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中华诗词学会四年来,在会长周文彰教授的带领下,以创新推动中华诗词繁荣发展,全国诗词事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特将中华诗词学会“十个方面的创新”进行总结。
关键字
中华诗词学会、四年、创新、总结。
中华诗词学会四年来,在会长周文彰教授的带领下,以创新推动中华诗词繁荣发展,全国诗词事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现将中华诗词学会“十个方面的创新”总结如下:
一、组织建设创新
组织建设创新主要体现在:成立专委会,充分发挥各专委会各自优势,开展时代性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词活动。
四年来,中华诗词学会已成立部委机关、企业、高校、书画、演艺、出版传媒、科创、体育、医药、青年、女子、少数民族、残疾人、诗教、散曲、现当代诗词研究、城镇、乡村、创作、评论、朗诵、吟诵、海外诗词等23个诗词工作委员会。这些专委会的成立,为中华诗词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组织力量,已成为推动中华诗词繁荣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各专委会成立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凸显专委会特点,组织开展了时代性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词活动,为中华诗词事业繁荣发展做出了新贡献。比如,中华诗词学会体育界诗词工作委员会微刊,为巴黎奥运会中华健儿开设《奥运会·巴黎时刻》,以诗词方式为巴黎奥运会中华健儿加油鼓劲。
二、管理方式创新
管理方式创新主要体现在:制定规划,以“九大工程”引领中华诗词繁荣发展。
制定《“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中华诗词学会成立35年以来的一次新尝试和新创举。《规划》于2021年10月9日正式对外公布实施。《规划》提出实施“九大工程”,即诗词精品创作工程、诗词评论与研究工程、诗教质量提升工程、诗词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诗词出版与传播工程、诗词组织建设工程、诗词工作联动工程、学会领导成员和会员学习提高工程、诗词网站联动共享工程。这个《规划》,不是中华诗词学会的工作规划,而是指导全国各地诗词学会开展诗词工作的具体规划。四年来,在各级诗词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规划》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三、服务方式创新
服务方式创新主要体现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有效,诗词组织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四年来,中华诗词学会不断强化和拓展诗词的社会功能,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重点,为国家发展全局凝心聚力、激发正能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比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了以歌颂中国共产党为主题的诗词创作活动,编辑出版了《百年诗颂》和《百年诗颂(加注版)》。它的出版是中华诗词界自觉运用诗词服务于党的重大庆典和重要活动的一次成功尝试,标志着中华诗词界发挥和拓展诗词的社会服务功能进入了崭新的自觉时期。又比如,组织编辑出版《诗颂新时代》三部曲,即:《欢庆二十大》《礼赞冬奥会》《歌咏感动中国人物》。这是继《百年诗颂》之后全国广大诗人以中华诗词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又一次集体创作,充分展示了中华诗词界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向同行的责任担当与精神风貌。中华诗词学会科教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中国文化报传媒集团与江西省文旅厅联手开展的“诗旅江西”初见成效,影响不断扩大。
四、工作作风创新
工作会作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两讲两树”开新局,工作作风大转变。
中华诗词学会新一届领导上任后,以“两讲两树”(讲政治,讲团结,树正气,树形象)开局,推进工作作风转变,树立新风气,增强新活力。通过“两讲两树”活动,学会机关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共事的新局面:一是健全了党支部,党员模范作用和支部核心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二是推动内部机构改革,将学会内设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优化工作流程,激活了工作动力;三是完善了财务管理、会长值班、离京请假报告等制度,推行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四是加强与各省市自治区诗词学会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强化了中华诗词学会的指导性与协调性,形成“整体联动、系统推进”的新格局。
五、发展理念创新
发展理念创新主要体现在:大力推动诗词“入史”,以增加中华诗词的历史地位,确保中华诗词事业持续发展。
中华诗词学会高度重视中华诗词“入史”(即写入现当代文学史)工作,将其摆在突出位置安排部署。2022年1月11日,由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诗刊》社、《中华辞赋》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华诗词进入《现当代文学史》编撰工作会议。周文彰会长亲自主持会议。大家围绕中华诗词如何写入现当代文学史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具体措施。2022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林阳提交了关于推动“当代诗词入史”的提案。围绕这份提案,中华诗词学会组织了“再谈中华诗词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主题研讨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开展了讨论。同时,中华诗词学会网站还专门组织发表了关于诗词“入史”问题的学术理论文章5篇。《中华诗词》杂志社编写的《当代诗词史》于2021年6月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为当代诗词界自己书写历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推动“入史”的目的在于推动文学史界把现当代诗词写入文学史。令人可喜的是,受中华诗词学会委托,山东诗词学会大力支持,《21世纪中华诗词史》的研究和编写工作已经在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启动。
六、发展思路创新
发展思路创新主要体现在:高度重视大数据,让诗词融入数字化时代。
中华诗词学会高度重视互联网、数字化、大数据在诗词工作中的运用。一是对学会网站进行了全新改版升级,于2021年9月5日正式上线,极大地提高了中华诗词的传播路径和传播速度。同时,还指导建设省级学会网站32家、市级协会网站213家和县区级协会网站547家,全部与中华诗词学会网站实现了互通互联,协作同行。二是举办“数字化时代中华诗词发展论坛”,推动中华诗词事业向纵深发展。2022年11月22日,由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数字化时代中华诗词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论坛主题是“数字化时代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发展”,分为“中华诗词与科技”“中华诗词与文旅”“中华诗词与传统文化教育·文创”“中华诗词与新媒体”四大版块。三是举办中华诗词大数据建设专题研讨。2024年7月29日至8月2日,中华诗词学会举办了“中华诗词大数据建设研讨暨诗词网站联动共享工程建设年度颁奖”活动。周文彰会长到会强调,要持续加强诗词大数据建设,让中华诗词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四是成立中华诗词学会大数据事业部,负责全国诗词大数据工作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等工作。五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先进单位、优秀管理员、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七、诗词传播方式创新
诗词传播方式创新主要体现在:建立中华诗词博物馆,让诗词有了陈列展览的专门场所。
中华诗词学会与首都图书馆联合打造的“中华诗词博物馆”于2023年12月26日起开放试运行。中华诗词博物馆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以拓展服务内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成效为重点,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模式,将文献、文物和文学叠加赋能,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模式。中华诗词学会还在江苏省扬州市等地建立了中华诗词博物馆,各地诗词博物馆之间建立一种新的联动机制。
此外,“中华诗词”在中央宣传部的“学习强国”上线,使中华诗词的传播推广全方位面向社会;举办三届全国性诗词发展论坛;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文化报》《》发表诗词文章等,极大拓展了诗词传播途径。
八、社会服务创新
社会服务方式创新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诗词社会服务功能,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9月8日,中华诗词学会与甘肃省临潭县结对共建启动仪式在临潭县冶力关镇池沟村举行。临潭是中国作协定点帮扶县,结对共建后,中华诗词学会采取“文化+党建+乡村振兴”的帮扶模式,助力临潭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通过当代诗词的创作和传播,扩大临潭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2024年9月中旬,“美丽乡村书画展”在临潭“中国当代作家书画馆”举行,同时将作品捐赠给“中国当代作家书画馆”永久收藏。“中国当代作家书画馆”是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作家书画为主体的常设展馆。展馆面积800平方米,馆名由“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题写。“美丽乡村书画展”首展2024年8月21日在山西省汾阳市“中国贾家庄乡村艺术馆”举行。展出的100多幅书画作品,写的画的都是诗人们新创作的当代新田园诗,其中有不少是我国当代著名书画家。
九、诗词教育创新
诗词教育创新主要体现在:扎实推动诗教工作深入开展,诗词文化进一步普及。
四年来,中华诗词学会以诗词“六进”为内容,扎实、有序、规范开展诗教工作。通过制定措施,落实专人负责,成效显著。一是校园诗教工作蓬勃开展。各省诗词协会与教育部门联动,组织积极开展校园诗教工作,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特别是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在中小学开展诗教工作成效突出,被《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得到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充分肯定与重视。二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诗教名师和志愿者,他们在诗教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为诗教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三新诗词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各地通过举办诗词比赛、朗诵会、创作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了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参与,促进了诗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四是诗词文化环境建设逐步扩大。景区、校园、公园等环境建设中诗词文化份量持续扩大。
十、诗词创作队伍建设创新
诗词队伍建设创新主要体现在:壮大诗词创作群体,提高创作水平。
四年来,中华诗词学会把加强诗词创作群体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制定规划,落实具体措施,与各省(市、自治区)诗词组织联动,共同强大诗词创作群体。目前,诗词创作群体不断壮大,包括各个年龄段和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士都积极投身于诗词创作之中。从青少年到耄耋老年人,从领导干部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学生、快递员、环卫工人、保洁员等,都展现出对诗词创作的热爱。据统计,我国诗词作者和爱好者已近400万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达5.5万人,全国各级诗词学会会员约60万人。同时,创作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各类诗词培训、研讨活动以及诗词教育的普及,创作者在诗词的格律、意境、修辞等方面的驾驭能力不断增强,创作出了大量具有时代特征、较高艺术水准的诗词作品。中华诗词学会把2024—2025年为“中华诗词精品年”,并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措施,2024年第一批29首作品已选入《当代诗词曲赋联精品库》。同时,批各地纷纷响应,将持续有力地抓下去,诗词创作整体水平会逐步提高。
(作者赵汝周,《成都党校报》原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