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2025年首届山门诗会”暨宁国市诗词学会成立十周年系列活动在宁国市港口镇山门村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安徽省诗词学会指导,港口镇党委政府、宣城敬亭山诗词学会、宁国市文联、文旅局联合主办,吸引皖苏浙三省近百位诗友共赴文化盛会,以诗词为媒赋能乡村振兴。
本届诗会以“福隐文脊,诗境山门”为主题,将自然风光与人文雅韵深度融合。诗友们漫步文脊峰下、溶洞奇观间,在山水胜景中寻诗觅句;游客通过诗词闯关游戏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实现“游玩中学习、体验中传承”。活动现场,摩崖石刻的历史厚重与诗词创作的时代新声交相辉映,生动展现“文娱+农业+健康”的融合发展模式,让诗词从书卷走向田间地头,成为激活文旅经济的新动能。

“宁国将诗词氛围与景区景点有机结合,让游客在山水间感受人文之美。”中华诗词学会城工委副主任、安徽省诗词学会会长邹志高高度评价此次活动,认为诗词竞赛等互动环节实现文化传播与旅游体验的创新融合,其经验值得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作为诗会重要组成部分,宁国市诗词学会成立十周年系列活动同步开展。十年间,学会已建成120余人的老中青创作梯队,会员深耕三津文化土壤,创作了大量反映地方特色的诗词作品。学会会长周家禄表示,诗会通过“诗趣融合”吸引游客,更激发会员创作灵感,“面对山门秋景,诗友们将用笔墨讴歌乡土,丰富宁国诗词内涵。”

据山门村驻村第一书记钟钊介绍,该村正推动诗社活动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计划开发诗词主题旅游路线,在景观节点展示会员佳作,并定期举办诗词培训、吟诵会,全力申报省级、国家级“中华诗词之村”。拥有七十二溶洞、摩崖石刻等自然人文景观的山门村,自古便是文人墨客青睐之地,韦应物、王安石等历史名家曾留下260余篇传世诗作。2025年新晋“全国文明村”的山门村,正以诗词文化为纽带,让千年文韵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机。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区域文化交流平台,更彰显了诗词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效,为宁国“中华诗词之乡”建设注入新活力。(文/蒋梦 宁国市诗词学会提供)
稿件来源:安徽省诗词学会 编辑:唐宗福
初审:李明科 终审:邹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