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乡村是大多数人赖以生存的基地、大本营,借用一句现成语:“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天、地、人最能达成和谐共处。自从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以来,唐有孟浩然,宋有范成大,历代还出现过许多有成就的田园诗人。田园乡村诗也因而成为中国诗史中与山水诗并列的大宗。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田园诗,似乎主要有四方面主题:田园,牧歌式的风光;乡村,表现的是宁静简朴的村巷;人物,以田父、樵夫与牧童为主角,以艰苦劳作为主要场景;物产,如稻麦果蔬,当然这类诗可以归于咏物诗,但因这些作物与果实与耕植密切相关,田园诗往往又离不开这些作物的意象,而且田园诗也应是包括田野与菜园果园等,所以归于田园诗也是说得过去的。田园乡村仍是当代诗人热衷的题材,当人们蜂拥而来城市定居、工作时,田园乡村却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化、科技时代使得大部分农民生活富裕起来了,空闲时间多了,反而成了下岗工人的艳羡。不过,工业化时代也为乡村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有待正视并解决。城市高楼林立,工业造成的空气污染,使得大批城里人向往田园风光,向往返朴归真的乡村生活,希望到生态优美的田园乡村中休闲旅游。其中不少诗作者,以新奇的目光寻找田园乡村之美。也有不少人在家乡田园中长大,无论到何地工作,系念他们的是乡愁。还有作者本身就是农民诗人,亲身体验种植的艰辛与收获的愉悦。二三十年来,在《湖北诗词》《东坡赤壁诗词》《诗词月刊》以及《江西诗词》均辟有乡村田园诗专栏。我作为一位诗词编辑,就近年所读到的刊物与诗稿,并结合我自己的写作实践,分类论之:
一、田园乡村景物的描绘
田园乡村诗中的景物,窃以为欲写得生动,比拟之法是最要精心构思的,即将物赋予性情,营造意象。陶渊明诗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谷田舍》)。即是赋予良苗以情性。当代田园诗,不乏其例。王跃东诗云:“鸡鸣忽觉樊笼逝,风拥犹疑玉手牵”(《婺源江岭村游感》);王琼词云:“青果压枝低,枝枝牵我衣。桃缘亭半掩,时现桃红脸。云在水中眠,波摇天外天”(《菩萨蛮·沼山桃花潭》);孙宇璋诗:“月光带笑入筵席”(《果村人家》)。晨风、嫩枝、云的倒影、月光,莫不有意识与情态,乃是作者移情所致。
此类手法,需要配合的是,力求炼动字奇警。韩晓光诗:“芹泥雨润飞雏燕,衔得春光到庑楣”(《瑶里踏青吟草》)。廖魁英诗:“桥横皓月涵清影,岚接青云伴彩霞。昔日风裁三径柳,今朝雨润一川花”(《斜川》)。邱才扬诗:“菜园方整木篱笆,岭锁闲云灿野花”(《田家》)。衔、裁、锁,可圈可点。
比譬求新,如杨逸明诗写梯田:“青翠层层抽镜屜,玄黄处处刻盘龙”(《登高望虎洞乡大型梯田》)。将梯田比作镜屜而层层抽出;高处望,又如龙盘旋而上。喻作云排律写渔村间的花木,“艳蕾舒红颊,莹珠闪绿裙”(《玉泉渔村雨后》),无怪他“留连不思返,愿此结芳邻。”
设色鲜明,亦是一法。如魏新河的诗云:“霜落村俱白,人稀叶早黄”(《十月既往雾行大足道中》);孙学长诗:“绿云轻漾红楼影,紫燕低飞碧浪潮”(《鹧鸪天·乡间暮春》)。白、黄、绿、紫,各擅其妙,在于作者善于发现美,感悟美,目击道存。
过去乡间习见、微不足道的油菜花,而今居然成为城里人观赏的风景线。人们纷纷到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去看油菜花。丁欣《癸巳婺源赏菜花》写得大气恢宏:“绽放金光满天地,排开香阵压群芳。花情关系苍生计,但引春风作主场。”不仅得物态之美,且将花情与春风相绾系而议论生风。朱德群《婺源江岭油菜花海》诗中将花海比作“大纸铺张接岭云。”又巧于比譬:“汗作丹青锄作笔。”再看朱海清的《婺源花馥》:“春满清江绿满丘,菜花无际醉双眸。风吹四野金光灿,雨过千山翠色浮。偷眼流莺情得得,弄香舞蝶兴悠悠。”流畅生动而有情趣,也得益于语言的清新平易。
对现代条件下种植的花果,诗人更应大力描绘。叶金生诗云:“花繁星汉缀,果密幕天连。树上禽偷眼,水中龟坐莲”(《参观泉山生态农业园》)。既想落天下,而又形容入微。
我认识的一位市农业局长胡三元,对果、蔬、茶情有所锺。如《益农果业合作社品梨》中二联云:“翠冠盈枝缘熟早,黄花待架似矜持。青衣褪卸洁身好,老旦啜噬香味迟。”翠冠、黄花为南方早熟梨的两个品种。青衣、老旦本指梨园戏曲舞台上的两种角色,此借喻为南方早熟梨的不同皮色。又《咏茭白》:“沃野微风水一方,如林似竹稼千行。重衣剑叶思寻苦,绿里藏娇白玉娘。”比喻形象生动。他写清明雨过后“遥山近岗翠围屏”,一丛丛茶园,正是“雪孕风催丫出玉,光温雾润叶含芯。坡梯叠叠丛丛绿,娥指纤纤粒粒馨”(《茶忆》)。前一联用借喻,后一联以赋的描写手法,俱见真切。
二、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展现
当代田园劳作的强度较之三四十年前大为减轻,不少体力消耗大的艰苦劳动由机械代替了,蓑衣斗笠与水车消失了,水牛逐渐稀有,牧童不见了。“铁牛开进田畴里,黄牯木梨都退休”(孙宇璋《耕田》);“耙耖犁镰闲屋置,耕播熟刈铁牛忙”(余玉有《新农村赞》)。以往的诗人多以这些为物象写入诗中,如果今人再写这些,就有些不识时务了。
今人也不必似陶渊明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归园田居》);“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丙辰岁八月中于下巽田舍获》)那般辛劳了。诗人们深深感受到这一变化。如闵爱华《春耕》中说:“一犁烟雨机声起,万顷翻平牛未当。”大面积用机械耕田,不再依靠牛。李训论《浣溪沙·暑日农村》一词云:“大暑农家不觉忙,抢时机械尽担当。”江仲辉《采桑子·春插》云:“田平泥软新苗好,嫩绿如茵,沃土清芬,春到农家个个勤。 秧机欢奏春潮曲,行距匀均,插速惊人,眼望风摇叶叶欣。”用插秧机插秧,行距均匀,插秧的速度惊人,一眼望去,秧叶在风中欣欣摇动。施国美《鱼游春水·小纪万亩示范方漫步》一词云:
春风陪我走,饱览良田超万亩。鱼游春水,莺唱参差垂柳。山雉花黄展翅低,野兎苗绿逃跑偶。红艳绿鲜,画图谁绣。 致富之门重叩,集约经营看身手。填河迁冢平芜,人勤机吼。良种天助酬专家,科学神襄谢教授。新村妙造,乐欢童叟。
集约化经营,机械化操作,专家推广良种,带来了乡间大变化。“画图谁绣”,问得好,发人深省。
袁汝勇写柘林水库附近的新村:“田间稻穗迎风舞,坳上香柑带露眠。箱网养鱼高效益,水轮发电低能源”(《易家河新村》。箱网养鱼,水轮发电。一派和谐泰然气象。
鄱阳湖东岸、余干县康山曾是元末朱元璋、陈友谅激争的战场。五十年前经围垦而成为大面积的农田。今秋,我与几位诗人应邀前往观光,亲眼看到大型收割机割稻、然后以大型机械焙干稻谷的场景。胡平贵《浣溪沙·插旗洲》诗云:
收割声频脱粒忙。插旗洲上稻流香。焙干谷袋立行行。
折戟沉沙成记忆,排兵布阵战沧浪。而今沁出米粮乡。
收割机割声频频,并就在收割机里脱粒。然后运到场房,以套箱设备燃煤焙干,一袋袋优质稻谷等待销往北京、香港。下片转写历史沧桑,往日战场成为米粮乡。
我亦作有《丁酉秋游康郎山歌》,其中云:“更有朱军插旗洲,稻浪起伏兜兜稠。沉沉金穗颔首乐,隆隆机车伸口收。近年水涨无狂势,不用退田平垸计。沃土何须施化肥,经营笑待丰穰岁。”力图写出金穗的乐状,机车的伸口收割状。由于这里土地肥沃,禾稻不用化肥,天然食品,故价虽高却畅销得很。
而今各地以大棚出产反季节的蔬菜。高昌诗中写到:“小傻青椒圆似梦,巨肥白菜美盈情”(《大棚风景》)。比譬亦奇。诚如王迪银诗:“全凭科技生新意,敢破常规换旧天”(《蔬菜大棚》)。还有南策英题葛根专业户的《鹧鸪天》:“喜看农家乐改行,葛根引进换新装。不同水稻争春雨,满架蟠藤映日光。”
山东滨州沿海地方盐碱地,过去农作物难以种植,现在栽植优质品种的枣树,农民致富了。我曾到那里写了《过雁来红高科技枣园》:“万亩丛林科技兴,枝撑叶茂露华凝。雁来喜看枣成熟,玉润赪红密缀层。”又《参观水湾小枣采摘园》诗云:“团团如盖树冠齐,铁骨擎撑密密枝。玉枣红添秋色醉,叶间簇簇诱人迷。”
致富的路径有多种,譬如江西有位著名的茶文化专家陈文华到婺源县晓起村,教村民种菊制茶。我作《皇菊茶》诗云:“农户不种田,栽培菊花妍。簇簇满坡畈,灿灿映溪川。致富有新路,家家尽欢然。采菊供制茶,烘干新法研。倘得水冲泡,舒展姿翩翩。层层金甲润,娟娟玉瓣鲜。”满坡满畈的菊花,金灿灿,一簇簇,令人喜爱。烘干后,当她在杯中舒展开来,又如精灵般的美丽。
我之所以列举这些,是说明类似这样的内容最能反映田园乡村的变化,所谓时代气息、时代风貌,在这样的诗中或许能得到体现。
三、对田园乡村生态的讴歌
田园与附近的丘陵山地本来就是生态基地,但由于过去无生态保护意识,诗中甚少议论这些,现在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国家的战略。所以不少诗也就有了这方面的主题。例如谢余仟《金缕曲·故乡绿缘》一词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现了数十年农村生态的变化。又《水语》一诗亦见其观察之细:“粼粼万点睁波眼,暗有污排我辩真。”段德虞《十上桃花源》:“生态桃源翠摇芳,云蒸雾绕煮秋光。蓦然抓把清风走,乐得梦香诗也香。”发挥通感之妙,变无形为有形,想像奇特,情辞并茂。再如钟定英《水调歌头·婺源感赋》词中云:“纤尘不染,何事天赐氧吧纯?朱植香樟荫覆,徽派民居高矗,天佑惠隆恩!”潇洒风流,痛快淋漓。李训论《珠珞枇杷》诗云:
串串金珠缀绿丛,崖旁屋后漾清风。
基因来自原生态,一口纯真似蜜浓。
此诗前二句写其形,“串串”与“缀”方见得枇杷如题目所言“珠珞”。后二句写其质与其味。第三句“基因”“原生态”均新名词,但不觉生硬,镶嵌适宜。
从前农民迫于生活,必须大量砍柴煮饭,而今由于乡村逐家也用上了煤气、天然气,无论山麓还是山坡,皆是郁郁葱葱。杨国珍《农家燃料嬗变》写到:“山村做饭少炊烟,农舍柴房久空闲。主妇喜欢煤电气,草丛侵路树遮天。”无独有偶,我也曾有《自株洲前往攸县途中有感》诗云:“为斫樵柴百姓忙,童山濯濯树根光。一从煤气通村户,冈岭连绵着绿裳。”过去山上砍柴一空,连树根也挖了,而今好了,青山绿水,看得舒服,生态也好转了。
四、村居生活的颂歌
过去的乡村常可见到的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那里是系住乡愁之所在。诚如陈大庆《梦》诗云:“卅年客思绕家山,梦整旧装展笑颜。”即表达旅台同胞思念故乡的深情。
如今,乡村中的炊烟大多消失了,因为使用了沼气、太阳能、电能、液化气、天然气等新能源。宁桂生诗咏沼气池的开发与利用:“深掏巧筑一园塘,杂草陈渣入窖藏。气供三餐薪火旺,灯明半宿梦魂香。”最后希望:“我盼乡村推广远,循环利用是恩光。”余玉有《新农舍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一诗云:
春风吹拂僻山村,栉比高楼仰白盆。
未见炊烟飘袅袅,夜寒犹浴日光恩。
这两首诗均是真情实录,太阳能装置在幢幢屋顶上,犹如一排排白盆,颇为形象。
新式楼房不再罕见。刘上坤《灾民新村》写的是鄱阳湖周边移民建镇后的新貌:“层楼耸立柔桑衬,小院清幽乳燕嬉。”刘化尧有诗云:“瓷镶素壁摇疏影,铝合钢窗荡碧纱”(《亮丽新村》)。
赣南山高地僻之处有些小村庄,近年得益于中央振兴老区的政策,下山迁到集镇上。邱才扬有诗云:“零散宅居居一处,新街早市满廊香。凉风微雨花遮路,此地难分城与乡”(《新农村写意》)。我也曾有诗写到:“迁自穷山危旧垣,沿坡栋栋沐朝暾。白墙黛瓦怡人院,更植桂樟绿傍门”(《兴国合富村》);“土砖旧屋影存廊,别墅楼高白玉墙”(《瑞金大布镇竹山下移民示范点》)。我还写过七古《采风行访兴国、瑞金、寻乌、龙南农村》,其中云:“改造危房土坯屋,新居矗矗楼层高。排忧解难干群谐,栽花种树红绿娇。翠林绕屋风尘净,红壤添肥化土膏。何须更说桃源美,乡民知足乐陶陶。”
湖北孙宇璋《移民新村》一诗也写到这一变化:“让出高山重建村,红楼栋栋戏流云。机耕机播机收割,搂住春风赞脱贫。”
而今村镇大多交通便利,摩托车、小轿车出入村内外。不少田园诗写到边远农村在道路畅达、资源开发后带来的富裕生活。诚如冯上标《夏家山采风记》云:“水泥双道接村庄,自购轿车奔四方。栉比琼楼张眼醉,采风身染百花香。”
乡下人同样享受网络时代带来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网上学习,网上购销。“穷沟僻岭连天下,网络通村便万民”(宋自重《网络村村通》);“高挂荧屏开国学,低拦泉水养洋豚”(刘道龙《赞全国优美乡村古楠村》)。乡村新场景、新生活宛然如见。而且乡村旅游、农家乐兴起,为乡民带来了就业机会与可观的经济效益。不少诗作写到这些方面的新奇感受。邓雄勇《临江仙·小区新农民》写小区人生活在美好的家园:“堤边谁在植梧桐?村前樟叶绿,院内杏花红。”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夫妻攻外语,父子学金融。”
还有的诗词写到农家乐的饮食。如苏醒诗云:“土鸡炖得鲜菇嫩,星子逡来醉眼斜”(《夜宿农家院》)。用俗词而见雅,有美感。彭锡萍《六州歌头·农家乐》亦是一首奇作:
金秋暗度,橘柚悄然红。新津坠,宫川重,尾张充,比赤彤。牛鹭蹄间绕,斑鸠叫,银鹤俏,白鹇艳,灰獾跳,兔争雄。黄鼠追蛇,鸟兽翩跹舞,妙曼无穷。喜鱼塘锦鲤,忽剌剌腾空,钓叟垂弓,老顽童。 看奔驰拥,游人众,争抢果,乐融融。蕃薯烤,羊肉涮,满蒸笼,酒肴丰。赋客摇头对,追屈宋,竞骚风。琴瑟动,街舞劲,弄庭中,渌水轻弹助兴,红歌汇,声震苍穹。料想陶公在,惊四海兴隆,定颂尧动。
上片写橘柚的鲜红,鸟兽的活蹦活跳,下片写农家菜的丰饶。句法灵动,新词语的运用为词增添了活泼感,读来齿颊留香。
由于乡村楼房的大量出现,以致外出者数年归来后连路也不认得了。如李松柏《回乡偶成》:“林立高楼遮望眼,不知何处觅归途?”王海霞《回乡偶书》云:
喜踏乡程倍觉亲,儿时记忆不留存。
新楼独院知多少,岐路徘徊觅旧痕。
还有的以乡村垃圾治理为题的诗作,如龙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感》组诗
三首中的《垃圾压缩站》:“千年旧弊万人嗟,腐朽终归弃户家。今有压头敦实处,晓康经里写桑麻。”《垃圾焚烧发电厂》:“陋习前时大野行,八方弃物电炉倾。废丘为宝新篇启,入网乡邦更煜明。”以小见大,涵盖面广,一事一景,景中带出议论,相得益彰,巧于比兴。真乃一花一世界也。
乡居环境是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方跃明的《鹧鸪天·流苏小筑》云:
古渡轻风野菊花,云泥小径竹篱笆。
残荷雪桂流清影,小筑层台缀曙霞。
蝴蝶俏,葛藤斜。青岚白霭好人家。
朝闻曲水鸣禽乐,夜趁窗灯摘菜瓜。
展示了婺源乡居周围环境的幽雅与村民悠闲自在的情趣。又黄小波《山村春晓》云:
清溪映日欢鹅闹,浣女池边笑语熙。
袅袅青烟偏岫去,依依紫燕学童追。
尖尖竹笋穿篱破,苒苒松梢带雾垂,
久负痴迷寻旧迹,新娘老妪问吾谁。
游子归来看故里山村,清溪映日、鹅闹燕翔、浣女学童各得其乐,更有竹笋破篱、松梢垂雾的陪衬。又符呈荣《采桑子·山村好》之八云:
天开雪霁山村好,剪碎残云。滴断冰菌,溪岸寒梅已梦春。
融和丽日暖庭院,四五翁邻。酒过三巡,闲话天南地北人。
正是天、地、人相和谐的图景,炼“剪碎”“滴断”“梦春”精警,皆妙语。
王海霞《风入松·婺源篁岭印象》云:
梯田环岭绿油油,横跨索桥浮,粉墙黛瓦瑶台碧,淳风在、记住乡愁。蜿蜿层峦枫染,山村拾趣忘忧。
远离喧闹觅清幽,客醉梦悠悠,绳头蜗角全抛却,倩谁共、画里闲游。麻石平铺深巷,溪泉细诉春秋。
由远景之梯田而移近景之粉墙黛瓦,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如画笔皴染乡间村落宁静清幽的景色,无怪乎是乡愁之所在。
乡村是寻根问祖的依据所在,不少诗词在叙写中寄托了爱乡敬祖的心情。如:“百里廉溪全吐绿,满园茉莉尽生香。官街卵石联珠远,恭府唐狮望月长”(薛为
河《廉村游感》)。
农民出身的诗人李训论,所作《偕族兄往奉新越王山寻宗,夜宿山村》一诗叙、写、议层层转,并参插骈句。写景如:“野菊东篱紫,幽兰涧底馥”;骈句如:“杯端红豆茶,席围山鸡肉。老酒配鲜橙,新风兼旧俗。”排比句如:“山头树参天,山下童放牧。”炼字之妙如:“夜幕罩身凉,庭外寒气扑”、“梦甜呼酒香,夜半风敲竹。百鸟唤曦光,屋外人忙碌。”“罩”“扑”“呼”“敲”“唤”,能传神写照。表现物态,更求神似。如:“垂头柳竹懒相争”(《酷暑小聚黄家庭园》),炼“懒”字写出暑热中柳竹蔫头搭脑之状。“树密风凉筛日影”(《应伴垂钓并小酌于鱼隐山庄》),炼“筛”字见树隙间风吹枝在颤抖。颇有景趣。
可以说,只要物质不至于匮乏,许多诗人也是乐意在优美乡间短暂居住的。马斗全说:“绿峰环抱水溅溅,身住村中便是仙。最爱终宵天地静,群山与我一同眠”(《宿沁水下川村》)。这是夸张与比拟手法,然无此佳境,安得生此遐想。杨逸明甚至说:“淡淡雨云皆入梦想,欣欣人鸟各无争。最宜居是原生态,绝胜喧嚣现代城”(《宿千灯镇大唐农业生态园》)。这是扬此抑彼之法。
近些年来,政府与文化、旅游、城乡建设部门加大了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力度,修缮而不改变本来面目,这是“系住乡愁”的范本。古老的建筑物,那粉墙黛瓦、高祠大屋、曲巷石板,牌匾楹联,仿佛向人诉说以往的耕读文化、乡绅文化、宗族文化、儒商文化。如安徽的西递村、宏村就是最好的样板,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单位决非偶然。还有许多独具风情民俗的民族村落,都是值得一写的。如吴长庚眼中的赣南围屋:“围屋团团隐雾霾,千家万户此中排”(《游龙南古村围屋感赋》)。李汝启即目书所见:“檐下分明额大夫,高门剥尽旧时朱。夕阳斜照瑞灵图”、“深巷幽幽乱石铺,天光一线射沟渠”(《浣溪沙·莲花县路口村古民居印象》)。杨逸明看到的是:“山似披鳞灰瓦裹,楼皆吊脚白云偎”(《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纪游》)。或描写或比喻,真切展现。
前年我在游皖南时作有《咏黟县宏村地形》云:“依山傍水胜桃源,塘月未圆牛胃吞。知否筑堤如箭直,弧弓稳稳守村门。”宏村的古代设计师讲究风水,村周环绕人工沟渠,中心有水塘如牛胃,排水系统甚为科学。村前大塘中有一堤,如弧弓中搭有一箭,有跃而不发之势。《咏西递村》前四句云:“势起峰围虎步蹲,三溪襟带到南园。门多匾额辉光赫,柱满楹联哲理存。”村周围环境好,村中多古文物。去年曾游婺源篁岭,作《冬日篁岭行用梗韵》,诗中云“楼屋簇高低,错落寓规整。家家箕晒秋,高低伸阁顶。丹椒黄菊摊,灿如金圆饼。望族三百年,繁衍大村井。经商或出仕,归构华堂倩。雕绘栩栩生,事迹多彪炳。敦睦遵礼仪,风气仗谁领?祠前多茂樟,绿围筛光影。文物珍于今,利用当反省。自然与人文,济美传承永。我祈有心人,经营臻灵境。”晒秋是当地特有的风景线,各家以箕伸出阁顶,秋日晒红椒黄菊。此村过去因经商或出仕,有了钱造大屋。宗祠规模宏大,民风敦睦。而今经过整修与打造,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相济美,游客前来络绎不绝,的确值得赞美。
五、乡村人物的描写
较之古代田园诗,以田父、樵夫、牧童为主题的诗词出现频率大为减少。更多的是着重有审美情趣的人物描绘,故采茶女最宜入画面。比如叶金书的诗:“牵条玉带串山村,一担红茶一担银。借问行人脱贫计,茶姑笑指万山春”(《参观茶山有感》)。神情毕现。张正夫诗中云:“清气留连纤指隙,馨香沁入黛眉斜。山歌阵阵疾情伴,香汗盈盈笑语喳”(《凤凰沟采茶女剪影》)。神态宛然。米春华诗写到男女相悦而含羞之情:“雾散叶边身子俯,珠凝芽上手中融。俊哥挑担茶丛过,春嫂嬉姑怎脸红?”(《春游九岭黄埔茶山》)。
易明华的《一剪梅●村姑》,描绘了一位种植葡萄的村姑形象:
陌上榴花照粉墙。村隐丛芳,鸟唱山冈。坊间碧水润姑娘。面若朝阳,声若丝簧。 十亩葡萄赚嫁妆。不走他乡,一样头昂。帅哥潮涌竞观光。欲摘秋香,好酿琼浆。
姑娘长得容颜滋润,面若朝阳亮丽,声若丝簧清脆,夸张语。种了十亩葡萄,便赚了嫁妆。不走他乡谋生,发家致富,气宇昂扬,相当的自豪乃是因为有底气与自信。李训论的《村妇三绝》其中云:“踏破星光梦挂腮”,梦本无形,想像为实而能挂。侯国文《看瓜女孩》也颇有情趣:“满地胖娃娃,农忙我护它。蓝天云雀唱,夏木草棚遮。小鸟休馋嘴,猪儿快转家。路人如歇脚,请你品西瓜。”满地胖娃娃借譬西瓜之肥且多,小女孩在农忙时看护,小鸟与猪儿不得侵犯,但路人如歇脚,则请品西瓜。
长篇巨作有袁琳的歌行体《丽人行》云:
二月初一天气新,彩色村边多丽人。
淡扫蛾眉两鬓唇,明媚皓齿美目新。
绣罗衣裳莲步移,婀娜纤姿不染尘。
风车摇曳翩翩起,纸鸢空中袅袅身。
日暖晴空万里顷,霓虹遍野独锦茵。
旖旎七色波光粼,芳草葳蕤艳绝伦。
郁影金香独幽亲,风吹杨柳喜迎春。
娉娉嫋嫋穿梭巡,拾翠含羞飞红巾。
竹马青梅笑泪贫,花丛绿径童稚真。
此诗模仿杜甫《丽人行》痕迹甚为明显,但转写农村美女,又有匠心所在。以乡间新景作陪衬,辞采华赡,情境毕现,融注作者新奇欣悦之情。
伍锡学是以诗词写人物的高手,近年其隐括诸多小说的诗词集将面世。他出示近年所作词中,有几首写乡间人物的词,不妨一读。《踏莎行·追肥》一词云:
杜宇声长,秧畦苗浅,追施尿素单身汉。忽然腰上手机鸣,同村寡妇声音婉。
“儿上高中,离家路远,要娘找个知心伴。”端盆喜过小红桥,下她田里均匀散。
田间施肥的单身汉,忽然从手机听到寡妇求偶心切,高兴地端着盆子到她田里帮助散肥。然不写外貌而写直率坦诚的话语,结果如何,让人猜想。
六、对乡村问题的关注与讽喻
当代乡村也面临一些严重的问题。诸如征地毁林、生态的破坏,大批乡村青年出外打工,留守者不是老叟便是妇童,土地抛荒,乡村文化退化。城郊由于开发,土地不断被蚕食、挤占,造成无地耕作的人口日益增加。
诗人是敏感的,也是忧虑重重的。如朱先文诗能寓讽喻于写实之中,句如:“电钻青峰千窟贯,斧挥茂林数峦光”(《青山泪》)。李训论《雨霖铃·蛤蟆怨》一词则以蛤蟆为第一人称在哀吟,讽有人以电瓶在农田捕食青蛙。朱德群《征地谣》则以讽喻表现出忧患意识与责任感。段德虞《浣溪纱·叹良田置荒》诸作,心忧田荒而反证桑梓情深。又如方跃明《春日所见沿途多滥伐山场》一诗云:“公见青山多妩媚,我悲螺髻皆憔悴。残肢断臂塞沟渠,利锯飞刀生鬼魅。法外人穷岭脊翻,水边路陷桃源瘁。年年纸上福音传,谁拭村民心里泪。”末联出句致讽,
结句悲愤。
我曾有《梅岭行》一诗写到这一情景:“林掩三家村,泉鸣九曲谷。田畦多抛荒,民风犹古朴。”又《重九后游靖安神仙谷歌》中写到因开发旅游而导致大量山林谷地被毁:“沿涧劈坡开路新,坑陀未平石磷磷。可怜殃及丛林翠,移樟更斫枫楮榛。一坝潴蓄众溪浏,开闸浮筏乘客游。利之所趋孰能制,喧哗已失莺啁啾。又闻山林亩数千,港商谋取经营权。村民出让噙酸泪,只恐斑驳到峰巅。”
近二三十年来,外出打工者甚多,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与老家的联系如何,也都是诗人关注的题材。黄炎清《老农获稻》诗对老者来日的忧虑:“霜威草渐枯,少妇饷翁姑。老者忙收稻,孙娘正哺雏。眼前犹健体,今后赖残躯。汗湿秋衫冷,伸腰日已晡。”符呈荣的《空巢老人》组诗云:
夜雨敲窗惊老倌,荧屏更报雪团团。
愁心却寄千村外,寂寞乡关入梦寒。
稻薯收仓野草黄,村前独步度残阳。
楼台温酒频邀月,醉了吴刚愁未央。
龙池子《乡村留守词》写儿子外出不归后老者的生活:“儿行千里外,岁杪不回家。老茧泥粘土,陪孙捏火车。”小孙女的情景:“长辫红领巾,低眸赤脚丫。问知娘咋样?回看小姑妈。”因为老者的媳妇也随儿子远走了。还有赖旭辉的《下村扶贫》写到:“轻车移步伴村童,细雨迷濛访老农。语罢远山云雾起,归来揽镜眶犹红。”老农究竟为何使扶贫者伤心,未着一字。
正视现实,干预现实,是忧世悯民的诗人应担当的一份责任。
七、怀旧与访旧的乡村诗
还有一个现象,现在六十多岁的诗人,当年不少是知青,劳动的艰苦是刻骨铭心的,但在那个知识匮乏的时代并不知道作诗,而今掌握了格律,便写了不少忆旧或访旧的诗。有的诗词刊物如湖南《嘤鸣》多年来开辟《知青岁月》栏目,选收此类诗。因为是创作于近十年,所以我仍纳于所论述的范围,不可避而不谈,且为那个特殊时代留下难得的写真。我手头有余慧生的《一海粟诗词》,内有《临江仙·知青短歌三十四首》,其中《临江仙·春耕》云:
恰是农耕芒种日,朝朝吆破晨钟,肩拉缰套似弯弓。黄牛应笑我,力弱脸腮红。勉拽新犁催布谷,田间袖挽熏风。挥将热汗洗霓虹。春衫何处觅?人在水渠东。
描绘了当年生产队“大锅饭”劳作的真实场面:生产队敲钟催农民上工,没有耕牛,就靠人力拉犁拉耙。五六个人拉一张耠子犁地,累的挥汗如雨,而她自己被黄牛所笑,因为力气小,脸腮涨得通红。词中用“吆破晨钟”、“肩拉缰套似弯弓”、“袖挽熏风”、“勉拽新犁”、“热汗洗霓虹”,再现了那个年代一幅鲜活的劳作画面。
又如《临江仙·早耕》:“常恼鸡鸣催晓梦,荆帘卷落星寒。惺忪踏露走田间。朝霞缠我袖,莺鸟噪堤间。 不惜土泥沾旧袜,汗香洗了风肩。饥肠怎奈绕炊烟。新磨血茧后,农事已知难。”早起劳作的艰辛,与饥肠辘辘的感受跃然纸上。妙句还如:“浇水挥锄敲月坠,星光染我衣襦”(《种菜》);“茂密青纱牵我袖,渴来掬水河塘。”体验深刻,星月青纱,莫不有情性,与作者为知音。
我也读到王惠玲的知青田园诗词,平常语,家常话,真切感人,因有人论述过,兹不再赘述。我还读到李训论《忆六八年初中毕业回乡插队》第二首:
猎猎红旗喇叭扬,壑深拦水筑高墙。
汗侵岩裂钎三尺,背蹭轮移土半方。
菜少浮油消化快,铺寒垫草睡眠香。
哨声催醒惺忪眼,解放鞋摸踏露光。
回忆下放劳动场景,修水库的喧闹工地上,红旗猎猎,喇叭高叫。筑坝于壑,插钎破岩,挥汗如雨,连岩石也溅入了。推轮运土,非常艰苦。劳动量大,故饭量大,消化快;垫草睡在地铺上,累则眠香。拂晓起来,摸双解放鞋就赶快出发了,当年劳动场景的描绘真实再现。
还有李隆琪《修渠道》云:“圳堵丛生草,渠淤水漫堤。镰挥惊蚂蚱,铲动走污泥。茧起深纹掌,汗流浅理皮。”句句来自当年的亲身体验。
以上略举田园乡村诗词七个方面,不同程度上体现了题材新、意境新,语言新。当代田园乡村诗仍极具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同样是兴观群怨的产物。它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说,田园诗最宜于表现宁静绮秀的自然风光,似乎不大适宜于用典、掉书袋。但如何写出精品?也是谈了多年的问题,要想寻求更大的突破,就必须要求作者具有浓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与人文情怀,要善于感受生活,写眼前所见,写身边事,“即目书所见”。努力营造意境,“诗中有我在”,书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与真实怀抱。
田园乡村诗应力避平庸:首先,切忌面面俱到如点卯,反而落得个“诗中无我在”。有一首《雨后乡村即景》,写了早稻、园桑,李树、梨花,机种、机耕,“彩图一幅”平面化,而无切入点。其次,切忌空泛语、套话。诸如:“山居春色好,兴致赋诗夸”(《喜乐农家》)、“家家乐走康庄道,个个争当致富翁”(《鹧鸪天·村中行》)、“曲曲新词除旧调,田园岁岁赞歌多”(《田园新曲》)、“清风飘唱多康乐,美丽乡村谁不吟。”像此类直露无余味的诗,作者应力戒不作,编辑应力删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