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展博士
陈扶军
哈思雪沃凌霄木,泰和泉流毓秀村。
九阙风光辞冠带,五湖烟雨乐琴樽。
淼淼海波同照月,依依杨柳自连根。
感君枣杞红如泪,滴作鹿鸣结集恩。
酒仙评诗
诗贵含蓄,忌直白。陈扶军这首诗最成功之处就是含蓄,凭意象出彩。何为意象?简言之,就是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的高度融合。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其精华所在就是“意象”!理解这首诗就要好好品味诗中的“哈思雪”“泰和泉”“凌霄木”“九阙”“冠带”“五湖”“琴樽”“海波”“杨柳”“枣杞”“鹿鸣”等意象。擅长“老干体”者当好好琢磨细细品味。
首联交代主人公的成长环境。刘展是从靖远石门走出去的优秀人才,他的家乡石门硝水就是在哈思山畔泰和泉边,可以说是一个依山傍水钟灵毓秀的小山村,哈思山植被丰茂多“凌霄”之木,此处“凌霄木”也暗喻刘展乃栋梁之材。
颔联写刘展博士的主要业绩及其志趣。“九阙”本意为天宫,此处指皇城,刘展博士曾在中国特检院、国家质检总局、国务院检验机构整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20年,这段在京城的工作经历可以说是刘展博士的“高光时刻”,然而此时的刘展却急流勇退,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辞冠带”——辞职创业。“五湖烟雨”泛指自然山水,“琴樽”指文人雅士优雅闲适的生活用具,此句描写的是一种隐士生活,似于事实不符。真实的情况是刘展辞职后并没有隐居山林,而是艰苦奋斗与其团队创建了北京远见科技集团。当然了刘展博士志趣广泛,繁忙的工作之余依然不忘读书吟诗把酒抚琴。如此看来,把“五湖烟雨乐琴樽”作为主人公的一种业余爱好来理解也未尝不可。
颈联写主人公的海外生活,刘展现定居澳洲墨尔本(其妻在澳洲某机构供职,其子在澳洲某大学上学)现在的刘展来无影去无踪,漂泊不定,来往奔波于北京、澳洲、靖远三地之间。山河异域,风月同天。身处大洋彼岸,心系故乡亲人。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恰似“依依杨柳”,叶相触在云里,根紧握在地下。
尾联交代写作缘由。“枣杞”即靖远小口大枣和靖远枸杞,为产自靖远的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靖远县申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过程中,当时还在国家质检总局任职的刘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年是靖远鹿鸣诗社成立五周年纪念,诗社决定出版《鹿鸣诗词集》,得知出版费用还有缺口,刘展博士慷慨解囊赞助诗集出版,解了诗社燃眉之急。只是此处的“枣杞”有歧义,如果不作注释的话,还误以为是刘展寄来了“枣杞”呢!建议再琢磨琢磨,以期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