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诗坛讯息列表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发布时间:        阅读:次      
分享到:

——追忆鼎城老年大学教师林世琨的悦读和写作人生
    林世琨先生,1921年生于许家桥乡的珊瑚村,令人惋惜的是先生于日前驾鹤西去了。我虽没有走进他的生活,但经常探寻他的世界,拜读他的大作,聆听他的故事。
    林先生孩提时期,不喜欢同小朋友们追逐打闹,只喜欢读书,久而久之,成了习惯。长大以后,他的职业是教书,既然教书,就不得不读书,这样,读书便与他结下了终身不解之缘。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与陶渊明相同。但“好读书,不求甚解。”先生又与陶渊明不大相同。他说:“我是教师,教人子弟,若不把问题讲清楚,让学生一知半解,模糊不清,怎么行?”因此,他读书非求甚解不可。在他读书的书桌上,《新华字典》、《汉语大字典》、《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以及《辞源》、《辞海》,都放得一应俱全,遇到疑题,一定要查得清清楚楚,不留问题。
    学以致用,读了书就要用。用在哪些方面?一、在讲台上讲;二、写出诗歌文章。
    他在讲台上讲课60多年,每到一处,都以课讲得好而得到各方面的称赞,80多岁在老年大学讲课仍是如此。
    至于写,他十二三岁,就以作文作得好而得到老师的夸奖和同学们的羡慕。在常德县中读书时,写的文章最为校长张杰所赞赏。张杰是从法国巴黎留学回国的,担任常德县中校长,没有教课,是专职校长。当时教国文的是唐友端先生,是县中的教务主任,工作较忙,由张校长帮他批改作文。每逢交作文的日期,班代表把一大摞作文本交给张校长。张校长照例第一个找到林先生的作文本,看他写的文章。看了以后,再拿着林先生的文章,走到某位老师面前说:“您看看林世琨的文章!”然后又走到另一位老师面前说:“您看看林世琨的文章!”张校长认为常德县中有林世琨这样一个学生,就是常德县中的骄傲!还有一次,林先生写了一篇较长的文章,张校长给写了这样一道尾批:“行文如长江大河之水,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这些文章,一直保存到文化大革命前夕。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为了避祸,不得不忍痛将全部诗文连同所有藏书交给火神。实属遗憾!
    林先生学生时代,就向报刊投稿。因投稿关系,21岁就被《常德民报》聘为特约撰述,22岁又被长沙《中兴日报》聘为特约记者。他凭着青年人的一腔热血,敢于仗义执言,为民喉舌,1948年5月4日,他在《中兴日报》上发表《百政凋零话常德》一文,险些被常德国民党杀害。
    先生的投稿生涯,一直延续到现在,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传统诗词复兴以来,他在《中华诗词》、《湖南诗词》和全国各地诗词刊物上,发表过很多诗。除写诗外,也写文章,他总觉得写一些诗歌和文章发表,才算对祖国、对社会尽了一点责任。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读书写作,都要费神,他说,不能说一点也不辛苦,但苦中也有乐。北宋学者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乐,愈久愈深。”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说:“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读书可以使人聪明,可以使人高尚,可以使人心情舒畅,他活到百岁之所以还有这个样,他认为主要是得力于读书。他还说“往后的岁月不管多长,仍将以读书为主,也适当写点诗文,做到时为空过,路不空行,将余年献给祖国和中国共产党。”至到先生仙逝的前一周我还收到了先生投给《常德诗词》《鼎城诗艺》《善卷书香》的二十首近体诗和有关诗词的论文。现择二首诗和一篇文与之分享。
承湖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评为“健康之星”喜赋
三尺讲台是我家,虽无金粉亦豪华。
博读诗书通宇内,广交朋友遍天涯。
箪食瓢饮且为乐,小帽轻衫便是佳。
仁德之人不易老,青山满目映红霞。
迎接百岁
回首沧桑日月长,饱经风雨又冰霜。
八旬讲课不言苦,九秩出书未诉忙。
论说万言惭卓见,诗歌千首愧华章。
春秋佳日登高唱,年寿频加喜洋洋。
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的哀情诗
    李商隐(约813-858)唐诗人,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文宗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省校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败糜乱,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等篇较突出。《无题》诗也有所寄寓。擅长律绝,富有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寓意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请看李商隐的《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宣室:西汉未央宫前的正殿。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谪长沙一年后,汉文帝在宣室召见他,问以鬼神之事,而不是问天下百姓等关于国家治乱的大事。号称贤明的汉文帝是如此,其他庸懦之主就更等而下之了,联想唐代帝王热衷于求仙奉佛的现实,又结合己身遭遇,而以讽叹出之,堪称杰作。   
再看李商隐的《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南游,指隋炀帝南游扬州。障泥,垂于马腹两侧以遮挡尘土的布帛。隋炀帝荒淫奢侈,为了自己游玩享乐,不惜劳民伤财,把宫锦作障泥和船帆,诗人给以沉痛的斥骂。
从这些事看来,可见李商隐不仅在诗歌上有很高成就,而且在政治上有很高的见解,如果遇到明主,予以信用,很可能做出一番不同寻常的事,但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
    话要从头论起:李商隐在青年时期就显露出文学才能,十七岁时便受到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教会了他写给皇上奏章的骈文。二十五岁,在令狐楚儿子令狐绹的帮助下,考取了进士。不久便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部下当幕僚,而且娶了王的女儿,可谓春风得意。王氏聪慧美丽,并通诗文,李商隐对这个婚姻是非常满意的,可这都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当时正是两大官僚集团,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尖锐对立,进行着剧烈争权夺利的时代。李商隐早年受到令狐楚的栽培,并与其子令狐绹交情很好。令狐是牛党,按理说李商隐也应该是牛党,但王茂元是李党。李商隐做了王茂元的女婿,在当时看来是背叛了牛党,投向李党,因此深为牛党中人所痛恨。
    唐武宗继位,任李德裕为宰相,非常信任,这是李党势力最胜的时期,武宗在位仅五年就死了。可由于李德裕的政治才能,使唐王朝出现了些兴旺景象。不巧的是,武宗在位的五年间,李商隐的母亲去世,按古制和习俗,须在家守丧三年。等到丧满再出来从事政治活动,几个月之后武宗死去,李德裕被新继位的宣宗贬斥,牛党开始得势,后来令狐绹做了宣宗的宰相,他认为李商隐辜负了他的家恩,因此有意压抑他,对李商隐请求帮助的一些书信置之不理。这样,李商隐一生就只当过校书郎、校尉之类的小官,或者在大官的幕府中帮忙,长期漂泊在外,穷困潦倒。
    李商隐不仅事业上穷困潦倒,在爱情上也是苦恼重重,他大概谈过多次爱情,但都以失意和苦恼告终,所娶的王氏夫人虽然很满意,可不幸在婚后十三年,即李商隐三十八岁时去世了,王氏的夭亡,对李商隐的打击太大了,也许因为忘不了她,后来就没有再娶。由于穷困潦倒,忧郁不乐,于王氏去世七年后就死了,死时年仅四十五岁,可谓英年早逝,可悲呀!
    李商隐的诗集中,有十几首无题诗,为什么无题,就是无可命题,要表达的意思,不可说明,所以才托无题以寄意。他的无题诗,以于下一首最感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要相见很难,分别时难舍难分,也是个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无力再吹啦,一切花朵都凋残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蚕只有到死的时候,他的丝方能吐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只有成灰的时候,那泪才会流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你清晨对镜,令人担忧的是你那乌黑般的鬓发会逐渐斑白。
夜吟应觉月光寒——深夜里,你在月光下独吟,会感到寒冷吧,保重呀。
蓬山此去无多路——蓬莱仙岛,距离这里不算太远。
青鸟殷勤为探看——能传递消息的青鸟呀,求你殷勤些吧,帮忙去探听探听。
    这首诗,情意缠绵,哀婉欲绝,表达了作者纯洁坚定至死不渝的爱情,不少读者认为这是李商隐怀念王氏夫人之作。千百年来,人们吟诵它,特别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不知有多少男女,在爱情书信中引用它,简直无法统计!诗句永远流传,诗人不朽。
    读了林先生深入浅出的文字,看似容易,其实至难,因为要做到淡语而有味、浅语而有致,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极通透的思想与极高明的艺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对林先生的悦读和写作人生无比的钦佩和膜拜!
诗寄长行泪,隽永半卷联。琨瑜筑碑,林翁驾鹤不复返。
星消未解愁,珠玑期颐著。世纪圆梦,泰斗西归列仙班。
    但愿林先生的精神不朽!

学会地址: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老干活动中心

邮编:100007邮箱:512798845@qq.com联系电话: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