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诗坛讯息列表
陕西省诗词学会代表团到访河南诗词学会

发布时间:        阅读:次      
分享到:



 

      8月5日,陕西省诗词学会会长刘炜评、党支部书记王小凤、副会长兼秘书长马瑀、副会长兼三秦女子诗社社长王秦香等一行6人,到访河南诗词学会。河南诗词学会会长马海盈,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张志钦,副会长王国钦,副会长兼女工委主任吕美芝,副秘书长兼女工委常务副主任许慧才,女工委副主任姚新永等热情接待并参与座谈。

      刘炜评首先介绍了陕西省诗词学会建设和工作情况。去年换届后,学会班子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内强实力、外谋融合,打造品牌、提升效能,守正创新、持续发展”的思路,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重点分享了陕西在诗词领域的特色实践:通过系统培育“长安诗人”群体,为“长安诗派”的形成打好前期基础;以扶持三秦女子诗社创作为抓手,激活女性诗人创作活力;依托“长安大讲堂”常态化开展诗词普及;找准诗词文化与社会各行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以诗词赋能陕西文化建设;通过培训中心的线上、线下培训,提升创作水平;创新推出诗词研学之旅,让诗词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融合,形成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活力的发展模式。

      王小凤、王秦香等分别发言,聚焦三秦女子诗社的建设经验展开交流。她们介绍了诗社发展历程,内设机构协同机制,以及“分层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阐释“功夫在诗外”的理念,通过以《诗经》《道德经》为蓝本的“经典重溯”系列活动,筑牢文化根脉;通过每年一度的“三秦杯女诗人诗词大赛”激发创作热情,展现女性诗群的独特风采。

      马海盈主持座谈会,对陕西同仁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陕西与河南,同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血脉相连、文脉相通。从长安的汉赋唐诗到中原的骚客辞章,两地诗词文化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中华诗词的璀璨星河。此次“豫秦联吟,诗谊绵长”工作交流活动,正是对这份深厚文化渊源的赓续,更是两地诗坛携手并进、共促发展的生动实践。今天的座谈,旨在搭建一个坦诚交流、互学互鉴的平台。我们期待与陕西同仁深入探讨学会建设的经验做法,分享诗词创作与推广的心得感悟,共话新时代诗词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他对陕西诗词学会分享的经验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张志钦代表河南诗词学会介绍了学会基本情况:学会15个内设工委、工作部设置情况及协同联动,形成覆盖创作、研究、传播、诗教体系,积极融合社会资源和力量;会刊《中州诗词》和河南诗词学会微刊作为核心平台,展示河南诗词文化风貌;持续推进诗词“七进”(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景区、进家庭)诗教活动,获评多项省级文化荣誉;与巩义联手组织年度“杜甫故里诗歌周”活动;组织采风、培训等系列活动。他还介绍了正在推进的企业理事会单位建设,旨在搭建“诗企融合”平台,探索“诗词+企业”协同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吕美芝、许慧才介绍了河南诗词学会女工委的组织构架和工作开展情况。分别从常态化开展诗词创作与传播、系统推进培训与交流、打造主题采风品牌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实践、深化内外交流合作五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座谈会上,大家还就当代诗词创作体现现代性、当代诗词入史、诗词培训与研学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上,陕西省诗词学会向河南诗词学会赠送了《长安诗人诗丛》《陕西当代诗词三百首》《陕西诗词》《京兆集》等图书,河南诗词学会回赠了《当代中华诗词集成河南卷(上中下)》《黄河诗词》《新时代茶诗词选编》等图书。

      座谈会结束后,与会人员一起参观了河南省文学史展览。

      此次豫陕诗词学会交流,收到了很好的互学互鉴的效果。双方均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为起点,持续深化交流,携手推动诗词创作与时代同频、与文化共振,让诗词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学会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98号省文学院南2楼211A--211B室

邮编:100007邮箱:zzsc55902812@126.com联系电话:0371--55939003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