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诗坛讯息列表
丁正蛟丨陈海洋七绝的基本叙事与诗意呈现

发布时间:        阅读:次      
分享到:


  试从叙事性及诗意呈现两个角度来剖析海洋兄的绝句:

  一、叙事性
  叙事作为诗词、散文、小说的公共因素,是构建张力的一大法宝。海洋兄绝句中的叙事不仅没有削弱抒情,叙事的支撑反而让抒情更加饱满。海洋兄绝句叙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将个人日常经验写入绝句,第二是叙述往往具有现场感。
  经验性叙事。海洋兄放弃对绝句意境的塑造,而是采用建构情境的方式进行叙事。这种情境建构主要有三个特征,首先是对现代经验的追求。“故人别久忆何深,倩影还从微信寻。却怕无端生祸事,图前不敢点心心”叙述朋友圈给故人点赞的思想抉择;“粉樱艳绝合吟哦,老叟光阴树下磨。一自春花似霞灿,枝间鸟语忽然多”叙述现代城市化下老人只能在树下消磨漫长的岁月。这些绝句叙述的情境是现代人才具有的个人体验。其次是生活细节动词的使用,诸如“拈起”“慢伸”等词语,将生活情境细节生动描绘了出来。最后是暖色调运用及温馨环境的描绘。如“一墙明艳夺吟眸”“粉樱艳绝合吟哦”“两岸春山灯火暖”“一春梦幻都归紫”“策杖风中翠色开”“一树明霞透骨开”“碧桃三月春风露”,其中“艳”、“暖”、“紫”、“翠”、“明”、“碧”等暖色调词汇的使用加强了情境塑造,也显示出作者本身对环境的感知就是温馨的。“海月天风不染尘,寒波百里碧粼粼。凝眸玉岭烟生处,一树梅花已出秦”,该诗虽存在“寒”等冷色系词汇,也在后面情境中被完全消解,如此还有《松山怀古》《落花》等作品。海洋兄的绝句总是在绝望中带着希望,如“骨立残枝似不禁,樱花渐谢柳成阴。淤泥水底积三丈,中有青莲未死心。”荷自身已经见残,加之环境恶劣,樱花谢,淤泥深,但是仍然能看到他的奋起呐喊,最后一句的转折,消解了前面的绝望描写。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作者积极的精神气质。总体来看,作者所描述的生活情境是现代性的,是经验性的,是日常的,是细节性的,是偏暖色系的,是带有希望的。
  现场感叙事。海洋兄绝句大部分非常具有现场感,“顽童放学不归家,蝴蝶飞来共逐花。隔院蜻蜓枝上立,慢伸小手过篱笆”将自己置身事外,镜头对准顽童的形象,没有作者的参与,整首诗如电影镜头推移,从远及近写来,最后对“慢伸小手”进行特写,读到此处,不禁屏住呼吸,且看他如何捉住蜻蜓。但海洋兄大多数绝句不满足于一般客观性叙事,而是作为诗中主角亲自参与诗里所构建情境中。诸如“细雨沾衣才湿泥,兴随鸟语入云低。林深不识春山路,忽见桃花出小溪”,“沾衣”“随”“忽见”基本有很明确的词汇表明自己的现场参与。“小院春深鸟语幽,一墙明艳夺吟眸。闻香慈母心颜喜,拈起花枝向镜头”,四个镜头的现场感非常强,整首诗的核心是慈母的出场,既连起镜头两端浓浓的亲情,也让整个小院突然明亮起来,其中“吟眸”等词表明作者已深度参与诗中所述情境里。事实上,作者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车轮万转度生涯”的生活让他对各地域的人文和自然风景有更充分的参与。“百年恩怨总难分,息尽炮声鸡犬闻。两岸春山灯火暖,相逢只隔一溪云”,百年恩怨在此刻鸡犬声中,在灯火下,在作者目下的观照里渐渐消融。“百里奇峰半是烟,生涯莫负落花前。赊他一片苍山月,来照渔舟洱海眠”,苍山月哪里是照渔舟洱海,分明是照着作者心中的向往,但“赊”字却翻转一层意思,写出作者经过大理时的仓促。“花叶重逢尘路难,东风未解忆长安。一春梦幻都归紫,怜取咖啡到少年。”呈现当年和当下的自己都参与到蓝花楹的盛开中来。可见,作者不仅参与到诗的情境中,参与度还相当高。
总之,海洋兄七绝不仅精心利用日常经验构建情境进行叙事,还作为事中人物高度参与其中,情感也因作者参与在叙事中不断加强。
  二、诗意及呈现方式
  诗中叙事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事件后面作者所要传达的意义,假如只有事件的简单叙事,那么诗将缺乏该有的诗意,因此,海洋兄绝句中借助议论等方式完成对复杂的人生经验表达,以此来解决叙事中无诗意的问题。有对历史的分析,“江南尽著梅花气,何有六朝金粉哀有对历史的沉思,“千载胭脂颜色在,六朝王气井中寒有对世事的感悟,“世事洪流皆入眼,空怜浊浪到苍生也有一霎而过的禅机,“林深不识春山路,忽见桃花出小溪”。这些诗常在前两句完成基本的叙事,又在后两句议论中构成人生经验的总结提升。所以他的绝句一方面有基本的事实叙述,另一方面也有对事实的总结、判断、分析,从而促成诗意的呈现。另外,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他诗意呈现的一种方式。“独自怜君归渭水,苍山已是白云多”中的截断;小园春草间花色,怕听人间赋壮词”的以小写大;女儿未及尘劳苦,只把春风脸上涂”中的以;“汉水春波流不尽,泠泠月色破微云”中的留白;“林深不识春山路,忽见桃花出小溪”物理和心灵世界的相互映照。可以看到,在各类修辞方式辅助下诗意不仅得到深化,还变得十分有趣。

当然,海洋兄绝句还存在另外特征,本篇所述只是写作者作为读者的主观臆断,作者在创作时未必有这样的意思,但读者在阅读时未必不会有这样的意思。


 - END -



云南翠微吟社公众号编辑部

主  编:陈海洋

常务副主编:牛能

副主编:侯兴黉   魏总

编  辑: 赵俊军   蒋勇    刘文远

社团地址:昆明市翠湖南路

邮编:100007邮箱:58695065@qq.com联系电话: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