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在古代,这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传说这一天是恶月恶日,犯了禁忌,五毒尽出,所以要兰汤沐浴,驱邪避毒。人们互相嬉闹狂欢庆祝,赛龙舟、跳钟馗、贴符、挂艾草、佩香囊、系五色线等等,比之现在实在是热闹且有意思的多。下面,我们就一起读读端午的诗,感受一下古今的端午节气氛。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唐·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端午节
端午节书怀
张正聪
今又端阳感慨生,屏前诗句倍多情。
粽香切玉千杯少,杨柳驱邪满目明。
天问汨江钩往事,卜居大地乐升平。
贞魂寄傲灵均在,振起初心逐梦行。
注:《天问》《卜居》皆为屈原所作
端阳遐思
林杨文
清江竞渡鼓何时,五谷添香艾裹之。
应节书成求索早,临风意对落霞迟。
几番更替谁能阻,千载兴衰梦有期。
案上钩沉天问近,征程歌越九章奇。
端 午
张幼鸣
龙舟五彩出桥门,点点鼓声豪气吞。
不记楚秦三世战,但知尧舜两朝存。
如初年少寻芳草,已老人生玩远村。
米粽清香双手剥,聊聊屈子内心尊。
端午节怀念屈原
刘云辉
又到榴红若血时,汨罗风雨起沉思。
九章读罢怀三闾,天问遗存忆兀词。
忧国恤民千古恨,感时愤世百篇诗。
忠魂重返江南未?湖楚骚坛素仰师。
端 午
金嗣水
夺冠龙舟破彩门,撼天鼙鼓欲鲸吞。
萧萧烟雨吟魂在,猎猎旌旗古意存。
角黍黄梅哀野水,菖蒲碧艾祭江村。
怀沙屈子千秋烈,酬唱端阳诗圣尊。
端午节
端 午
金嗣水
夜雨潇潇频打窗,晨来彩蝶舞双双。
吴钩梦入虹桥柳,屈子魂连黄浦江。
淡酒三杯看竹影,情歌一曲采莲腔。
豆红米白香甜粽,碧艾菖蒲插瓦缸。
近端午登舟慢吟
黄君腾
懒卧舟头缓回顾,江心钓者亦归人。
西霞散处波光暗,渚雁来时月色新。
一别朱楼辞粉黛,经年水殿洗埃尘。
闻香又识桂花酿,再满金樽谢了春。
端午有怀
史济民
龙舟将近鼓声沉,似听离骚动地音。
踯躅山川九天问,逡巡烟雨独悲吟。
怀沙不负清江水,报国常存赤子心。
岁月沧桑留胆魄,雄风浩浩入胸襟。
端午节祭屈子
萧起盛
容颜枯槁独谁行,若见孤臣泪雨倾。
竞渡龙舟旋悼鼓,投沉箬粽祭哀情。
微波荡漾青衫灭,叠浪翻腾赤胆明。
汨水岂堪称幸运,千秋枉载溺忠名。
重五日戏吟
黄义成
普天千古祭端阳,墨赋离骚笔竞狂。
漁父躺平随绮梦,招魂内卷漫潇湘。
龙飞四海依然闹,艾挂千家习俗常。
谁续九歌怀往事,忘身自问一杯觞。
端午节
端午感怀
杜玉明
三闾正气九州间,演绎千年一脉传。
霭云叠叠终将去,社稷朗朗已变迁。
禀君莫向苍天问,纵目欣将大地观。
艾草毛蒿多萎枯,潇湘荆楚郁幽兰。
端午感怀(新韵)
郭再辉
一年一度又端阳,千载犹传米粽香。
门挂艾符驱瘴气,天藏蒲酒醉祥光。
龙舟竞渡心逐梦,华夏腾飞志兴邦。
忠魄当欣今日事,风流人物数炎黄。
端午(新韵)
梁 浩
风和日丽是端阳,万户千家粽子香。
艾叶悬门驱疫疠,雄黄兑酒纳吉祥。
龙舟竞渡旌旗舞,彩练相辉鼓乐狂。
抱恨沉江扬正气,离骚一曲祭忠良。
端 午 吟
张 弓
一年一度又端阳,彩线荷包并粽香。
求吉当门悬艾草,驱瘟满室撒雄黄。
龙舟竞渡诗歌咏,楚赋吟哦国粹扬。
屈子千秋名不灭,秭归汨水著荣光。
端 午
王荣堂
泪飞化雨洒襟中,糯粽遥遥祭屈公。
报国求真何跪膝,忧民务实却卑躬。
孤怀雄志豪言壮,热血宏图妙策空。
天问离骚名后世,英灵浩气贯霞红。
端午节
端午遣怀
王玉孚
惊心看世浊,吊屈竟谁真。
节向闲中过,诗从醉里新。
尽逢诸饮客,那见独醒人。
几度佳光景,沉湘事已陈。
端午节怀念屈原
刘云辉
名动千秋史,诗成百代师。
离骚传妙笔,天问发奇思。
愤世忧民者,沉江抱石时。
汨罗风雨过,清泪满莲池。
端午节
鹧鸪天·端午前农家即景
蒙一山
五月村家杏子黄,侵喉滋味溢芬芳。东风失色花成果,雏燕探头韵绕梁。 蛙鼓起,夏情长,绿棕眷眷又端阳。贫身不舍田园美,斟得新词醉一觞。
水调歌头·端午诗会十年感赋
董 峰
散发粽香处,风雅满瓢城。盐城诗协、端午诗会十年程。汩水龙舟竞渡,行至串场河畔,文脉已传承。千古英魂在,爱国献真诚。 族之殇,民之痛,己之鸣。豁然忘我而后,心底起雷霆。小我直须抛弃,大我尚须明辨,无我向前行。挺直脊梁骨,且效栋粱情。
临江仙·端午感吟
董 峰
逝者如斯成历史,昂扬前浪留痕。汨罗江水未沉沦,浪淘沙石净,留下爱诗人。 时代风云掀后浪,续航冲破迷津。振兴文化铸灵魂,行程添动力,爱国有精神。
虞美人·念灵均
汤 敏
楚湘梦里江波渺,谁见诗魂了。仙踪曳缟起纤尘,管笛笙箫升响唱灵均。 门前撷取摇枝秀,蘅草筓襟钮 。暖风吹过楚辞章,念念那篇天问渡端阳。
鹧鸪天·端午风
李彦栋
艾草悬门祈愿祥,荷包五色缀丝长。龙舟竞渡怀夫子,米粽投抛祭楚乡。 驱瘴退,斩瘟亡,移樽酹酒话端阳。千年淳俗神州续,一曲离歌问世康。
端午节
端午节绝句小辑
端午缅屈子
赵月花
一
离骚读罢意难舒,掩卷问天应不孤。
艾草门廊携一束,怡人清气入庭无。
二
云影沙鸥逐浪高,千年江水正滔滔。
先生去后推忠烈,拭目青山叹尔曹。
三
酹酒江天深一呼,滔滔楚水涤尘污。
迩来凭吊忠魂志,千古斯人屈大夫。
END
端午寄屈原
李无言
远闻舟鼓闹端阳,默吊江边一柱香。
虽有离骚传久远,精神更望与天长。
END
端阳独钓
李无言
舟飞鼓噪竞风流,惊我鱼儿未上钩。
今祭忠魂唯素酒,离骚每颂惹空愁。
END
端阳忆屈原
张跃书
一生辜负守寒窗,进谏无门好几桩。
早厌朝庭权贵势,含悲跳入汨罗江。
END
有感于荆州屈原像给关公像让位
黄振文
临渊看惯龙舟赛,何故搬迁屈子身。
汨水沉冤千古恨,荆州错爱武财神。
END
故乡的端午
李延福
菽麦花扬夏已中,杜鹃声响小冈风。
线缠五彩香包炫,杨柳垂垂酒几盅。
END
端午忆屈子
张琼菊
又是时来粽叶香,龙舟竞渡水中狂。
皆知楚韵声凄婉,屈子离魂泪暗伤。
END
端午恨
彭 彪
一年一度一端阳,烈日悲歌粽不香。
细品离骚屈子恨,滔滔怒涌汨罗江。
END
端午吟
薛翠珍
最怕神州飘粽香,年年梅雨哭端阳。
离骚千古催人泪,莫使先贤空自伤。
END
端午吟
张国柱
五月皆闻粽子香,今人谁解汨罗殇。
千秋怅恨流难尽,引得诗怀几断肠。
END
雨夜偶成
张国柱
风吹槐影雨敲窗,后夜无眠懒起床。
不解天公频落泪,原来今日是端阳。
END
端午杂咏
史济民
烟雨汨罗何许凉,诗人去后几沧桑。
吟坛今日怀先哲,一咏离骚一断肠。
END
端午感吟
武发俊
汨罗江畔鼓声扬,万里神州一味殇。
但愿国君多洞察,赤诚且莫化凄凉。
END
端午雅集悼屈原
达 菊
端阳佳节祭先贤,一曲离骚万代传。
善恶忠奸天地鉴,浩然正气荡千年。
END
梦渡汨罗江
黄振文
端阳何所忆,汨水泪滔滔。
梦里千秋渡,忍悲起竹篙。
END
端 午
张念石
青青香叶艾,糯糯米团晶。
别柳蓬门侧,千丝万粽情。
END
端午有感
张应芳
插柳迎端午,歌诗缅故灵。
彩绳追幼趣,粽味惹乡情。
端午节