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诗坛讯息列表
诗颂时代“新街”口——安徽省诗协驻天长联络处走进天长市新街镇诗词采风

发布时间:        阅读:次      
分享到:


   2025年11月6日,安徽省诗协驻天长联络处、雅风天长诗社组织部分人员走进新街镇,开展诗颂时代“新街”口,赞“两山”和美乡村,以诗词艺术讴歌新时代“五美新街”、生态宜居、孝亲敬老、青绿画卷,助力擦亮“新街口”文化品牌。让我们以诗为媒,共绘新街青绿长卷,以词为鉴,同颂时代和美新篇!在新街镇文化站,新街诗词学会会长马长青介绍了新街镇总体情况。

   新街镇,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地处天长市西南部,东邻郑集镇,南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接壤,西与汊涧镇为邻,北连石梁镇,镇人民政府距天长市区18千米, 1949年10月,设新街乡。2007年4月改镇。新街镇辖2个社区、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兴隆社区。2019年,新街镇有工业企业65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3个。2020年6月,新街镇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2020年7月,新街镇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新街镇为国家卫生乡镇多项荣誉。

   新街镇沿着“工农文旅齐发力,打造天长新街口”的发展路径,依托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以赛促旅,以旅彰文,以文兴业,推动乡村振兴、体育事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省诗协驻天长联络处、雅风天长诗社秘书长沈福东介绍联络处和诗社成立4年来情况,特别提到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周啸天书赠“雅风天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梁东书赠“千秋吟坛”、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题赠“诗薮永福,雅风天长”和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为诗社题赠“古今潮上,风雅天长”和诗翁品牌,特别是皖东第一百岁诗翁——唐润生等。省诗协驻天长联络处、雅风天长诗社负责人高大国介绍此次采风的重要意义,感谢新街镇文化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新街镇龙南村地处皖东天长西南角,是一个风景宜人的好地方,是天长川桥河的发源地。在这个美丽的乡村里有一位土生土长的人,几十年来,村的党总支书记董满亮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做事,坦坦荡荡为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经常身体力行,带领龙南全体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龙南村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龙南村徽派映入眼帘,马头墙,蓝天白云,桂花飘香,鸡鸣和犬吠形成“遥闻鸡犬声,和美龙南村”诗人们与村民攀谈,村书记向诗人介绍美好乡村发展,新时代人们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并留下美好瞬间和诗行。
   姚孝贞墓位于安徽省天长市新街镇兴业社区姚庄村民组,是清代古墓葬,2011年被列为天长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姚孝贞(1712年—1794年)生于康熙五十一年,父母早逝后立志终身不嫁,抚养弟弟及侄子,其孝义事迹被乾隆帝表彰,特赐圣旨并建贞洁牌坊。墓前现存高2米的照壁,嵌有“圣旨”碑及“姚孝贞女之墓”墓碑,另一块“圣旨”碑现存于其后人姚文兵家。诗人们被姚孝贞的贞洁所震撼。

   耕读人家,位于天长市新街镇富民东路,原琅琊山主持顶光长老亲自向采风人员介绍,耕读人家一园、一庭、一方塘。从2002年开始陆续栽种植物。自2006年左右,改造计划开始生成,从引进树种、池塘清淤、卫生设施改造开始,到心园、方塘、可桥、也禅院等小景点一一建成,再到屋内环境提升,农耕物件的回收保存。建园所用材料,都是去周边拆迁地寻购,为的就是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能够尽量保留农村原有风貌的底色,如大量的块石、青砖、旧木梁、老坛子、水缸、磨盘等等。他们都是童年的记忆,是乡愁的代名词,改建者希望把它们保留下来,希望园子的改造是融入这片土地的。

   “心园”是现有风貌中室外营造集成度最高的一处小院,利用老门板建造的院门上书古篆体“心园”二字,由此引入,石道相接,草色氤氲,花木繁盛,玉兰、梅花、茶梅、芍药不胜枚举。有梧桐斜倾,下设磨盘石桌,临方塘中植睡莲,天光云影佳景天成。

   室内改造,本着舒适整洁的原则,对卫生设施、墙顶地都做了适当改造出新。原有老的木门窗、木梁都尽量保留,原先的内院搭建了透光的顶,上面又用竹子进行装饰,四面墙上装饰有农耕元素的水墨画,角落的墙上陈列着收集到的农耕器具如木犁磨盘等。如今这个内院成了会客接待的重要场所。在厢房的上层还有一间单独的客房,其外有露台,上有遮阳伞外摆座椅一套,在这里可以远眺集镇掠影,欣赏田畴风光,岂不惬意!
   现如今这片村庄,农园菜园果园丰收不断,四季花木争相斗艳,村里街坊常散步至此游赏拍照,书画家好友也常择时寻至交流心得。村庄隐入林中,于进村道路入口处的栾树林边,寻石子路漫步而行,田园村色渐渐展开。至村庄近处,见一石刻,上书“耕读人家”,这是一家人为这座村庄起的一个名称,也是一家人愿景的一个呈现。也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走进书房,顶光长老手书“觉”与张根和结缘;高大国也现场书写“净心见佛”与顶光长老书“有万喜”结缘美好。(文/高大国  图/马长青 汤曙 张根和)




新街采风诗词曲


高大国


题龙南


近水龙南鸡犬闻,田园雅舍守云人。

苍穹世外风无尽,归客天香落满身。


酬顶光


不住琅琊不问泉,携经听雨念田边。

了凡本焕星云地,万喜净心见佛缘。


顶光

退居


住山交卸后,居处寄吾生。

放下和提起,更中有不更。


注:住山,为一山(寺院)之住持。其语意与‘山主’相同;
系以‘一山之主人’

之意转指一山之住持。盖于禅宗典籍中或禅林中,‘山’多为寺院之代称。


周 瑾


深秋走龙南


袁庄民宿川桥旁,黛瓦乌砖高院墙。

秀木花繁宽道洁,马墩遗古畅阶藏。

明雕凳桌存雅静,精砌屋房储丽皇。

文旅新街前景阔,爱情绚烂送幽香。


李益昌


袁庄村墅


水库清晖映荻葩,浮山影碎戏鸣蛙。

云栖浅濑围成雪,鹭立寒汀缀合纱。

几叶飘摇令风改,一竿俯仰任舟斜。

谁能理解陶潜意,归隐东篱观菊华。


秋兰香·袁庄采风偶作


碧水依村,云蔼笼墅,徽墙小院清幽。骉头高峙处,青瓦映深秋。

问谁识、兴富术藏收?遍寻春色难休。却惊见、柳牵新路,菊绕琼楼。

顺道访花询柳,正蝶舞桑麻,鹊报丰收。笑年来、硕惠坠枝头。

康庄醉明眸。车影穿霞,灯彩夭柔。怎比得、袁庄佳境,幸福长留? 


访顶光高僧


湖畔云居堪世外,泛舟水库拜僧英。

风和竹木鹂鷬跃,日丽禾苗蛙蝈鸣。

闲伴草堂犹甫老,细斟醅酒若坡卿。

柴门半闭随缘过,酌句磨诗笔砚耕。


郭学生


访耕读人家


重阳南苑去,幽径醉青梅。

禅院千缘驻,方塘一鉴开。

吟风书雅集,输韵上高台。

耕读传家久,流觞举玉杯。


玉梅令·袁庄民俗村


重阳小聚。漫步频欢语。清风沐、客行幽处。喜翘檐藤绕,黛影驻园中,凌日月、经寒暑。

情怡画栋,舒意闲情许。描村秀、闪霓几度?更景优庭洁,质朴著民情,输雅兴、墨匀毫举。


水龙吟·孝贞园寄怀(辛弃疾体)


碧天心寄重阳,竟随秋色悠怀取。胸舒意漾,步匀景苑,醉深幽处。

鹊叫枝头,客行园里,萦怀丝缕。昔乾隆御旨,凭谁颂道?金风爽、骚人聚。

谁忆经年尘事,沐东风,孝贞何去?碑存序渺,德昭人淑,留情几许。

莫叹流年,当书新字,静思吟句。向苍穹问雁,坡翁借韵,撰群英谱。

唐乃倜


新街龙南村


豆秸香巷陌,秆影入庭园。

旧壁苔痕古,新瓜棚架繁。

鸡鸣深树静,犬卧午荫暄。

翁媪倚门坐,闲说稻粮蕃。


注:我的创作思路是通过对龙南村豆秸、秆影等典型农宅元素的刻画,构建田园意境。

中二联以苔痕古壁与繁茂瓜棚形成时空张力,以鸡犬的动态反衬乡村宁静,尾联

借翁媪闲话展现农耕文明延续性,整体在平仄对仗间流淌着对乡土文明的深长凝视。


鹧鸪天·随诗友新街采风


撷取新街一缕秋,诗肩并立最高楼。风扶银杏揉金雨,云卷晴空泻碧流。

茶雾袅,墨香浮,闲敲棋子笑纹枰。归来袖底藏烟色,分与吟窗月半钩。


李彩华


浣溪沙·新街新咏


沃野铺金沐晓光,篱边枸杞缀红妆。犬欢猫戏绕庭芳。

民宿茶香迎远客,田畴果硕醉秋阳。明朝更拓富途长。


禅院秋聚


禅院秋光净,良朋雅集同。高僧挥素楮,墨客赠新工。

竹影摇清昼,荷香散晚风。情投忘俗虑,心契胜春融。






沈福东


访顶光法师


半亩方塘闲意乐,数竿修竹隔尘嚣。

心园已忘当年事,禅境常安此际高。


拜祭姚孝贞


修身秉善孝为先,抚弟延宗义动天。

久蓄敬诚今始赴,迟来拜祭莫嗔嫌。


秋游袁庄民宿


曲巷翘檐映彩光,半庭雕镂透幽香。

袁庄民宿承徽韵,拍照门前笑语长。


顶光法仙居禅韵


灵境藏幽处,方塘映碧天。

心园闲意乐,禅净忘尘年。


汤 曙


〔南吕·一枝花〕新街镇和美乡村采风有怀


暮秋枫叶红,胜日心情爽。东篱秋菊绽,阡陌柳条黄,玉露凝香。

骚客游街巷,心欢绮梦长。一路来景动群心,半日里兴酣四方。

[梁州第七]原生态雅俗画廊,立风标和美袁庄。发家致富心明亮,川桥水库,秀色峰阳,鱼欢水碧,霞共鸥翔。

羡民居黛瓦白墙,赏花容田野村乡。访新街丽景迷人,窜农户鹊歌绕梁,喜安居紫气集堂。

新房,旧房,互相映衬流风韵,徽派好模样。淑女风姿孝感天,御赐牌坊。

[隔尾]地灵人杰风和畅,德厚文高誉满扬。创建文明记心上,镇领航,奔小康,聚力凝心奋开桨!

〔中吕·满庭芳〕访顶光大师

暮秋秀色,川桥水畔,村野田宅。方塘一鉴谌心爱,竹绕亭台。

勤耕读心痴不怠,永追求福报纷来。红尘外,禅修自开,墨宝满书斋。

胡世跃


赞耕读人家顶光大师


曾领琅琊寺,今归野陌村。

荷锄耕岁月,拈笔写乾坤。


徐秀海


川桥湾龙南民宿即景


晴川似练绕苍松,碧岸逶迤隐玉龙。

新宿初开延雅客,溪音长漱浣尘容。

千荷举盖分波绿,万竹摇风泼翠浓。

休叹桃源无处觅,此心已伴鹭鸥踪。

注:川桥湾,位于安徽省天长市江淮分水岭之南,为川桥河源头,龙南村民宿坐落其西岸。


王金山


隨吟友赴袁莊採風有感(古风)


美麗袁莊傍水灣,青磚黛瓦畫圖間。

豐登五谷歸倉滿,農戶三秋少得閑。

村部建成初顯影,園區潔凈勝城關。

洞天福地人稱贊,頤養天年不羨仙。


张根和


新街袁村一角(古风)


白墙浮画美,黛瓦连雲轻。

庭角堆金穗,风香迷太平。


访顶光大师居地闲坐(古凤)


小院依林壑,清风入户凉。

焚香观墨舞,雨对一庭芳。


摄影/马长青 汤曙 周瑾 张根和 高大国 李彩华



协会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经九路科创城

邮编:100007邮箱:yafengtianchang@163.com联系电话:18055098900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