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赵汝周:八大亮点!见证中华诗词教育又一创新之举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创作背景 

       中华诗词学会网络学院经过一年的试运行,于2025年1月5日正式启动运行。诗词网络学院的正式运行呈现八大亮点。


 关键字 

       诗词教育、网络学院、正式运行、亮点。


       新年新气象!中华诗词学会网络学院(以下简称“诗词网络学院” )经过一年的试运行,于2025年1月5日正式启动运行。

       诗词网络学院的正式运行呈现八大亮点:


       亮点一:周文彰会长亲自担任院长

      周文彰会长对诗词教育高度重视,多次发表加强诗词教育的讲话,并到全国许多地方深入调研诗词教育的现状、典型案例,宣传推介先进典型经验。特别对在诗词网络学院建立,倾注心血,就组织机构、培训目标、方向、师资队伍、技术保障等工作多次提出要求。

    周文彰会长在诗词网络学院正式启动运行仪式上讲话指出:在网络学院筹备和试运行的过程中,培训部、网络信息部以及张谷一副秘书长率领的技术团队相互协调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的辛苦付出,为海内外广大诗友搭建了一个网络学习的新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平台,我们就要调动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建好用好这个平台,各位专家学者、诗人词家的授课讲座要及时录制下来,不断丰富网络学院的内容,为广大诗友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课程。网络学院是一个学习平台,也是一个服务平台,因此我们要始终树牢服务意识,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让广大诗友在网上学习变得更方便、更灵活、更有效。周会长强调要充分发挥网络联动工程的作用,进一步加大联动的力度,不断扩大络学院的影响,努力使这个学习平台越办越好,越来越受欢迎。


       亮点二:前期试运行基础扎实

       从试运行一年来的情况看,效果比较好。总共上线了24名讲师总时长近3000分钟课程,3000多人次参加了网上学习。授课内容丰富、课程质量较高、运行平稳流畅,具备了正式运行的条件。经过培训部牵头,技术团队、网络部等有力配合,经过一年多筹备和试运行,正式进与全国诗友见面了。


       亮点三:教学实施组织有保障

       诗词网络学院以学会官方网站为依托,以培训部在册各班次80余名授课老师为教学骨干,线上课程分为诗、词、曲三个类别,分别以视频、音频的形式发布。在网络学院筹备和试运行的过程中,培训部、网络信息部以及张谷一副秘书长率领的技术团队相互协调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搭建网络平台、制定课程标准、丰富课程内容、改善用户体验,使网诗词学院训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使教学实施组织有保障。


       亮点四:成立诗词网络学院意义深远

       诗词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华诗词事业的培根固本工程。诗词网络学院的成立是中华诗词学会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华诗词事业创新发展的一件大事,更是广大诗友的一件喜事。建设网络学院,是落实《“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推进诗词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重大措施;是顺应诗词发挥服务社会功能需要,回应广大诗友热切期盼,系统系列培养诗词人才的长远之举。成立诗词网络学院是诗词教育的创新之举,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华诗词学会的诗词教育的水平,扩大诗词教育的范围,做到全方位、多层次开展诗词教育,进一步提升诗词创作水平和创作质量。


       亮点五:近年来中华诗词学会诗词培训成效显著

       五代会以来,学会培训工作贯彻“千方百计,调动千军万马,激发千家万户,投入中华诗词事业”的工作总思路,在原有函授面授基础上,扩大培训规模、层次,函授培训人数增加明显,年培训量由原来的200多人增加到了400多人。扩办了面授“高级研修班”,新开办了两年制“十大导师研学班”,首期毕业123名学员。


       亮点六:中华诗词学会培训质量和效果大幅提升

       通过中华诗词学会组织的培训,学员创作水平和理论水平明显提升。经过培训的学员不少在报刊发表作品,许多人在诗词大赛中获奖,还有不少担任各级诗词组织的领导,热情为广大诗友服务。研修班、研学班也在广大诗友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亮点七:面向全世界征集优秀网络诗词教学课程

       诗词学院向全世界发布《优秀网络诗词教学课程征集启事》,面向全世界征集优质网络诗词教学课程,邀请海内外中华诗词研究、创作者,诗词工作者加盟诗词网络学院的讲师队伍,上传优秀课程。《征集启事》对征集对象、征集内容、课程形式、网课制作要求、单节网络课程时长、付费标准、网课上传方式等提出要要求。


       亮点八:对办好诗词网络学院信心坚定

       诗词网络学院表示,有学会领导和机关的坚强依托,有全体老师的精心授课,有技术团队的有力保障,网络学院一定能成为广大诗友学习取经的首选宝地;一定会成为全国诗人交流的高端平台;一定会成为师生展示诗词精品的丰厚沃土;一定会成为团结凝聚诗词人才的稳定阵地;一定会成为未来中华诗词事业骨干人才、领军人才的成长摇篮。


       祝贺中华诗词网络学院正式运行!祝福中华诗词事业繁荣昌盛!

在线人数:1086今日访客数: 21520今日页面浏览量: 65802总页面浏览量: 116871975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