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家风
马鞍山——一首韵在心窝里的诗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从2006年第一届中国诗歌节在马鞍山市举办、2015年摘下“中国诗城”桂冠到现在,已经近20个年头,马鞍山的诗人们一直在诗词的天地里默默耕耘,马鞍山市诗词学会一直在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工作着,为妆点这座美丽的城市,贡献着一花一草一木,为这片多情的土地,描绘着一团团绚丽的色彩。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马鞍山市的历史文化是祖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片热土有着深沉的史钩、隽美的人文、秀丽的山水。考古发现和文献史料都证实,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了农耕文明、宗教文明和政治文明。丹阳、运漕、历阳、姑孰、牛渚等,都是千年以上的大城镇,有的更是超过两千多年的历史。自秦末到现代,在跨越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史可查的就有600余位文人雅士、武将名臣和文化名流,或对此地寄情山水,或在此建功立业,或终老斯地,为这片热土留下了丰富的文明史料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众多风景旖旎的山山水水,也因他们留下的足迹,而成为国内外人们向往的名胜古迹。



   马鞍山作为一座诗城,之所以当之无愧,不仅在于它是李白的终老之所、埋骨之地,还在于它本来就是一片被诗的韵味浸润和熏染的热土,这里有着新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钢铁文化,有着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文化,有着诗香飘逸的李白文化,有着三国司马大将军朱然文化,有着南朝梁太子昭明文化,有着曾经烟火旺盛的佛教文化和葛洪炼丹的道教文化,有着至今保存完好的陵家滩和烟墩古人类文化,更有龙潭洞古猿人生活居所的原始人文化。至于有待考证的美丽传说更是多不胜举。采石矶的“千古一秀”,太白楼的“风月江天”,“山水之都”的湖光潋滟,天门险境的孤帆远影……都奠定了它作为一座诗城的深厚底蕴,彰显出了一座诗城固有的诗情画意。



   那是太白仙风道骨、浪漫洒脱的飘逸的诗;那是香烟缭绕中佛塔钟鸣的空灵的诗;那是西楚霸王无颜江东,乌江自刎的悲壮的诗;那是烽火硝烟中宁死不屈,抗击侵略者和反动派的壮丽的诗;那是雄伟庄严的纪念碑下,众多英魂为民族解放,为自由平等而血洒沃土的英雄的诗;那是铁流奔腾、钢花怒放的灿烂的诗;那是竹海松涛、茶山果林、蒹葭苍苍、莲荷盈盈的抒情的诗;那是夕阳西下,农家小院炊烟袅袅,酒歌抑扬的恬静的诗;那是麦浪滚滚、稻花飘香、岸柳成荫、渔舟唱晚的田园诗;那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场街市星罗棋布、宽街大道密如蛛网的现代诗;那是九山环一湖,翠螺锁大江的浪漫诗……
    从这些意义上讲,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首诗,一首雄浑的诗,一首浪漫的诗,一首韵在心窝里的诗。(作者:席广鸣)



在线人数:1231今日访客数: 9658今日页面浏览量: 15530总页面浏览量: 101166990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