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诗坛讯息列表
追忆红色历史 诗词赋美乡村

发布时间:        阅读:次      
分享到:


——巴中市诗词楹联学会走进界牌村采风创作






2025年11月1日,由巴中市诗词楹联学会主办,巴州区诗词楹联学会承办的“追忆红色历史 诗词赋美乡村 ”主题采风活动走进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

按照中宣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要求,在即将迎来红军入川93周年之际,精心策划、组织此次采风活动,组织全市会员代表60余名参加,大家带着对红色战地的深情追忆,带着对乡村故土的无限热爱,先后参观了村联合党委驻地、村史馆、加工厂、新村产业园,瞻仰了烈士陵园,共同感知这方热土昨天与今天的故事。



一是红色战地耀千秋。界牌村幅员面积6.68平方公里,2046人。历史上这里曾是商旅必经之地,由于地处天然险要,红四方面军于1933年4月,在此展开了反“三路围攻” 的杀牛坪大战。而今一座占地50亩的红军烈士陵园矗立村头。红军大院、红军树、战壕工事依然尚存。是全市的红色教育研学基地二是坚强引领奔富路。界牌村与通江杨柏沙泥村建立联合党委,昔日交通要冲早由柏油公路所取代,而今水泥路遍布全村,人们安居乐业,社会事业繁荣。同时通过招引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投资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多万元。三是青春之歌圆梦乡。村里共有11名大学生返乡创业,有将传统的泡菜、豆瓣酱、豆干制作搬进工厂的创业者;有创办规模养兔场的村干部;有广种优质粮油,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医学青年。四是乡村振兴结硕果。界牌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方法,齐心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形成以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旅三轮驱动的格局。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



大和乡党委书记谯小川、界牌村党支部书记李荣华分别介绍了乡村发展情况,创作者们认真聆听讲解,用镜头与文字留存“从秦巴古道驿站到红色战地,再到网红打卡地”的历史脉络,并进行了现场吟诗交流。市诗词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饶平安向界牌村赠送诗词书画,市、县两级学会一同捐赠书籍。

市诗词楹联学会党支部书记张学金表示,通过采风活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采风创作既是诗词学会的红色之旅,更是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之举;要用笔墨让红色基因活起来,为助力老区发展书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审核:张学金 乔仁发    写稿:罗文豪)





学会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江北白云台

邮编:100007邮箱:182386231@qq.com联系电话: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