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河南省“青年诗人与乡土”征文颁奖研讨会暨青年诗人工作部授牌活动在濮阳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秋光正好,诗意盎然。11月1日,2025年河南省“青年诗人与乡土”征文颁奖研讨会暨河南诗词学会青年诗人工作部授牌活动在“中华诗词之市”濮阳圆满举行。省内外专家学者、双“十佳”获奖者及诗词爱好者30余人齐聚一堂,以诗为媒,共话乡土情怀,共探创作新机。

河南诗词学会终身荣誉会长何广才、会长马海盈、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张志钦,安阳师范学院二级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杨景龙,濮阳市文联主席董玉清、三级调研员罗树录,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兼青年部主任、濮阳市诗词学会会长闫震等嘉宾出席活动。双“十佳”获奖者代表与会。

本次活动由河南诗词学会和濮阳市文联指导,河南诗词学会青年诗人工作部具体实施。征文自2025年3月启动,历时半年,共收到27篇论文与189位诗人的诗词作品,最终评选出“青年诗人与乡土”十佳论文和“河南省十佳青年诗人”。

仪式启程:授牌寄望,褒奖优秀

活动伊始,濮阳市文联主席董玉清在致辞中介绍了濮阳作为全省唯一“中华诗词之市”的建设成果,并致敬诗人“以慧眼寻觅生活深意,以灵性点亮文学星空”。

随后举行的授牌仪式上,河南诗词学会会长马海盈将“河南诗词学会青年诗人工作部”牌匾授予副会长兼青年部主任闫震濮阳市文学院负责人李林,标志着青年诗人工作部正式落地濮阳。马海盈以“青春执笔,气接风云”为题致辞,充分肯定青年部的工作,强调“诗词的血脉需要年轻的脉搏来延续,诗坛的星空需要新的星辰来点亮”,并寄语青年诗人扎根乡土、拥抱时代,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诗词华章。

在庄重热烈的颁奖环节,何广才、马海盈、杨景龙、董玉清、张志钦等嘉宾依次为刘秀玲、魏厚斌“十佳论文”作者代表,以及齐刚、何天宝“十佳青年诗人”颁奖。

思想交锋:研讨深入,共话未来

学术研讨会由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闫震主持,现场围绕青年诗人创作现状、AI与诗词创作、诗词语言现代化、法古与创新的平衡、格律诗与新体诗融合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青年诗人齐刚探讨了在乡土书写中融入现代体验的路径,魏厚斌分析了网络诗词的生态现状及AI对诗词创作的影响,晁金泉则分享了科技元素与古典诗词融合的创作实践等。现场大家针对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碰撞,话锋锐利而富有建设性。

安阳师范学院二级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杨景龙结合现场青年诗人发言进行概括性点评。他提出,当代创作者需树立“文学史意识”,打通古典诗学与新诗脉络。既要系统研读传统诗词经典文献,又要尊重新诗的现代视野与格局,吸收域外诗歌理论与创作手法。他鼓励青年诗人像杜甫“反向模仿”李白一样,勇于突破前辈的“影响焦虑”,开辟创作新天地。同时,他直面旧体诗词“言文不一致”的创作瓶颈,呼吁大家积极消化AI时代、科技时代的新名词,让传统诗词焕发当代活力。

马海盈会长在分享获奖作品读后感时动情地说:“品读这些诗作,我感受到青年诗人的生命温度。你们用实践告诉我们:传统不是压在箱底的故纸,而是流淌在血管里的活水。真正的传承,是让千年前的格律,发出当代人的心跳。”他强调,青年诗人应做“在场的歌者”、“化古的智者”和“深耕的行者”。

何广才荣誉会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新时代诗词充满希望,时代精神是青年创作的核心要素”。他鼓励青年诗人争做诗词创作、研究与传播的生力军,跳出“泥古不化”的桎梏,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实现突破,并援引唐温如“满船清梦压星河”的例证,打破“唐后无诗”的片面认知。呼吁青年诗人践行“双创”方针,坚守诗词的时代性与人民性。

文脉寻根:实地采风,启迪创作

11月2日上午,与会诗友赴戚城历史博物馆、诗经广场、孔子广场等地采风。在“卫风故里”的古老城墙下,在“中华第一龙”的文明曙光中,诗人们实地感受濮阳深厚的历史文脉,纷纷表示将把此行的感悟与灵感融入未来的创作。

本次活动集授牌、颁奖、研讨、采风于一体,为青年诗人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推动了诗词文化与乡土情怀、时代精神的深度融合,是诗词事业薪火相传的生动写照。河南诗词学会青年诗人工作部的正式落地,将为凝聚青年诗词力量、繁荣中原诗词文化搭建起专属舞台。正如马海盈会长所寄语的:“愿青年诗友的笔下有春秋,更有此刻的万家灯火;有古韵,更有扑面而来的时代长风。”

在线人数:1241今日访客数: 26666今日页面浏览量: 88963总页面浏览量: 169736457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