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柳思维:青春作伴好还乡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读《纪宝成宜昌诗词集》感记

柳思维


纪宝成先生的《月是故乡明·纪宝成扬州诗词集》已由学苑出版社于2023年8月出版,一年后的秋天又推出《明月何曾是两乡·纪宝成宜昌诗词集》(以下简称《诗词集》)。此乃诗词界一大盛事!更是文化界的喜事。


青春不了邓村情


作者在《诗词集》“寄语”中写道“宜昌,是笔者大学毕业正式走上工作岗位、真正开始踏入社会的地方。我的青春年华是在宜昌度过的,宜昌留下了我太多青葱岁月的工作、生活记忆。”1968年初宝成先生从北京商学院毕业来到宜昌,1969年1月17日徒步来到位于西陵峡畔大山深处的宜昌县太平溪邓村茶场“接受再教育”,途中写下了第一首与宜昌农村有关的诗《七绝/云雾登山行》“严霜覆地人行早,大雾弥天步步高。忽地阳光晴宇碧,群山已似海云涛。”从此邓村便在《诗词集》中占据了显著位置,全书涉及邓村的诗词一共有12首,占了全书179 首诗词的6.7%。

大学毕业后纪宝成先生青春岁月与宜昌邓村的结缘,既有偶然性的一面,也是时代的必然。讴歌邓村,是因为大学毕业后他的汗水、他的力量首先洒在邓村的土壤中。1969年4月23日夜作者在邓村茶场写的《采茶》就生动记述了当年学采春茶的情景:“开园时节采茶忙,细雨霏霏扑面凉。两叶一芽翻手落,心花烂漫透茶香。”本是农家子弟的他在劳动中虽然是首次学采春茶,然而心境快乐,无比欢欣。”他自己也在此诗题注中说明:“4月23日茶场开园,笔者在细雨中第一次学习采茶,全天共采得6斤7两鲜叶,笨手笨脚矣!”

在邓村的劳作不只有“细雨霏霏扑面凉”的浪漫与喜感,更有“劳筋累骨”的的重负与考验。1970年7月19日作者填词《永遇乐·深山背柴记》记述了他从田家坪高峰林场背柴返回邓村茶场的劳动过程及其感受:“一角蓝天,雾飞云急,夜雨初霁。阵阵风涛,淙淙流水,乐奏殷勤意。翠峰激荡,碧波涌卷,更是健姿浓丽。有谁知,喧哗笑语,深山几多新味!沙圆路细,峰高林密,绝壁险坡难绘。重负沉肩,汗挥如雨,苦练忠诚志。劳筋累骨,登攀不止,要览风光明媚。问缘委,雄文在手,满腔浩气。”词中既描绘了劳动时看到的深山美景“夜雨初霁,阵阵风涛,淙淙流水,翠峰激荡,碧波涌卷”;也记述了作者从林场背柴回茶场劳动状况:“山路崎岖,绝壁险坡,重负沉肩,汗挥如雨。”由此可见劳动过程的艰难与辛苦。词中更抒发了作者“苦练忠诚志,劳筋累骨,登攀不止”的满腔浩气。读到这首词,挥汗如雨的劳动场景,大气磅礴的四溢豪情,也勾起我对大学毕业后在湘西山区劳动情景的回忆!其实不只是作者和我,不少“老五届”大学生几乎都有这样的青春记忆!

宜昌县邓村茶场“接受再教育”的劳动过程中对于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学子,初始的新鲜感是不能忘怀的。更何况作者是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地的扬州农村来到地处僻远的鄂西山区,正如他《永遇乐·深山背柴记》词中写的“深山几多新味”。但是在那个知识分子被列入“臭老九”的特殊年代,单纯重复的农村劳作对于用非所学的青年知识分子而言,却又是一种折磨,久而久之,难免不使人产生惆怅和心理疲劳。1969年7月29日他在宜昌县邓村茶场填词《诉衷情十九日乘船上行西陵峡》:“青山肃穆插云头,飞水逆如绸。浪花漫卷生灭,低首逆行舟。时易失,付东流,渡春秋。韶华将过,空对江山,愧闷交忧。”作者在这里“愧闷交忧”的是青春将逝、空对江山,满腹才华却未能为江山社稷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这种感受正是坚守家国情怀的青年知识分子心境的真实写照。一个月后的1969年8月20日他在宜昌县邓村蚂蟥沟守柴时作了一首《偶感》:“翠竹一年帘篓料,新杉卅载栋梁材。天生万物皆当用,只待机缘慧眼来。”作者在为集体守柴时,看到翠竹新杉日后可以成材,便联想到自己在邓村劳动的处境,满怀信心的写到“天生万物皆当用,只待机缘慧眼来。”这首诗的意境大有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也有苏轼“持节云中、何处遣冯唐”的期盼!

宝成先生写邓村的诗词之所以一首又一首,是因为邓村的山山水水滋润着他的青春岁月,邓村的父老乡亲陪伴过他的青春岁月,邓村的春夏秋冬升华了他的青春岁月!他对邓村情感至深!1970年9月26日他于宜昌县邓村茶场写了一首《邓村又一秋》:“又是坪中稻谷黄,秋风秋雨送秋凉。晚来雨后云天碧,最爱床前淡月光。”这首诗直白而不显平谈,简洁却又耐人寻味。诗名中一个”又”字,诗句中一个”又”字,点明作者来邓村劳动已非短暂之时。“晚来雨后云天碧,最爱床前淡月光”则表明作者对邓村的深厚情感。1970年9月30日他在邓村填了一首词《江城子·九月三十日出差深山途中》:“苍山如海啸吟行。翠峰迎,晓风轻。脚踏顽石,挥手向北京。实践方知天下事,佳节到,几多情!壮怀激烈志凌云。爱人民,好心情。辗转南北,赤胆献忠心。莫道青春空逝去,勤奋斗,惜分阴。”该词的上阙对在邓村茶场接受再教育的劳动锻练进行了充分肯定,下阙则抒发和表达了作者爱国爱民、珍惜青春、努力奋斗的赤子忠心。随着在邓村劳动锻炼时间的延续,作者的内心也更趋于宁静。1970年 11月2日他在邓村茶场 写下了一首《无题》:“何曾寂寞叹零丁,不慕虚华独自宁。山里不闻山外事,晚来场坝悦星星。”这正是他心宁思静的反映。邓村的冬天是美的,冰封雪飘让作者为之倾倒。1970年12月28日在宜昌县邓村茶场他写了《山中大雪》:“大雪飘飞舞乱狂,群山寂旷烂银装。野杉点点青犹直,不怕新寒自挺昂。”读到此诗让人自然联想到陈毅元帅的名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不怕新寒自挺昂”这一句正说明邓村的风雪考验进一步炼就和磨砺了宝成先生的青春品格和人生风骨。

2006年4月22日,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他在参加宜昌市政府咨询委员会成立会议后,下午在夷陵区委主要负责同志陪同下偕夫人陈祖英女士重返邓村。此时离他在邓村茶场“接受再教育”的艰辛岁月已过去36年了!4月23日在宜昌返回北京航班途中他满怀激情填了《水龙吟·重回邓村》:“几番路转峰回,渐行高垭群山小。晴空万里,几丝云迹,一天明皓。翠竹苍松,条茶团柳,绽新含笑。到大山深处,车停人拥,欢声起,心儿跳。暗想当年磨难,到而今、远矣飘渺。如烟往事,争来浮现,却曾谁料!老岭春秋,深山岁月,激情怀抱。且登高望远,青山满目,共春光俏。”寥寥数句,写不尽他对邓村的的浓烈深情。

尤令人感动的是离开邓村43年后的2012年7月5日,年近古稀的宝成先生与当年八位同在邓村茶场劳动锻炼“接受再教育”的“老九”相约重聚宜昌,穿行西陵,再到邓村,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他在2012年7月5日晨在宜昌大老岭写了一首《结伴重回邓村茶场》“结伴重回寻旧迹,悠悠四十二年前。茶园依旧人事改,遥对群山默望天。”紧接着在从宜昌回北京航班途中又填词《水调歌头·喜“老九”重聚》:“暑热又何惧,旧地任优游。携来“老九”重聚,旧迹觅残留。四十三年过去,往事依然在目,感慨在心头。相视涌酸楚,谈笑话春秋。茶园绿,山林密,大江流。推敲山水形胜,一路未曾休。愉目峰青溪秀,危步高坡险径,老去激情稠。喜庆身犹健,自在一无求。”我十分叹服八位异地老九在邓村艰辛岁月所结下的青春情谊以及他们心中无法消磨的邓村情结。我想能连续用诗词记述“老五届”大学生在偏远山区农村劳动锻炼“接受再教育”、挥洒青春岁月的,一定是凤毛麟角。除了纪宝成,还有谁呢?


激情岁月献青春


作者在该书的“寄语”中写道:“宜昌的山山水水哺育、滋养了我,在宜昌度过的峥嵘岁月锤炼、成长了我。那是我人生中在社会上最初的一段成长与奋斗史。”1970年年初,宝成先生终于结束在宜昌县邓村茶场劳动锻炼,来到宜昌县商业局工作,担任文字综合秘书,从基层来到机关,专业也完全对口。当年我的工作岗位也与作者几乎相仿。1970年8月我从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本科专业毕业后服从国家统一分配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知青四个面向办”报到,后分在州民族贸易局(当时称民族贸易服务站)办公室当了文字秘书。作为机关的秘书,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既可能被上级抽调去搞中心工作,又要到基层从事调研,还要负责撰写机关各种文案,包括起草领导讲话稿、各类工作通知、总结、汇报材料等。当我读到《诗词集》中关于当年描写与他工作有关的诗词,体验他工作忙碌的青春足迹,我就感同身受,似乎在中间也看到自已的影子。

1971年4月下旬作者被抽调参加宜昌县春耕生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驻生产队工作,来到宜昌县土门公社宋家嘴大队八队。4月28日他填了《捣练子·夜步田埂上》:“明月夜,暗松岗。满畈梯田水镜光。队会归来轻步履,秧苗含笑一行行。”机关干部派驻生产队指导工作,必须以上率下,起早模黑,风雨兼程,这是常事。此词描写的正是春插抢种关健时期,作者晚上参加生产队会议后返回驻地的情景。70年代初作者在县商业局机关工作,购销旺节经常被抽调到基层协助抓中心工作。1971年11月下旬正是柑桔收购时节,作者被派往位于西陵峡中的三斗坪区主抓柑橘外贸收购,并住在集中产区的黄陵庙供销社。繁忙工作之余,作者兴起,填了《永遇乐·峡江吟》:“峰岭奔腾,大江奔涌,宏景无限。山上人家,水边百姓,居野清当羡。松杉耸翠,橘柑献彩,千里峡江秋满。漫登高、江轮西上,一声汽笛幽远。生逢变乱,于今安处,赢得基层百炼。峭壁冲天,悬崖临水,绝秀何曾怨?不须回首,直朝前去,向往东风沐面。销魂者、韶华易逝,几声浩叹。”当黄陵庙供销社完成柑桔收购任务后,作者又喜不自禁,填了《诉衷情·完成柑橘外贸收购任务》:“峡江两岸橘橙红,又是一年丰。购销两旺时节,足迹遍西东。晨踏雾,晚随风,夜灯朦。会商三斗,决胜黄陵,共立新功。”读到这里我也联想到同时期我在湘西州商业机关工作,被抽调到基层协助搞小秋收,抢收柑桔、板粟、干辣椒的情景。

调查研究是办公室秘书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作者在宜昌县商业局工作期间为搞好调查研究奔波在基层一线。1972年2月作者带队在宜昌县分乡区调查桑蚕、桐木籽等多种经济作物生产情况,27日他在该区棠垭写了一首《下乡》记述了起早摸黑下到农民家调查的情景:“晓风残月踏霜花,举目萧疏野岭斜。系念山中群众苦,迤逦石径到农家。”为了促进山区多种经营发展,作者多次奔波于西陵峡畔和大山深处的宜昌县邓村、太平溪、三斗坪、樟村坪、雾渡河等地调查,1972年8月29日他填词《虞美人·献力发展山区多种经济》:“辛劳邓太三樟雾,何怕其中苦!翻山越岭太平常,挥洒青春足迹遍山乡。调研方觉心头实,唯愿施新策。用心细笔字连篇,又是夜深三点未安眠。”该词既记述了调查研究的辛劳过程;又抒发了作者对调查研究重要性的感悟。1972年10月25日至28日,作者与雾渡河区供销社主任易仁林同志翻山越岭来到该区中岭公社,先后深入到七个生产队调研深山区开展多种经营及引种试种白肋烟的情况,收获颇丰,他很兴奋,写了一首《下队调研》:“又到山村百姓家,火塘围坐话烟茶。何堪困守金银碗,笑语欢声日已斜。”在农村调研中,作者还有一段不凡的经历,即在偏远深山区,平生第一回孤身夜行。1972年10月22日作者正在边远的下堡坪山区调研农副产品采购情况,接县商业科电话要求他务必于次日到雾渡河接待省“小秋收”工作组,故需连夜从马鬃岭供销分店赶往下堡坪以便搭第二天清晨班车前往。为此,作者只好孤身一人伴月在偏远山区夜行。他特此用一首《五绝/山区夜行》记下了此次不凡的经历:“月白群峦静,山深野路空。孤身夜行急,放胆对朦胧。”

读到作者这些调研的诗词,也联想起我自已70年代初担任湘西州民族贸易局秘书经常深入农村基层供销社及农村农户家调查的情景。正是那个时代和我们有同样经历、曾在机关工作过的“臭老九”们响应毛泽东主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号召,积累了扎实的调研基本功,为后来从事教学科研、经济与行政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作者后来在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教务长、商业部教育司司长、 教育部规划司司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时,业绩斐然,声誉鹊起,也离不开70年代在宜昌打下的这一基础。

在政府机关从事文字综合秘书工作,为各种会议服务是一项常规性和工作量最大的任务。如果是文山会海的形式主义泛滥时,受苦累最多的是秘书。当办公室秘书,既要根据安排陪同本单位领导或代领导参加会议,会后要准备会议精神传达或汇报材料;或者为会议准备各种材料,如首长讲话稿、会议典型发言材料等,同时要担负各类文件的起草或阅改。《诗词集》中就有不少作者参加会议或为会议忙碌的记载。 1972年5月30日作者去长阳参加地区茶叶会议,写下了《宜昌地区茶叶会议》:“青山绿水到长阳,经验交流好主张。唯愿今年全落实,茶乡处处是茶香。”作者担心的是会议精神不能全面落实,期望的是茶叶生产全面丰收。1973年3月21日至23日宜昌地区白肋烟生产会议在宜昌县雾渡河区召开,时在宜昌县商业局分管茶、烟产销工作的作者参加了会议。雾渡河区引种试种白肋烟,既增加农民收入,又增加出口货源。这次召开带有经验推广性质的现场会议,是对作者付出诸多心血所参与的引种试种工作的一种肯定和鼓励。会后他写了《七绝/会议归途》:“桃红李白菜花黄,万里春风万里香。笑语满车齐踊跃,山乡处处备耕忙。”诗中,作者的高兴与欢快溢于言表!1974年5月3日至6日,宜昌县商业支农经验交流会议在土门区召开,作者负责大会典型发言材料,他特地填词《渔歌子·支农小曲》:“娱目梯田水映光,人勤春早闹山乡。秧苗绿,土泥香,支农会议笑声扬。”

在《诗词集》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当年任务繁重、通霄达旦的忙碌情景。70年代初正值文革后期,全国各地政府机关(当时称革命委员会)都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精兵简政”指示,人员配备少,工作任务重,如我当时所在湘西州民族贸易局办公室仅4个人,除配有办公室主任外,我担任秘书,还有一个打字员,一个档案管理员。而担任秘书的,工作尤其繁忙。1975年5月1日是劳动节,本应休息,但作者一早就忙碌起来。他特填词《诉衷情·办公忙》记述了自己伏案忙碌的情形:“无缘消受雨闲天,伏案在窗边。繁忙公务多少,件件压双肩。亲稿纸,爱香烟,绿茶鲜。一枝心笔,细写当前,赞画全年。”为了说明此词写作背景及“繁忙公务多少,件件压双肩”的状况,作者特在此词后面添了一段附记:“长年工作繁忙,当此国(国营商业)合(供销合作社)商业重新分家——作者又分至宜昌县供销社工作之际,任务尤重。前天为县委领导起草了已于昨晚九时召开的全县国合分家电话会议讲话稿,昨天上午为县委领导提供了在全县区委书记会议上关于当前商业工作的意见的讲话参考稿,下午起草了刚刚成立的县供销社1号文件,又参加讨论了召开全县柑橘会议和1975年全县外贸收购计划安排意见,推迟下班之中则完成了各主产区蜈蚣收购进度电话五日报。忙呀忙,逐填此小令以记之。”作者的另一首写于1977年1月29日的《五绝/通宵工作》则记述了通宵达旦的工作情景:“月黑乱飞琼,情深未有声。通宵人不寐,伏案亮孤灯。”当时宜昌地区供销社在宜昌县供销社召开揭批“四人帮”经验交流座谈会,作者负责为县供销社领导准备会议发言稿,当晚通宵大雪,作者也通宵工作。火红年代,激情岁月,青年知识分子都奉行“革命加拼命”工作精神,让自已的青春在工作岗位上闪光!宝成先生有关在宜昌县商业供销系统从事秘书工作的诗词,记下的正是一幕幕激情燃烧岁月里青春的闪光!


青春挚爱系夷陵


作者特在“寄语”中强调:“谨以此书敬献给我夫人陈祖英,献给她的家乡、也是我的第二故乡-----宜昌。”作者大学毕业后赴宜昌十年经历了青春岁月的磨砺与艰苦环境的锻炼,积累了转换生机、奋发腾飞的动能。最宝贵的是在宜昌县商业局相识相知找到了青春挚爱陈祖英大姐,喜结良缘,并养育了一对千金。于人生而言,在该恋爱结婚的时候,找到志同道合的青春挚爱,这是人生最大的收获与幸福。正因为在宜昌收获了爱情、婚姻与家庭,宜昌也自然成为作者的第二故乡。在这本诗词集中涉及作者与夫人陈祖英爱情婚姻家庭及亲情的诗词共有26首,占全书15%。由此可见爱情婚姻家庭和爱妻在作者心中的份量。

70年代初作者有幸在宜昌县商业局与美丽贤淑、温柔大气、聪慧能干的陈祖英大姐相识相知,俩人相互倾慕,相互欣赏,相敬相亲,喜结连理。1972年10月24日作者在宜昌县雾渡河写了一首《七律/感怀寄祖英》:“春秋十度别维扬,辗转南北定峡江。旧事如云无再忆,真情似海永难忘。并肩斩尽千山棘,携手迎开万卉芳。巍巍青山松不老,长空比翼任翱翔。”诗中既表达了作者对夫人的浓浓爱意:“真情似海永难忘”;又宣誓了自己不改初心将爱情与婚姻进行到底的坚贞与信心。 结婚43周年后的2015年12月2日夜作者在家中写了一首七律来纪念他和祖英大姐结婚43周年,作者用心良苦,特步43年前写给爱妻七律诗的原韵:“四十三年如电抹,当年一曲诉衷肠。浮沉世事甜乎苦,悲喜人生慨尔慷。携手殷勤践忧乐,并肩无愧任炎凉。而今一梦霜发染,喜有家居茶饭香。”此时作者己年过古稀,且经历了人生意想不到的风雨曲折,幸有夫人祖英大姐陪在身边同甘共苦。读到此诗一对老夫妻相濡以沬、互相扶持的夕阳红图景似乎在眼前呈现,“最浪漫的事是我们一起慢慢变老”的歌声也似乎在耳边响起!

1978年秋天,命运之神向作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人生新境界新格局的福门,他在宜昌工作生活为时十年半后,被录取为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研究生,他带着小女儿要离开温馨幸福的四口之家去北京读书,要离开挚爱的妻子、可爱的女儿、可敬的岳母,一家人两地分离,他是多么地不舍!9月25日在乘坐宜昌至武汉的汽车途中作者吟咏了三首《忆江南·惜别祖英、惜别宜昌》:“常言道,惜别最心伤。眷恋笑颜言又止,模糊泪眼意偏长。车动泪沾裳。车窗外,处处是宜昌。服务十年抒激烈,姻缘六载溢芬芳。默默细揣量。揣量细,万物沐晨光。不尽生机腾骏马,愿将别意化琼浆。一路慨而慷。”这既是作者对新征程的期待与自信,也是离别之际对自己爱妻最好的慰藉与勉励。198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作者因各方面优秀择优留校任教,并带着长女纪畅在京上小学。但仍是与妻子和次女两地分居,过着牛郎织女聚短离长的生活。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压头与离妻别女的思念就是作者当时的现状。1983年11月2日夜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红一楼填词《忆秦娥·秋夜》:“风声咽,夜深人静伤离别。伤离别,一窗星斗,半墙斜月。床头爱女甜甜歇,案头文稿层层叠,两厢甘苦,一家心血。”生动而真实表现了一家分离的现状及作者的心境。

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1984年初作者与家人终于结束了六年京鄂两地分居的状况,祖英大姐也调入人大工作,一家四口终于团圆,全家搬进人大林园楼教工宿舍。1984年2月18日作者特在家写了一首《喜全家团圆》:“举家北上入京华,一对千金灿若花。数载艰辛挥手去,夫妻笑品一壶茶。”这诗的尾句生动传神地表达了夫妻二人面对一家团圆重逢的不尽喜悦与畅快。一家团圆也为作者的前行与奋进赋予新的动能,1985年年中作者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接着又被任命为学校副教务长,成为校长办公会议成员。于是就有了夫妇二人深夜校园并肩散步的浪漫与从容。1985年10月18日作者填的《水龙吟·偕祖英夜步》词:“渐浓夜幕时分,几无人迹林园路。溶溶月色,凉风送爽,并肩闲步。兴味滔滔,慢言细语,襟怀低诉。出重重暗影,前楼过处,星空下,参天树。细数年来精进,好时光、岂能辜负?从今而后,压肩双担,何能兼顾?补拙唯勤,寒来暑往,更当辛苦!祖英微一笑,相知已矣,意驰神舞。”寥寥数语,画龙点晴,十分传神,令人回味!表达了作者对贤内助的充分信任与感激!

从此,甜蜜的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幸福一直与作者相伴相随,不管是作者升官晋职,工作变动;抑或是作者遭遇意外的不顺,贤妻爱女始终与自已甘苦与共。《诗词集》中有许多描写家庭生活的诗词,凸显作者一家老小和睦融融、天伦之乐的图景。 如2008年2月10日(正月初四)作者写的《春节探亲宜昌全家乐一景》:“围坐火盆归意浓,团圆千里贵相逢。慈亲一笑全堂乐,不尽家常炭火红。”又如2013年11月3日作者七十岁生日时,他特写了三首《七十华诞家庭纪事》,其中第三首《游颐和园》“红黄凝重在梢头,喜气洋洋品晚秋。今日游园山水乐,心潮澎湃载归舟。”在这首诗的题纪中作者写道:“ 11月4日上午,偕祖英陪扬州、宜昌亲人同游颐和园,一众16位,亲情无尽中漫话闲步,共品秋色无限,实在难得。”又如作者于 2015年8月4日下午于湖北神农架神农酒店夜填的词《唐多令·全家夜步神农路》:“天朗气凉清,全家夜步行。叹稀奇、悦目繁星。油路空空林密密,歌声起,笑声盈。山野有神灵,人来心自平。已全然、化外风情。细数浮生人醒悟,天伦乐,大山迎。”

宝成先生与祖英大姐的爱情婚姻也堪称我们“老五届”这代人的典范。特别是读到祖英大姐晚年身患恶疾后,作者为她写的诗词,此感尤深。作者先后填了两首《江城子》词。第一首是2015年12月30日作者为病中的爱妻70寿诞填词《江城子·为祖英七十寿》:“相亲相伴更相知,草萋萋,柳依依。雨雪风霜,茹苦尽如饴。一路走来多旖旎,花好处,月明时。劳生无悔壮心驰,未游疑,只憨痴。酒白茶红,一任说高低。携手山中寻碧水,搔白首,赏清漪。”第二首是2016年11月29日子夜时分作者又填《江城子·与祖英病房话当年》:“病房细语说当年。任方圆,苦还甜。赏岭观山,谈笑大江边。如火青春今又忆,心共热,手相牵。走来一路意绵绵。旧时弦,韵常鲜。无悔今生,大爱水连天。你我心神安定处,明月下,竹林前。”夫人手术回家静养时,作者经常陪夫人散步。2016年10月13日午后作者在家中填词《唐多令·偕祖英秋园漫步》记述了其午后偕夫人散步的情景:“金色染枝头,新晴爱赏秋。歩从容,闲过西楼。难得天高云淡日,弯弯路,树幽幽。人老别无求,安康余事休。最堪豪、携手贤俦。饱览满园清秀爽,并肩走,意悠悠。”既表达了夫妇二人携手并肩深情相爱的大美爱情,又显示了夫妇二人在病痛与灾难面前的乐观豁达自信!

特别令人感动的一首词是作者与夫人同韵唱和的一首《永遇乐》,祖英大姐2016年12月27日第四次手术后,于28日上午在重症监护室完成腹稿“四十四年同甘苦”诗,诗云:“四十四载同甘苦,悠悠往事堪回首。夫君竭能忙公事,老妻自嘲功半头。一对千金家道红,两个外孙争学优。家慈亲家嘉德厚,至亲挚友情意稠。无愧无悔三代乐,举家和谐人慕求。功过是非任评说,我要驾鹤西去游。”读到爱妻这首病中的告别诗,作者感慨不已,2016年12月31日凌晨他在家中特用其韵填词《永遇乐·读祖英“病中吟”》以相唱和:“年月如诗,人生如画,心曲高奏。水远山高,寒来暑往,一路同携手。悲欢忧乐,酸甜苦辣,共赴雨狂风骤。想平生、辛勤事业,几曾落在人后!多亏有你,平常家道,赢得花团锦绣。四壁生辉,一堂慈孝,春意时时有。谐弦琴瑟,相濡以沫,情似天高地厚。今生幸、贤妻内助,老天赐佑。”这首词是妇唱夫和的典范,作者既回顾了夫妇二人几十年来携手并肩、忧乐共享、风雨同舟的如诗似画的人生挚爱,又表达作者对夫人琴瑟和鸣、情比天高、恩泽全家的深深敬意与感激!2017年1月19日作者凌晨于北京百旺家苑家中又填词《虞美人·祖英病房话宜昌》:“险峰缓岭清溪水,人在山乡醉。床前把手话当年,犹记七山二水一分田。青春意气英姿俏,往事知多少!宜昌情结暖心头,又现千山万壑大江流。”

2017年3月18日对于宝成先生来说是最痛苦的日子,贤妻祖英撒手人寰。他无比悲痛,写了多首诗怀念追思爱妻,悲痛不舍难忘之情让人泪目。第一首是2017年3月30日晨于北京百旺家苑家中他强忍悲痛写的《怀念祖英(之一)》:“泪洒春风念祖英,一生奋斗向光明。办公理事宽还透,厨艺女红巧亦精。豁达能容五湖水,辛劳常赋大山情。笑声朗朗今何在,满院鲜花扑面迎。”诗中对亡妻的人品才德、音容笑貌无比怀念,深情追忆。其后他一直沉浸在对爱妻的怀念与追思中,又连续写了多首悼念亡妻的七律诗,如2017年4月30日下午于北京百旺家苑家中写的第五首《怀念祖英(之五)》:“大江一线结宜扬,相敬如宾一世长。风雨艰辛同与共,家常幸福厚尤香。此生有你何其幸,今日无君怎样伤!不朽音容永相伴,笑声朗朗满厅堂。”2018年3月18日祖英大姐已逝世一周年了,作者仍然哀思不尽,悲痛萦怀,当日凌晨他在家中写《祖英仙逝周年祭》:“夜来忆旧最难休,泪眼年轮已一周。极痛老妻遗影像,岂悲飞将不封侯。哀思压枕千钧苦,离恨盈胸万古愁。纵有春风新浩荡,何曾绿染我心头!”老年失去挚爱老妻,失去终身伴侶,失去人生知己,这是人生无法挽回的损失,作者怎能不哀思千钧,离愁万古!作者一生对贤妻的挚爱天高地厚,岁月的流逝却无法割断他心中的愁丝恨缕。

2022年3月17日清晨在祖英大姐已逝世五周年之际,作者又在家中填词《满庭芳·祖英仙逝五周年》:“一抹鹅黄,轻轻柳色,悄悄时又新春。悚然空寂,徐步一孤身。叹尽阴阳两隔,回首处,往事纷纷。斜阳外,旧时景物,触目苦凝神。销魂。五年矣,园中枕上,多少晨昏!似明月清风,结伴无分。犹记当年意趣,相对坐、茶酒家门。伤情久,寸心万绪,与说有谁人?”多少个傍晚早晨,多少个白昼黑夜,在作者眼中、心中、脑中,挥之不去的是贤妻的身影与笑容,忘却不了的是贤妻的挚爱与恩德。在当代中国文人和经济学家中作者悼念亡妻的诗词是心血凝结,自成一体,颇具特色!其文其情其魂崇高圣洁,令人景仰,让人油生敬意。

宝成先生心系宜昌并称之为第二故乡,就是因为他的青春挚爱在宜昌,宜昌的奇山秀水养育出优秀的青春美女,也吸纳他这位从扬州走来的青年才俊成为宜昌女婿。美丽与贤德集于一身,大气与干练融于一体的祖英大姐与他相识相知、互敬互爱,谱就了一曲美好爱情与婚烟佳话。宝成先生对祖英大姐的爱慕爱恋尤为真诚与深厚!宝成先生在海口市盛达景都小区有一居室是他夫妇二人冬季南下避寒休闲住处。2017年3月18日祖英大姐逝世后,他特将此住处改名为《怀英斋》,即怀念祖英大姐之意,而且他如果他冬末春初来海口避寒,也一定赶在3日18日前返回北京,以便在亡妻祭日悼念。由此可见,老伴在他的心中的份量重于千钧!扬州才俊与宜昌美女这种纯洁、真诚、恒久的爱情与婚姻,何等的珍贵与高尚!

读《诗词集》尤为感动的是宝成先生在宜昌的青春岁月、青春足迹、青春美好。故以青春为主题草就了这篇读后感,至于作者在书中描写宜昌的物华天宝、山水名胜、人文古迹、秀丽风光的锦绣诗词,暂存不论,留待以后慢慢品尝!

——2024年9月中旬草于长沙市公园里小区


(作者为湖南工商大学资深教授、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导、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原湖南省社科联副主席、湖南省政府参事。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津专家。)

在线人数:1459今日访客数: 5274今日页面浏览量: 6548总页面浏览量: 104521112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