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百三十期

发布时间:


梦  回

林景熙?(宋末元初)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王和尚点评:


    这首诗深得含蓄之妙,全诗句句写景,又句句写情。梦回,即梦中醒来。所住的旅馆,称“荒馆”,可见其荒凉萧索,也暗示自己的孤独。作者从旖旎的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仍在破旧的旅馆中,这种失落感不言而喻。


    一联,“月笼秋”,也写出朦胧的秋景。起句即写得荒凉朦胧。第二句,声音接入。作者做了什么梦,全诗都没写明,但是可以推测。砧声,即捣衣声。夜越安静,声音听得越真切。妇女捣衣之声,唤醒了他的客愁。可见,他漂泊在外,此刻更加想念家中的妻子。“何处”,不知何处,也符合梦醒的迷惑之感。


    二联,写景最妙。此刻已是深夜,夜静无风,只能听到莲叶轻轻的响动。此时,秋夜阑珊,只有远处鸥鸟时而梳翅鸣叫。鸥鸟就像作者此刻唯一的陪伴,两两无眠。这里,以莲叶的响动,水畔未眠鸥鸟的刻画,既表达了自己的孤寂与落寞,也隐隐透露出自己如莲叶般高洁的情操和如鸥鸟般对自由的渴望。鸥鸟于此也就成了他心向往之的神交之友。水寒冷,鸥未眠,作者岂不是像鸥鸟一样,独立又漂泊,洒脱又无奈,他也像莲花一样,在寒风中,悄悄枯萎。这种景,写得凄冷寥落,作者的孤独与迷茫,似乎就在诗中了。


朝中措·暮秋

李晓东


  红黄纷坠望疏林,叶叶动秋心。雁唳长天阵阵,别来一字人人。

  芙蓉塘外,丁香枝上,细雨沉沉。莫问萦怀几许,鬓边看取霜痕。


王泽生点评:


红黄纷坠望疏林,叶叶动秋心。红黄者霜叶也。放眼望去,落叶纷纷飘落,所以林“疏”。一叶落而知秋,何况落叶纷纷!触目惊心。吴文英道:“何事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心乃愁也!所谓叶叶生愁,愁何其多也。

雁唳长天阵阵,别来一字人人。此时正是大雁南归之际,阵阵,一队接一队,残秋的雁唳本有响亮凄清之解。古代更有鸿雁传书的传说,故而结合下句,别来一字人人,人人,用以称亲昵者。聂胜琼《鹧鸪天》: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所以,这一句内涵就很丰富了。

芙蓉塘外,丁香枝上,细雨沉沉。写景。

莫问萦怀几许,鬓边看取霜痕。抒情。不要问我萦怀几许,所萦何事?在那芙蓉塘畔,丁香树下。此时残荷秃树,物是人非,休休,鬓边看取霜痕。年华似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此词一出亮人耳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到: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要眇”是好貌,宜:适宜;修:装饰。就是说词与诗之不同的地方在这里。在晓东这首词中,主题是抒发一种郁闷的心情,但她所用的意象是凄美的。如:红黄纷坠、雁唳长天、芙蓉塘外,丁香枝上,细雨沉沉,再“别来一字人人”的缠绵悱恻。这就与上面提到的“要眇宜修”相符。

含蓄。要说这首词是悲秋么?怕不是这样简单,别来一字人人已透露出一点端倪,但词人没有明白地告诉读者,是留白,随你去如何解读。所谓“鬓边看取霜痕”是为落叶而霜,是为“人人”而霜,二者兼有吧。苏轼曰: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此境同也。

社团地址:甘肃省靖远县乌兰镇农机巷24号

邮编:100007邮箱:286134635@qq.com联系电话:0943-6135696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