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艺术门类都有内容与形式,追求内容与形式上的统一协调,一直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以内容之意境为本,形式和意象为表,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任何形式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而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内容和形式相互协调、互为统一的。
早在一千多年前,南朝王僧虔《笔意赞》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唐代孙过庭指出:王羲之的书法之美“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他“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情感与文字内容相生发,又曲折地展示在点画振动、结构营造、篇章谋布上,最后统一成相互谐调的整体。因此,我们说,书法风格和文字内容之间,存在着内在相通的关系。大文豪苏轼《论书》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如果用书法去表现苏词境界,必用大草、狂草方能表现“大江东去”那种雄浑、激越的意境并弥增气势,假使用魏晋小楷,抑或玉箸小篆,则换成了易安居士“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和羞走,倚门回首”那样的婉约意趣,就不免让人感到方枘圆凿的别扭,这是因为选择的形式远离了内容的本意。
因此,在创作中,书体的形式与书写内容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搭配失当往往处处违和,处理得好则会相得益彰,为作品增姿添彩。
2024年5月24日,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先生在江西省图书馆鹅湖厅做《诗人毛泽东》讲座,群贤毕至,反响热烈,众诗家纷纷以诗词咏叹之,其中以江西省诗词学会会长何建洋、河北省诗词协会会长郭羊成、文化学者张宇、保定学院原副院长张德义、江西省财政厅一级巡视员王斌五人作品为佳,虽无鸿篇大论之巨,一感一赋,情真意切,端有兰亭雅集之惬意。笔者邀请四位书家、同道,各选一首,从诗意书写的角度,以不同书体书之,各尽其能,各表其意,各尽其美。
何建洋七律诗有中和之美,辞藻精致,细腻温和,故邀请首都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在读博士张伟峰用“端稳秀丽、骨力洞达”的小欧写之;郭羊成七绝格调奔放,如春泉奔涌,涤荡心扉,遂请全国公安书协副主席方玉杰用二王一路行草写之,以表“潇洒遒劲、挥洒自如”之意;张宇词含英咀华、遣词造句多出自伟人经典,读来胸中顿生万丈豪情,请职业书家黄石以汉简书之,汉简是草创的隶书字体,既是草创,则无拘无碍,挥洒自如,险绝中寓平和,轻松随兴中不失稳重大气;张德义四言诗惜字如金、精炼工稳,尽显古玉之美,宜用汉隶表现之,大泽泉书苑教师彭智发研习汉隶多年,欣然挥毫试之。王斌七律尽呈叙事之能、格律之韵、转合之妙,风起云涌娓娓道来,伟人纵横捭阖风采婉然在眼,当邀书法硕士刘雨浓以大草书之,大草体势连绵起伏,刚柔相济,气势雄浑,起承转合,如米芾“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力求表现手法和诗意境界高度融合、完美统一。
在江西省图书馆聆听陈晋先生赏析毛泽东诗词专场讲座有咏
何建洋(江西省诗词学会会长)
赣图新馆度金針,诗意斟来倍可钦。
一片西江云上月,漫天北国雪中音。
披文处处入情境,析韵欣欣会玉林。
今日幸能聆鉴赏,灵泉激荡豁开襟。
书法作者:张伟峰(首都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在读博士)
听陈晋老师讲毛泽东诗词
郭羊成(河北省诗词协会会长)
霹雳雷霆语四惊,乾坤震撼荡潮声。
诗词激越群情奋,漫步雄关道永恒。
书法作者:方玉杰(全国公安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
甲辰四月聆陈晋先生《诗人毛泽东》讲座有感。
张宇(文化学者)
瑰伟细分说。记秋收、书生统领,赤旗粗葛。为我狂飙天外落,磅礴沁园春雪。马背上、雄姿英发。炮火隆隆黄洋界,立罗霄、更诵西江月。征腐恶,敌萧瑟。
史诗终古此区别。千百万、工农唤起,乾坤整合。卡尔文章毛公句,一样灵胎仙骨。阅莽莽、昆仑奇绝。背负青云朝下看,定天针、不是寻常铁。神州铸,永无裂。
书法作者:黄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简牍书法院院长)
听陈晋先生作“诗人毛泽东”讲座有感
张德义(保定学院原副院长)
甲辰孟夏,滕王高阁。晋师杏坛,天之木铎。
毛诗瑰伟,气吞河岳。沦肌浃髓,余音不绝。
书法作者:彭智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大泽泉书苑教师)
参加“诗意江西”陈晋先生专场分享会聆“诗人毛泽东”感怀
王斌(江西省财政厅一级巡视员)
简阳才俊令吾痴,演讲台围述导师。
水击潇湘三学子,龙吟南北九州曦。
半生韬略军前帐,一片丹心身后诗。
笑客燕来带风雨,伟人词曰世惊奇。
书法作者:刘雨浓(首都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专业硕士)
书法的“内容”和“形式”是书法艺术核心内容,也是衡量书法水平的常用标准。书法作品有着深厚的人文背景,蕴含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格品质,并通过形式和内容,来展示作品的艺术审美。只有相互融合贯通,才能逐步提升书法创作的艺术造诣,推动书法水平不断进步。这是一次由多名诗人围绕一个主题的诗词创作,进而由不同的书家用不同的书体和形式进行书法创作的艺术实践,融合了两个艺术家群体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创作思想。从鼓励创新的角度看,这是一次值得肯定的成功的尝试。
(作者:彭智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大泽泉书苑教师)
转自大泽泉书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