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省诗协省直工委、市诗协青工委组织省会诗人赴元氏采风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2024年4月13日,河北省诗词协会省直工委、石家庄市诗词协会青工委组织省会诗人赴元氏县封龙书院、常山郡故城遗址进行采风。省政协原党组成员、文史委主任王三堂,省委原副秘书长、原省法制办主任、省诗协顾问张国钧,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局长李冠,河北省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剑章,省诗协顾问、市诗协名誉会长李文学,副会长王殿明,副会长、青工委主任刘德美,副会长、省直工委主任张雷,石家庄市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青工委主任李玉法以及省市诗词界嘉宾三十余人参加采风活动。元氏县政协主席赵树生、南佐镇和文旅局负责人出席活动。

        封龙书院和常山郡故城遗址位于元氏县境内。封龙书院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宋元,东汉李躬结庐授业之所。李昉、张著、元好问、李冶、张德辉等先后在此讲学,哺育出唐郭震、宋李昉、元史彬、白朴等众多贤臣良将和名士,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即源于此。金末元初,成为世界尖端数学发祥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书院之一。常山郡故城相当于石家庄的前身,2006年5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战国末期至汉代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元氏常山郡文化,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




        在采风活动中,诗友们参观了封龙书院内的古建筑、碑文、名人题词和常山郡故城遗址等,聆听了当地历史传说和故事,了解了封龙书院和常山郡的历史沿革。同时,还与当地文化名人和诗词爱好者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诗词创作的心得和技巧。此次活动不仅让诗友们领略了封龙书院文化和元氏常山郡文化的魅力,还为他们提供了难得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此次元氏采风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活动。活动在为诗友们提供创作灵感和素材的同时,也为当地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会后,省会诗人将会紧紧围绕采风主题进行诗词创作,为元氏的封龙文化和常山郡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光大做出积极的贡献。(左晓鑫)


省诗协省直工委、市诗协青工委元氏采风诗词作品选

王三堂

封龙书院书怀

即日呼朋唤友,拜临封龙宝地。

远离城市喧嚣,悅赏花香鸟语。

仰慕先贤风雅,蹈履高士足跡。

孜孜澡身浴德,终身学而时习。

进而兼济天下,退则提升自己。

赓续历史文脉,丕振一方风气。

度过坦荡人生,安享百年而去。


张国钧

封龙书院采风

书院春风格外馨,诗人学者履纷纷。

蒙泉清澈心脾润,三老殷勤足迹存。

龙首峰前诗韵朗,中溪水畔笑声频。

同行一路多惊叹,未料斯山美景深。


浣溪沙三首·封龙书院感怀

    熙日和风上宝山,良辰美景沁心田。畅游胜地令人欢。
    矗立汉碑陈至宝,整修馆舍焕新颜。煌煌书院更光鲜。

    站立堂前忆古时,龙山三老美名驰,门墙路径记雄姿。
    李冶发明天元术,文宗吟唱雁丘词。德辉厚意系于斯。

    文理兼修绽奇葩,俨然古代一清华。晨迎旭日暮红霞。
    两汉结庐传子曰,金元鼎盛纳杂家。雄巍古树绽新花。

瞻常山郡元氏故城遗址

国都郡治黄罗盖,几道残垣无语哀。

长贵长昌吉语在,桃红柳绿又春来。

恒山郡治又常山,四百七十风雨年。

两汉繁荣昌盛际,十八属县管辖间。

韩婴太傅授韩诗,墨客文人共与斯。

三教兼融学业盛,满城吟诵是歌词。

西晋北迁经盛衰,莫容青史化尘埃。

精神财富应承继,再创辉煌新业开。

注:1.封龙书院自史书记载东汉时李躬在封龙山结庐授业始,有近二千年历史。
2.公元前204年,汉高祖刘邦下令设恒山郡于元氏县今故城村(后改名常山郡),至公元265年三国归晋后北迁。此间或称常山郡,或称常山国,总历时470年左右。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此遗址曾挖掘出汉代瓦当“常山长昌”“常山长贵”等。


梁剑章

元氏采风诗词九首

题汉碑亭

两座丰碑重绽光,千年墨迹入亭廊。

凝神篆隶相兼美,着意毫锋争焕香。

四海书家登次第,八方学子效疏狂。

青山留得古风在,犹使龙吟气韵长。


元氏吟

燕赵中山一脉传,登临胜地数云烟。

春秋月里飞龙邑,战国风中赵氏年。

择韵拈声怀猛将,培才觅凤聚高鸢。

两千余载清流下,筑就繁华盛世天。


登封龙山

恰是人间四月天,春风细雨润花鲜。

千层滴翠铺龙脉,百味醇香入阁椽。

俯仰三公神圣貌,迂回几副静心联。

十分紫气依峰绕,老树新枝正问泉。


封龙山

春日巡山访卧龙,黄花翠柳两葱茏。

三贤圣地追文脉,两汉碑前描劲松。

赖有诗心双足快,还将绮梦一肩溶。

朱廊趁势登高望,半是藏书半是峰。


题封龙书院

古郡封龙书脉长,层层印迹载辉煌。

前贤辟出崇文路,后世承延治学光。

纵有烽烟魂不灭,但看史册墨收藏。

春风焕发嫣红下,殿宇飞檐处处香。


封龙书院听梁祝爱情故事起源说

花满亭廊绿满峦,爱情故事久凝澜。

当年化蝶凭君记,三载同窗由此弹。

众说泱泱归一脉,琴声悦悦赋千般。

春风不负游人步,早把相思路拓宽。


寻常山郡故城遗址

胜日寻芳到古城,常山故址隐峥嵘。

围墙夯土浑然厚,野岭杂枝乱处生。

四百年来开境界,八千里路展纵横。

春花浩月轮回下,几段残垣夕照明。

注:常山郡故城,位于石家庄市元氏县殷村镇故城村,先后称国、称郡历460年,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行香子·常山郡故城遗址

黄土层层,春草萌萌。残垣上、环绕流莺。秦砖汉瓦,硬结麻绳。觅汉时路,汉时月,汉时旌。

天翻地覆,雾卷云蒸。新时代、筑造新程。乡门焕彩,遗址安宁。步美居巷,美居院,美居庭。


水调歌头·封龙山

西接太行岭,东仰大平原。奇峰怪石林立,翠鸟绕盘旋。绿野深深幽谷,夹径长长藤蔓,峭壁涌流泉。移步凌云处,梦幻对蓝天。

八仙堂,修真观,老龙潭。汉时碑刻,悠悠记载古名山。大禹巡游治水,饱学轮番讲课,代代有遗传。我欲著文论,到此拜神仙。


冯志广

口占一绝国钧兄率诗友赴封龙书院采风

声名传万里,一以贯如今。

播洒诗书礼,蓬然杞梓林。


李文学

龙山采风诗五首

龙山三老

山有高人势自嵬,书声诵热洞前台。

奇才厚谊煌煌业,非是金钱买得来。


汉碑

兩碑雄立证文明,隶篆相因迹恁清。

秦相依时来授课,苏黄颜柳各恭听。


读书洞

洞中一校壁留香,胜它时新大讲堂。

赖有名儒齐用力,崖间掛满妙文章。


见洗墨池偶感

脱尽羁縻筆力张,龙蛇竞舞任腾翔。

吾今欲借池中水,聊把浮华洗个光。


封龙书院蒙泉

天泉汩汩洗愚顽,洁面清神岂为官。

贪吏若然蒙未脱,直宜来此换心肝。


王殿明

三上封龙书怀


三度上龙山,回眸半百间。

长歌欣巨变,书院永流传。

首次上龙山,从戎意正酣。

曾于书院里,夜背“老三篇”。

提干再登山,扶贫慷慨捐。

购书赠童子,善意洒青峦。

暮岁又临山,投资冲壑关。

人生不言老,建造字田园。


张雷

元氏采风五首

封龙书院

龙年伊始到封龙,叠嶂烟霄许荡胸。

巨石昭彰元震剑,春风呵护汉碑容。

我来龙首峰前立,草在群贤像侧浓。

千载墨池谁继往,蒙泉流水正淙淙。

我从陌上觅幽娴,泉若文思柳似纶。

梁祝声中春色好,封龙山是爱情山。

封龙雄峙太行边,写就钟灵毓秀篇。

蛟锁陡川留石将,洞开绝壁醉神仙。

云如飞雪长流韵,山似青锋正倚天。

鸟语花香迎远客,胸中丘壑起苍然。

人杰山灵处,苍苍汉韵浓。

墨池盈宋月,古剑化唐峰。

元邑如仙邑,封龙似卧龙。

雁丘歌一曲,把盏酹文宗。

常山郡故城

古郡遗残壁,萧萧村落边。

人间真似梦,转瞬是千年。



张金亭

菩萨蛮·谒封龙书院

群芳争艳情无限,声声雅韵萦书院。拜谒入山门,花迎香满襟。

感知师道迥,解惑岩石洞。照影向蒙泉,劝学尊古贤。


左志江

封龙书院采风

书院春风醉半酣,又迎胜友尽诗仙。

桥头好忆状元梦,池畔能结贤士缘。

禅意源于崇圣殿,功夫就在汉碑间。

台阶再跨登高处,一望青峰笔架山。


封龙书院颂

齐名岳麓历千年,望水依峰聚圣贤。

基打敦学伏氏起,庐从授业李躬延。

灯台不废星河灿,池砚常结笔墨缘。

古剑连吟呈武后,英华纵览耀文坛。

放歌好问疏飞雁,推论云卿冠数巅。

甬道重裁龙虎壁,区间又现祝梁园。

尊尊雕像丰姿颂,熠熠碑辉国宝传。

因有书香藏韵远,时闻巨擘醉诗酣。

院门已向山门扩,车甸还将绿甸还。

轻抚瑶琴音律动,初成仪礼梦蝶翩。

襟怀畅抱三江客,情感迎来四海帆。

气势如虹谁作画,神仙助力可寻源。


常山郡故城

油菜花开满眼芳,驱车遗址访城墙。

石碑历历标国重,夯土层层述郡昌。

莫替子龙争属地,还从史志话沧桑。

文明一脉绵延处,便向常山觅故乡。

 

杨国欣

访封龙书院

清风引路向峰巅,问道修身山水间。

三老遗风今尚在,半仙半隐半休闲。


汉碑亭

白石神君祈雨顺,卧龙福地佑民安。

汉风唐韵长留此,燕赵清游一大观。


墨池

深藏书院一明眸,欲取功名可此求。

赐福书生不求报,为君润笔得风流。


蒙泉

细水清流月影移,石苔寂寞守灵池。

幽心就怕回眸望,无尽深情空付之。


元氏常山郡故城

残墙古郡有遗踪 ,犹记神州赵子龙。

汉代雄风成过往,当今骚客意重重。


左晓鑫

元氏采风诗词七首

汉碑亭访汉碑

共上封龙访汉碑,三通盖世走风雷。

今同古会合一契,胜似携壶赏翠微。


题封龙山

访罢封龙不看山,春风书院正堪眠。

纵然一夜九州历,仍把蒙泉梦里牵。

 

题常山郡故城遗址

常山故郡在城西,往日停轮驻马蹄。

名号一随长坂荡,从兹便与子龙齐。


 常山郡故城遗址惋赵云

昔年曾建制,此日倍伤情。

城伴荒苔没,将随戍火平。

当阳空救主,箕谷枉屯兵。

古有沧浪水,难于濯汝缨。


游封龙书院

书院沐春晖,凌烟上翠微。

山前尊长老,岳顶访石碑。

一股蒙泉水,千年翰墨飞。

封龙钟毓久,戴月不思归。


游封龙书院

与古为新书院开,还原增制匠心裁。

敬贤堂里承先志,洗笔池中启未来。

石洞阶前云缥缈,汉碑座上凤徘徊。

文华铺就惠民路,遍地英雄步玉台。

       

行香子·题封龙书院

蝶变龙山,书院凌烟。看芝兰草满晴川。门前广场,高放飞鸢。有六翮翼,五湖志,四方缘。

墨池汀岸,蒙泉水畔。万年文脉共承传。石碑留迹,海镜量圆。慕汉时老,唐时相,宋时仙。


王凯旋

访封龙书院

封龙学子品高崇,泉水淙淙淡墨融。

浮华何妨都洗尽,如椽笔下动春风。



冯会洲

四月十三日封龙书院采风

苍鹰翱空志高峰,书院临山领古风。

山伯英台源此处,方程奥秘悟心中。


登封龙山

初登封龙山,书院立山前。

三老垂青史,才子比古贤。

蒙泉日日淌,墨池月月弯。

未把高峰上,留作他日愿。


 访元氏常山郡遗址

文昌武治绿丛中,历史如今沟巨鸿。

繁华印记风吹去,土桓依旧沐春风。


曹吉辰

再上封龙山

东风送纸鸢,春暮上龙山。

院外芳菲尽,庭前福禄繁。

拾阶心未老,登顶腿初酸。

不解读书洞,依稀面壁禅。


再谒封龙书院

龙山耸翠望云根,老少贤达诗意寻。

书院春风酬旧友,东溪流水奏鸣琴。

盈盈青杏经年绿,汩汩蒙泉苟日新。

千载墨香犹未断,皆题堂匾号明伦。


常山故郡遗址有句

春来故郡觅英雄,几堵残垣万木荣。

夯土层层怀旧事,碑铭字字诉丰功。

小村独记汉明帝,大笔皆诗赵子龙。

把酒临风舒浩气,豪杰今日是诸兄。


李界彤

题封龙书院

书院千年雅韵长,学风淳朴续华章。

化蝶梁祝传佳话,文脉绵延耀四方。


秦玲

元氏采风

揽胜卧牛城,芳丛觅紫英。

故园梁祝意,化蝶舞痴情。


王爱丽

题封龙书院

封龙曲径草如茵,山寺桃花簇簇新。

深院三杰彰史册,墨池一脉育青衿。

拾阶尽染书香气,步韵能除岁月尘。

欲抱蒙泉听澈澈,不觉吐纳似清吟。


观常山古郡遗址有感

千年古郡绕林丛,越岭寻碑觅旧踪。

草色阑珊春欲遍,残砖不语水长清。


张月娥

游封龙书院有感

拜谒三公怅问苍,闲人攘攘响钟扬,

啾啾替朗粉妆补,再愿名庐翰墨香。


抒封龙书院

岚烟翠柏绕峰峦,粉浪滔滔挂半山。

圣像三尊一字立,状桥四季万签衔。

修身未必幽居仕,弄墨无须润砚泉。

名冠千秋书院璨,龙行奋逸跨金銮。


感怀梁山伯与祝英台封龙书院读书

拾阶蹑履入轩门,仰面花容妃色熏。

今世芝樱铺散草,前生琴瑟觅知音。

同窗岂可同床梦,一曲终成久曲吟。

梁祝忠贞千古颂,封龙三载化蝶真。 


观常山古郡遗址有感

避讳恒王改姓常,城郭方正主骄扬。

玉金贵重招一炬,夯土残垣但炫煌。


观常山古郡遗址有感

为寻故郡驭东风,万顷金黄欲送行。

古韵新歌民兴旺,老街旧道匾常生。

存亡五百沧桑变,夯筑两三龙虎争。

绿柳红花当正焕,常山长贵久长名。


吴征辉

初到封龙山

原平拔险峻,莲绽巨龙巅。

古院书香润,零创人世间。

碑铭文雅事,泉唱启蒙言。

此去经年久,当今频驻连。


观常山故郡旧垣留感

青苗碧绿望无边,墙断城无夯土鲜。

长坂雄姿依旧在,常山故郡艳阳天。


康文忠

封龙山记

封龙书院地之灵,佳话相传笔墨青。

花草飘香迎客赏,溪流度曲伴君行。

祝梁起舞山河美。大禹治灾黎庶宁。

碑刻清明千古颂,诗吟功绩宝泉亭。


常山郡古城

记忆常山郡,功名写入神。

层层黄土砌,抵御外侵人。



在线人数:878今日访客数: 67061今日页面浏览量: 116571总页面浏览量: 80194937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