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689期发了一组咏物诗,酒仙随机拎出两首点评一下。需要说明的是酒仙的点评是有啥说啥,纯属个见!这期点评的是张正聪的《露》和杜玉明的《喇叭花》。
我们先来看张正聪的《露》:
露
天酒洒仙瓶,晨昏亦动灵。
气清花上炫,树密叶间青。
次第邀蝉饮,参差共月宁。
日晞何足虑,一笑一娉婷。
这是一首五律,张正聪社长最惯用也最得意的是七律,五律只是偶然为之。首联写露的来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西方哲学三个永恒的命题。聪长异想天开,把自然界的露水想象成从观音菩萨玉净瓶里洒出来的净水即“天酒”,观音菩萨用净水创造了世间万物,每天早晨、黄昏分别向人间播洒一次,是露给世间万物注入灵气,于是世间万物就有了魂魄就有了生命。颔联写露的妙用,正是因为有露的滋润,花朵更鲜艳了,叶子更青翠了。“炫”字用得妙,在这里有炫耀卖弄的意思,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花朵的绚丽多彩。颈联进一步写露的用途,蝉儿饮了清露后叫声更清越更欢快了,月光洒在露上更显皎洁也更显宁静。“次第”写出了露的主动热情,“参差”写出了露的高(树枝上)低(草丛里)不齐错落有致。尾联画龙点睛,写露的品格和精神。“晞”,天亮,引申为照耀的意思。即使太阳出来了,那又有什么值得顾虑的呢?我们知道太阳出来了,就意味着露即将消失(蒸发),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我“在有限的生命里美丽(娉婷)了一回!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不是显得更晶莹更妩媚吗?
酒仙在第一辑中讲到,咏物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托物言志,咏物诗所咏之“物”往往就是作者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这首咏物诗正是如此:物我交融,物我合一。全诗以“露”喻人,托“露“言志,诗人乐于奉献的精神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尽在其中了。
杜玉明是一位退休老教师,朴实厚道,勤奋好学,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尤其热爱中华诗词。
我们来看他的这首《喇叭花》诗:
喇叭花
红黄蓝紫度年华,石壁篱墙总作家。
攀绕艰难心岂怠,延伸困苦志不差。
无嫉松树形伟岸,何慕牡丹色绝嘉。
纵使伏身于地埂,也开朵朵向阳花。
首联写喇叭花的生存环境,以“石壁”“篱墙”为家,说明其生活环境艰苦贫瘠。喇叭花就是这样不择地势,随处可以茁壮成长。颔联写喇叭花的特点,咏物诗就是要抓住“物”的特点来写,“攀绕”“延伸”就是喇叭花最主要的特点,而一提到“攀绕”,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攀高结贵”“趋炎附势”等贬义词,但酒仙说过咏物诗贵在出奇制胜出新制胜,贵在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作者在喇叭花身上偏偏看到了“攀绕”之艰难,“延伸”之困苦,正因为艰难所以其心不怠,正因为困苦所以其志坚韧。颈联进一步从侧面写喇叭花不慕荣华知足常乐的特点。喇叭花很有自知之明,不与松树比“伟岸”,不与牡丹比华贵,不攀比,不嫉妒,不虚荣,努力做好自己就行。尾联赞美喇叭花的不屈不挠努力开放的精神,是花就要开放,那怕“伏身于地”,也要“向阳”而开!“伏身”就是趴下的意思,“伏身于地埂”让人联想到的就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小人物,生活在最底层就可以“躺平”了吗?不!也开朵朵向阳花,即使生活在最底层,也不放弃不抛弃,而是选择艰苦奋斗乐观向上。此句完全可与袁枚“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句相媲美!至此一个不择地势随遇而安坚韧顽强不慕荣华不屈不挠的喇叭花形象就活脱脱的树立在我们眼前了。这哪里是写喇叭花?分明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喇叭花》是作者诗词中比兴手法运用得较好的一首,诗人将花的自然美与人的人性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花中有我,我中有花。诗中象征、拟人、对比、衬托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出了喇叭花艰苦奋斗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较完美的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点评者简介李晓,字化之,又字宰北,网名法泉酒仙。1964年8月生,甘肃靖远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甘肃作家协会、甘肃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楹联学会名誉理事,白银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主席,靖远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靖远鹿鸣诗社副社长。在《飞天》《诗刊》《甘肃诗词》《中华诗词》《中国楹联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诗词300多篇(首)。作品入选《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类院校基础课“十三五”规划教材)等作品集及中华诗词等年度权威选本,在全国、省、市诗词楹联赛事中多次获奖。著有《鹿鸣集》《桃李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