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百三十二期

发布时间:


赵得梅

钟鼓楼登临

钟楼枢纽历时侵,寂寂青阶逸步临。
逝水东归沙岸静,浮云春望柳山深。
回梁燕雀衔林色,拂槛清风送鼓音。
冉冉明灯新助赏,鹿鸣和泰夜流金。

赏评:
    这首诗是写登临钟鼓楼所见到景色,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超出了以往那些仅囿于登高望远自伤怀的慨叹之作品,创造和发现美,清新雅致,具有积极的意义。首联直接写屡遭战乱破坏的钟鼓楼,如今依然矗立在县城中心,表明此楼历史悠久,蕴藉深厚。“春望”则表明登临的时间是在春季。作者拾阶逸步,登临揽胜,心情不是沉郁的,而是明快的。此时,诗人眼中的这座城,何其美哉!黄河静静地流过,浮云曳着柳烟,袅袅升空。回眸,紫燕“衔着林色”萦绕,转身,清风带着祥音低徊。华灯初上,流光溢彩。“鹿鸣和泰”,夜景宜人。诗人淡泊恬静,超然物外的情怀,尽在笔下延伸。章法布局上,作者下笔是由远处拉回到近处,从白天写到晚上。逶迤而来。脉络清晰,笔法娴熟,情感旖旎,浑然而就。特别说一下,从这首诗的尾联可以看到作者发散性思维的运用令其诗思非常活跃,诗眼所在,可贵之极!引人注目,增强艺术感染力和对和谐社会的溢美之情。诗意明朗而单纯,并没有什么复杂深刻的内容,却具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柳山”有些凑了,改“柳烟”如何?


贾其敏

夜晚登钟鼓楼有感

晚照谯楼上,携风靖远城。
登高吟素月,揽夜释愁情。
几望兰山久,回听涛水轻。
沧桑多变数,独酹雨稠声。

赏评:
    这是一首登楼抒怀之作。起笔就先交代出登临时间(夜晚),地点(靖远城)。能够抓住吟题的要素,直言其事,引出情感焦点,而不是从远处起笔,绕过一个大弯子才回到题目上。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容易写得集中,一气呵成,完成情感的抒发。气韵生动,洒脱而厚重。格调幽婉深沉,遣词高雅不着痕迹。妙在层层递进。中二联写景,意态呼之欲出。在风清月朗的夜里,选胜登临,久违的静谧,涌上心扉。在滚滚红尘里卸下所有的喧嚣,卸下所有的琐碎,卸下所有的“愁情”,四个动词用得精巧、淡雅,针线紧密。一“登”一“揽”,一“望”一“听”,精当无比,把静物转化成动态画面来描写,味道无穷,恰似一帧被定格了的照片,仿佛闭上眼睛就能看到:明月高悬,含情脉脉,“我”对望南山,回听碧水,陶醉其中,爱恨情愁早已释然啦。这就是这首诗的语言魅力,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从而感受到一种苍凉、恬淡的艺术之美。这首诗题为“夜晚登钟鼓楼有感”,中二联以写景状物为主,尾联侧重“感怀”,即侧重议论抒情。前实后虚,虚实相应,以小见大,情景相生。非常难得的佳作,出彩!


杜玉明

钟鼓楼览胜

危乎拔地古钟楼,遏雾携云挽斗牛。
北水粼粼盘玉带,南山奕奕挂花帱。
一园歌舞黔民乐,四面街忂商贾稠。
昔日戍边为砥柱,而今壮邑竟风流。

赏评:
    首联直接入题,“拔地而起,遏雾携云”,突兀劲挺,气势磅礴。手法夸张,笔墨凝练。细品诗味,作者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使用白描的手法,从小处落笔,来表现主题,以小见大,看似毫不着力,信手拈来,实则恰到好处,为主题服务。揽胜登临,极目处,“北水粼粼,南山奕奕”,“玉带盘绕,青翠若屏”;侧耳时,鹿鸣园内歌舞迭起,百姓和乐;附身间,商铺邻接,一派繁华。是为实写,有远景,有近景,脉络清晰,铺陈有致。“花帱”换成“青帱”可能效果会好些,远望乌兰山是看不到花滴。黔民,指平民百姓(汉 蔡邕 《王子乔碑》:“祐邦国,相黔民,光景福,耀无垠。”) 。写景是为了烘托心情,抒发情怀。尾联,又从古代折回到现实中来,在情感上倒贯全篇,使前面的景语都成了情语、寄语。首尾呼应。使抒发的感情更加博大深沉,与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具有深广的现实意义。当属好诗!


雷泰国

钟鼓楼感怀
边邑高楼话语盈,晨钟暮鼓解风情。
青山对望流年竞,碧水相依画意生。
逸兴千寻吟大美,诗怀满座赋心声。
惯看飞燕春秋替,拾起沧桑共鹿鸣。

赏评:
    此诗结构严谨,对仗工稳,融情入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人生思索,写得非常成功!首联即为“话高楼”,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自然是意满语盈,有着许许多多的感触,曾以暮鼓晨钟为代表的钟鼓楼,一直以来就是靖远悠久历史和厚重文明的象征,这其中的风风雨雨,何人能解?如果仅从字面来理解,把本诗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颔联由登楼“对望”青山碧水而过渡到颈联的“畅怀”,触发了诗人对于古今的联想。空间的无垠和时间的永恒,往往可以相互引发和转化。“望”、“依”、“吟”、“赋”之间,虽有很大的跳跃,读来却感到非常合理。几百年前发生在此地的战事、故事,不是泛泛追忆,而是别有会心(逸兴千寻,诗怀满座),面对如此雄宏、大美之景,怎能不情不自禁的感赋心声、一吐为快呢?!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写“春秋更替”已是“惯常”之事,我们不应该停留在感喟和伤怀之中,还有许多事要做,还有家国大事需要我们去关注,去完成。于是,诗人轻轻地“拾起沧桑”,蓦然回首,喜庆祥和之境凸显。用笔洒脱而不失含蓄,非常耐人寻味。更为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将人生意义不露声色的暗含在这首诗中,态度积极,格调高雅。任几度沉浮,看几多兴替。展望未来,鸣鹿呦呦。“拾”,一个简单的动作,让整首诗意境全出,传神而有深意。诗意连贯,含蕴倍深。且功夫全在结尾,升华主题。由物及人,由实及虚。开合得法,收放自如。好诗!加赞!


滕晓红

钟鼓楼
谯楼雄踞气何殊,南北西东尽市衢。
紫燕祥云萦瑞霭,青砖玉槛列天枢。
时闻翰墨传今古,每见山河绘远图。
惯看风霜烟火事,岿然丝路嵌明珠。

赏评:
    这是一首抒怀之作,前两联实写,侧重于写景;后两联虚写。侧重于抒怀。前实后虚,虚实相映,情景相生。起句即好,点题总写,直观看,钟鼓楼巍然雄踞于县城中心,受到四方八面人的观瞻,“气何殊”,诗人情来笔至,气象顿生,为下面的描写做了情感上的铺垫。承句写钟鼓楼周围的情景(南北西东尽市衢),四周通衢,繁华非常。颔联,上句是写近景:紫燕飞舞,瑞霭萦怀。青砖砌身、玉槛围栏,整齐排列,宛如“天枢”。天枢本是北斗七星中斗身第一星。靖远钟鼓楼背面题写的“天枢”,大概就是源于武则天在洛阳建造天枢,意为“天下中枢”的意思,用来比喻国家政柄。这里,“天枢”和“瑞霭”对仗,是比较工稳的。颈联写钟鼓楼博大、厚重的历史渊源,翰墨传千古,山河证兴衰。一“闻”一“见”安排得精当。尾联出人意表,引人遐思。回思往事,反观现在,感慨油然而生:既然“风霜烟火之事”我们不能左右,只能适应。这里,诗人的着眼点不在过去,而在未来。展望中,豪情满满。大靖远必将藉着一带一路之春风,成为丝绸古道上的一颗闪耀的明珠。岿然,高峻独立的样子,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典出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见隳坏,而灵光岿然独存。”一个“岿然”,用在这里,举重若轻,不但超然,更见傲然之态,非有相当功力者不能为之。大气而坚定,起伏变化,风起云涌。感觉该联不是出于一个柔情脉脉的女子之手,倒像是出自一个有着高头大马、长缨在握的将军之手。何等的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风霜烟火事”有点拗口。中二联的音步没有错开:“祥云、玉槛、翰墨、山河”后面都是动词(萦,列、传、绘)在诗句的同一个位置上,后面又接上了几个结构相同的词组(瑞霭,天枢,远图)。八句诗,其中七句的第五个字是独立的。虽说不是大病,如果避免一下,在抑扬顿挫方面会好很多。“远图对今古”稍嫌宽了。

路彩琴

靖远钟鼓楼
陇中佳气郁高楼,历代风云一望收。
南对乌兰画屏翠,北听平野大河流。
众星环拱辉霄汉,万壑朝宗耀会州。
锦绣人文催翰墨,鹿鸣相引好诗留。

赏评:
    这首诗开篇直接写出钟鼓楼乃集“陇中佳气”于一身的名楼。佳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现在泛指美好的风光。承句用一“收”字,形象地概括了钟鼓楼的数百年的风云故事。颔联描写的是“一望”的景色:“南对乌兰耸翠,北听大河东流”。颈联诗人把笔触转向过去:“众星环拱,万壑朝宗”,曾经的靖远钟鼓楼承载着多么辉煌的历史,此联夸张手法应用到位。怀古就是为了咏今。“锦绣人文”,自然是“翰墨相催”,经典咏流传。结句应该是双关之意:鹿鸣,既是指今天的盛世,又是指“鹿鸣诗社”组织的这个竞赛活动。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颔联承上,颈联启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而又含蕴不尽。




点评嘉宾简介


张永选,网名高山流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楹联学会会员;靖远鹿鸣诗社副社长。靖远二中高级教师。一直以来,致力于诗词文章的创作和研究,在楹联方面颇有造诣。诗词楹联作品见诸于各种媒体和平台。

社团地址:甘肃省靖远县乌兰镇农机巷24号

邮编:100007邮箱:286134635@qq.com联系电话:0943-6135696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