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中华当代诗词史》审稿会在山东济南举办。来自中华诗词学会、山东诗词学会,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审稿会。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山东诗词学会会长赵润田致辞
审稿会上,专家学者围绕书稿进行深入研讨。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遇春,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马大勇,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杨景龙,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程钢,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谭好哲、耿建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衍柱、宋遂良、吕家乡、袁忠岳、李伯齐、杨守森,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孙书文,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高昌、秘书长杭中华分别发言,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山东诗词学会会长赵润田致辞,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作总结性讲话。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主持审稿会。
杨守森、孙书文详细介绍了《中华当代诗词史》的编纂背景、总体进展与初步成果,重点汇报了自2025年6月推进会以来,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修订的情况,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等。
专家们普遍认为,经过数轮修订,形成了质量比较高的书稿,整体框架合理,史料翔实,论述充分,清晰地勾勒出中华当代诗词的发展脉络,反映了当下的文学生态格局,对中华当代诗词的文学成就、历史地位、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等重大议题进行了颇具深度的总结、分析与评估。同时,专家们在概念界定、历史分期、史料取舍、理论建构与作家作品评价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而中肯的修改意见。特别是针对如何更加精准地凸显“当代”性、如何处理特定历史时期的诗词创作、如何平衡不同时段的论述篇幅、如何深化诗词理论探讨等焦点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作总结性讲话
周文彰在总结讲话中对编纂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经过前期的努力工作完成了一项具有开创性的研究、一次有序的文献录选,组建了一支专业且朝气蓬勃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一部基础很好的中华诗词断代史稿本,初步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叙事体系;提出首要在于强化“当代”意识,加强对新时代诗词创作新现象、新成果的研究,增强对当代诗词价值观与文学史地位的论述,并探索更具时代特色的分类叙述方式等问题。
会议现场
《当代中华诗词史》是受中华诗词学会委托,由山东诗词学会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承担的一项重大文学史研究工程,旨在系统梳理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旧体诗词的发展历程、创作成就、理论探索及其文化价值。该著作的编纂,对于填补学术空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专家一致表示,将共同努力,精益求精,力争使该书成为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为繁荣发展中华诗词事业贡献学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