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雷海基:冲突设置——诗的火花在冲突中迸发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雷海基    江西进贤人,军旅诗人,诗词评论家。曾任解放军某部队政治委员,大校军銜,编著出版有《诗词快速入门指导》《古今名家论诗词语录》《好诗创作谈—雷海基诗论文选》《雷海基作品选·诗词卷》《雷海基作品选·理论卷》。


 

任何类型的文学作品都需要设置冲突,冲突越大故事越精彩,写诗也如此,需要设置冲突,诗意的火花就是在冲突中迸发。许多好诗就是这样做的,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三联讲诸葛亮有安天下之计,还有忠心辅佐两朝之德,他德才兼备。第四联却讲他出师未捷。先扬后抑。越是说诸葛亮德才之好,越增加出师未捷之痛。如果一个德才平庸之人未成大事,顺理成章,丝毫不奇怪,那有悲伤可言。正因为诸葛亮这样优秀的杰出人才失败了,才使英雄泪流满襟,不胜痛惜。这就是冲突设置产生的艺术效果。

冲突,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互相冲突,因冲突而产生火花,生发诗意,诗也就波澜起伏,有张力,有趣味。所以,写诗需要有意识设置冲突,使诗产生魅力,感动读者。 可以根据抒情需要设置各种类型的冲突。主要类型略举数种。

现象冲突。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马上要上阵撕杀了,士兵却在喝酒,烂醉如泥。应该整军备战的,他们却醉酒,这种状态怎么上阵啊!这种不合理现象必然有特别原因,就是他们打算战死沙场,与敌同归于尽,这是他们最后一次饮酒。战死沙场的决心令人动容。又如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月黑风高夜,单于欲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也是现象冲突,追击敌人需要好天气,偏偏月黑风高,又下大雪,恶劣天气,突显将士的不怕困难,勇敢向前的精神。

方向冲突。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与低头,是不同方向。不同方向表示当地与远方家乡距离的冲突,因远离家乡而思乡。

 闹与静的冲突。如金昌绪《春闺》“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深闺之女入梦,窗外黄莺啼声闹醒了她的春梦,只好起床打走黄莺。表现了丈夫出征,夫妻分离之苦,抒发了妇人爱夫爱国之情。

视角维度冲突。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同的观察角度,得到不同的结果。

情况与结果的冲突。一定情况应该达到一定的结果,但没有达到,怎么办?王昌龄《出塞》“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百战都没有破楼兰。怎么办,就不回来了,继续作战,至死不渝。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长征万里了胡马还是打进了阴山,怎么办?需要像飞将军那样的英雄人物。

情况与结果冲突中有时间与距离的冲突。李白《早发白帝》“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猿声啼不住,是时间短,已过万里山,是距离长。短时间不可能这么长距离的,但李白偏偏就是这种感觉。

还有,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想找个伴,但是众鸟和孤云都走了,只剩下一座敬亭山。是走与留的冲突,也是需要、愿望与现实情况的冲突。

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我的愿望是国家收复失地,但到我生命结束还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怎么办?

因果冲突。有因必有果,一定的条件应该产生一定的结果,但诗中特意设置二者冲突,结果与原因相反。杜甫《蜀相》就是这样的因果冲突。从他自身看,事业成功的理由很充分,但偏偏没有成功,出师未捷身先死,怎么不令人痛惜。

要与不要的冲突。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元二不想饮酒了,王维劝他再饮一杯。是要饮与不饮的冲突。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怨杨柳,王之涣认为不须怨杨柳。是要怨与不要怨的冲突。

正向冲突。冲突多是反向的,如闹与静冲突,理想与现实冲突,要与不要冲突。也有正向冲突的,即同一方向冲突。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千尺的潭水,够深的了,但比起汪伦对我的感情,还不够深,还是浅了点。实质上还是深与浅的冲突,但表现形式成了深的比较,是正向比较。

王昌龄《长信宫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是两种光色,即玉颜色与寒鸦色互相冲突,也是正向冲突。寒鸦色仍带昭阳日影,玉颜却没有。

正向冲突与反向冲突比较,烈度要差一些,情感也淡一些。

冲突设置,还包括解决冲突的方法,就是设置新情况,新因素。如,“秦时明月”一诗设置了飞将军。“示儿”一诗,设置了将来一定有收复失地之时。苏轼望庐山诗,暗里设置了“旁观者清”。有的诗中提出来办法了,如打走黄莺儿。有的没提出来。

 反转,即冲突发生后态势发生反转,或提出解决冲突的办法,使诗的情感得到提升,情感充分释放。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前后两句是矛盾的,前面说万事空,后面又说悲伤不见九州同,还有这样一件事放不下。这个冲突如何解决,下联说失土收复后,家祭时告诉我,我就放下这担忧了,真正万事空了。情况反转,冲突化解了。陆游忧愁国家大事的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现。苏轼看庐山,不同位置看到不同形状,这些冲突如何反转呢?苏轼说是:“只缘身在此山中。”间接回答问题,找出了产生冲突的原因。解决的方法,就是旁观,“旁观者清”。王翰写士兵要上阵杀敌,却醉卧沙场。解释这种情况冲突,是因为士兵可能战死沙场,他们是最后一次饮酒。读者由不理解到理解士兵们这种反常举动。诗用这种方式展现士兵们誓死卫国的精神面貌。

并不是所有的冲突设置都需要设置反转,有的并没有这一步,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没有设置反转,只是展示两种情况的冲突,冲突本身就已经生发了诗意——心情愉悦。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设置冲突。但没有冲突的诗显得平淡,缺少波澜起伏。如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展现的只是黄四娘家风景的美丽,诗情感单一,也显得平淡。其感染力,冲击力远不如陆游《示儿》,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诗。

巧的是,李攀龙、沈德潜等明、清两朝名家推荐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六首,王昌龄“秦时明月”、“奉帚平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王维“渭城朝雨”,李白“早发白帝”,都设置了冲突。这样的冲突设置使诗婉转蕴藉,产生强烈的艺术冲突力,感染力。

可见,设置冲突对强化诗的冲击力,感染力很有用,艺术效果很好。

 

在线人数:1377今日访客数: 75216今日页面浏览量: 141663总页面浏览量: 115698488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