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南广勋,网名长堤老树,生于1948年,祖籍河北巨鹿县,居北京。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副主任、中国散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诗词学会散曲研究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第一届、第二届十大导师高级研学班导师。
随着旧体诗词大潮的涌起,散曲已现复萌之势。在中华诗词学会及其散曲工作委员会的号召和推动下,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建立了散曲组织。各纸质诗词杂志也都有了散曲专栏,其中不乏专门的散曲刊物。至于个人的诗词作品集,恨多都杂有散曲内容,有的甚至出了散曲专集。形势十分喜人。特别是一些“评手”也开始关注散曲作品,网上经常见到他们对散曲的点评文章。但可惜的是由于缺乏散曲“实练”的经历,总觉着点评有隔靴搔痒说不到点子上的缺憾。这样对于“批评指导创作”的初心是不利的,也会影响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出精品”的指示的落实。关于到底应该怎样创作散曲,作为一个多年的写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在说“体会”之前,我要先把当前散曲创作的情况简述一下。一家之言,请大家参考指正。
一、当代散曲创作的现状管窥
尽管目前有成千上万的散曲写手,十几年来的写曲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元明清所留下的散曲数量总和,但是当我们浏览网上的诗歌版面、浏览装帧精美的纸质诗集的散曲作品时,常有不尽如意的遗憾,应了郭沫若那句话:诗多好的少。
其主要问题是:
1、在题材取舍上,过分关注集体事件题材,而缺少对于自身真实感悟的个性化题材的描写。关心大题材固然是好事,但是不管自己是否有切身的感受,人人都像跟风似的和大家一起咳嗽,一起装感冒,这样,虚假的成分就不可避免了。其实,曲的题材是没有局限的,无论是歌德的还是针砭的,无论是唱和的还是抒情的,都能写出好曲。关键在于诗人要运用散曲的规律和语言创作,要写出真情实感。散曲与诗歌一样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一切要由形象和意象来表达,是写曲,而不能“说”曲。就像美术和雕塑那样,把画面和形体展示给读者,让读者从中感悟,要给读者一次再创造的机会。要让读者读后掀髯微笑或拍案长叹,让作者和读者会心会意。这样的散曲才显的有内涵,有空间,有韵味,有深度,有嚼头。当然,我这里不是推崇古奥和诘屈聱牙,我是提倡简明和流畅的。
2、构思粗糙,谋篇轻率。有些曲友才思敏捷,随意挥洒,倚马可待,但是在谋篇立意的构思上却太仓促,致使曲子整体上凌乱,意象上阻隔,伤痕累累。散曲的生命在立意,其艺术性在谋篇。如何起句,如何承接,如何转弯,如何合成,在下笔之前要好好琢磨。这支曲的话语要说到什么程度,使用何种意象,在何处转接,用哪句话收尾出彩,要预先想好。要“袖手于前,下笔于后”。所谓“袖手”,便是谋篇的过程,古人对此是很讲究、很有心得的。另外,要特别强调,写曲的人一定要多多关注起承转合的“转”的操作技法。转,诗人昌耀曾形象的叫做“扭”,诗歌的出新出彩往往在于此,新诗旧诗莫不如此。这个问题历来有诗论家述及,即如《红楼梦》中也专门说到,大家看看贾宝玉写姽婳将军林四娘一节便可知道。
3、造句随意、用字不确切。写曲、写诗都一样,实际上是要用汉字的砖瓦建筑意境的大厦。因此,字和句的挑选、组合就显得十分关键了。造句的生硬艰涩使曲子没有光彩,用字的不达意使曲子改变形象,这,都是常犯的毛病。所以写手有时间要学习《说文解字》,要搞清楚每个单字的真实含义,这样才能准确挑选使用,而不是想当然。大家在写作时,对于把不准的字,要及时上网搜一下,万不可图省事潦草敷衍。
4、曲风词化,失去了散曲的韵味。散曲艺术风格与词是有差别的。简而言之,词雅而曲俗;词旖旎而曲市井;词婉约而曲直白。说到底,写散曲就是要把时代的语言在曲谱的框框里说的俏皮有趣,而不必要说话引经据典诘屈聱牙。任中敏在《散曲概论?作法》中论及词与散曲的差异时说道:“词以婉约为主别体则豪放,曲以豪放为主别体为婉约。”所以曲风词化绝非正途,写手不可不察也。特别要强调的是散曲创作不可以只是停留在照谱码字的层面上,而不顾散曲“趋俗尚趣”的灵魂所在。有一句话说“曲无定谱”,这话听来偏颇,但却是事实所在。关于这个问题不是今天的主题,我们可以会后讨论。总之,写散曲要体现出散曲的文体特色来,这是毋容置疑的。
二、简述我的散曲习作体会
我大概写过将近五千个曲子,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曲。数量不少,但质量却未必全尽人意,我经常也为达不到追求的目标而苦恼。可是,毕竟经过写作的实践,体会还是有一些的,今天说出来与各位分享。
我的体会是:
1、散曲创作重在结句,周德清说要注意“诗头曲尾”。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若无结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整支曲子影响不会这样大。所以,乔吉的“凤头猪肚豹尾”之说,不过是一种理想境界而已,几人能真的做到?但只要结的醒目、结的给力、结的出彩,此曲必然就不是等闲之作了。所以,作曲常常是要先得尾句,以尾句定好曲牌和韵脚,然后再下笔写作。
比如拙作【正宫·凌波曲】也唱七夕
牛郎罢了犁,织女停了机,一年一度过佳夕,长桥鹊集。夫妻执手桥头泣,今宵何处双栖地?瑶池非是庶民居。只好到高粱地里。
当时是有感于房价太高,年轻人结婚买不起房。又正好赶上七夕,便先想到了结句“高粱地里”。结句“到高粱地里”,是很俗的话,但因为前面有“瑶池非是庶民居”做铺垫,“高粱地”也便不显得过于粗俗,反而显得出人意外了。
2、任中敏在《散曲概论·作法》中论及词与散曲的差异时说道:“词静而曲动;词敛而曲放;词纵而曲横;词深而曲广;词内旋而曲外旋;词阴柔而曲阳刚;词以婉约为主别体则豪放,曲以豪放为主别体为婉约;词尚意内言外,曲竟为言外而意亦外。”其动、放、横、广等字眼,充分说明了散曲表情达意时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是与散曲使用俗语口语市井语的蒜酪蛤蜊风格分不开的。但是,写曲绝非越俗越直白越好。请注意任二北的“曲竟为言外而意亦外”一句的“意、外”二字,是在说明“曲尚直”又要“直而曲”的道理,要有内涵有回味有咂摸头才好。
拙作:【双调·水仙子】老两口情人节的故事
瓢盆刷过夜将临,老俩相约去柳林,重新回忆初相认,如何走到今。老婆经意儿娇嗔:“月黑夜,怕歹人,俺娘不让出门。”
此曲写的是情人节老两口开玩笑的一个情节。老头说情人节晚上一块儿出去走走吧,老太太却说,怕有坏人“俺娘不让我出去”。其实老娘早已不在了,此处这样写,一个是表现老俩关系好,也表现出老太太爱开玩笑的性格,这大岁数了还装恋爱时的少女。出人意外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于是,曲的味道就出来了。
3、制曲,构思和意象的选取十分重要。大凡好的作品都不是随口吟来的“口占”之作,而是要反复酝酿反复修改的。特别是意象的撷取,要在脑中过电影,要找到最合适的表达词语。也就是如本文题目所说的要“袖手于前,下笔于后”。而绝不可不经构思便匆匆下笔,虽洋洋洒洒,而不知所云焉!
拙作【正宫·塞鸿秋】看春运民工潮
被窝卷卷儿蛇皮罩,麻绳捆捆儿双肩套。兔毛护耳尖头帽,澎胶棉袄如发泡。手中拎着包,嘴角叼着票,翘足遥等车来到。
为写此曲当时我曾到车站观察,那时还在使用纸质车票,等车的民工乌泱泱一片,有背行李的有背包的,但大多都把车票叼在嘴上,腾出手来拿更多东西,急切切地盼望列车来到。回家后我仔细回忆刚才的情节,选择曲中应该选用的场面和意象。于是有了这个作品。
4、写讥时的曲子时,挺枪直刺,固然是勇武无比、勇气可嘉。但是,换一个角度绕着弯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甚至还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读者留下特殊的印象和思考。
比如拙作【正宫·塞鸿秋】难煞佛陀
赃官求贪污别被人发现;赌徒求花开杠上和千万;嫖客求泡妞不被家人见;小三求正房老小全完蛋。佛陀立目观,弥勒凝眉看:这活儿眼下没法干!
到庙里拜佛总是有所求的。可是有些不正派的人的不合理的祈求是不应该被满足的,而他们上的香火钱却远高于常人,搞得佛爷都没法对待了。但无论如何佛也不应该惯着他们。此曲试图以寓言的方式图解社会上的这些丑恶现象。
5、写曲时俗语口语看似随便,实则需要字斟句酌,个中甘苦只有写手才可识得,有时一个字颠来倒去地修改,以期达到最佳效果。万不可呈才显能,一会儿就急于发表。诗不厌改,要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精神。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6、写曲往往更像画漫画,而不像画工笔。抓住特点就要恣意地夸张一下,以期达到醒目的效果。但是,又不可妄意扩张,否则就刻薄、恶毒而不伦不类了。
拙作【中吕·山坡羊】画家老张
长桌支上,毛毡铺上,老来要做丹青匠。画螳螂,像蟑螂,痴心不改当初样。偶尔有人夸个奖,今,给一张;明,给一张。
写的是一位老来痴迷画画的高邻。曲中的漫画部分是结句的“偶尔有人夸个奖,今,给一张;明,给一张”,把一位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认可的热情单纯的学画老者的形象刻画出来了,而且是善意的,没有任何讽刺鄙视的意味,只是开了个玩笑而已。
拙作【双调·水仙子】西安街头一幕
憨憨少妇胖杨妃,素面宽衣懒画眉,快人快语嘎嘣脆,匆匆走似飞。手机呼、骂个阿谁?夹馍肉,大草莓,边咬边追。
写的也是一个画面,表现的是一位西北少妇泼辣爽快敢爱敢恨的性格,像漫画一样。
7、散曲可以关注富有个人感情色彩的“小题材”,而不必把关注力都放在大的集体题材上。当然,笔者不是排斥所有的集体题材,而只是说“可以”而已,要小中见大。经常见到曲友一窝蜂地在祝贺什么什么,其实那件事自己并不了解,只不过是一个人感冒了大家跟着装咳嗽。这样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觉吗?能写出好作品吗?其实,题材不分大小,只要写的好,就可以小中见大,写出新意。
拙作【正宫·塞鸿秋】 藤海
茫茫藤海茫茫雾,飘青流翠湿人目。枝缠蔓扯攀高树,芽争叶抢团一处。同根也比拼,邻里难相顾,纷纷要找出头路。
此曲是我到藤龙山采风时的亲眼所见、真实体会。并由小及大,通过为“藤海”写生,给人以联想。
8、曲的语言需要俏趣,有些调侃更好,切切不可过分拘谨严肃,板着面孔说教。
我写过一个带过曲【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戏赠内子
谁言君似夕阳下?依旧是、美娇娃。劝君细理银丝发,掐朵花,鬓上插,不愁嫁。
【感皇恩】岁月流霞,人世浮槎。履薄冰,临险薮,共犁铧。而今做了,皓首冤家。想当年,谁不道,美佳佳?
【采茶歌】忆卿家,正芳华,小乔初嫁玉郎家。夜半痴郎双目眨,枕旁疑是玉簪花。
虽是玩笑之作,但其俏皮的语言,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再如拙作【正宫·双鸳鸯】老妻
老乖乖,小乖乖,满脸菊花次第开。臭美归来疯未够,耳环偏要我来摘。
写的也是日常生活的一幕,但是轻松俏趣。
拙作【正宫·塞鸿秋】出门儿之前
手机铃响如催命,老妻叮嘱如敲磬:“人前莫耍青头楞,餐前两手擦干净。烟须少少抽,酒莫多多用”。呀,简直就是“叨叨令”。
叨叨令是个曲牌的名字,用在这里生了许多情趣。
9、散曲可以清丽,但不能像词一样;可以本色,但不能粗卑。我写过两个卖瓜果人的曲子:
【双调·湘妃怨】 卖梨西施
秋梨满树墜弯枝,卖果村姑归去迟,游人摘取凭由自,低眉羞似痴。倚篱门微扭腰肢:垂杨柳,白鹭鸶,红霞里站着个西施。
和【中吕·山坡羊】 卖南瓜的“女汉子”
高高的个,黑黑的货,胸襟险被瓜撑破。袖高捋,眼踅摸,逮着一伙观光客:“色儿绿的有机成分多。瓜,先上车;钱,咱再说。”
前一个偏清丽,但读起来绝不是词。后一个虽然为了刻画人物用语俚俗了些,但也不会是粗卑。
10、有人说散曲是讽刺艺术,像刺玫瑰一样。其实也不尽然。只不过曲子写来俏皮有趣,潇洒自然而已,于是给了人一个善意的误解。散曲在描人状物方面的空间也是很大的,而且可以挥洒自由,生动有趣。
我在湖南攸县写过一组曲,其中
【正宫·塞鸿秋】攸县遇卖菜人
青衣短裤粗腰带,芒鞋斗笠竹烟袋。胡茬亚似周仓态,箩筐挑满时鲜菜。嘲哳语不通,我买他不卖,哈哈大笑说“白拜!”
和:
【正宫·塞鸿秋】攸县街头擦鞋女
兰花套袖莲节臂,围裙护腿腰前系。挥刷扯布真麻利,答言应语不经意。收完雇主钱,又把行人觑,不瞧眉眼专瞧地。
都是在从各个角度观察和描摹社会的各个阶层的生活现状,没有藐视鄙夷之意。
11、创作灵感稍纵即逝,一定要牢牢把住。有一次我开车路过河北某县,遇上交通管制,等车时得知是县长车队要路过。一会儿,警车开道,几辆高级轿车风驰而来,正是午饭时间,想必是招待啥客人。其间,警笛声声刺耳,使人感到既厌恶又可笑。于是我想了个自度体小令:“小县穷个麻答,不碍官员乌纱,出行奥迪宝马,警笛响煞:喝啦、喝啦、喝啦。”曲中的“喝啦喝啦喝啦”既与警笛声相象,又嘲笑了吃喝成风的官员。这种灵感若非亲历,很难产生;若非及时捕捉,怕也就丢掉了。所以,我马上拿出随身的笔记本记了下来。
12、写散曲需要有诗词的基础和一定的阅历。我的朋友、诗评家燎原先生曾说过:写散曲“在我看来须得具备这样三个前提: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盘底座;历经蹚水滚泥的人生后纵浪大化的精神境界;濡染于众多相邻艺术门类中所获得的激活性元素和变革精神。”总结的非常到位。
总之,散曲的文学本质是“趋俗尚趣”的,这一点一定要认真把握,否则就失去散曲的精神原貌了。特别是造句,要尽量把雅话说俗,把俗话说雅,以造成一种散曲特有的语感来。
在之前,我曾写过一只小令,是从写作方法上总结我学习散曲的心得,不一定准确,献给大家作参考:
【正宫·塞鸿秋】 学曲渐悟
曲中莫带诗词味儿,雅言市井拿捏份儿,自说自话身边事儿,休搬曲谱生填字儿。不说别扭词儿,少写诌文句儿,不时来点儿泼皮劲儿。
原载“诗国诗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