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桂维民:唯有诗意与黄河不可辜负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奔腾千万年,是中华文明得天独厚的摇篮,她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自然伟力,仿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图腾。自古以来,黄河安澜就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欣欣向荣的保证和象征。尽管时至今日,“中国”早已不仅仅是黄河流域的代名词,但无论是否生长在黄河边,相信每一位中华儿女都知道黄河在中华文明历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



自2018年起,西北大学与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策划了《黄河岸边的中国》系列丛书,作为策划人之一的桂维民,曾六次考察黄河沿线,用200多首诗词吟唱出一段壮阔而独特的黄河交响曲。他眼中的黄河文化是怎样的?行走于黄河岸边,他又有着怎样的感怀?


01

文化讲坛开讲:黄河的诗意与历史

11月13日,由西安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的“博学讲坛”系列活动如期举行。此次讲座,学校特邀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桂维民,带来主题为“三万里河东入海——行走黄河岸边的诗意感怀”的文化讲座。



在近三个小时的分享中,桂维民将黄河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娓娓道来,分“母亲河、岩刻印记、青铜之路、古渠纵横、塞上明珠、戎马立国、王昭君、云水禅心、黄河密码”九个篇章,带领听众用脚步丈量万里黄河,用诗歌感受千年文明。

一场冬雨,雾气氤氲,西安财经大学的校园仿佛披上了一层薄纱,沐浴在一片诗意的氛围中。而此时,在学校图书馆报告厅里,一场充满诗意的文化讲座开始了。

以“三万里河东入海”为题,桂维民激动地讲述着黄河的地理流向,岸边的人文与自然奇观,一边深情地吟诵自己在途中即兴创作的诗词,浑厚的嗓音在大厅中久久回荡,激起在场所有听众对黄河的无限遐想。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桂维民


02

在诗词中感受不一样的黄河

“黄河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5464公里,流经九省区,成为连接中华大地的母亲河。”一开篇,桂维民就用一组数据勾勒出黄河的全貌。他从考古角度回溯了黄河流域百余万年的文明演变,指出黄河流域在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中的地位,孕育了多彩多姿的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辉煌成就。



在讲到“走西口”与北方游牧文化交汇的城市——呼和浩特和包头时,桂维民即兴吟诵创作一首五律《千里敕勒川》:“阴山烽火起,铁骑战云酣。游牧传承久,农耕授受谙。沿黄丝路远,紫塞九边戡。大漠风吟唱,乡关绿似蓝。”这首诗将草原与中原的文化交融娓娓道来。

讲座进入第二篇章,桂维民带领大家走进了黄河上游的岩画区。所谓岩画,是刻在石头上的一种文化,祖先以石器做工具,用磨、刻、敲等方式制作。桂维民说“这是人类文明的一束光”“是远古走来人类共同的母语”在贺兰山、阴山等地的岩画中,记录了远古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场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随着讲述的深入,桂维民带领大家进入了第三篇章“青铜之路”,他回溯了在丝绸之路之前的另一条古老的东西交流通道——青铜之路。这条路在夏商周时期活跃,为东西方带来了文化和物质的交流,形成了独特的“玉魂金魄”的文化双螺旋结构。

在谈到文化时,桂维民忍不住又一次强调到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在西方的历史话语体系下,以致中华文明被贬低,甚至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衍生品。”桂维民的眼中显露出作为中华文化传承者的自豪:“现在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中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1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


▲西安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国武担任此次讲座主持人


03

穿越千年,揭秘黄河的“文化密码”

随后,桂维民带领大家走过黄河流域的一个个重要节点——古渠的水网、乌梁素海的广袤,直到第六篇章揭开了西夏王朝的神秘面纱。西夏,这个常被忽视的古老王朝,在今天的宁夏、甘肃等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桂维民讲述了“夏地安宁”的深刻含义,指引观众重新理解这一地域的历史积淀。

在第七篇章“昭君出塞”中,桂维民勾勒了历史上这位巾帼英雄的形象,并谈到内蒙古多地流传的昭君故事。虽史书上关于王昭君的记载不多,但她的足迹和凄美的传说却在草原广为流传。



“黄河的密码是什么?奔流到海、弯弯曲曲、千回百转,经历了多少挫折、坎坷,东奔北上、弯来绕去,体现的是黄河百川归海,拥抱大海,象征着中华文明的精神追寻,所去往的乃是人类文明的方向!”

在最后一个篇章“黄河的密码”,桂维民将讲座推向高潮,他将黄河的四个密码:(自然密码、地域密码、血脉密码与精神密码)娓娓道来:“长城内外、黄河上下都是我们的故乡,这叫地域的密码。”




接着,桂维民向我们展示了一尊黄河母亲的雕像,借由这座雕像,他如此评价黄河:“像一个宽厚慈爱的母亲,用她的乳汁抚养着众多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华儿女”,他认为,这是属于我们的血脉密码。



在黄河入海口,桂维民激情满怀地诵出自创的《苏幕遮 · 黄河入海口》:“见芦花,怀故土。万里黄河,巨浪携云雾。喧啸奔腾声似诉。一往无前,两岸沧桑路。白鸥翔,天际舞。两水交融,渤海波吞吐。历览前贤凭仰俯。九曲回肠,日月遥相顾。”

此刻,黄河的壮阔景象与民族情怀融合,又一次感染了每一位在场的听众。桂维民总结道:“所以黄河是什么?黄河是一种百折不挠,百川归海的一种精神!”


▲西安财经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辛颖作总结发言


04

一场追溯中华文化的寻根之旅

讲座结束后,现场气氛依然热烈,大家纷纷与桂维民合影留念,希望他能分享更多与黄河文化有关的故事。



桂维民以诗人的视角,以行者的实践,将自己六次沿黄之行的见闻与感悟凝练成文字,用数万里的黄河之旅串起一段段文化记忆。他的讲述充满文学的美感,视野宽广、细节动人,引人共鸣。这不仅是一次有关黄河的诗意表达,更是一场追溯中华文化的寻根之旅,让每位观众都在诗意的黄河之旅中,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磅礴与厚重。



桂维民简介:长期供职于国防科技工业和陕西省委、政府、人大,曾兼任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会长。现为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退休后喜吟咏纪行,以诗会友,唱酬寄兴,已出版近体诗词集《行吟录》《丝路寻踪》《古韵新咏》《乡愁月千里》。


END


转自《秦智》杂志公众号

在线人数:1119今日访客数: 56462今日页面浏览量: 76905总页面浏览量: 107198399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