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热烈祝贺省诗词学会李韧会长获得“全国社科联优秀社会组织工作者”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全国各省区市社科联第二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之前已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表彰了全国149个先进社会组织和149名优秀社会组织工作者,我省诗词学会李韧会长被评为“全国社科联优秀社会组织工作者”。李韧会长自任本届会长以来,政治觉悟高、组织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学会业绩卓越。李韧会长本次获奖既是对他本人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全省诗词学会工作的高度认可,有助于调动全省诗人词家及工作队伍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我省诗词事业高质量发展。这次殊荣也是省诗词学会自1988年成立以来第一次被授予全国性荣誉。




8月27日,省社科联召开业务主管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魏畅出席并讲话,党组成员、副主席郑东育主持会议。会议首先通报了全国各省区市社科联第二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表彰的先进社会组织和优秀社会组织工作者名单,并为他们颁布证书和奖牌。会议还书面征求《关于加强省社科联业务主管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意见建议。会上,获奖的社会组织代表介绍了各自工作开展情况和经验做法。

会议强调指出,各社会组织要聚焦主责主业,把加强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术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在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上加力见效。要聚焦服务大局,深入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应用性研究,形成更多具有福建特色、鲜明辨识度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在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上加力见效。要聚焦健康发展,按照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部署要求,一手抓积极引导发展,一手抓严格依法管理,着力激活内生动力,在推进规范化建设上加力见效。要聚焦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不断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防线,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加力见效,努力开创社科类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奋力谱写新福建建设新篇章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力量。



福建省诗词学会自2022年2月换届以来,在省社科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华诗词学会的发展规划,引领全省诗人和诗词爱好者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担当奉献,勇于先行先试,推动全省大诗词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应有力量。正如中华诗词学会周文彰会长用“四个一”点赞福建省本届诗词学会工作:“一股激情、一套思路、一批成果、一派新貌”。2024年度,学会被中华诗词学会评为全国先进会员单位。



近年来,学会来牢固树立三大服务理念:为诗词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文化自信自强服务。主要注重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学习、强素质,内外兼修树形象。加强政治学习,科学安排,强调党员以自学为主,不定期开展集中学习。精准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两讲两树”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注重引导诗友将诗词创作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创作贴近生活、反映新时代的优秀诗篇。二是立规章、严管理,理顺关系夯基础。注重建章立制,调整充实党支部领导班子,完善纪检、组织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建立支部党员微信群。今年4月初首次召开省市县三级诗词学会工作会议,加强上下联动,凝心聚力推进我省大诗词文化新发展,为文化强省建设作贡献。三是丰载体、勤交流,互学互鉴共提升。倡导大诗词文化理念,创新成立22家艺术委员会,促进多元交流融合。倡议成立福州大学创办福州大学中华诗词文化研究中心,属全国首家。举办17次形式多样的诗词大赛,吸引众多诗词爱好者参与。四是搭平台、壮队伍,凝心聚力育人才。广泛开展诗词进校园工作,与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等合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诗词文化传承创新。创造性开展工作,召开了中华诗词与文化自信研讨会、中华诗词与“两创”国际研讨会、组织100名诗人赴企业,开展文化赋能。五是扩影响、创品牌,传承创新求发展。2022年创办学会公众号《文化珠峰》,13个栏目已推600多期,浏览量达60多万,成为我省传播诗词文化重要平台。探索开创“诗词+”模式,打造地方品牌,出版《诗词大闽江》《诗词九龙江》《诗词大将乐》《诗词大周宁》《诗词大汀江》等诗词与相关艺术融合的厚重之作,为地方文化传播提供支持。同时赠予省图书馆收藏,让更多读者共赏诗词之趣。



近年来,我们本着一种使命、一种情怀、一种责任做好诗词工作,具体的经验体会有五个方面:一是固本培元,党建引领夯实事业基础,实为发展之本。学深学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和“两创”逻辑路线和内在精髓,使之贯穿于诗词创作中。坚持做好“四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文化、讲情怀。让党支部成为诗词工作敢拼会赢的“战斗堡垒”。二是凝心聚力,知行竞和激发队伍活力,实为发展之要。加强会员管理,壮大人才队伍,切实增强会员的归属感与荣誉感。加强横纵向联合,拓展工作范围,打造“诗词+乡村”品牌,力争让诗词文化更多地渗透于八闽山水。三是跨界联动,多维协同构建前行坐标,实为发展之强。深入开展诗词“七进”活动,特别是建立诗词创作基地与诗教示范单位,组织多样化活动,营造浓厚诗词文化氛围。发挥诗词服务功能,探索“诗词+校园”模式,加大诗词与学校教育等融合力度。四是数字赋能,多措并举谱写时代华章,实为发展之妙。创造条件使《文化珠峰》与中华诗词学会及全省各级诗词学会公众号等融合联动,成为检阅全省大诗词文化建设成就的平台,成为展示大诗词文化水平与形象的窗口,也成为诗词学会及相关艺术领域的共同家园。五是借鉴融合,守正创新持续擦亮品牌,实为发展之魂。总结自身经验、学习他人优点,不断探索“诗词+”模式,最大程度为发展助力赋能。




转自《福建省诗词学会官方公众号


在线人数:1613今日访客数: 100273今日页面浏览量: 144444总页面浏览量: 150887752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