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更多
初冬美景润诗苑2025.11
本期作者(排名不分先后) 律诗:武立胜 时英武 唐家成 余开东 孙登先 舒严华 丁邦全 胡云兴 朱明秀 李恒贤 绝句:青和平 方树森 李少剑 方守庆 朱守根 孙守英 陆福成 陈白兰 李学庆 词曲:邹 玲 陈廷玲 尹本菊 苏林生 武立胜 冬游神农架燕子垭 巅连何惧九重霄,踏破青云路不遥。 燕洞幽风吹断续,泉流深壑响清寥。 飞白万片松间雪,枯墨数行崖上茅。 最喜明年春景换,山花开到彩虹桥。 时英武 初冬踱步偶吟 翠减红消草色衰,苇丛时见野禽窥。 依依往事总怀旧,瑟瑟西风难放眉。 缉柳编蒲常自律,回黄转绿莫伤悲。 老来尚有诗情在,犹效前贤梦里随。 唐加成 初冬美景润诗苑 红霞炫彩跳晨阳,冬雾朦胧银杏黄。 水系公园练太极,山连大道步徜徉。 幽幽揽胜少吟诵,郁郁采风多丽妆。 喜鹊枝头鸣旧韵,舜耕诗苑写新章。 余开东 初冬 北风渐起气寒凉,树叶纷飞染雪霜。 菊败篱边香未减,河芦摇曳絮轻扬。 池塘荷折藏鱼影,远岫云沉透夕阳。 莫道初冬无胜景,红炉沸茗待梅芳。 孙登先 初 冬 西风瑟瑟感身凉,寨外寒流甚漫狂。 四处青山幽谷静,一舟倒影碧江苍。 平畴小麦千层绿,阡陌残花几朵黄。 莫道天时人易老,冰融日暖又春光。 舒严华 立冬 初冬雨亦绵,恰似仲春天。 杏叶鹅黄嫩,枫林蟹赤鲜。 菊花凝淡雪,灯柿晕轻烟。 更少枯荷立,仍存晚荻妍。 丁邦全 冬月抒怀 时序渐寒晨暮侵,蝉蛩隐匿杳无音。 秋捎雁字冬云递,晚照渔舟晓月吟。 令节菊花擎傲骨,经霜枫叶誓丹心。 兴衰次第周而复,天地悠悠更惜今。 胡云兴 冬日妙景 朔风阵阵露凝霜,日转回归夜渐長。 晓月凄凄青雾透,晚霞瑟瑟弱枝黄。 霜天月淡飞鸿影,丽日枫红艳菊芳。 且赏这般清妙景,心盈喜乐梦甜香。 朱明秀 初冬山野 霜风漫卷野径荒,寒叶飘零覆石塘。 雾锁孤峰藏鹤影,云凝幽壑隐松香。 残荷瘦立寒塘冷,枯柳斜垂野水凉。 莫道冬来无胜景,梅花暗待雪中藏。 李恒贤 八五自勉 泠泠残叶日如梭,掬水忽惊两鬓皤, 飘荡发端添碎雪,冥蒙眼色逝平波。 梦中蝴蝶庄生笑,洞外桃花舟子歌。 拈入吟笺人欲醉,怡心延寿乐何多。 青和平 冬装淮河 情怀寄壮辞,枫叶恋寒枝。 问取淮河路,春光会有时。 方树森 初冬 春红夏火转秋霜,碧水寒烟又一装。 莫道冬来无美景,芦花吹雪蜡梅黄 李少剑 无题 迟步霜林道,商风落叶轻。 枯枝应觉冷,不忍叶丛行。 方守庆 暮秋有思 历经风雨劲秋时,犹学巢由尚可期。 平恕心中疏块垒,酣然一梦到晨曦。 朱守根 初冬残荷(通韵) 生机渐逝隐青痕,欲立还残惊煞人。 雨剑风刀怎堪受,勃勃生意哪方寻。 孙守英 冬花 盆花靜静开,旭日照阳台。 蕊笑君心醉,去年亲手栽。 陆福成 立 冬 秋阑催序至,向晓见初冬。 冷气侵残菊,寒潮撼老松。 陈白兰 初冬感怀 翠柳含烟依水岸,寒风无力锁青黄。 时闻群雁南飞去,空惹诗怀几断肠。 李学庆 立冬感怀 春耕阡陌千千万,夏雨秋风道道关。 琼玖琼琚何日见,木瓜投给舜耕山。 邹玲 八声甘州·淮南初冬怀古 对潇潇暮叶洒长河,寒色满城楼。 正霜侵芍陂,芦飞淮浦,雁隐田畴。 俄见雪花飘荡,渺渺覆清秋。惟有淮河水,依旧东流。 遥想楚风汉月,叹《淮南鸿烈》,问道千秋。 望武王墩寂,荒草没金瓯。 忆当年、丹成鸡犬,觅仙踪、日月亘天浮。 凭阑久,一蓑烟影,梦逐扁舟。 陈廷玲 清平乐·公园早晨 东方欲晓,晶露凝花草。翁媪满园来得早,谈笑健身问好。 管弦伴奏和风,翩翩扇抖鲜红。恰恰舞姿娇美,功夫剑走蛟龙。 尹本菊 沁园春·冬韵 万里霜晨,千山缟素,玉砌冰雕。 看云崖垂练,寒江凝雪;松擎翠盖,梅点新娇。 风卷琼芳,絮飞鹤羽,漫舞穹窿下九霄。 须晴霁,正银沙铺野,素裹妖娆。 乾坤清寂寥寥,却暗蕴春心冻土潮。 有茂林修竹,虚怀若谷;暗香疏影,独领风骚。 泥暖蓑翁,钓寒渭水,笑对苍茫挥杖筲。 待来日,听惊雷乍起,绿涨虹桥。 苏林生 满庭芳·淮南经济大发展 改革浪潮,淮河兴旺,人来车往繁忙。 放开搞活,谁胜定更强。且看五区二县,惊巨变,金厦辉煌。工农业,繁荣昌盛,煤电散奇香。 诗情关不住,相邀结伴,四处观光。 旧貌变新颜,深感沧桑。幸对春风唤雨,抬望眼百里康庄。家乡好,千杯美酒,一曲满庭芳。
学会简介
更多
诗词速递
更多
赛事纵横
更多
学会会员
更多
  • 青和平
  • 余龙怀
  • 喻希乐
  • 杨立惠
  • 方树森
  • 王文安
诗教在线
更多
    基础常识
  •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格律检测工具
  •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 离别
  • 送别
  • 田园
  • 山水
  • 伤怀
  • 赞美
  • 重阳
  • 中秋
  • 七夕
  • 端午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西湖
  • 饮酒
  • 友情
  • 老师
  • 悼亡
  • 哲理
  • 励志
  • 爱情
    朝代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魏晋
  • 南北朝
  • 先秦
  • 金朝
  • 汉朝
  • 两汉
  • 五代
  • 近代
  • 现代
  • 当代
    推荐诗人
  • 屈原
  • 杜牧
  • 王安石
  • 李商隐
  • 杜甫
  • 李白
  • 荀子
  • 杨炯
  • 释善珍
  • 孔绍安
  • 志南
  • 南宋无名
  • 敦煌曲子
  •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砖刀点平仄 诗韵润灵芽——记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两三事
    郝 红 有人说,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而在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的人生中,忙,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闲,就是“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 光环存留过去,风雅正置当下。贵州省绥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李发杰董事长在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从政府到行业的“创业之星”、“纳税先进单位”,“十佳致富能手”、“优秀企业家”等等;从地方到社会团体的“十佳光彩之星”、“十大孝星”,“捐资助学情暖桑榆企业家”、“尊师重教典范”等等,数百个殊荣与称号应有尽有,牌匾满堂,闻名遐迩。而最光彩夺目而又包含人文气息的是那块挂在庭院大门最显眼处、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华诗词之家”牌匾,这块牌匾,不仅展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且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文气息与人格魅力。 熟悉李发杰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世界里,不仅只有生活层面上的满足,还有着精神层面上的梦想。诸多的桂冠与光环,不足以充实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看来,尘世是人生唯一的天堂。而诗词,是各种艺术中最属于心灵深处的情愫。它能把人类灵魂高举到精神层面,能让人变得纯粹而丰盈。因此,对诗词的探究,早已成为他精神层面最大的追求。 对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创作古典诗词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阐明了热爱对于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也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活跃而富足。所谓“砖刀点平仄”,就是诗友对他最贴切的评价。不难想象,在一个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建筑工人,是如何把最沉重的“砖刀”与最风雅的“平仄”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眼里,一块砖、一片瓦、一粒沙,都有着独有的韵味。当他把一块块青砖变成了方块字,把一片片锦瓦变成了湛蓝的天空,把黄砂变成了天边的云霞,他的“砖刀”便点出了蕴含着平平仄仄且能抒情达意、震撼灵魂、鼓舞人心的绚丽诗篇。 从最初的古风到如今的格律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仅写出了心境,也写出了人生。在他的《劝夫》中有这样的句子:“岩上下雨岩下稀,劝夫赌场少去些。输了钱财是小事,输了阿妹你无妻。”这首带有方言的早期作品,虽然不入律,但却让人读之悟理,品之悟道。一首好的作品,不在于词藻有多华丽,也不在于意象有多深远,而在于通俗易懂,有烟火气。这种接地气的作品,宛若一座喷泉,总是能喷出智慧和寓教于乐的火花。如今,在且歌且行中,他的作品已不再青涩,在接地气中透着满满的韵味。无论是命题还是构思,均可称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个中行云流水、文采斐然的上乘之作不胜枚举。不再是“夜里拍额苦作诗,词笺遣韵韵来迟。”而是“雏鹰展翅借唐风,且效先贤一脉承。”那种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精神富足与体现心灵感应的创作方式,可圈可点,相辅相成。 享有“中华诗词之家”之称,必有书香之底蕴。早在明清时期,一代祖李松溪携妻孟氏从江西迁入贵州省绥阳县儒溪乡大溪村,破土建立四衙寨,领召为业。李氏寨前立有围柱,乃土司四重衙门,凡文武官员途经四衙寨,文官须下轿,武官必下马,视为尊重。入黔至今三百余年,已传十七代。李氏宗族一向信而好古,子孙承志,耀门图强。以耕读商匠为本,人才辈出,进士、举人、博士、文化名人,比肩皆是。 李家代有贤良,禀一世崇德,功业昭彰。其兄长李发模,系当代著名诗人。高情睿智,诗承一生。一首《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其妻喻明芬,贤良纯朴,相夫教子,相随一生。在她的笔下,丈夫是“年老气虚衰,回家觅路还。一心飞步走,腿脚难迈开。”从简单明了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一个老年人步履蹒跚的真实场景;在儿子李其浩的笔下,父亲既有“知是秋风盛,不堪岁月长”的奋发,也有“经春复夏餐风雨,一待霜寒便始开”的憧憬;在女儿李其琴的笔下,是对父亲“双肩挑二业,坎坷见精诚”的钦佩;在女婿文志坚的笔下,是对岳父“归来仍是少年郎,冬有春华,莫负风流”的祈福;在孙儿李凯的笔下,是对爷爷“长以诗心莳佳茗,满山淑气暖灵芽”满满的祝愿。在李发杰的影响下,即使是他身边的员工陈彪,也创作出“盈眼难收这边景,诗出唤就韵千行”的佳句……一门四代,乃至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受之感染,无不为之苦学耕读,一脉相承。 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诗心不改。从“砖刀点平仄”转型到了“诗韵润灵芽”。以农业旅游发展为主,破土千顷,创建了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家乡产业,解决农民务工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的号召,带动家乡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为家乡建设、产业帮扶、助农扶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常言道,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把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这七件事做到了极致,提升了层次。那就是:诗词歌赋书画茶。云蒸灵芽,承茶魂觅之真源;雾煮嘉木,禀茶道衍之灏气。在一片翠色中,摩崖石壁上的诗词歌赋,犹显大雅,让观者顿足难移。让人不禁感叹,在这高情茗香中,尤其彰显了中国的至尊文化——唐风宋韵!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笔者也不禁以拙联“茗香伴左,千壶妙语千壶韵;经古随缘,一树灵芽一树诗”以寄之。 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无论是他的过去,还是他的现在,笃学好古,一直是他毕生的追求。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以优秀企业家为代名词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优秀诗人——这个称谓或许更加让他欣喜而热爱。 很喜欢这句话:当你活成一束光,光够亮,就福泽四方;光微弱,就惠及身旁。功成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赤子心。他心系地方基础教育,积极参与并投身绥阳文化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成立奖学基金、出资改善村级学校教学环境、支持村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资助,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推动企业及农村开展诗词组织建设,壮大创作队伍,他竭力发展各级诗词学会会员已达200余人。为了不断提高农民诗友的创作水平,多次出资帮助乡村、学校全力推进诗词“七进”工作,特聘请专家学者不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不仅坚持每月一次开展诗词交流研讨活动,还出资创办了《博雅集》诗刊并定期发刊,一年出一册诗友作品集,大大提高了诗友的创作热情与诗词质量。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向各级诗词刊物投稿。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诗友作品不仅在县级诗刊登载,还散见于《中华诗词》,《贵州诗联》也在“诗人风采”、“诗社集锦”、“校园新声”专栏加以推荐。 步入他的家乡,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他的付出与对他的褒奖。乡亲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重与感激。那些由他捐资修建的学校、道路、桥梁与亭台长廊随处可见。而最醒目、也是最深得人心的还是乡亲们自发为他所立的“丰德碑”。常言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性的口碑。这“丰德碑”足以见证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可谓名至实归。 如今,他的企业是“中华诗词示范单位”,他创建的博雅诗社,也获得了“中华诗词示范单位”称号,他的家庭是“中华诗词之家”,而他个人,不仅是优秀企业家,还是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终身名誉副会长,优秀企业家——优秀诗人当之无愧! 一个优秀企业家,如果兼备风雅,格局会高步阔视,情致会超逸绝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兼诗人,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品格高洁的大雅风气,一定会让企业的精神领域更加充实与丰盈,在企业中寻找到人生的大意趣、企业的大气象、员工的大智慧。 如此这般集优秀企业家与优秀诗人于一身的耄耋老人,笔者只想说:老骥伏枥,且将楼层更上;龙翔凤翥,惟斯精彩未央。 2023年7月27日于筑城
    查看详情》
  •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2023年07月20日
  •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2023年02月25日
  •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学会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100007邮箱:528949612@qq.com联系电话: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