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9日,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诗词协会党支部书记刘道平,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鲁迅文学奖得主、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四川省诗词协会会长邓建秋及副会长贾智德、李祖惠、赵强烨、杜均、杨天晖、王刚,监事长孟大川、副监事长王绍法,原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委员会微刊《笔振天声》副主编郭定乾,省诗协相关部门负责人,什邡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李友荣及当地相关文艺团体负责人等40余位文朋诗友齐聚什邡,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实地采风与诗词交流。
实地采风中,诗友一行循着什邡的历史脉络与人文印记,先后参观了龙居寺、李冰陵、什邡博物馆、罗汉寺及雪茄博物馆。在龙居寺,千年古建飞檐翘角,楹联题刻墨香萦绕,岁月厚重感扑面而来;李冰陵前,治水先贤的千秋功绩与民间传说交织,让人体悟文化传承的力量;什邡博物馆内,一件件文物史料串联起城市从远古到现代的发展轨迹,诉说着独特的地域故事;罗汉寺的清幽禅意与雪茄博物馆的产业创新活力形成鲜明呼应,让诗友们直观感受到什邡自然禀赋与人文创新的交融共生,纷纷赞叹“此间山水含诗韵,一城文脉贯古今”,什邡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鲜明的地方特色给各位诗友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诗词交流分享会上,现场氛围热烈而融洽。周啸天教授作了“赓续传统、书写时代”专题分享,深度拆解自身创作理念,并结合其代表作之一《邓稼先歌》展开详解。他谈到《邓稼先歌》以“诗史”笔法书写时代英魂,将先辈献身精神与古典典故相融,彰显诗词承载家国情怀的力量。周啸天教授强调,当代诗词创作既要扎根古典韵律土壤,更要以敏锐视角捕捉时代精神与人间温情,方能让传统文学形式焕发新生。
邓建秋会长围绕诗词鉴赏与诗词创作,结合省诗词协会下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鼓励本地文朋诗友坚持创作、勇于创新,为四川诗词文化传承注入新生力量。李友荣会长代表本地诗词界致辞,并分享了自身诗词创作的体会,什邡本地诗友也纷纷分享各自的创作理念、思路和创作体会,围绕格律规范、题材拓展等话题谈心得,共探诗词创作之道,现场互动频频、干货满满。互动交流环节中,诗友们踊跃讨论,就“传统题材的现代转化”“叙事类诗词的节奏把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思想的碰撞让现场气氛热烈。
采风和交流的同时,诗友们以什邡的山水风光、人文底蕴、产业特色为蓝本,创作出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或赞李冰治水的千秋功绩,或咏龙居古寺的清幽意境,或颂雪茄产业的创新活力,既是对什邡魅力的生动诠释,更是对“山水什邡”文旅品牌升级、助力地方文化建设的有力推动。
此次采风交流活动,为省诗词协会与什邡诗词界搭建了深入交流的桥梁,诗友们不仅加深了对什邡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的了解,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邓建秋会长表示,这样的交流活动有助于激发创作灵感,促进诗词艺术的繁荣发展。“我们将与什邡建立长期的交流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四川诗词事业的发展。”
“这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什邡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刘道平主任要求,“省诗协要继续组织此类活动,让诗词走进农村、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景区、走进家庭,推动诗词创作与地方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采编:李友荣 制作: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