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艺
岁末年初,阳泉市盂县上社中学被放假的氛围轻轻包裹,远处铧子尖与小镇相依,轮廓在冬日的澄澈时光里,勾勒出质朴而宁静的线条。小镇的街巷弥漫着年货的香气,街边摊位上,各种年货琳琅满目,透着对新春的期许,人们往来其间,交谈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和谐乐章。
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上社镇中学宛如一座知识的灯塔,静静矗立在北乡的中心。校园里,几株苍松翠柏在寒风中傲然挺立,枝条在日光下闪烁着细碎光芒,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就在这所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校园里,有一位少年的故事,如同寒冬里悄然绽放的腊梅,散发着坚韧与温暖的芬芳。他叫冯强,本应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像其他孩子一样,在小镇的街巷自由奔跑,在校园的操场上尽情嬉戏,拿起笔就能肆意书写青春的朝气与梦想。
然而,命运却在不经意间露出了残酷的獠牙。一场突如其来的医疗防疫事故,如同一道晴天霹雳,无情地击碎了他原本平静而美好的生活。从此,行走的自由、轻松书写的日常,都成了他遥不可及的奢望。命运的车轮无情地将他推向了轮椅,他的童年与少年时光,只能在这小小的轮椅上度过,窗外的世界依旧广阔,可他的行动却被禁锢,只能在方寸之间,望向远方,渴望着生活的转机 。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冯强,便是这样的英雄。
2025 年 1 月 放假这一天,天空湛蓝如宝石,澄澈透明,没有一丝杂质,温暖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下来,给校园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受山西市场导报韩锡璋总编的嘱托,我怀着既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匆匆从阳泉赶往盂县上社镇中学。韩总编在看到冯强的作品后,被深深打动。希望我能深入了解这个少年,将他的故事传递给更多人。尽管我在人物采访方面毫无经验,但一想到能让更多人关注冯强,我便充满了动力。
学校里,足球场的人工绿草如茵,像一块柔软的绿色绒毯,在冬日的阳光下格外夺目。整齐的校舍错落有致,红色的屋顶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鲜艳,传来老师通过广播传达的话语,声音在校园里回荡。身着校服的学生们如灵动的音符,在校园里穿梭往来,他们的欢声笑语,为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温暖与生机。我提前联系了诗人老师魏永龙,他热情地将我领到学校休息室,并告知我,等十点学校放假便能见到冯强。
十点刚过,魏老师笑着指了指窗外:“看,那就是冯强。”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学生正推着轮椅,缓缓朝着操场的绿色人工草坪走来。此时,校园里的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温暖的一幕鼓掌。轮椅上的少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我心中的些许紧张。我快步下楼,朝着他走去。远远地,冯强便高声喊道:“张老师,您来了!” 这一声亲切的呼唤,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让我回想起与他初次见面的场景。
那时,我作为市农行委派的下乡驻村干部,帮扶的徐峪沟村是由八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新村。每次下乡,都要经过学校门口。乡村的小路两旁,野花肆意绽放,五彩斑斓,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也正是在那时,我心中萌生出一个梦想 —— 让文化振兴从诗词进校园开始。学校的两任校长刘建国和赵云生对这个提议十分重视,于是,我和诗友尹国彦开始每周为学生们上一节诗词课外活动课。
记得那堂课,教室里挤满了渴望学习诗词的老师和学生,大家的热情如同燃烧的火焰,让整个教室都变得格外温暖。窗外,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歌唱,似乎也在为这场知识的盛宴欢呼。尹国彦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授课,我则在一旁维持秩序并负责摄影记录。突然,我的目光被角落里的一幕深深吸引: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静静地守在一个轮椅旁,轮椅上坐着一个少年。那少年一脸纯真,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正全神贯注地听着课。然而,更让我震撼的是,他的双手无力拿起笔,只能吃力地低下头,熟练地用牙齿咬住笔,托住手在纸上艰难地书写。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既为他的遭遇感到心疼,又被他对知识的执着追求所深深感动。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冯强对知识的渴望,便是那黑暗中的萤火之光。
课后,我迫不及待地向他的爷爷了解情况。原来,冯强小时候打预防针时遭遇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四肢无力,只能与轮椅为伴。为了给他治病,家里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却始终不见好转。承受不住打击的母亲最终选择了离开。而他的爷爷奶奶,就像两棵坚韧的大树,毅然撑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此后,父亲在外辛苦打工,爷奶孙三人相互依偎,在命运的狂风暴雨中艰难前行。
命运的磨难并没有打倒冯强,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坚强。到了入学的年龄,上社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向他们伸出了温暖的援手,不仅专门提供宿舍,方便爷爷奶奶陪伴冯强,还贴心地修建了无障碍通道。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冯强与我的诗词进校园活动不期而遇,从此踏上了他的诗与远方的征程。
他的第一首诗《星空》,就像一颗闪耀着希望的星星,照亮了他内心的世界:“璀璨星空如急雨,不知星宿列何方。知音若愿来同赏,并踵齐肩共苍茫。” 那稚嫩的笔触下,藏着他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在诗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位置,渴望着能有知音与他一同分享这浩瀚宇宙的奥秘。
“张老师,你什么时候来的?” 冯强的声音将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我今天早上从阳泉过来的,报社韩总很关心你的情况,我来给你送两本书,顺便了解一下你的近况。” 我笑着回答道。我问他推轮椅的同学是谁,他开心地说:“他叫李晓庆。” 我这才知道,冯强现在已经读初二了,而我们的诗词进校园活动,从 二零二零年底开始,至今已有四个年头。
回忆起冯强参加过的活动,每一次都像是他成长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他第一次参加山西省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时,创作的《星梦》和《小儿识月》,充满了童真与对世界的好奇:
“无解星宿列何方,儿时无知曾在想。拼搏奋斗为圆梦,无需外力来帮忙。”
“儿时不知何为月,只晓她为大玉盘。犹如茅舍床前镜,银光缭绕寒窗前。”
去年,他参加 “冠霖杯” 比赛,凭借作品《连翘传》获得新锐奖:
“今上面梁山,连翘挂心间。冠霖誉平定,香气万古传。
元代曾记载,思诚休假天。平民有伤病,叩首求僧怜。
僧复求仲实,左丞用偏方。清茶洗额头,病痛转平安。”
原本 “冠霖杯” 比赛计划让他亲自去领奖,可学会领导考虑到多方面因素,最终决定由家人代领。但冯强满心渴望能亲临现,他私下和我说了好几次,那眼神中的期待让我感同身受。于是,我自作主张,让他和爷爷奶奶、父亲一起前来观看,只为了满足他这个小小的心愿。那天中午,冬日的暖阳洒在阳泉老年大学颁奖活动的大门口,他们一家人早早地就等在了那里,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期待的光芒。随后,他们还热情地帮我搬活动奖品,一趟又一趟,从一楼搬到四楼,那股子积极劲儿,让我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每一次机会的珍惜。正如塞缪尔?厄尔曼所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冯强一家人对生活的热爱,正是青春最好的诠释。
去年七月份,学校放假,我得知冯强在阳泉治疗身体。矿区作协主席荆升文听说后,便和我一同前去探望。在那个炎热的中午,街道上弥漫着炽热的气息,路边的柳树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枝叶。我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礼品和十余本书,敲开了冯强在阳泉康复治疗中心的病房。病房里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温馨的气息,爷爷奶奶陪伴在他身旁,给予他无尽的温暖与力量。荆升文主席一见到冯强,便迫不及待地给他讲解写诗的技巧、态度和方法,还细心地指导他应该读哪些书。我们围坐在一起,畅聊了近两个小时,才依依不舍地告别。后来,冯强爷爷告诉我,荆主席又给他送了一些书籍,这让冯强如获至宝,更加坚定了他在诗词道路上探索的决心。
2024 年 1 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市关工委主任高全怀谈起冯强的事情。他听后,深受触动,当即表示一定会给予这个孩子最大的帮助。随后,他安排我与盂县民政局武主任对接。没想到武主任等人在今年初亲自将一万元钱送到了冯强手上。那一刻,一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无声的感激。冯强爷爷执意要让我带点过春节的土特产油布袋,那质朴的心意,如同冬日里的一杯热茶,温暖了我的心田。
“张老师,咱们到草坪上照个像吧!” 冯强的提议再次打断了我的思绪。我问他平时还有谁帮他推轮椅,他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一口气说出了七八个人的名字:王成、赵政旭、崔慧涛、李文昊、吕宇亮、邢职炎…… 从他喜悦的表情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在同学们心中的份量。这让我想起去年,我和尹国彦、兴华、牛慧敏等人一起去他家看望他的情景。我们带去了书籍、水果、奶等物品,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也在默默地关注着他。天津的高野叔叔每年都会给他捐款,盂县二中的李瑛老师平时也经常和他联系,盂县诗词学会任碰英,后来在报道他的事迹后,更引来了许多关心他的人。盂县文联原主席崔亮云,市诗词曲学会韩伟副会长,作家李元平,外地两位担任过第一书记的米玲和镇咸勇,山西财大郭教授,老干部李荣峰,山西高院郑处长,大同文艺评论家主席曾强,还有不想透漏姓名的老干部。更感动的是盂县县委书记梁海昌看到报道后,很快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安排有关部门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是否落实,积极想办法为孩子提供最大帮助。爱心人士王东海得知情况后慷慨解囊,让文联代为转交捐助三万元。学校的老师魏永龙、韩东升、武俊海等纷纷也为他捐款,提供各种方便。学校的领导、班主任和老师们也都伸出了援手,让他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中,他的诗词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先后创作了近体诗和自由诗近百首,每一首诗都是他成长的见证,都让人对这个少年刮目相看。
他还把刚写的自由诗《关于你》发给了我:
想将
关于你的铭记
包括
心脏频率,起伏呼吸
暮夏已成为过去
岁月演绎着痕迹。
想将
关于你的忘却
包括爱恋
融入字里行间,
飞扬于他人心田。
想将
关于你的了结
包括
不言与依别
愁思已入了画卷,
柔情其实从来未磨灭,
贯穿在每个细节。
想将
关于你的泯灭
包括想念
辗转成齑粉。
化作漫山紫藤萝,
散落在乡村田野。
想将
关于你的
全部用心
珍别。
作为一个初中生,他用自由诗直抒胸臆,字里行间流淌着他的情感、理想与对生活的感悟,生活的磨砺让他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稳重。他喜欢的人生格言是:“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他的一份份成绩单、一张张奖状、一首首诗,记录着他的喜怒哀乐,见证着他的成长与蜕变。正如那句名言所说:“当上帝关上这扇门,他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当我们问起他这次考试的情况时,他的笑容中闪过一丝苦涩,说不太满意,原因是时间不够。由于考试不能手写,他的答题速度慢,根本做不完题目。看着他略显失落的神情,我不禁陷入沉思:面对这样的考生,将来考大学时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一时竟无言以对。这时,魏老师过来招呼我们,说学校要开大会安排放假事宜,让我们赶快照相。于是,我们来到操场上,此时,微风轻轻拂过,操场边的彩旗随风飘动,发出簌簌的声响 。因为冯强拿不住我给他带的书,我便轻轻地将书放在他的胸脯前。“咔嚓,咔嚓”,相机定格下了这温暖的瞬间,随后,他便由同学推着,缓缓向会场走去。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新时代的张海迪。他是一位奋发有为的残疾少年,背后是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教育楷模学校,一群无私奉献的爱心老师,还有一群心怀大爱的社会人士,他们共同描绘出了新时代最美的画卷。我坚信,在大家的关爱与支持下,冯强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自食其力、乐观向上的诗人,在属于他的天空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
图中轮椅上为冯强,右一为本文作者
冯强奖状
冯强上课中
冯强诗词发表在山西市场导报
冯强诗发表在盂县《藏山》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