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更多
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寒露同题作品集
露凝秋色染诗心 文/面朝大海静待花开(学会理事) 时值寒露,霜天清寥。沧州大地秋意渐浓,诗人笔端情思涌动。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诸位同仁以诗为媒,共咏寒露,将二十四节气的流转凝作永恒的诗行。 “秋深寒露凝,何处最关情”,王今伟会长的起句恰如一幅水墨氤氲的卷轴,徐徐展开寒露时节的万千气象。朱澎涛笔下“匆匆雁阵书人字”以天为纸,写尽离愁;陈同斌诗中“耧铃悦耳奏清音”则以地为弦,弹响丰收。尹洪宽的寒露赋承古意而发新声,南路诗中的香山红叶与绿野黄花相映成趣,这些作品共同勾勒出深秋的立体画卷。 细品这组寒露同题,可见三重意境:一重是物候之象,白公平的“细雨纷纷落叶黄”,赵钟铭的“树老荷枯苇絮黄”,皆以敏锐观察捕捉季节更迭的细节;二重是农事之思,刘德元的“最是农家秋潦苦”与老树惜春的“应知农户苦”,延续着《诗经》以来关怀民瘼的传统;三重是生命之悟,赵宝荣“漫倚霜风赋菊花”的旷达,赵增军“蜕羽亦昂扬”的坚韧,都在秋声秋色中探寻人生真谛。 胡俸儒的西江月以“露浸梧桐叶瘦”营造空灵意境,张丽红的七律用“云霞慢拥意难休”展现缠绵情致。这些作品或婉约或豪放,或工笔或写意,恰如寒露时节本身——既有“玄鸟归隐”的肃穆,又有“菊香花影”的绚烂,在清冷与温暖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寒露是天地交给诗人的信笺,上面写着岁月的密码。当露水在晨曦中凝结成霜,当雁阵在碧空中书写别绪,诗人便以心灵为砚,将自然物候研磨成墨。这些诗作不仅是节气的记录,更是沧州文脉在新时代的延续,展现着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愿这卷寒露诗篇如秋菊般凌霜绽放,在时光深处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清响。当我们循着诗行走进深秋,会发现寒露不寒——因为每一滴清露里,都映照着诗人温暖的赤忱。 1.王今伟 寒露 秋深寒露凝,何处最关情。 山绮斑斓木,休仙至此明。 寒露观沧州园博园菊花展 休言寒露不多情,恰是中秋皎月明。 漫踱沧州园博苑,菊香花影伴人行。 2.朱澎涛 寒露 寒露风高日见凉,蒹葭曳雪水中央。 匆匆雁阵书人字,正引离愁万里长。 3.陈同斌 乙巳寒露节抒怀 西风乍起感秋深,望眼田畴遍地金。 飒飒银霜花傲蕾,啾啾云雁客惊心。 一天暮雨珠帘断,四野机车辙印侵。 若问农家何所盼?耧铃悦耳奏清音。 4.尹洪宽 寒露 乙巳丙寒庚戌日,庚辰雁去无留意。 绵绵不绝菊花黄,更要增衣惊雪异。 寒露赋 乙巳深秋,露结为寒。鸿雁南征,菊染金裳。玄鸟归隐,荷残柳黄。夜凝清霜于阶下,晨缀琼珠于荻芒。阡陌疏朗,树叶纷飞若蝶;万籁幽沉,秋风徐动微凉。蛩声咽而近寂,云影淡而愈苍。时物潜藏,天地始肃,循阴阳以养精气,顺节令而备冬粮。观夫四时消息,岂非造化之玄章! 5.南路 寒露 深秋节令珠霜冻,昼短夜长寒渐生。 漫漫雪飘天地舞,苍苍云卷大风惊。 香山红叶俨浓艳,绿野黄花纷落英。 入暮空庭思绪暖,拥衾梦断到晨明。 6.刘德元 寒露雨 时逢寒露雨潇潇,雁字难翔鸟雀号。 最是农家秋潦苦,何时祈得月轮高。 7.白公平 七绝·寒露 细雨纷纷落叶黄,秋深寒露染清霜。 东篱金菊争奇艳,馥郁千山满溢香。 8.刁厚琢 寒露 细雨清寒凝冷露,隋堤野菊点黄红。 风中万象争秋色,一鹭翔天豁远瞳。 9.滕国胜 寒露(三首) (一) 节临寒露晚秋凉,丹桂飘香菊蕊黄。 塘里残荷难忍睹,雁穿云雾向衡阳。 (二) 雁字排空朗诵诗,蛩虫昼夜畏鸣迟。 莫言寒露芳菲尽,桂馥枫红菊艳时。 (三) 塘立残荷雁宇翔,枫红菊艳桂花芳。 千家囤满果丰硕,万户欢欣过小康。 10.姜文鹏 寒露忆旧 寒露节时秋水凉,棉花叶落白茫茫。 旱田玉米将收尽,稻谷金黄欲入仓。 滿目皆为丰乐景,摘来冬枣脆甜香。 枫林染色荷塘萎,万里山河好观光。 11.西江月·寒露 胡俸儒 露浸梧桐叶瘦,风梳菊朵香幽。乡村暮色染霜稠,飞鸟鸣归林岫。 独饮新醅暖盏,闲吟诗句除忧。时光如水漫心头。又是清宵时候。 12.张丽红 寒露吟 晓露清凝霜叶稠,南天宾客过汀洲。 疏篱斜倚黄华见,远岫低连野色悠。 岁月轻移情未改,云霞慢拥意难休。 虽无淑节三分暖,自有秋芳醉眼眸。 13.宋吉宗 寒露 塞上风来几许凉,晶莹玉露欲凝霜。 诗吟北岭枫林艳,画入东篱菊色香。 落叶先凋因树老,征鸿早去为途长。 此时辛苦唯耕者,种麦收秋日夜忙。 14.谨言 七律·寒露 败柳摇丝苇岸前,秋携冷露染尘烟。 帘帷挤瘦芳菲月,霜雨欺枯没落莲。 猎猎西风催陨叶,凄凄绿竹挽啼鹃。 百花又至衰红日,所幸东窗有桂田。 15.王志明 七律·寒露 寒露初临景换装,霜滋雨润菊盈香。 江南稻穗千层浪,塞北山林万里黄。 扫去闲云招墨客,冲开薄雾逐新乡。 莫言秋暮芳菲尽,独有诗家谱锦章。 16.里火 七律·寒露吟 晨朦细雨晚成霜,寒露唤来秋意凉。 雾漫荷花凋落瓣,风吹贡菊著新妆。 红枫遍岭层林染,艾叶坡前一派黄。 岁岁阴阳交替季,身心冷暖倍珍藏。 17.尹敬信 七律·寒露 一夜清霜染碧岑,风摇疏叶满庭深。 残荷抱露凝寒气,归雁排云送远音。 篱畔菊香侵素袖,阶前蛩语歇秋心。 闲烹暖茗观天色,渐觉流年又浅斟。 18.老渔翁 寒露 寒气崭浓生病霜,野荒秋叶落英黄。 经年垂柳三旬过,冷月繁花十月殇。 猎猎西风狂伴雨,凄凄绿草换金装。 孤山暮霭苍茫重,露湿凝珠夜静凉。 19.赵宝荣 寒露漫吟 清露凝寒枝叶洒,征鸿南翥到天涯。 老夫岂作悲秋客,漫倚霜风赋菊花。 20.泽畔渔夫 寒露 疏雨梧桐路,轻寒染叶黄。 欣逢篱落菊,朵朵溢清香。 21.老树惜春 寒露逢雨 寒露催秋急,窗前望有思。 月蒙云影暗,星隐晓风弥。 晚熟忧折减,采收盼及时。 应知农户苦,听雨叹今兹。 22.赵新海 寒露 寒露盘秋老,登高眺远惊。 雪花方北指,雁阵正南行。 黄菊喜归兴,丹枫映晚晴。 霜酣回昨梦,秀句合新声。 23.赵钟铭 寒露节 树老荷枯苇絮黄,征鸿列队赴南疆。 云稀气冷生寒露,唯有篱菊留晚香。 24.鹰啸雄关 寒露 风携秋雨贯苍茫,笑对红尘飞露凉。 黄叶纷纷铺满地,凝眉粘衣桂花香。 25.赵增军 ①江城子 寒露悟真 一一露冷枫红,雁寄衡阳秋意远 一一霜清菊傲,蝉蜕尘嚣悟境长 西风携雨过横塘,湿篱芳,染枫霜。雁逐衡阳,云外寄秋光。金菊凌霜犹抱蕊,经冷露,愈清香。 人生何必叹沧桑,历炎凉,又何妨?恰似寒蝉,蜕羽亦昂扬。且对晴窗观落木,知代谢,悟无常。 ②七律·寒露即景 玉露沾枝沁冷香,西风扫叶满阶黄。 篱边金菊凌兢放,江上征鸿向楚翔。 雾锁疏林藏野径,霜凝枯草覆闲塘。 登高遥寄思归意,且把秋光入醉觞。 26.李文平 寒露节气抒怀 露重凝霜秋已深,风染叶红映彩云。 千山芳羞菊香艳,万岭斑斓染层林。 寒来暑往皆景至,春花秋月醉光阴。 岁月静好添康泰,韵赋节序落笔吟。 27.宋会芹 寒露寄怀 西风阵阵冷波流,夜雨绵绵促晚秋。 莹露菊花初绽蕊,梧桐飞叶半携愁。 云横高岭家山远,月隐烟霾思绪幽。 又见天空南去雁,时光东逝岂回头。 行香子·寒露 冷雨霏霏,烟雾茫茫。看河畔疏影波长。叶飞铺岸,寒露凝光。见狗儿卧,鱼儿戏,雀儿藏。 夕阳几度,沧桑岁月。望云山诗意驰张。凭栏极目,静享寒凉。阅藕花枯,荻花白,菊花黄。 28.张培贞 寒露 绵绵秋雨再生寒,滴水敲窗扰静安。 不见星辰谁赏月?空庭独倚夜灯残。
学会简介
更多
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现有会员259名,其中国家级会员168名,省级会员150名,会长王今伟,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以“跟党走、感党恩、颂党魂”为理念,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现实与网络结合;弘扬传统文化,倡导诗意生活”的学会宗旨,以加强会员交流、提高会员写作水平、促进沧州诗词楹联文化建设为担当,以活动提升凝聚力,以使命激发创作活力,认真筹划,积极行动,连年被省诗词协会、省楹联学会授予先进集体;在全市开展的第二届“书香沧州”全民阅读系列典型宣传评选活动中,被评为“金牌读书会”。
诗词速递
更多
  • [宁静] 〔双调・楚天遥带过清江引〕寒露
    2025年10月13日
  • [北立新] 雨霖铃·秋雨
    2025年10月13日
  • [原慧] 火雷噬嗑卦(21)
    2025年10月09日
  • [原慧] 山火贲卦(22)
    2025年10月09日
  • [原慧] 山地剥卦(23)
    2025年10月09日
  • [原慧] 地累复卦(24)
    2025年10月09日
  • [原慧] 乙巳中秋节寄怀
    2025年10月09日
  • [原慧] 巽为风巽卦(57)
    2025年10月09日
赛事纵横
更多
学会会员
更多
  • 王今伟
  • 陈同斌
  • 王敬辉
  • 如月
  • 宁静
  • 北立新
诗教在线
更多
    基础常识
  •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格律检测工具
  •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 离别
  • 送别
  • 田园
  • 山水
  • 伤怀
  • 赞美
  • 重阳
  • 中秋
  • 七夕
  • 端午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西湖
  • 饮酒
  • 友情
  • 老师
  • 悼亡
  • 哲理
  • 励志
  • 爱情
    朝代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魏晋
  • 南北朝
  • 先秦
  • 金朝
  • 汉朝
  • 两汉
  • 五代
  • 近代
  • 现代
  • 当代
    推荐诗人
  • 屈原
  • 杜牧
  • 王安石
  • 李商隐
  • 杜甫
  • 李白
  • 荀子
  • 杨炯
  • 释善珍
  • 孔绍安
  • 志南
  • 南宋无名
  • 敦煌曲子
  •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砖刀点平仄 诗韵润灵芽——记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两三事
    郝 红 有人说,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而在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的人生中,忙,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闲,就是“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 光环存留过去,风雅正置当下。贵州省绥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李发杰董事长在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从政府到行业的“创业之星”、“纳税先进单位”,“十佳致富能手”、“优秀企业家”等等;从地方到社会团体的“十佳光彩之星”、“十大孝星”,“捐资助学情暖桑榆企业家”、“尊师重教典范”等等,数百个殊荣与称号应有尽有,牌匾满堂,闻名遐迩。而最光彩夺目而又包含人文气息的是那块挂在庭院大门最显眼处、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华诗词之家”牌匾,这块牌匾,不仅展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且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文气息与人格魅力。 熟悉李发杰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世界里,不仅只有生活层面上的满足,还有着精神层面上的梦想。诸多的桂冠与光环,不足以充实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看来,尘世是人生唯一的天堂。而诗词,是各种艺术中最属于心灵深处的情愫。它能把人类灵魂高举到精神层面,能让人变得纯粹而丰盈。因此,对诗词的探究,早已成为他精神层面最大的追求。 对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创作古典诗词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阐明了热爱对于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也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活跃而富足。所谓“砖刀点平仄”,就是诗友对他最贴切的评价。不难想象,在一个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建筑工人,是如何把最沉重的“砖刀”与最风雅的“平仄”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眼里,一块砖、一片瓦、一粒沙,都有着独有的韵味。当他把一块块青砖变成了方块字,把一片片锦瓦变成了湛蓝的天空,把黄砂变成了天边的云霞,他的“砖刀”便点出了蕴含着平平仄仄且能抒情达意、震撼灵魂、鼓舞人心的绚丽诗篇。 从最初的古风到如今的格律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仅写出了心境,也写出了人生。在他的《劝夫》中有这样的句子:“岩上下雨岩下稀,劝夫赌场少去些。输了钱财是小事,输了阿妹你无妻。”这首带有方言的早期作品,虽然不入律,但却让人读之悟理,品之悟道。一首好的作品,不在于词藻有多华丽,也不在于意象有多深远,而在于通俗易懂,有烟火气。这种接地气的作品,宛若一座喷泉,总是能喷出智慧和寓教于乐的火花。如今,在且歌且行中,他的作品已不再青涩,在接地气中透着满满的韵味。无论是命题还是构思,均可称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个中行云流水、文采斐然的上乘之作不胜枚举。不再是“夜里拍额苦作诗,词笺遣韵韵来迟。”而是“雏鹰展翅借唐风,且效先贤一脉承。”那种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精神富足与体现心灵感应的创作方式,可圈可点,相辅相成。 享有“中华诗词之家”之称,必有书香之底蕴。早在明清时期,一代祖李松溪携妻孟氏从江西迁入贵州省绥阳县儒溪乡大溪村,破土建立四衙寨,领召为业。李氏寨前立有围柱,乃土司四重衙门,凡文武官员途经四衙寨,文官须下轿,武官必下马,视为尊重。入黔至今三百余年,已传十七代。李氏宗族一向信而好古,子孙承志,耀门图强。以耕读商匠为本,人才辈出,进士、举人、博士、文化名人,比肩皆是。 李家代有贤良,禀一世崇德,功业昭彰。其兄长李发模,系当代著名诗人。高情睿智,诗承一生。一首《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其妻喻明芬,贤良纯朴,相夫教子,相随一生。在她的笔下,丈夫是“年老气虚衰,回家觅路还。一心飞步走,腿脚难迈开。”从简单明了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一个老年人步履蹒跚的真实场景;在儿子李其浩的笔下,父亲既有“知是秋风盛,不堪岁月长”的奋发,也有“经春复夏餐风雨,一待霜寒便始开”的憧憬;在女儿李其琴的笔下,是对父亲“双肩挑二业,坎坷见精诚”的钦佩;在女婿文志坚的笔下,是对岳父“归来仍是少年郎,冬有春华,莫负风流”的祈福;在孙儿李凯的笔下,是对爷爷“长以诗心莳佳茗,满山淑气暖灵芽”满满的祝愿。在李发杰的影响下,即使是他身边的员工陈彪,也创作出“盈眼难收这边景,诗出唤就韵千行”的佳句……一门四代,乃至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受之感染,无不为之苦学耕读,一脉相承。 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诗心不改。从“砖刀点平仄”转型到了“诗韵润灵芽”。以农业旅游发展为主,破土千顷,创建了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家乡产业,解决农民务工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的号召,带动家乡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为家乡建设、产业帮扶、助农扶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常言道,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把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这七件事做到了极致,提升了层次。那就是:诗词歌赋书画茶。云蒸灵芽,承茶魂觅之真源;雾煮嘉木,禀茶道衍之灏气。在一片翠色中,摩崖石壁上的诗词歌赋,犹显大雅,让观者顿足难移。让人不禁感叹,在这高情茗香中,尤其彰显了中国的至尊文化——唐风宋韵!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笔者也不禁以拙联“茗香伴左,千壶妙语千壶韵;经古随缘,一树灵芽一树诗”以寄之。 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无论是他的过去,还是他的现在,笃学好古,一直是他毕生的追求。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以优秀企业家为代名词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优秀诗人——这个称谓或许更加让他欣喜而热爱。 很喜欢这句话:当你活成一束光,光够亮,就福泽四方;光微弱,就惠及身旁。功成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赤子心。他心系地方基础教育,积极参与并投身绥阳文化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成立奖学基金、出资改善村级学校教学环境、支持村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资助,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推动企业及农村开展诗词组织建设,壮大创作队伍,他竭力发展各级诗词学会会员已达200余人。为了不断提高农民诗友的创作水平,多次出资帮助乡村、学校全力推进诗词“七进”工作,特聘请专家学者不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不仅坚持每月一次开展诗词交流研讨活动,还出资创办了《博雅集》诗刊并定期发刊,一年出一册诗友作品集,大大提高了诗友的创作热情与诗词质量。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向各级诗词刊物投稿。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诗友作品不仅在县级诗刊登载,还散见于《中华诗词》,《贵州诗联》也在“诗人风采”、“诗社集锦”、“校园新声”专栏加以推荐。 步入他的家乡,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他的付出与对他的褒奖。乡亲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重与感激。那些由他捐资修建的学校、道路、桥梁与亭台长廊随处可见。而最醒目、也是最深得人心的还是乡亲们自发为他所立的“丰德碑”。常言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性的口碑。这“丰德碑”足以见证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可谓名至实归。 如今,他的企业是“中华诗词示范单位”,他创建的博雅诗社,也获得了“中华诗词示范单位”称号,他的家庭是“中华诗词之家”,而他个人,不仅是优秀企业家,还是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终身名誉副会长,优秀企业家——优秀诗人当之无愧! 一个优秀企业家,如果兼备风雅,格局会高步阔视,情致会超逸绝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兼诗人,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品格高洁的大雅风气,一定会让企业的精神领域更加充实与丰盈,在企业中寻找到人生的大意趣、企业的大气象、员工的大智慧。 如此这般集优秀企业家与优秀诗人于一身的耄耋老人,笔者只想说:老骥伏枥,且将楼层更上;龙翔凤翥,惟斯精彩未央。 2023年7月27日于筑城
    查看详情》
  •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2023年07月20日
  •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2023年02月25日
  •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学会地址:沧州市新华区千童大道32号晓岚阁二楼

邮编:100007邮箱:383592374@qq.com联系电话:13127371158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