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8日
强化草原诗词曲的当代特色
苏怀亮
(鄂尔多斯市诗词学会)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艺术是时代的现实反映,也是一个时代作家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和对现实生活的态度的反映。即使他们的有些作品是写前代的故事和对前代的咏叹,也同样表达着对现实生活的评价褒贬。这就是后人在阅读前人作品时,可以从中领略到当时的社会状态和作者的心路历程的缘由。
即便是诗人所写的是一时一地的小景物、小情趣、小感受也是如此。“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虽然是写思念故乡的个人情怀,但我们依然能够从中品味出一个游子背井离乡的内心感受。为什么要背井离乡?这就很值得考证和思索。当我们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时候,表面上看是写自己可以回到故乡的喜悦,但时代战乱,百姓流落他乡的现状依旧跃然纸上。唐代张演的《社日》:“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首写一个小村子“社日”景象诗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所处的这一时期社会安定祥和,百姓丰衣足食的时代画面。纵观中国诗歌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文学是时代与地域人文的反映
文学不仅是一个时代现状的反映,同时也是一方地域风土人情的反映。描写江南水乡与朔方草原大漠的诗词,其景物气象是大不相同的。它具有着极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其特色主要表现在诗词创作中遣词造句的不同。草原大漠诗词的词汇名词大都是苍穹、蓝天、白云、草原、雄鹰、神鹰、篝火、敖包、骏马、长河、花海、莽原、金戈铁马、毡帐、奶茶、铁骑、雕弓、黄沙、巨龙等等,形容词动词大都是苍茫、碧野、雄宏、剽悍、绝尘、飞驰、狂奔、翱翔、翻飞等等。这些词汇构成的诗句,形成了一种开阔宏大的意象。这与江南诗词的小桥流水、湖光山色、亭台楼榭、幽曲小径、溪边人家、湖上泛舟、河里鱼鸭的小巧狭窄大不相同。
文学既然是一个时代、一方地域的写照,它就必然有着时代和地域的烙印。今人阅读前人的诗文,从中了解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现实,从中体察作家诗人当时的思想情感,同样,后人在阅读我们的作品时,同样可以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风貌和我们的个人情怀。如果我们的作品做不到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那么,我们的作品就会对后人产生误导或者一头雾水。就会对我们作家和诗人产生不真实的评价。
因为时代发展到今天,留给后人了解和研究今天的资料非常丰富,当他们拿其它资料和我们所写的作品进行比对研究的时候,发现作品与现实存在着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那么,我们的作品在历史中的价值、我们的诗人在后人心目中的形象都会大打折扣。
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诗人就必须书写出真实的社会生活,描绘出真实的地域风貌,抒发出真实的思想情感。这三个方面的真实就是突出和强化草原诗词曲赋的当代特色的核心所在。
二、要书写出真实的社会生活
文学艺术家号称时代的书记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诗词曲赋记录时代生活,真实是最基本的法则。改革开放40年来,内蒙古发生了巨大变化。按照千百年来草原生活图景的描述,特别是蒙古民族的生活,在人们的映象中则是游牧生活的大背景下,是草原牧场,毡包、勒勒车,是牧羊姑娘在草原花海中纵情歌唱,是骑马的汉子手持套马杆在马群中潇洒奔驰,是毡包上的炊烟与毡包内飘香的奶茶和牧民欢聚伴随着马头琴饮酒唱歌。
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内蒙古不仅仅是这些生活场景,更有现代化的都市,新型的牧区小镇和牧民新村。小镇上也有超市、饭馆儿和KTV,也是霓虹闪烁。即使是蒙古族牧民的传统居所毡包内,也有了现代化的电视、电脑、电磁灶、饮水机等等。牧民的手里也拿着手机,玩着微信,进行网上购物和销售。放牧由千百年的骑马演变成骑摩托甚至开小车。更有甚者,放牧已经使用航拍机照看羊群马群的现代化手段。这些新时代的新生活如过还没有进入诗人的视野,没有进入诗人的作品,无疑是一大缺憾。
三、要描绘出真实的地域风貌
今天的内蒙古草原,已经不是以往的草原景观。它既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原始景象,也有现代化的铁路、高架桥、高速公路横穿纵贯草原,列车乃至高速动车在草原风驰电掣。草原上也不再仅仅是敖包,出现了高架电缆和巨大的风力发电高塔和通信发射塔。有的地方还有现代化的矿区。牧区之间也有了柏油路,路上有小汽车在奔驰。
事实上,内蒙古至今在好多南方人的映象中依然还是骑马放牧,勒勒车搬家的境况。这与我们多年来的对外宣传一味地突出传统草原特色而忽视了现代草原风貌不是没有关系。
在诗词曲中突出现代草原特色的确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表面上看,写一个地域或一方水土的景物景观,无非就是写景。但在我们的好多写景诗词中,如果去掉标题,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观却是“通用的”,也就是说把它放在别的地区或者把题目改为其它地方也一样适合,而看不出独特甚至唯一。那么,我们的诗词曲就没有写好。如果我们的诗词曲中,还仅仅停留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蒙古包前勒勒车”的原始景象中,而看不到21世纪草原的现代化风貌。无疑也是一大缺憾。
四、要表达出真实的思想情感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汉代《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流露和表达,一经示人,必然会对阅读者产生感染和教化。用作品影响和教化人类,是诗人作家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所以,无论是歌颂真善美还是鞭挞假恶丑,诗人情感在其作品中的真实与否至关重要。诗人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小情小趣,唯其真实才能感人。
人类情感,不外乎喜怒哀乐,诗人表达这些情感的方式也不外乎豪迈与婉约。一般说来,草原诗词以粗犷豪迈为显著特点,但也不失细腻与柔情。豪迈不是大而空泛,婉约并非无病呻吟。要在诗词中把豪迈的情怀抒发得动人心魄,把细腻的情感表达得真实感人,是一个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更是强化草原诗词当代特色的刻不容缓的形势所在。
近年来诗词界出现了一个新的词汇叫做“老干体”,以此来嘲讽那些诗词中充满“唱大风、奏凯歌、展雄姿、展雄风、展英姿、展新容、展宏图、创伟业、谱新篇、谱华章、写华章、写春秋、建奇功、创辉煌、抒壮志、耀神州、耀九州、耀星空、放光辉、树雄心、斗恶魔、斗顽凶、震环球”等等大而空的词汇句子的诗词。而那些描绘细小生活的诗词作品,也仅仅停留在对生活现象的白描展示,没有将情感和评价融入在小事之中。
像前文所举例的《社日》一诗,一句“豚栅鸡栖对掩扉”就把村民出门玩乐而并不锁门的平安社会景象描绘表现得如此祥和美好。还比如:宋代谢枋得《庆庵寺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题目是写庆安寺的桃花,诗中没有一句写桃树如何枝繁叶茂,桃花如何绚丽芬芳。首句的桃源一词,就把庆安寺的偏僻幽静展现在读者眼前,最后一句的一个怕字,把诗人躲避现实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要想写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当代草原诗词曲赋,诗人必须深入生活,细心观察,真情体验。
作者简介
苏怀亮,鄂尔多斯日报社正高级编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常委,鄂尔多斯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鄂尔多斯诗词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