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长青现象”“长青精神”之“十题”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创作背景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在调研长青诗社后,提出“长青现象”和“长青精神”,并向全国诗词界推介“长青现象”,点赞“长青精神”。为了帮助广大诗词爱好者了解“长青现象”和“长青精神”,特撰写此文。

  关键字  

“长青现象”、“长青精神”、解读


题一:“长青现象”“长青精神”是谁提出来的?

是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教授提出的。


题二:“长青现象”“长青精神”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长青现象”“长青精神”是周文彰会长在2024年12月14日举办的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第七届诗词楹联大赛颁奖典礼上的致词中提出的。


题三:“长青现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文彰会长总结为五个方面:

周文彰说,长青诗社成立于1986年,就我所见证的这四年,长青诗社开动脑筋,想着法子开展诗词工作。

一是健全组织,网罗人才。目前有会员近三千人,二级组织二十多个,工作机构二十多个,团体会员单位近二十个。

二是编发刊物,建立平台。《长青诗刊》纸媒季刊,编辑人员有十人左右,每年出版四期。长青公众号7个,有编辑人员十八人,仅今年一年,就发布1000多期微刊和视频。长青影视制作部有工作人员十二人,有两个视屏号,每年制作发布120期左右。长青诗学院编辑部,有美篇编辑3人,每年发布一百多期,主要发布学员作品和教师点评文字。长青新诗学会、长青散曲学会,也有自己的公众号,每年发布几十期不等,每个编辑部都有三四个人。

三是组织大赛,推动创作。长青诗社共主办或承办了以“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诗词楹联大赛”为龙头的20多个比赛项目近百场大小诗词比赛。累计收到全国各地诗友投稿约15万件,共评出获奖作品3000多件。长青诗社把大赛作为一种手段、一个平台,通过比赛抓精品促发展。他们自己说:不敢说这些获奖作品都是“精品”,但这种最大范围的征集和客观的遴选是科学的。

四是出版图书,形成系列。目前已有“长青诗话丛书”“长青诗存丛书”“长青诗教丛书”。三套丛书有编辑人员十人左右,有专业出版社的基本水准,排版设计,校对,全由长青诗友完成。2023年推出17本,2024年推出20本。

五是广泛培训,提高素质。长青诗学院开展网上教学,有两千多学员,十多个教学群。长青诗词创作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线下教学;研修班培养在全国各类诗词大赛的获奖作者,每周授课一次,课后布置作业,由授课老师指导修改。这些工作,都是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而展开的。

周文彰会长说,我到过全国不少诗词组织,没见过哪里还有这样的诗社,如此大规模、配套地全面展开诗词工作。毫无疑问,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现象级的诗社,这个现象就是“长青现象”。


题四:“长青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奉献、付出、耕耘和收获”。周文彰会长说,一个诗社,能够持续不断,久久为功,同时开展这么多工作,取得这么多成果,一定是这种精神在支撑和推动。长青精神被他们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落实在行动上。粗略估计,每天有100多人分散在所属的工作机构为长青诗社而勤奋工作,而所得报酬,多数人几乎为零。


题五:“长青现象”“长青精神”有什么启示意义?

“长青现象”和“长青精神”不仅是对深圳市长青诗社多年来坚持和努力的肯定,也为其他组织和个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意义。

“长青现象”的启示意义

一是健全完整的组织体系。长青诗社通过健全组织、网罗人才,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机制,吸引了近三千名会员和多个二级组织。这表明,一个成功的组织需要完善的架构和充足的人才储备,以支撑其各项活动的开展。

二是坚持诗词文化传承与创新。长青诗社通过编发刊物、组织大赛、出版图书等方式,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长青现象”。这启示其他组织,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创新,结合时代需求,推出新的诗词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保持组织的活力和影响力。

三是必须加强对外交流与注重多方合作。长青诗社的成功离不开重视对外交流与各方通力合作,包括政府部门、文化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这表明,合作共赢是推动诗词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长青精神”的启示意义

一是大力倡导奉献精神。长青精神强调“奉献、付出、耕耘和收获”,许多诗友为诗社工作不计报酬,无私奉献。这种精神激励人们在工作中追求卓越,不计较个人得失,为集体发展多作贡献。

二是坚持持之以恒的不断努力。长青诗社依靠持续不断、久久为功地开展活动,因而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启示人们,只有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才能实现长远目标。

三是重视团结协作的力量。长青诗社的成功离不开骨干诗友的团结与奉献,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动诗社的发展。这表明,团结协作是克服困难、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保障。事业要成功,必须建立良好的团队文化,促进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积极寻求与其他组织、机构和个人合作,整合资源,共同推动诗词事业的发展。


题六:长青诗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深圳长青诗社自1986年成立以来,已走过38年的风雨历程,成为深圳乃至全国知名的诗词社团。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时期、二次创业时期和繁荣发展时期。

初创时期(1986-2009)

成立背景:1986年10月,长青诗社在深圳长青老龄大学诗词班基础上成立的,由深圳最早的一批离退休老干部诗词爱好者发起。

主要活动:诗社成立后,主要围绕诗词创作、学习和交流开展活动,定期出版《长青诗刊》,并组织诗词讲座和采风活动。

二次创业时期(2009-2018)

机构重组:2009年12月,长青诗社进行改组,正式成为一个开放型、独立运作的大型诗词组织。于2011年9月在深圳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为组织完善、运作规范的诗词文化社团。

开放办社:诗社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吸引了更多诗词爱好者加入,会员数量迅速增加。

举办重大文化活动:比如,2010年,长青诗社为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献上了《拓荒牛诗词选集》和《孺子牛诗词画册》,展示了诗社的文化风采。

繁荣发展时期(2018至今)

组织体系更加完善:长青诗社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成立了多个二级机构和工作机构,如长青树诗友会、女诗人联谊会、青年诗友会等。

诗词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举办多场诗词大赛和笔会,如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诗词大赛,累计收到参赛作品15万件,共评出获奖作品3000多件。

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长青诗社的活动和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全国目前规模较大、活动较频繁、影响较大的诗词社团之一,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美誉度,被誉为深圳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


题七:长青诗社主要贡献是什么?

(一)诗词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长青诗社通过诗词创作和交流活动,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诗词文化的发展。

(二)诗词人才培养

长青诗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诗人,许多社员在全国各类诗词大赛中获奖,为深圳乃至全国的诗词事业做出了贡献。

(三)推动诗词繁荣发展

长青诗社通过举办诗词大赛、出版诗词专集、开展诗词评论等活动,积极推动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


题八:长青诗社成功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长青诗社成功的关键原因是:一个强有力领导班子和一支务实高效的人才队伍。

长青诗社聘请深圳市委原书记厉有为为总顾问,汇集了一批德高望重、以文养身的退休老干部;凝聚了一批为人师表、辛勤执教的老教师;吸收了一批多才多艺、好学上进的优秀中青年,组成了深圳最具影响力的诗词乐园

长青诗社创社社长陶涛功不可没。他是深圳大学教授,湖南长沙望城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知识渊博、为人谦和的诗坛翘楚,既是一位教育家,又是一位诗人、书法家,同时又是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爱党爱国、热爱公益事业的社会活动家。他把湖湘文化的基因和湖南人的诗意情怀,深深地融入岭南文化之中,开创了深圳诗词事业新局面。

长青诗社继任社长高源,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继续前行。高源系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曾在湖南省政协工作多年,做过文史办副主任兼《湖南文史》主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调到深圳市龙岗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先政后商,亦文亦商,广结善缘,奋力打拼,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2018年12月28日,高源同志从陶教授手中接过接力棒以后,近年来,带领长青诗社领导班子一班人,继往开来,大胆创新,把长青诗社办得更加有声有色,各项工作都开创出了新局面,在全国诗词界影响很大,特别是举办的“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诗词大赛”,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新的水平,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好评。他不仅倾心抓好长青诗社的工作,现还兼任中华诗词学会现当代诗词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深圳基地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城镇诗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他还著有《听涛阁诗话—诗与文史哲互训》等多部专著。


题九:如何将长青精神融入诗词创作中?

(一)深刻领悟长青精神的核心价值

长青精神的核心是“奉献、付出、耕耘和收获”。在诗词创作中,这种精神可以体现为对诗词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追求,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创新,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与贡献。

(二)汲取传统文化精髓

长青精神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诗词创作中,可以深入挖掘和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典故和情感表达方式,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三)表达积极向上的时代主题

长青精神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在诗词创作中,可以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抒发家国情怀、歌颂人间真善美等主题,传递正能量,激励人们追求美好生活。


题十:诗词界如何践行长青精神?

(一)倡导奉献精神

长青精神中的奉献精神,可以通过诗词创作中无私奉献来表达。例如,通过描写诗人自身的辛勤耕耘和对诗词艺术的执着追求,展现对诗词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二)运用诗词讴歌新时代

长青精神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上,还体现在对新时代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反映上。在诗词创作中,要结合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时代精神,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诗词作品,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创新诗词形式与内容

长青精神鼓励创新创作。在诗词创作中,可以尝试新的诗词形式和表达手法,要将新时代的新面貌、新典型、新事物、新技术、新办法、新词语等,融入诗词创作中。同时,结合新时代生活元素和新的思想观念,使诗词作品更具时代感和创新性。

(四)通过诗词活动践行长青精神

积极参与和举办诗词比赛、诗词朗诵会等活动,是践行长青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展示诗词作品,还可以促进诗词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诗词文化的发展。

(五)结合个人经历,抒发真情实感

长青精神强调真实情感的表达。在诗词创作中,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抒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使作品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


     (作者:赵汝周,《成都党校报》原执行主编)


转自诗词云

在线人数:1430今日访客数: 21685今日页面浏览量: 38733总页面浏览量: 112784289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