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 亭
林景熙?(宋末元初)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一、王和尚评诗:
我说过:高手写诗,不是线性的,而是曲折的。比如这首诗,“日暮尚溪亭”,尚,即尚在犹在的意思,即这是作者酒醉醒来之后所写的诗。“微风酒半醒”也点出,他此刻是处于半醉半醒之中。
起句是“清秋有馀思”这就是先写情绪,再交代行踪的手法,比线性写法更加曲折。而“有馀思”又成功领起下文。他的余思是什么,都埋藏在写景之中。
二联“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前句写景,后句叙述,对仗开阖很妙。且“高树月初白”写景非常细腻,“白”字用得非常好。日暮,月初白,又是交代时间渐进。作者从酒醉中醒来,到迎风半醒,又是个人状态的变化。这就是诗的脉络,前后交互,写得非常清楚。
三联,作者在半醒之间,开始散步闲坐。“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这一联写非常细腻生动。“落叶““流萤”的意象,刻画出孤独冷清的画面。而“穿”“数”炼字也非常精准。在落叶飘飘中穿行,时而又坐下来数萤火虫,这样的诗人不正显得孤独且寥落么?整首诗至此,作者的情绪已经渲染得非常细腻立体了。
尾联,继续写景,但是看似写景却点题露意,且回扣“馀思”。不知何处响起了渔歌之声。为何用“何处”这么不确定的词?因为尚未完全酒醒,所以用何处。渔歌,渔夫之歌,渔夫在传统诗词中都是洒脱自在,超然世外,不与俗世交流的象征。诗人有多羡慕渔夫,就有多厌恶现实的污秽与驳杂。所以,这里的渔歌就显露出作者内心的渴望,那就是远离尘嚣,远离现实。但是妙就妙在尾句“孤灯隔远汀”的收束。为何?渔歌不在作者近处,偏偏在远处,可望不可及。渔船上一点孤灯,照亮周围尺寸空间,又与作者远远隔开。这种可望不可及的景,就写出作者的内心。他似乎不能像渔夫那样超然世外,虽然羡慕,内心却不允许他远离现实。彼此遥遥相望,内心不得平静。这首诗从酒醉写起,写到最后依然没有出路,恰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这就是以景写情的妙处,含蓄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