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舆论支撑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王一彪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深刻回答一系列现代化之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深刻认识和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实好党的中心任务,新闻舆论战线必须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舆论支撑的责任感使命感。

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这一重大论断,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远历史意义。

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中国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根本历史结论,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现实意义。

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世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但中国式现代化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展现蓬勃生机。新时代中国对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对中国发展道路、建设成就的广泛认同,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世界意义。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不断拓展和深化的重大使命,赋予新闻舆论战线重要现实责任,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更好发挥引领舆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凝心聚力,营造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良好舆论氛围

长期以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力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更加需要卓有成效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作为党中央机关报,我们应当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发挥好新闻舆论战线排头兵和主力军作用,为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作出积极贡献。

深入宣传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要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着重讲清楚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讲清楚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讲清楚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必须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清楚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必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必须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深入宣传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要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9个方面本质要求和5条重大原则的丰富内涵,着重讲清楚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讲清楚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必须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讲清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必须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讲清楚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为现代化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活力;讲清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紧密联系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讲清楚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讲清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科学性和必然性,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

深入宣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要深刻阐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着重讲清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讲清楚战略与策略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世界、变革实践、推动历史发展的有力武器,必须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讲清楚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讲清楚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与秩序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应当而且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讲清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同时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深入宣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进展新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要通过深化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关键在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宣传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采取的具体举措、实际行动和取得的进展成效,生动反映各条战线干部群众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生动故事、典型经验和良好精神风貌。当前,要深入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导经营主体增强发展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推动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推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新闻舆论战线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并科学运用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把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结合起来,推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取得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始终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报道好习近平总书记、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每一篇新闻稿件、每一帧画面镜头、每一个版面页面,坚定不移坚持“四个有利于”标准把关定向,在复杂舆论环境中发挥好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

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忠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持以人民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和服务对象,深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主流思想舆论。坚持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激励广大人民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力量。注重发挥建设性舆论监督作用,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扎实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是党的二十大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部署,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面对传播渠道日新月异、传播形态更趋开放多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新闻媒体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坚持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切实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充分发挥新技术支撑作用,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大幅提升主流思想舆论传播效能。坚持管得住和用得好一体推进,加强网络舆情跟踪研判,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不断壮大网上正能量。

着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是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注重精准传播、分众化传播,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实效性,有效扩大主流媒体在海外的传播力引导力。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宣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宣介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树立守正创新意识、弘扬立己达人精神、保持奋发有为姿态,为人类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宣介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努力建设堪当大任的新闻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关系新闻舆论工作效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导新闻舆论工作者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要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德才兼备、专业过硬、作风过硬、勇于担当、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使用起来。下大力气培养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进一步落实增强“四力”要求,引导广大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党报工作者队伍。加强全方位教育管理和监督,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胸怀远大志向,牢记社会责任,自觉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在线人数:1634今日访客数: 96365今日页面浏览量: 187863总页面浏览量: 115744728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