨涌花垄,抢镜赶拍含笑人。 千亩菜田十里画,农家彩梦也翻新。 游览贾寺院乡村纪念馆 一院风光忆旧时,往来岁月列参差。 绳花碎碎破牛套,纹迹斑斑老木犁。 佳话连篇囊柳篓,乡愁如缕满秋池。 辛勤手再绘前景,晨起还听报晓鸡。 看电视剧《红旗渠》感记 山河重整气如虹,汗洒春秋搏雨风。 奇迹铸于危岭上,欢声响在渌波中。 系民甘献十分胆,圆梦终成百世功。 一道清流自天落,红旗指处是英雄。 咏苦菜花 几经野外雨和风,五味皆从一笑中。 黄蕊争强频绽羽,锦心含苦不更容。 陌边寂寂向晴日,寒里铮铮挺细胸。 脚下虽无肥沃土,浮香淡淡也成丛。 咏野菊花 身从大野练今生,僻地陌边皆可行。 酷夏畅怀迎热雨,霜秋昂首对凄风。 几分姿色懒争艳,一片素心常有情。 本是年年羁旅者,只留踪迹不留名。 与完小老同学李五胜通微信 春秋几秩忆曾经,昔是少年今是翁。 滏水淘淘河畔柳,寒窗朗朗课堂声。 千重尘路情难老,一卷诗书意未平。 微信得传来往句,且将风雨细调烹。 步和国印周吟长《辛丑立冬日大雪》 听风云外吼,雪盖柳前村。 举步知天冷,张眸感昼昏。 梅花姿可赏,雀鸟影无痕。 向远一声问,邀朋应共樽。 新年抒怀 年如走马灯,昨夜又分更。 笑我半弯月,慰心三鹊声。 额头频走壑,襟里却怀筝。 跨步舒筋骨,呼朋共启程。 元旦抒笔 流云行似水,岁月步匆忙。 残雪尚无尽,新程已启航。 屏中收贺语,笺里待文章。 春色欲邀我,同登郊外冈。 雾霾天闻疫情播报 九宇何时净,全民犹可期。 霾魔偶耍赖,疫讯总呼急。 云走五花狗,风传八处镝。 倚天抽利剑,斩却不须疑。 咏迎春花 悄然刚吐蕊,先溢几分香。 含雪青枝魄,迎风锦羽裳。 痴痴心可寄,默默意难量。 闻得春潮信,张开一片黄。 陈福深先生赐书感赠 野谷境幽深,听泉弹雅音。 壑胸囊日月,松笔写乾坤。 春踏玲珑韵,秋牵锦绣心。 水云飞渡处,放步是山人。 雨后公园散步 一场霖雨后,四处送清凉。 垂柳频摇扇,新花正吐香。 赏翁拳脚稳,听鹊话音长。 爽里好心境,旋登小草冈。 春 雨 雨细柳婆娑,家园经洗濯。 重重畴酿绿,漾漾水生波。 尤喜尘霾退,欣听鸟语多。 风拂阡陌处,犁走步如梭。 题阜城龙砚阁之龙砚 宛似入仙池,群龙舞步时。 伸头相探海,挥爪更摇姿。 不是拿云手,焉为举世奇。 随风一点墨,写满动天诗。 贺柏乡县诗词学会成立兼赠耿运华会长 新旅摇旌起,吟声荡九霞。 十年运灵气,一日放光华。 雨系槐阳树,风牵富镇花。 启航心耿烈,飒飒走天涯。 注:柏乡县史称“槐阳福镇” 青玉案?看花样滑冰女子单人自由滑 池中速走翩翩步,乐声动,身飞舞。一阵旋风单脚拄,继而腾起,纵情辗转,落地欢呼处。紫裙红羽风光煮,犹似香蝶翅含露。花样新翻鲜几度,台前台后,快然陶醉、多少睽睽目。 点绛唇?夏日荷塘 鸭戏清波,千枝荷把裙裳抖。画屏如绣,正是佳时候。指点群英,笑里分肥瘦。人知否?蕾香已漏,十里风中透。 临江仙?游览观津公园之荷湖 日映小湖生彩色,水中频起云峦。新花昂首亮红胭。草鱼游似箭,碧叶卧如船。无语清风扶住我,行间停步连番。欣同细柳倚桥栏。放眸多少景,一揽到襟前。 江城子?怀 友 几多岁月逝无还。事如烟,却相牵。并步携身、历历影依然。遥处不知君记否,田陌上,雨窗前。别时容易见时难。倚栏杆,问云天。昨日三更、梦里月西南。但愿心声能寄去,同我似,忆流年。 浣溪沙?游览衡水老桥 两道车辙浅复深,斑斑桥迹路如鳞。石狮分列目含神。雨剪摧身身却健,风刀破梦梦还真。滏阳河上阅冬春。 浣溪沙?故乡忆 云淡天高雁正归,家园忆起总舒眉。当年景象几萦回。香漫枣林风细细,帆牵波影雾霏霏。丹霞流处共生辉。 一剪梅?居家防疫感寄国印周诗兄 宅困家中恨日长。枉在书房,墨不成章。几盆花草暗流香。独对前窗,思绪飞扬 。 忆得当年访帝乡。山黛如妆,人沐霞光。明堂欢笑共倾觞。今日思量,百里茫茫。 鹧鸪天?居民小区抗疫女志愿者。 镇日三餐难顾娃,霜霜雨雨且由它。向风已忘昨时惫,含笑欣迎今日霞。勤登记,细询查,张家走过走王家。千辛万苦何须诉,红袖章如一束花。 浣溪沙?咏 蝉 出得世来焉歇喉,长歌连续到深秋。了无烦恼更无愁。抖翅痴痴从远处,立身每每在枝头。匆忙日月也风流。 浣溪沙?感记 一不留神也是翁,几分逆耳已能容。欢欣不在孔方公。挥墨甘当勤快手,敲诗乐做热心虫。晨窗开处有香风。 名家评论 清风调韵美 诗赋带泥香 ——赏读谷中维先生《苍雨集》有感 王学新 2015年6月6日,省诗词协会在衡水召开第三届理事扩大会,期间,有幸收到了谷中维诗友的《苍雨集》。我与中维诗友的交往是通过编辑《燕赵诗词》开始的。可谓是“先闻其名,后见其人”。先是在诗刊上看到中维编辑的《时代旋律》《带刺玫瑰》以及他的诗作,后来在几次编委会上,共同切磋,相互交流,才真正看到中维的“庐山面目”。我对中维的印象是:温文尔雅,稳重大方,藏秀于内,不善张扬。当我细读《苍雨集》后发现,中维原来出生于教育世家,其父甘为人梯,痴心执教,整整四十春秋。而后,子承父业,由教师到校长,辛勤耕耘,桃李天下,由此,我对中维的印象,便从中找到答案。《苍雨集》汇集了作者十年来精心打造的500多首作品,其中,有400多首在全国、省一级刊物发表,不少在全国诗词赛事中获奖,饱蘸了作者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正如他在《吟诗有感》中所言:“平仄推敲苦乐知,纤纤紫笔溢情思。魂牵沃野家乡韵,四季风光四季诗。”中维的诗词实而不呆,浓而不涩,娇而不媚,放而不狂,有一种大雅之风、灵秀之气,既给人艺术享受,又给人精神愉悦;既让人几多回味,又让人无限遐想;中维的诗词有生活,接地气,抒真情,讲实感,不但注重深入生活,而且善于观测生活;不但用心采撷生活,而且善于提炼生活,浓浓的乡韵,如阵阵清风扑面,散发着泥土的芳香;中维的诗词没有御用文人的那种迎合奉承,哗众取宠的世俗之气,而是扎根于人民大众,说百姓话,写百姓事,贴百姓心,解百姓意,称得上是“老百姓的诗人”。 一、褒中有挞,直抒胸臆 诗言志,亦言情。一本好的诗集,读后能打动人,启迪人,除了立意高远,格律严谨,词句优美之外,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凝注笔端,融入其中,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中维先生的诗词就具备了这样的特质,歌就歌的爽朗,讽就讽的痛快,爱就爱的真切,恨就恨的铭心。在他的不少诗作中,以深厚的情感,崇敬的心情,赞颂了共产党的英明伟大、新中国的繁荣昌盛;歌颂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讴歌了狼牙山五壮士、毛岸英烈士、燕赵十三义士等英雄模范人物;颂扬了“神六”“神七”、神舟九号、三峡大坝等重大科技成果和建设成就,既为社会提供了正能量,弘扬了正气,又展示了作者的爱国情怀、思想修养。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现实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没有回避、躲闪、沉默、消极,而是以敏锐的目光,犀利的笔锋,辛辣的语言,对当今一些不正之风、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如作者在《题贪内助》中写道:“窃喜今朝夫做官,家中纤手聚财源。红包笑纳柜无底,彩劵欣收唇挂涎。枕侧风超九级力,腰间裙贵百重衫。焉知霹雳惊迷梦,铁锁铁窗珠泪涟。”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作者是经过精心打造的,把人们常说的“贤内助”改为“贪内助”,一字之别,点睛之笔。从红包笑纳,到彩劵欣收,再到腰间裙贵,使人们看到贪内助、聚财源、柜无底、唇挂涎的贪得无厌。尤其是“枕侧九级之风”的推波助澜,最终使丈夫落入万丈深渊,铁窗珠泪,悔恨终身。作者正是通过对“贪内助”这一人物的剖析,向世人警示,切记自重、自省、自廉。再看作者的一首七绝《势利眼画像》:“摇头摆尾忙附炎,娘怀无奶可绝缘。亚爹常作亲爹拜,拽住鸡毛想上天。”当今社会,有的人为一己之私,在领导面前,花言巧语,阿谀奉承,随声附和,百依百顺。作者抓住这一现象,予以挖苦、嘲讽,将那些摇头摆尾、趋炎附势、有奶是娘的伪君子,刻画的入木三分,惟妙惟肖。我想,如果这些人看到对自己的“画像”之后,会五味陈杂,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内有几分羞涩。还有一首《华南虎照事件有感》:“一张纸画竟欺人,台上堂皇赏重金。漫道官员鼓槌快,此时利欲正攻心。”华南虎照事件曾在电视新闻中播出,引起一片哗然,让人啼笑皆非。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年代,该地政府官员,竟让一张纸画所骗,并赏以重金。试问这些“公仆”们,究竟是“无知?”还是“失职”?难道不是官僚主义在作怪,在作崇吗?难道不应该通过这一造假事件,作出深刻的反省,吸取沉痛的教训吗?难道不应该举一反三,从我做起,刹一刹社会上的弄虚作假、浮夸之风吗?这既是作者的愿望,也是百姓的期盼。但愿作者这些“带刺的玫瑰”,为社会空气的净化,带来一丝清风,一缕阳光。 二、小中见大,寓意深刻诗词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诗词的体式、格律的定式、题材的选择、意境的打造、方法的采用、语言的锤炼,所有这些都不可逾越,有人把它比作“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就拿题材选择来说,应当是诗词创作的“第一道工序”,只有题材选择好了,才能把这盘“菜”做好,真正成为色香味俱全的上等佳肴。看得出来,在选择题材上,中维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其明显的特点,就是善于寻找“切入点”,琢磨“新角度”,在“点”上做文章,在“新”上花气力。善于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扑捉灵感,以小题材,展示大意境。可以说,这是他最得心应手,最成功、最出彩的部分。他在《农商》中写道:“昔日农民今日商,往来客户遍八方,桩桩业务频敲定,网上游眸日日忙。”“黄毛蓝眼进吾家,一纸合同十万八。休道农民泥腿子,成批产品走天涯。”作者通过网上招商、客户盈门、洋人洽谈、合同签订等细小情节的描写,反映出今日的农民,不再是“背朝黄土面朝天”的泥腿子,而是亦农亦商、农商结合的新型农民,由此,打开了一条致富的通道,向人们展示着城乡一体化的美好未来。再看作者的《村头老井》:“幽深老井默无声,日日圆眸向九空。风雨遗痕倾壁上,乡村故事隐胸中。甘泉百年汲难尽,明月一轮喜有逢。曾是成群结队处,如今四季少人踪。”我比中维虽长几岁,但都出生在四五十年代,从小生活在农村,几乎三天两头要到村里的水井挑水,有时还要排队。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面貌大变,农民生活改善,村村柏油路,户户有水管,结束了千年挑水的历史。作者由小事着笔,点石成金,从老井的风雨遗痕,到儿时的乡村故事,从过来成群结队的繁忙,到今天人踪少见的幽静,使人们从老井的今昔对比中,深深感受到农村的巨大变迁。还有作者的《临江仙.老年门球队礼赞》:“不道古稀花甲岁,盈盈步健身轻。蓬蓬勃勃似顽童。棒挥呼喊脆,球进二门中。兴奋参加邀请赛,英姿逐鹿称雄。奖杯灿灿昭人红。欢心携手贺,俏妪对老翁。”老年门球队可谓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小小的门球场,早已成为老年人休闲的去处,交友的场所。作者通过门球赛,把古稀花甲的老年人,那种“步健身轻”“恰似顽童”的精神风貌,“喊声脆”“进二门”的快意,获得奖杯的自豪,描写的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特别是结句“欢心携手贺,俏妪对老翁”,把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定格在“特写镜头”,使读者多了几分联想,几分惬意。 三、平中生奇,别开生面几千年来,中国的文言一统天下,五四运动以后,逐渐被白话所代替,传统诗词也由文言向白话过度,这是历史的必然。在当代,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文字语言,在语义、语法、语音上,与古时明显不同,所以传统诗词必须从之、乎、者、也中解放出来,向现代语言靠拢,以适应变化了的时代。然而,在诗词创作中,仍有一些人一味地追随古人,模仿古诗,以为用典越多,用语越深,用辞越僻,才有“大家”风范,殊不知,这样的“阳春白雪”,恰恰是老百姓所不喜欢的,只能是一厢情愿,孤芳自赏。还有人担心,传统诗词就应该像古人那样遣词造句,白话入诗不伦不类,会降低古体诗的品味。其实,这一担心是多余的。事实上,古体诗中流传下来的名篇佳作,多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白话。可喜的是,中维比较前卫,能够与时俱进。正如本人在自序中所言“我写诗一贯坚持语言流畅,不生造词语,使人看得明白。不搞那些生涩、佶曲聱牙的语言,力求平常生活语言入诗。”作者在写三十年百姓生活变迁时,一连填了四首词,可以说首首通俗,平白如话。他在第二首中这样写道:“已改往年一色青,身穿黄绿又着红。毛衫竞把名牌看,花褂相随时代兴。夹克俏,耳环轻,村姑赶市步如风。当今正盛休闲裤,买上三条送老公。”这首词主要写了农民穿戴上的变化,通篇没有一句艳辞,没有一字生僻,“毛衫”“花褂”“夹克”“耳环”“休闲裤”,都是人们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服饰,而且均为新名词,如一串珍珠镶嵌在“鹧鸪天”中,让人赏心悦目,羡慕之至。“队队秧歌扭过来,烟霞染上粉红腮。腰中彩带齐飞动,直把春风揽入怀。”这是作者在观看元宵节社戏时,写下的《秧歌舞》,浓浓的生活气息,鲜活的民间语言,如一条流动的小溪,清澈透底,百转千回,给人以自然美和心灵美。特别是尾句“直把春风揽入怀”,平淡中见新奇,可谓妙笔生花,韵味无穷。还有作者最得意的一首《看小孙女念唐诗》:“手把配诗图,俨然一小儒。先吟‘望明月’,再咏‘照香炉’。字字如烹豆,声声似滚珠。忽而相问我,可有错音无?”这首五律构思新颖,独具匠心,巧妙地将李白的名句“望明月”“照香炉”化入其中,使诗的韵味更浓,品位更高,把“字”比作“烹豆”,将“声”喻为“滚珠”,既有动感,又有美感。尾句突然以“相问”转承,将诗的意境升华,从中看到了孙女的天真、活波、可爱。中维的《苍雨集》,诗作体式多样,内容广泛,意境悠远,语言清新,有很多“亮点”,可供欣赏,也有不少“技巧”,值得总结。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只是谈了一点粗浅体会,与诗友们共勉。最后,愿中维初衷不改,把仄捉平,梦里敲诗,更上层楼。 (王学新,原河北省诗词协会会长,现任顾问。
学会简介
更多
武邑县诗词楹联学会成立于2000年2月,经武邑县民政局审核批准。学会由诗词楹联爱好者自愿组成,为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学会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义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学习创作诗词楹联,弘扬民族文化。同时,配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宣传武邑,歌颂家乡,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学会现设有理事会理事23人,名誉会长1人,会长1人、副会长6人,秘书长1人(兼)。会刊《乡韵》为双季刊,截至2022年5月已出版43期。另外,学会于2021年2月开创了《乡韵》网络微刊,现已刊出30多期。2006年,学会受衡水市委、市政府表彰;2020年,被河北省诗词协会评为“抗疫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被河北省诗词协会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诗词速递
更多
赛事纵横
更多
学会会员
更多
  • 谷中维
  • 常红根
  • 丁书强
  • 卞毅明
  • 邢希池
  • 杜书堂
诗教在线
更多
    基础常识
  •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检索工具
  • 中华通韵
  • 中华新韵
  • 平水韵
  • 词林正韵
     格律检测工具
  •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 离别
  • 送别
  • 田园
  • 山水
  • 伤怀
  • 赞美
  • 重阳
  • 中秋
  • 七夕
  • 端午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西湖
  • 饮酒
  • 友情
  • 老师
  • 悼亡
  • 哲理
  • 励志
  • 爱情
    朝代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魏晋
  • 南北朝
  • 先秦
  • 金朝
  • 汉朝
  • 两汉
  • 五代
  • 近代
  • 现代
  • 当代
    推荐诗人
  • 屈原
  • 杜牧
  • 王安石
  • 李商隐
  • 杜甫
  • 李白
  • 荀子
  • 杨炯
  • 释善珍
  • 孔绍安
  • 志南
  • 南宋无名
  • 敦煌曲子
  •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林英 我叫林英,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是鼎城区江南中学的退休教师。父亲林世琨生于1921年,卒于2021年,百岁人生坎坷而荣光,他仁德为怀,诗书传家,点点滴滴,至今犹在眼前。 父亲生前是中学教师、中共党员,是中华诗词学会的早期会员、重点作者,也是《朗州诗艺》社的创始人之一。他从小接受私塾教育,饱读四书五经,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知义明理,与人为善,宽厚仁爱,实诚至真。在中学时期,他就向报社投稿,仗义执言,为民呐喊。21岁走上教育战线,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年至87岁,才走下老年大学的讲台结束教书生涯。 父亲退休后以创办诗社、写诗编诗为主,其创作的1000多首诗词散见于国内各地诗词刊物之中,作品入选《当代中华诗词集》《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华名人大典》,为常德的诗教贡献了力量。 父亲曾多次参加市、区级和全国性的诗词集会、学术研讨,2000年父亲年已80岁,仍不辞辛劳前往深圳参加全国第十三届中华诗词研讨会。2007年,父亲怀着对诗圣杜甫的崇敬和景仰,还前往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游览采风,《瞻仰武侯祠》就是他归来后的作品。 父亲在青年时期命运跌宕、磨难重重,错过了入党佳期,后在80高龄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个人心愿。2016年5月,鼎城电视台举行“忆党史感党恩”演讲比赛,区委参赛选手逄晓博的演讲《跨越半个世纪的三次申请入党》,声情并茂地讲述了父亲入党的艰辛历程,受到评委们的高度赞扬。 2020年10月,父亲在百岁生日之际,题了一首《迎接百岁》自勉。其诗云:“回首沧桑日月长,饱经风雨又冰霜。八旬讲课不言苦,九秩出书未诉忙。论说万言惭卓见,诗歌千首愧华章。春秋佳日登高唱,年寿频加喜洋洋。” 父亲一生喜欢买书读书,家里藏书很多是父亲购买的。早些年,父亲工资低,只好节衣缩食买书藏书,如《李白诗歌全集》《杜甫诗集》《中华对联》《古文观止》等等,这些古文经典著作,父亲都精读细品,书里都有他的亲笔批注释义。每当我看到父亲留下的这些珍贵笔迹时,就会双眼模糊,父亲教育我的往事历历在目。“十载功夫终破壁,一生刚劲必拿云”不愧为父亲读书生涯的真实记录。 我和儿子、侄女侄子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育和熏陶,父亲叫我们几代人读《唐诗三百首》《唐诗选集》《古文观止》等,这些书籍现在还存放在我的书柜里。记得我工作之初的几年,每当寒暑假或周末回家,父亲就把家里红木方桌放在禾场花间树下,给我讲解、教我朗读。父亲还教育我说:“读书如汇川入海、积土成山,日积月累才会成功。”书卷多情似故人,诗词寄梦总相亲。那时,我希望自己也能像李白、杜甫、徐霞客那样,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写下千年诗篇流传于世! 在父亲的教导和影响下,我对诗词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7年我开通网络博客进行写作,2009年申请加入了鼎城诗艺社,2015年加入了常德市诗词学会,同年加入了湖南省诗词学会,2021年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 2021年上半年,我那百岁的父亲走了,我无法抹去有关父亲的记忆,以泪洗面,悲从心生。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刻在我脑海闪现,父亲的谆谆教诲时刻在我耳边回响,父亲铁肩担道义、皓首著文章的人生态度鞭策着我,父亲滴水穿石、集腋成裘的为学精神激励着我。我不会忘记父亲的忠告,继续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去发掘,在千年诗词的海洋里去求索,让自己的人生饱含诗香韵味,让未来生活更加诗情画意。 这些年,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诗协活动:2010年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常德诗人节,2012年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常德诗人节,2017年参加了《走向》首发仪式,2018年参加了三八书香颁奖典礼,2019年参加市巾帼诗社旅行采风活动,结识了全国各地文朋诗友,增长了见识。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年轻一代继承传播,世世代代发扬光大。
    查看详情》
  •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 守得家园方寸土(作者:王琼)
    2021年12月19日
  • 相伴诗词到永远
    2021年11月10日
诗书画苑
更多

学会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老干部,活动中心

邮编:100007邮箱:867371228@qq.com联系电话: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