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尹 贤:试谈如何避“合掌”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试谈如何避免“合掌 ”


尹  贤


对仗最忌合掌。如何不合掌而又工整?钟振振教授的创作实践,是出对句(上下句)中的一二词语或全句有字面字里两层意思,即他所谓“貌合神离”,而字面上尽可能工对(见钟文《对仗宜分解到单字》)。例如:《己卯孟夏为浙江新昌李白与天姥国际学术讨论会作》:

“灯花传太白,炉火继纯青。”字面“灯花”与“炉火”是名词小类相对,“传”与“继”动词对,“太白”与“纯青”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白”与“青”颜色对,此联表面上写会场景色,对仗很工。但是此“太白”实指李太白。“炉火”不是真的炉火,孟夏不烤火。两句意思实是写这学术讨论会,传承李白诗风,在艺术上力求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偏头关过八路军一二○师抗日战地》:“抗日何尝不正面,奔雷昔亦过偏头。”从字面上看,出对句词性、语法结构都相对,名词“日”与“雷”,“面”与“头”且是小类相对。透过一层看,“奔雷”实指八路军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偏头”是专有名词偏头关的省称。上句说八路军也是正面抗日,下句说偏头关一仗即是证明。

由此可见,利用汉字一字(词)多义的特点优点,以及拆分、借代等技法,能使出对句意思不同,表面近似而实际相异。这种对仗,还显得新鲜生动,别有机趣,是避免合掌的好办法。不过,它不是能经常做到的,有时是可遇而不可求。

避免合掌通常有效的办法是用流水对。流水对的出对句各是一意,都不完整,两句紧密组合如一道水流,才表达一完整的事理,二句一般不能颠倒。它像现代汉语表示递进、因果、转折诸关系的复句。如: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这是名句,又是名对,只不过名词“目”与“楼”不在同一类别但是相近。白居易《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也是流水对的名句,工对。杜甫《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写昭君离汉入胡这一段,出句写生前,对句写死后。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两句两事,时间也是一前一后,江防破而国亡,等于因果关系的复句。秦韬玉《贫女》:“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两句似一问一答。流水对一般不可能合掌,想合掌也难;但是不易十分工 整,有时只能宽对。

避免合掌的另一办法是用遮表对。遮表一词出自刘熙载《艺概·诗概》:或前遮后表,或前表后遮;表谓如此,遮谓不如彼。前人诗中有用“是”“非”“有”“无”作对者,“是”“有”即表,“非”“无”即遮。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有”与“无”对,前表后遮。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无客醉”“有莺啼”,前遮后表。李商隐《苏武庙》:“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非”与“是”对,也是前遮后表。

遮表对一般不合掌,上下两句各是一意,两句主词一般不相同;如前例杜诗“弟”与“家”,温诗“客”与“莺”,李诗“楼台”与“冠剑”。毛泽东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也是遮表对,“虎豹”“熊罴”各有所指,不合掌;但“英雄”“豪杰”两概念有重合。此联是否合掌,说法不一。

并列对或称并肩对,比较容易出现合掌。它们往往是景物对景物,人事对人事,名词同类或同小类相对。避免合掌之法,就是不要一味求工,可以用邻类对,两句意思要拉开距离。以写景物而言,出对句可以一小景一大景,或一高位一低位,一山一水,一早一晚,一动物一植物,一色一声,一动一静,等等。以人事而言,出对句可以一他人一自己,一人物一家禽,一地点一时间,一现在一先前,一聚一别,一得一失,一喜一愁,等等。如: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前较近,范围小,是地面;后较远,范围大,包括了天空。 杜甫《登楼》:“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同写自己老病孤苦,“万里”与“百年”相对,一从地域着想,一从时间着笔。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同小类名词相对,但是“欲沉阁”与“风满楼”意象大异,一静态一动态。并肩对有十分工整的。如王籍《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独绝,宋人认为合掌。王荆公因改出句为“风定花犹落”,配合“鸟鸣山更幽”,以动显静,似更胜一筹。并肩对中两句正反对比,比较容易避开合掌。

再说一个小窍门:注意自对。自对有两种:一种是一词二字自对,联合结构,如“宫殿”“疾病”“教育”(以上同义),“古今”“成败”、“南北”(以上反义)。连绵字如“翡翠”、“依稀”、“萧疏”视同二字自对的联合结构。另一种是句中二词自对,二词本身可以是非联合结构。有了自对,就可以宽对,不必词性相同和词类相近,可以将相对的二词拉开较大距离,这样就不容易合掌。如: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动词“欢笑”对形容词“萧疏”,本来不相对,但因二词都是联合结构,自对,所以可以相对,两句不合掌。张籍《没蕃故人》:“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专有名词“蕃汉”,动词“死生”,词义不同类,照常理也不能相对,也因自对而相对了,对得自然,两句也不合掌。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这是句中二词自对,“城上”与“屋里”相对,“东家”与“西邻”相对。所以二句相对,“城上”可对“东家”,“屋里”可对“西邻”。相对的二词词义既不同类,语法结构也不相同,就更不是合掌了。王力先生说过:“既自对而又相对,虽宽而亦工。”(《汉语诗律学》)自对容易避开合掌,而且还可算工对,何乐而不为。避合掌,不管采取什么方法方式,不必一味追求工对(名词小类相对),注意适当拉开相对词词义的距离,避免出对句整体意思雷同,避免句中主要词语意思雷同,这当是对仗时须充分重视而不可忽略的。

在线人数:1280今日访客数: 20105今日页面浏览量: 31068总页面浏览量: 98166021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