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第三届“天涯共此时”苏轼诗文海内外诗友中秋吟唱会在深圳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9月27日下午,由中华诗词学会主办,中华诗词学会海外诗词工作委员会、广东省弦歌教育学会、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天涯共此时”海内外中秋诗文吟诵演唱会暨王维杯诗词颁奖典礼,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千人礼堂举行。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达,秘书长杭中华,中华诗词学会海外诗词工作委员会主任陈小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苗宁礼,中国香港慈善总会主席郑苏薇,南师大教授钟振振,中山大学教授张海鸥,著名诗人杨逸明、熊东遨、胡迎建、赵维江、赵松元、庄毅生、张铁钊,中华诗词学会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张伟超,广东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韶彬,副会长、深圳长青诗社社长高源,副会长陈贺达,以及来自海内外诗友、高校师生及文化爱好者近千人参加。


苗宁礼书记致辞


苗宁礼首先致辞。他说,苏轼的诗词心系家国、乐观旷达,凝练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今天这场音乐诗会,不仅是校园的盛会,更是一场跨时空、跨地域的文化共鸣。海内外诗友因中秋和诗词相聚,正是中华文化强大凝聚力与开放性的生动写照。这与深圳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的城市的鲜明精神,以及学校所秉持的开放办学理念高度契合。学校将扎根本土又联通世界,使传统文化的薪火与现代教育的国际视野相映生辉。


周达副会长致辞


周达副会长致辞。他说,2023年9月28日,首届“天涯共此时”海内外诗友中秋联谊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海外诗友170余人踊跃参与。为更好地联络、服务海外诗友,持续夯实交流平台,周文彰会长于会上提出筹建海外诗词工作委员会的倡议。2024年12月14日,中华诗词学会海外工作委员会在深圳正式成立,成为专司海外诗词联谊事务的重要机构。《致海外诗友唱和集》的编印,更是凝聚了海内外诗友的诗心与友情。专为海外诗友举办的诗词讲座反响也很热烈。更值一提的是,一系列跨国文化交流活动精彩纷呈:希腊雅典的诗乐舞韵,让当地民众沉浸于中华文化的魅力;约旦安曼的诗会,搭建起中阿文明互鉴之桥;瑞士日内瓦的“天涯共此时”音乐会,也成为联结中西的温情纽带。这些遍布五洲的活动,正是“天涯共此时”理念的生动实践。今天,我们因苏轼的诗文、因中秋的明月、因对中华文化的共同挚爱,跨越山海、云端相聚,共赴这场以诗为名、以月为契的第三届“天涯共此时”中秋音乐诗会,不仅有国内高校的精彩演绎,更有海外诗友的倾情参与。从新西兰到加拿大,从美国到法国,世界各地华语诗人以诗为舟、以声为桨,共同绘就“天涯共此时”的动人画卷,不仅是在重温经典,更是在参与一场活态的文化传承,彰显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与凝聚力。


杭中华秘书长接受采访


杭中华接受了广东广播电视台的采访。他说,这次由中华诗词学会主办,中华诗词学会海内外诗词工作委员会、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等单位具体承办的“天涯共此时音乐诗会”前期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各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整场演出活动设计严谨、组织严密,题材契合中秋时节,诗意满满、富有内涵和时代特色,引起现场观众和海内外诗友的共鸣。他说,2023、2024年中华诗词学会连续两届举办天涯共此时海内外诗友联谊会,引起强烈反响。通过第三届的成功举办,已然成为了一个品牌,其意义将是积极的,广泛和深远的。中秋联谊会,无题是联接广大海内外诗友的重要文化载体,也是润泽五湖四海华夏儿女心灵的重要文化活动,更是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弘扬优秀传统诗词文化的重要手段。他强调,中华诗词学会旨在通过举办类似这样的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陈小明主任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中秋吟唱会首先举行了“王维杯”山水田园诗国际大赛颁奖典礼。此次大赛,共收到全球2055位作者6330作品,经过专家组初评、复评、终评等环节,最终选出54首获奖作品。由现场嘉宾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




诗文演唱会则以“嫦娥执桂——月满中秋”“瑶台步月——雅颂人生”“鼓瑟吹笙——国泰民安”三个乐章串联,涵盖《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等数十首经典诗词的创新演绎,既有传统诗词的典雅韵味,又融入现代舞台艺术的呈现形式。同时,活动还吸引了来自海内外诗词爱好者的广泛参与,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诗友代表以视频吟诵的方式共同抒发中秋团圆之情,实现全球诗词文化的碰撞与共鸣。

活动还得到了广东省内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深圳北里莫斯科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软件学院等多所高校以及深圳市平安里学校、龙城小学等中小学校的鼎力支持和参与,形成跨学段、跨地域的文化传播网络。


(张伟超报道)


在线人数:2438今日访客数: 49413今日页面浏览量: 125035总页面浏览量: 157415808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