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者先处理好她们的关系 ——浅谈诗词创作中的物象


我们会常常看到有些诗友在评价别人诗词的时候,总会说意境怎么样怎么样。那么什么是意境呢?我认为“意境”得分开来讲,一是意,就是所要表达的情感、志向。一是境,通俗地讲就是景物、环境、场景。它是由一个个单一的物体构成的,而这一个个单一的物体就是物象。多个物象有机得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境。因为不同的物象有着不同的意象,所以不同的物象搭配就会构成千差万别的意境。
“意”和“境”之于诗词,犹如人体的气血一样。没有血,则气无处依附;没有气,则血液不会流通。一首诗中,没有意,境只是物象的堆砌;没有境,意的表达只是口号,空洞无物。一首好的诗,它的“意”和“境”是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它在诗词里勾画出的每一个物象,都是为所要表达的“意”服务的。文艺的东西,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就如同小说里的环境描写一样,所罗列和刻画的每一个景物和道具,都是为即将发生的事件打伏笔的。
刚学习诗词创作的人,在物象的选择上往往是偏于纪实,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考虑物象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所写物象对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无作用。所以有些作品就会出现物象杂乱而主题不明,所写物象与表达的情感挂不上钩。
那么,初学诗词的人,如何拿捏诗词里的“意”和“境”的关系呢?我个人的见解是:先简单了解一些常见物象所蕴含的意象。这个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不同的物象,蕴含着不同的意象。就是同一物象,有时也蕴含着不同的意象。例如:“柳”,如果是“折柳”,那就是与别离有关的意象,因为古人在送别友人时大多都折柳送行。《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别》中的“晚风拂柳笛声残”……如果再冠以“章台”二字,那就是更有所指了。另外,柳因是早春时间就发芽了,所以柳又是春来了的意象,提到柳,马上想到“黄鹂鸣翠柳”,“拂堤杨柳醉春烟”,“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的早春景象。又如“月”,不论是中秋的圆月,还是残月,都是寄托情思的意象。千百年来,几乎成了定式。还有“大雁”,不是悲秋之意,就是思远人的意象,因为古人就有鸿雁传书的典故。诸如“哀鸿”,“飘絮”,“浮蘋”……它们各有各的意象。在我国诗词的长河中这些知识真是浩如瀚海,不胜枚举。当然,这只是这些物象在长达上千年的文学熏陶中,不自觉地染上了文学的感情色彩。而它最终的意象,还得看它与其他物象共同构成的环境(意境)里来确定。
那么我们如何在一处环境里的众多物象中,选择一个个单一的物象,来组成我们所需要的意境呢?
第一,先确定主题,勾画出基本的轮廓。先确定我要写什么?抒发怎样的情感?再根据所要表达的情感,选择能够寄托自己所要抒发的情感和志向的物象。例如,我在感叹打工者漂泊不定的身世时,我选择了飘絮,浮蘋,流云,也曾用过飞鸿。当年在四处找不到工作时,抒发我的不得志,我选用了,买马、买刀的典故。还曾用过剑铗这个物象,取冯谖弹铗的意象。总而言之,以简笔画的笔法,在脑海里先勾画出主要的物象。在检查所选物象与所要抒发的情感是否符合,切忌所选物象与所要表达的情感风马牛不相及。
第二,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我们需要选择多个物象。这就要求多个物象之间一定要有某种内在联系。它们所组成的意境才能和谐统一。所选物象,不仅要在季节上,地域上都要合情合理,就连整个画面上物象的色彩搭配,线条,留白等都要和谐统一。例如,要表现喜悦,欢快的情感,就要选择多个色彩靓丽,活波可爱的景物。首先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感,尽量避免一些色彩晦暗的,残缺不全的物象。例如《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翠绿的竹,粉红的桃花,绿如蓝的江水,绿绿的蒌蒿,嫩黄的芦芽,再加上活泼可爱的鸭儿,整个画面的色彩搭配极美,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感。再如杜甫的《绝句》中的黄鹂鸣于翠柳之中,不多不少只有两点,这个色彩的搭配堪称经典,有“玩绿丛中红一点”的效果。紧接着是一行白鹭飞于蓝天,更是美极了。整首诗不论是画面的色彩搭配,物象的大小,都极具匠心。再看张继的《枫桥夜泊》,落月,啼鸦,红褐色又如铁锈一样的枫叶,一盏如豆的渔灯,已经给人一种凄清感,作者又补上一笔神来之笔,夜半的钟声,又给人听觉上的冲击感。可谓是极尽荒凉萧条了。
总之,在你看到的众多物象中,选择一两个你所需要的巧妙搭配,其他的可以统统去掉。切忌所选物象太多,太杂,一定要给画面留白。
第三,赋予物象以感情,使其为你服务。物本无悲喜,唯人自有悲喜。为了表达的需要,我们要赋予某一物象一些感情色彩,才能与整个画面和谐统一。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的“树,鸦,道,马,人”。这些普普通通的物象,作者为了表达需要,分别冠以极尽荒凉感的形容词以修饰。树是枯藤老树,树上还有傍晚归来的乌鸦,道是古道,马是瘦马,人是断肠人。每一个修饰的字用得非常的好,正是这些修饰生动而传神,整个画面描绘的非常到位,把游子漂泊天涯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没有整体观念,随便改动一个物象,就会影响整个画面的和谐统一。我们试想一下,作者看到的真的就是枯藤老树吗?牵的就是瘦马吗?那未必是真的,诗词曲都是文艺作品,它不是纪实文学,它只是作者为了表达需要,刻意写成了这样。就像太白和杜甫饮酒,太白每每饮酒就是金樽清酒,而杜老呢?就是浊酒一杯。酒本无清浊,清浊的只是诗人的心情而已。所以,有时我们也需要借鉴一下前人的写法,不要纠结真不真实。有时为了表达需要,造境也是允许的。
总之,选择和处理物象关系的过程,就是一个画草图的过程,不论是色彩,留白,位置都要精心策划一番。还要考虑画面中的物象能否准确表达所要抒发的情感,谋定而后动,方能写出好的东西。至于诗词格律,章法的起程转合就另当别论了。

学会地址:陇南市礼县城关镇第四中学

邮编:100007邮箱:2877475696@qq.com联系电话:无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