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坚持守正创新 讴歌伟大时代|扬州市诗词协会五代会以来工作回顾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扬州市诗词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13年5月召开,至今已有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华诗词学会、省诗协和市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11年间,扬州市诗词协会团结引领广大会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在历届协会领导班子工作的基础上,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打造打响了诗城扬州品牌。

近几年来,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多次肯定扬州诗协的工作。今年6月,市诗协班子成员专程走访学习河北省诗协和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召开有全体驻会会长、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热烈欢迎扬州市诗协代表团来访”座谈会,周文彰会长再次评价“扬州诗协的工作和活动,已进入全国省级、地市级第一方阵”,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会员。

84岁的吴献中老顾问为此赋诗云:“唐宋元明直到清,诗坛词圃绿杨晟。红桥修禊承遗韵,骑鹤楼头李杜惊。”

一、以人民为中心,讴歌唱响新时代主旋律

市诗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展党史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开展诗词创作,提高政治站位,紧跟伟大时代,反映火热生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召开前后,市诗协多次组织以“喜迎十九大”、“喜迎二十大”为主题的创作宣传活动,征集编发“诗颂二十大,扬帆新征程”等诗词专辑,还编发了宣传扬州党代表郑翔的诗词专辑、“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恒通集团等诗词专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扬州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2022年下半年起,市诗协在全市组织开展了 “三新”(新时代、新生活、新扬州) “六走进”主题采风创作活动,走进城乡基层,走进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讴歌新时代,反映新生活,宣传新扬州。按照“十百千万”(采风单位二十个以上、诗友参与五百人次以上、创作诗词作品千首以上、受众达数万人次)的计划,市诗协和各县(市、区)诗协、诗社已组织会员、诗友走进包括机关、园区、企业、乡镇(乡村)、街道(社区)、景区、医院、养老院、文艺团体和事业单位在内的30多家单位,参加活动诗友1000人次以上,创作诗词作品2000首以上,市诗协共编发走进“慈善总会” “曲艺所”“老街古巷”“高邮开发区”“江都大桥镇”“康乐社区”“扬州电信”“邗江五湖村”“城市书房”“仪征大仪镇”“市委老干部局”“颐和养老院”等“三新”主题采风创作公众号专辑35期。市诗协还对组织这一活动的先进单位邗江、高邮诗协和油苑诗社进行了表彰。




二、以精品创作为导向,不断提高诗词创作水平

11年来,我们始终把诗词创作作为诗协工作的中心任务,每年都组织若干采风和主题创作及研讨活动,编发推介会员优秀作品和研究成果。如编发年刊《扬州诗词》总数已达40期,诗词理论研讨集《诗学新探》三册;《扬州当代诗词选》由广陵书社出版,《我看扬州好 忆江南·新词集》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编印扬州抗疫诗词书法作品集《诗书抗疫亦神威》,纪念红桥修禊诗词集《绿杨城郭是扬州》即将由太白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运河十二景”主题征诗,扬州日报以两个整版跨栏发表;编发纸质《扬州诗文》期刊近20期,以及 “瘦西湖十景”、“六个好地方”、诗画扬州“春光、夏日、秋色、冬韵”系列专辑等等。全市还有一批会员、学者出版了个人诗词集和研究专著,或在一些全国诗词大赛上获奖。如顾一平主编的“冶春后社”诗词汇编、刘勇刚的《少游故里话少游》、蒋成忠的《张綖词谱考辩》等。在2023年江苏省诗协 “十佳”诗词作品评选中,我市有2人2作品入选;“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论文征稿中有多篇获奖。



近年来,我们因势利导,多着并举,引导会员强化精品意识,“扬国粹、强素质、出精品”,努力提高诗词创作水平。

一是组织“三新”主题叙事诗创作活动。这是市诗协引导大家讴歌新时代,书写人民史诗而启动的一次精品创作活动,涌现出《河伯与河长》《光影行并序》《“草台班子”披荊路—辛丑扬州诗协抗疫纪事》等一批优秀作品。市诗协举行了作品研讨会,并推荐部分作品参加了全国“聂绀弩杯叙事诗邀请赛”,2篇作品获优秀奖。

二是发起新词入诗创作研讨活动。2022年5月,我们面向全国发起“新词入诗”创作研讨活动,先后发布包括作品专辑、点评专辑的公众号5期,在全国诗坛和媒体平台引发关注,多地诗词组织积极响应参与。周文彰会长专门发来长信支持肯定,认为这一活动“很有创意,也很有意义!”

三是举办诗词研修班。2023年,我们经过精心筹划,举办了为期10个月的首期诗词研修班,对学员进行诗词创作相关知识和理论的系统培训。研修班线上线下结合,除本会会长外还邀请名师授课,每周开设一课,历时十月之久,不仅在扬州前所未有,在全国范围内也很少见。


四是开展“年度佳作”评选活动。为引导会员强化精品意识,推介诗词精品,我们决定开展一年一次的“年度佳作”评选活动,并在今年春节前完成了2023年度会员“年度佳作”评选。会员志愿申报参评作品500多件,经过三轮糊名评选,最后由包括周文彰会长在内的外聘专家评出30件年度佳作,30件入选作品。

五是推出“人间要好诗”诗词精品点评推介活动。这是市诗协根据中华诗词学会、省诗协关于诗词精品创作筛选推介的最新要求,推出的一个导向性活动,旨在引导会员按照 “当代好诗词”标准,注重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创作精品力作,借此对外推介扬州当代“好诗”。

2022年6月,王群在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研究院、《诗刊》社等主办的中华诗词学术论坛发言


三、以活动为载体,大力营造诗词文化的强烈氛围

11年来,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相关节庆、纪念日,精心组织策划,争取各方支持参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活动。如2016年4月的“市诗协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和诗歌演唱会,2019年6月的“诗心向党颂辉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稿和大型朗诵会,2023年12月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诗歌朗诵会”。11年来,每年都要举办“新春诗会”“端午诗会”“中秋诗会”,近年来还在影院举行了“《长安三万里》观影雅集”、 在游船上举行了“古运河水上雅集”,在扬州图书馆举办了“城市书房诗词书画摄影展”等活动。



面向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大型系列活动有以下三个:

1、扬州抗疫诗词征集活动。2021年7月底,扬州暴发新冠疫情,干群日夜苦战。市诗协主动作为,在以周文彰会长为首的中华诗词学会大力支持推动下,精心策划组织了全国诗词组织和诗友广泛参与的“扬州抗疫诗词征集活动”。从“战疫有我,诗词助威”,到“诗援扬州,助力战疫”,再到“诗书同心齐抗疫,笔墨共舞沐芳华”,先后形成三个抗疫诗词(书法)专辑系列、后又推出“我们是苏大强”等七个主题专刊系列。全国诗词界、书法界声援扬州抗疫高潮迭起。40天时间内,市诗协共收到各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以及国外诗友的抗疫诗词、书法作品逾万件,共编发专辑、专刊32期,选用诗词、书法作品近2000首(幅)。此外,包括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杂志社,及不少省(市)诗词协会(学会)在内,全国有100多个各级诗词组织,自行编发声援扬州抗疫的诗词微刊、美篇等,发表的作品也是数以万计。周文彰会长在为这次活动诗书作品集所作序中写到:“扬州抗疫诗词征集活动,是中华诗词界众志成城的抗疫集结号。我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盛况空前的中华诗词创作大会,其丰硕成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逊于近几年来的一些全国性诗词大赛。”省诗协副会长子川说,扬州诗协“在诸多条件不具备的前提下,创造了奇迹”。

本次活动被列入“2021年中华诗词十大新闻”。2022年9月,为纪念扬州抗疫诗词征集活动一周年,市诗协还策划举办了大型访谈活动“难忘辛丑之夏”,中国新闻网、半月谈、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发表长篇报道。

2021年9月16日,9位抗疫微刊编辑人员首次见面合影

纪念扬州抗疫诗词征集活动一周年大型访谈活动《难忘辛丑之夏》


2、纪念红桥修禊开启361周年活动。清代扬州的红桥修禊是中国诗歌史上堪比王羲之兰亭修禊的盛事。为纪念红桥修禊开启361周年,市诗协于2023年3、4月份,在中华诗词学会和省诗协的指导支持下策划安排了两大纪念活动。一是“纪念红桥修禊,吟咏今日扬州”主题征稿活动。共征集省内外来稿两千余首,中华诗词学会周文彰会长和12位副会长、顾问,省诗协蒋定之会长和多位副会长,全国一批诗词名家均参与来稿,市诗协共编发公众号专辑15期。二是江苏省诗协为指导单位的“2023年扬州红桥雅集”。4月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期间,在冶春新仿建的红桥旁的活动现场,中华诗词学会、江苏省诗协、河北省诗协各一位领导致辞并朗诵个人诗作;三位扬州老诗人携众童子的开场表演,模拟当年红桥修禊的场景;围绕活动主题的诗词唱和、朗诵、吟诵、演唱此起彼伏。最后,台上台下放声齐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现场掌声雷动。


3、“千年运河,水韵扬州”主题活动。扬州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并成为世界运河城市合作组织(WCCO)永久办公地。为传承发展运河文化,祝贺“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举行,市诗协2023年下半年组织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千年运河,水韵扬州”主题活动。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5个月共发布主题活动系列公众号18期,举行了主题活动启动仪式,组织诗友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古运河、大运河原点公园等参观采风,先后安排了长调、同词牌、接龙诗(周文彰会长领衔参与创作)、唱和、散曲、叙事诗、楹联和辞赋,以及现代诗等多诗体专题征稿,分别编发公众号专辑。最后 在“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举行的第二天,市诗协承办了由WCCO为指导单位的“千年运河,水韵扬州”诗歌朗诵会, 周文彰会长和论坛部分嘉宾参加活动,周文彰作长篇致辞,并用英语朗诵了他的运河诗作。朗诵会朗诵、吟诵了本次主题活动征集的原创诗词赋作品,演唱了运河主题扬州清曲和歌曲。由市诗协组织创作的集体诗朗诵《千年运河,水韵扬州》最后亮相, 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四、以新媒体为手段,积极探索诗词传播推介的新途径

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中华诗词的传播推介、“破圈”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近几年来,市诗协在运用新媒体传播推介诗词文化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尝到了甜头。

一是精心办好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已成为市诗协传播推介会员作品的主要平台和阵地。自2020年11月开办以来,至今共发布433期,近三年来发布415期,平均每2.6天发布1期。有100多期被中华诗词学会官方公众号转载,居全国各级诗词组织前列。一方面,我们办好每半月一期的综合日常版(66期);另一方面,办好“诗城扬州”系列微刊,主要有:推介扬州旅游风景名胜的“跟着诗词游扬州”系列( 31 期),展现城乡基层单位特色亮点的“走进”系列( 30期),宣传普及扬州诗词文化和扬州诗词鉴赏的“诗城史话”“诗城诗话”系列(29 期、16 期), 推介扬州籍诗人的“扬州诗词人”系列(13 期),每月一期的“扬州散曲”(9期),另有“节庆雅集”“诗社雅集”“校园诗韵”“吟诵朗诵”“贺诗贺联”“楹联天地”“诗书画印”系列等。扬州诗协公众号的内容、编排和版式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和诗友的欢迎,目前关注数已达3380多人,每期阅读量常常突破1000人,最多的一期达2.3万人。

二是运用网络直播诗词文化活动。2022年3月,为了重启疫后扬州旅游市场,我们在瘦西湖组织了“抖音直播采风雅集”活动。事先发布预告,两个半小时的活动全程直播,活动中穿插安排周文彰会长、数位省内外诗协会长参加视频直播连线;还安排了实时互动,通过弹幕和各地在线诗友互动交流。此次直播活动有全国各地近万诗友观看参与。周文彰在直播连线时盛赞这次活动“让诗词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用现代科技手段来现场直播正在进行的釆风雅集活动”。此后,2023年4月的“2023扬州红桥雅集”通过扬州文旅直播号由网红主持人直播;同年12月的“千年运河,水韵扬州”诗歌朗诵会通过WCCO官方直播号直播,都大大提高了活动和“诗诚扬州”的影响力。

瘦西湖抖音直播采风雅集,直播顾问刘勇刚教授和在线诗友互动交流。


三是举办线上雅集、短视频邀请赛。2022年,因疫情防控,扬州每年都举行的“4.18”烟花三月旅游节及文艺晚会未如期举行。市诗协主动作为,在“4.18”当日制作发布了上、下两集的“线上雅集”视频版。这次线上雅集,不仅有全市各县(市、区)诗协、诗社选送的节目,而且有本市音乐家协会、曲艺家协会、朗诵协会、琴筝协会、文化馆、音乐厅等本市文艺团体和单位提供的节目,节目形式有诗词朗诵、诗词传统吟诵、诗词歌曲演唱、扬州清曲、音诗画、琴筝箫演奏等等,受到各方好评。2023年纪念红桥修禊活动期间,我们还组织了一次短视频邀请赛,按照作品质量和在各大视频平台的点击量评奖,也取得较好效果。

五、以创建、共建为抓手,努力扩大“诗城扬州”的影响力

一是深入开展创建工作,推动中华诗词的普及应用。11年来,我们按照中华诗词学会和省诗协的部署,以创建“诗词之乡”“诗教示范单位”为主要抓手,深入推进诗词“六进”(即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景区)工作,大力推动中华诗词的普及与应用,积极开展中华诗词的宣传和教育,在全市范围兴起学诗词、爱诗词、写诗词、用诗词的群众性热潮。继2010年邗江县获“中华诗词之乡”、2012年扬州市获“中华诗词之市”后,江都区、广陵区、高邮市、仪征市均已获“中华诗词之乡”,一批城乡基层单位获“中华诗教示范单位”。近几年来,邗江区杨庙镇获“中华诗词之镇”、康乐社区获“中华诗教示范单位”;江都区大桥镇,邗江区竹西街道、甘泉街道获江苏省“诗词之镇”,邗江区的4个村获江苏省“诗教示范单位”。市诗协还命名了一批“诗城扬州建设基地”,如诗城扬州创作基地恒通集团、活动基地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诗教基地汉韵书院等。




二是通过诗教“六进”活动,积极提升全市诗化环境。如“瘦西湖唐诗主题夜游”和背唐诗免门票活动,邗江瓜洲的“春江花月夜艺术馆”,高邮的“汪曾祺纪念馆”,以及各地的诗词主题文化广场,诗墙诗碑、诗柱诗廊,诗人塑像、诗词楹联等,都会让市民群众、外来游客等在扬州处处感受到诗词文化的熏陶,让诗教工作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三是组织市内和跨区域的合作共建,扩大诗诚扬州的影响力。市内,市诗协与市各有关部门、单位和社团组织的合作、共建活动频繁开展,卓有成效。如朗诵会、诗会、雅集、采风等活动,大多和相关部门、单位合作联办。今年市诗协还和扬州大学文学院正式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为今后筹建高校诗词工委,共同开展诗词理论研究、诗词进高校活动等创造了有利条件。市外合作有三:与杭州诗协合作的“两湖并咏”,由扬州诗人写西湖,杭州诗人写瘦西湖,两市诗人同写西湖和瘦西湖的异同;与南京、镇江诗协合作的宁镇扬诗协会长“扬州茶叙”,研究交流合作,达成三市“平台共享、活动互邀、赛事联办”的共识;与河北省诗协的合作共建,双方决定要积极做到“三共”,即“资源共享,经验共鉴,作品共赏”,两地的两对诗社还签约成为友好诗社。


市诗协和扬州大学文学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


11年来,各县(市、区)诗协、诗社的诗教工作和诗词活动也很活跃,并形成各自特色,为全市的诗教工作和诗城扬州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如邗江诗协的整体诗教创建工作,高邮诗协的诗词队伍建设,广陵诗协的诗词大赛活动,宝应诗协的诗词进校园,仪征、江都诗协的系列采风活动,等等。此外,市区虹桥、平山、淮左等诗社的活动常年不断,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六、以制度为保障,切实加强诗协班子的自身建设

2021年10月,市诗协召开五届七次理事会议,选举增补了庄晓明、刘勇刚、徐乐、焦长春四位副会长,明确了秘书长和几位副秘书长,健全了工作班子。按照周文彰会长“建设风清气正的诗词组织”的要求,市诗协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坚持讲政治、讲团结,树正气、树形象,发扬奉献精神,积极开展工作,努力为广大会员搞好服务。

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经市委 “两新”工委批准,成立了市诗协党支部和市老干部诗文社党支部,加强党建工作,开展相关党建活动,引领发展方向。党支部会同市诗协多次举行学习讨论会,及时传达学习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诗词组织的相关部署要求,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引导大家树立德艺双馨的良好形象。

二是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办会。11年来,特别是近3年来,我们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要求,制定修订了若干规章制度,始终坚持认真执行。如每年一次理事会、每季一到两次办公会、每月一次碰头会,以及财务审计制度、值班制度、公众号“五审制”、诗友微信群管理制度等等。坚持民主集中制,每次重要活动方案、分工安排都经过会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一些日常工作也在微信工作群及时沟通。在市委老干部局的支持下,两次调换扩大了办公用房,改善了办公条件。

三是坚持勤俭、节俭办会。在举办重大活动时,一方面,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争取支持;一方面,除必不可少的开支外,能不花的钱不花,能少花的尽量少花。如几次重要活动的背景大屏设计制作,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完成的。平时的日常开支也是能省则省,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志愿奉献,没有固定报酬。

四是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在2022年“基础工作建设年”的基础上,按照中华诗词学会、省诗协的部署,完成了“四级会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同时基本完成阶段性的会员重新登记工作。还完成了中华诗词学会和省诗协部署的中华诗词之乡、诗教先进(示范)单位“回头看”相关工作,上报汇总报表。这两项工作面广量大,各地诗协付出了很多努力。重视信息网络建设,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市诗协一位副秘书长获评中华诗词学会网站优秀管理员。

过去11年来,扬州市诗协的工作得到了上级诗词组织的高度肯定,也得到全国很多地方诗词组织的关注赞誉,得到广大诗友的欢迎、社会各界的较好口碑。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上级诗词组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我们继承发扬历届诗协以蒋桂同、袁平波、贾彬、赵昌智、陈勤为会长的领导班子的好传统、好作风,团结带领数千位新老会员和诗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向全体会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协会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诗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市诗协五代会以来的探索实践及其成果,使我们认识到,做好扬州诗协工作,推动诗词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做到 “三个一”:一是要始终发扬一种精神:“乐于奉献”。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是保持诗协持续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力量源泉。二是要始终高举一面旗帜:“诗城扬州”。这是扬州诗协的工作目标、重要品牌和地方特色。这就是要在诗城扬州建设的旗帜下,凝聚团结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共同做好诗词工作、开展诗词活动,打造诗城扬州品牌,同时用诗词宣传今日扬州、讲好扬州故事。三是要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守正创新”。这是诗协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也是时代的要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就是要恪守正道、遵循规律、传承历史文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多年来,我们正是这样做的,今后也将继续得到发扬光大。

(扬州市诗词协会供稿)

在线人数:1476今日访客数: 73999今日页面浏览量: 138716总页面浏览量: 115695535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